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青年们,读马克思吧!
副标题: 作者:[日] 内田树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ISBN:9787505124653 出版时间:2013 页数:240 定价:26 内容简介: 关于马克思的各种著作可以说是浩如烟云,层出不穷,但大都是深奥的理论著作,晦涩难懂,以致于很多读者都“谈马色变”。本书在体裁上别具一格,以来往书信的形式对马克思经典理论进行阐释,这在目前图书市场上是第一本。通过8封书信,本书的两位作者分别就《共产党宣言》《论犹太人问题》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读》《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些马克思经典著作当中的经典问题进行了讨论。两位作者文风不同,对同一问题的态度及观点也有不同,这种形式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能使读者在深入浅出地学习马克思的同时又能体会到一种“快乐的”阅读方式。本书日文版2010年在日本问世以来,屡创销售佳绩,成为家喻户晓的马克思主义通俗读物。 内田树,日本著名学者,评论家,武道家。1950年出生于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曾在东京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后中途退学。现担任神户女子学院大学文学部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国现代思想、电影论、武道论等。著有《日本边境论》《当心村上春树》《犹太文化论》《街头的媒体论》《下流志向》《倒立日本论》(与养老孟司合著)等。其中,《日本边境论》一书“11天卖出100000册”,累计销量达1000000册,获2010年日本新书大奖第一名。 石川康宏,日本著名学者。1957年出生,毕业于立命馆大学经济学部、京都大学经济学研究科。现任神户女学院大学文学部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学理论。著有《寻求没有霸权的世界》等。 书简1:石川康宏致内田树(2009年1月19日) 写《共产党宣言》的时候,马克思只有29岁,恩格斯只有27岁。这么年轻就开始思索如此高深的问题,并且自己还给出了丰富而大胆的回答。印象中,还在读大学一年级的我,为他们这种无畏的精神感到震撼,同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兴奋。怎么描述比较好呢?“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但是我觉得这精神的后面似乎藏有一个了不起的世界”。 书简2:内田树致石川康宏(2009年2月7日) 了不起的结尾……我觉得“联合起来”这句话真的非常了不起。……真正的革命宣言不会是宣扬“憎恶”和“破坏”的语言,而是以“友爱”的词汇为结尾。就从这非常人性化的一点出发,马克思已经远远超越了19世纪、20世纪无数平庸的革命家们。 · · · · · · 书简1:石川康宏致内田树(2009年1月19日) 写《共产党宣言》的时候,马克思只有29岁,恩格斯只有27岁。这么年轻就开始思索如此高深的问题,并且自己还给出了丰富而大胆的回答。印象中,还在读大学一年级的我,为他们这种无畏的精神感到震撼,同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兴奋。怎么描述比较好呢?“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但是我觉得这精神的后面似乎藏有一个了不起的世界”。 书简2:内田树致石川康宏(2009年2月7日) 了不起的结尾……我觉得“联合起来”这句话真的非常了不起。……真正的革命宣言不会是宣扬“憎恶”和“破坏”的语言,而是以“友爱”的词汇为结尾。就从这非常人性化的一点出发,马克思已经远远超越了19世纪、20世纪无数平庸的革命家们。 第二篇 《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书简3:石川康宏致内田树(2009年2月23日) 内田老师评论道,马克思自己知道自己的理论带有飞跃性,但同时又拥有把理论向前推进的技术。我认为,马克思自己所能意识到的未知领域,以及自己渴望知道的未知领域应该是相当宽广的。正是因为这个范围之广,所以他每次踏进这个领域,就会有新的发现。每每有新的发现,就会特别喜悦,这种喜悦的累积催生了马克思探险家一样的活力。 书简4:内田树致石川康宏(2009年4月12日) 在这本书当中,我打算要多写一些马克思未能充分说明的问题(实际上也不能称为“多”)。因为我认为……正是这些马克思未能充分说明的问题,才是马克思留给后代最大的知识财富。试想一下,这可是些“天才的马克思都未能充分说明的问题”啊!这可是相当棘手的问题啊!……以马克思的智慧,是不可能在一些我们这些“事后诸葛亮”都能解决的问题上栽跟头的。 第三篇 《经济学哲学手稿》 书简5:石川康宏致内田树(2009年7月8日) 随着马克思日后对私有(之后换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个词)知识的丰富和分析的深入,“异化”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开始慢慢降低。这是因为,在这个时期只能用“异化”这个抽象化、哲学化的词语表达的各种问题,逐渐被后来的经济社会具体的分析成果所取代了。事实上,这个时期马克思对于“异化”这个词的使用,只能说明他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还处于缺乏具体性的初级阶段上。 书简6:内田树致石川康宏(2009年9月11日) 货币还有地租之类的东西,夸张一点说,已经完全无所谓了(这么说可能会惹石川老师生气)。马克思最有人文关怀的地方,在于他每次想到“异化的劳动”的时候就会变得异常激动。他无法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坐视不管。一个年轻人苦苦追问“怎样才是像人一样地活着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涉猎当时所有的思想和学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最快的速度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想”。我希望年轻人能够感受到这种紧迫感。 第四篇 《德意志意识形态》 书简7:石川康宏致内田树(2009年11月30日) 共产主义并不是来自于对理想国(乌托邦)的臆想,而是在资本主义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之后,所固定下来的形式。这种崭新的想法,成为日后马克思革命论和未来社会论的重要支柱。未来,不是人们可以随意地强加给社会的东西,而是从现有社会的内部产生出来的。 书简8:内田树致石川康宏(2010年3月25日) 我希望青年们在读到马克思的这句话时,不要把它当成是“没有分工的社会”这种高瞻远瞩的政治理想,而把它当作是指导职业选择时候的“智者的语言”来理解,解读成“没必要固定在某种工作上”、“可以不断做喜欢的事情”不是更好吗?因为这些教诲跟我40多年的“工作”经验所告诉我的经验原则是完全一致的。 · · · · · · 解读冗长而无趣,除了提供马克思的著作推荐之外并无是处,青年们要是看了你这本书,那就灭了他们仅存的读马克思的欲望了。 马克思爷爷是看透了资本主义,然而共产主义不是空想,到底是个啥。所有人都可以不受限制自我发展,不就是所有人都无法自我发展的状态吗。所有人共有不就是任何个人都无法拥有吗。 两位大佬以对话的方式,来解读马克思的著作。是一本马克思的入门书籍,没有太多的原文,更多的是用他们自述的方式来解读他们所理解的马克思。让我最惊讶的是马克思的犹太人论引起的他对人类解放的思考。 写马克思主义相关课程的论文,查资料的时候偶然读到。相比于课堂和教材提供的内容,至少我更喜欢这本书的视角,以及它讨论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如书中所说:书能带来的东西取决于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对于一本书,每个人看了都有不一样的想法,就如之前所说,30岁看书恰到好处,这时候看书,由于阅历多,理解知识不至于偏薄;精力也是人生最充裕的阶段,所以此时,看书更能看出其中的味道,更加能理解其中的心境,... 明天单位组织读书活动,被点名要做发言,还要有别的单位的领导旁观,所以咬咬牙捋了一遍,这是篇读后感,掺杂了一些个人看法。既然写了就顺手贴了,题目就是读后感,哈哈。 本书一共8篇书信,讨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五篇著作论述《共产党宣言》、《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 马原老师推荐的一本书,本是带着很高的期望去买去读的,用了不到一星期读完了,有些东西的确不是太懂,但是感觉读这种书,就像看说明书似的,还是不如实际操作来的痛快。现在距读完书已经有一周了吧,感觉收获不是太大。因为这本书只是按时间顺序写到德国意识形态,后面的很多... 这是一本适合于不小心考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如果你考上这个专业纯属意外,那么看看这本口袋书有助于你树立继续学下去的勇气!!纸质版的书就别买了,一个下午就能看完,看完后也不会再去翻阅的类型,还是看看电子版,省了钱去喝杯鸡尾酒吧。嗯!带有咖... 如书中所说:书能带来的东西取决于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对于一本书,每个人看了都有不一样的想法,就如之前所说,30岁看书恰到好处,这时候看书,由于阅历多,理解知识不至于偏薄;精力也是人生最充裕的阶段,所以此时,看书更能看出其中的味道,更加能理解其中的心境,也有更更多的想法,收益,以及自己新的认识。 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经济是政治以及精神历史的基础。就拿中国来说,固然是社会主义,但很明... 2014-09-11 21:44 3人喜欢 如书中所说:书能带来的东西取决于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对于一本书,每个人看了都有不一样的想法,就如之前所说,30岁看书恰到好处,这时候看书,由于阅历多,理解知识不至于偏薄;精力也是人生最充裕的阶段,所以此时,看书更能看出其中的味道,更加能理解其中的心境,也有更更多的想法,收益,以及自己新的认识。 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经济是政治以及精神历史的基础。就拿中国来说,固然是社会主义,但很明显也看出来有“有权利阶级”以及“无权阶级”的清晰划分。阶级的产生并不是因为“上天注定”,而是由于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都有一个利益的争夺点。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最后,便会有差距,有差距这就是阶级。有阶级,就会有压迫,有剥削。马克思,如同中国的大儒孔子一样,都是理想和平国度的规划者。可惜现实都很残酷。 在马克思眼里,一个国家要人人幸福完美,那么就必须消灭阶级。且只有消灭阶级关系,那社会才不会有压迫,不会有剥削。阶级来源于利益,利益来源于自私自利(也就是人们常常会提到的犹太人精神)。犹太人精神是指那些自私自利以金钱为目的的市民。当然不是指犹太人,犹太人之所以经商很厉害,那都是受生活所迫,无可奈何才走上这条路,要知道当时的欧洲重农轻商,将经商视为最低等人做的事情,不过现在看来是最可笑的。这可笑在于,我们现在人认为经商,自主创业是很了不起的行当。这一点马克思也说了:批判别人的人,其实自己也有这种想法。马克思并不认为犹太教徒就是拜金,犹太人之所以不被承认,就因为社会都自私自利的盈利,并且自由的经商,也就是作为人本来就有的普遍人权受承认后犹太人因其商业的犹太的本质为理由被拒绝的事情就慢慢的消失了。对于这些话,简单的举个例子,以前穿超短裙是不正经的表现,但是伴随时代的推进或者自己也穿超短裙的时候,也即接受这种观念(权利)时,那我们就不会认为这是不正经的了,反而对此大声叫好。可见,自私自利在这其中是多么能主导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的思想。在重商主义初期,自私自利被视为犹太精神的同义词。犹太精神是由现今的市民生活所不断产生出来的,并且在货币制度中获得高度的发展,逐渐扩大到每一个社会。对这种自私精神的扩张,我们或许只是被动的接受了这种社会意识。换句话来说,对于人来,他面前其实有两条路但他们看不见:一条是为自己,一条是为大家。但是由于社会意识(因为别人都自私,你不为自己着想就是傻),就如马克思所说的,“时代的思想总是呈现出这样的假象,似乎因为他们不是正确的所以才具有统治地位”。所以大家都选择了第一条。并且这种想法在钱——这个最大的利益点的驱动下,变得更加坚定。 马克思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将他们捞了起来。将市民划分私人和公民的两面孔,私人希望能够追求个人利益,公民则是追求共同体的利益。有点像那句话“为富不仁,为仁不富”,你要做私人窃取更多利益,那你就意味着道德的流失不受爱戴;若你想做公民受大家爱戴、有好的自身形象,那就要抛弃财富为他人着想。这样的划分很重要,这样给大家一看。大家就有了主动的选择,而不是被动的社会意识接受,从而让“人决定意识(唯物主义)”真正发挥出来(这就是马克思认识到的:意识并不决定人,而是人决定意识。)。 当道路划分清晰之后,那就是引导。怎么引导?如果是你,你也知道怎么办。那就是,你想把对象往哪边引导,那就往那边说好就行了。马克思就是这样的,并且也是有理由的。“人只有为同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会完美。”————其实,在博弈论里面。对博弈论有了解的都应该知道。囚徒困境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自私作祟,越是自私反而自己判刑越高,若是合作判刑却是最低的。在商业合作中也是一样,若不为对方着想,自私的为自己着想,反而获得的利益是最小的,因为你忽略别人也是自私的,都自私就会有博弈成本,最后收益肯定就低了。所以,一部博弈论。告诉我们的就是:博弈要成本,合作才能利益最大化。 可说引导,对于初出茅庐的学生还管用(所以马克思主义最先由学生发起)。但对于已经拥有权力,拥有财富的依托于剥削他人来满足自己的人。是不可能奏效。不然,怎么会马克思已提出,就受到资本主义的驱逐? 对于马克思,要说的实在太多。。。。。。。。就这些吧。书上自己看。——算不上是马克思的fans,但由于大学教马列的老师讲的确实不错,所以对马列主义思想特别喜欢。可见,一个好老师确实是很有必要的,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本书,也是出于对其喜好或者回忆,所以看了看。而其序,声称是让不懂的人看懂,不过看到书只剩下不到3成才发现有点收获,看来还是不懂的太厉害。 。。。。经典语录。。。。。。只要公民是虚构的私人是真实的人就会优先追求自己的私利只要人们的本意是自己好了就行,那么就会一直将别人视为工具来利用 “犹太人精神的解放,就是社会从犹太精神中解放出来”当市民称为类存在物的时候,就完成了人类的解放李嘉图在价值的定义上只有坚持生产费用,萨伊却只坚持实用性(有用性)当英国人谈论生产费用的时,竞争代替了效用而当萨伊谈论效用的时候,竞争却带来了生产费用现代国家承认人权犹如古代国家承认奴隶制是一个意思现代国家通过私人利益和无意识的自然的必要性这一纽带同别人发生关系的独立的人,即自己营业的奴隶,自己以及别人私欲的奴隶马克思的革命论以生产关系的转换为根本,希望通过实现这种转换来获得人类关系的转换异化的劳动: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马克思主张将他们从异化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应该是我们的工作共同主义共同体成员全体共有所有财产的制度无法消灭私有欲望,只是充分的发挥了嫉妒和羡慕的功能 人们自己想得到某个东西,只能通过赠予别人才能得到。这是我活到现在所坚信的教训之一。 2016-10-31 15:32 1人喜欢 1841年9月 恩格斯服兵役一年,期间经常到柏林大学旁听 1842年4月 恩格斯在《莱茵报》上发表评论 1842年5月 马克思在《... 2013-12-12 09:05 * 青年们,读马克思吧!【日本】 内田树 石川康宏红旗出版社 2013年版1818年5月5日 卡尔·马克思出生1820年11月28日 恩格斯出生1835年 马克思高中毕业,进入波恩大学1837年 恩格斯从高中退学,帮父亲做生意1841年3月 马克思从柏林大学毕业1841年9月 恩格斯服兵役一年,期间经常到柏林大学旁听1842年4月 恩格斯在《莱茵报》上发表评论1842年5月 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 10月 马克思成为《莱茵报》三位主编之一 11月 马克思、恩格斯在《莱茵报》编辑部第一次见面。1843年1月 普鲁士政府查禁《莱茵报》1843年秋 马克思在巴黎写作《论犹太人问题》1843年年末 恩格斯发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1844年1月 马克思 《黑格尔 法哲学 批判导言》1844年4月~8月 马克思 《经济学哲学手稿》 8月 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第二次会见。1846年 马克思 恩格斯 合作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8年 马克思 恩格斯 合作 《共产党宣言》------------------------------------------------------------** 第一封信。 “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必须掌握政治权力这种思想”在当时的工人运动中,极具创造性。其他人或者对于政治漠不关心,或者,竟然寄希望于与当时的政府进行联盟。*关于革命的方法和阶段*石川先生做了革命阶段论的阐发。** 第二封信。读马克思会让我们感觉自己的脑子变得非常灵光。《国际歌》有云,让思想冲破牢笼!** 第三封信。《论犹太人问题》 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的关系。《黑格尔 法哲学 批判导言》 “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第四封信《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马克思是否有歧视犹太人的嫌疑?是否忽略了马克思本人就是犹太人(虽然他父亲那辈就已改宗)的背景,所以他写文章更无所顾忌?谈《黑格尔 法哲学 批判导言》中的一个重要论点。“要使人民革命和市民社会个别阶级的解放相吻合,要使一个等级成为整个社会的等级,社会的一切缺点就必须集中于另一个阶级,一定的等级就必须成为一般障碍的化身,成为一切等级所共通的障碍的体现;一种特殊的社会领域就必须被看成整个社会公认的罪恶,因此,从这个领域解放出来就表现为普遍的自我解放。要使一个等级真正成为解放者等级,另一个等级相反地就应当成为明显的奴役者等级。”内田树认为马克思这段文本相当于论证“完美的”无产者,内田树拒绝相信那些自己说“解放我自己与解放社会全体是同义的。所以,请首先将我从所有的桎梏当中解放出来”的人。这是内田树的一个误读!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第五封信《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最开始研读经济学的读书笔记及哲学思考。社会从私有财产中解放出来,从奴役制解放出来,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来表现的。** 第六封信异化劳动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内田树提到了在美国南北战争胜利之后,在伦敦的马克思向林肯发去战争胜利的贺电。(第134页)内田树认为,马克思在《经哲手稿》中描绘出一个人性化的共同政体,而林肯在南北战争造成巨大破坏之后,把昨天还互相残杀的美国国民联合起来的时候,提出来一个”理想社会“的形象。这两者相差并不遥远。这两者相差的距离岂止天上地下!首先,这封贺信是马克思代表第一国际为祝贺林肯第二次当选总统而起草的。其次,贺信中写道“他们认为,由工人阶级忠诚的儿子阿伯拉罕•林肯来领导自己国家进行解放被奴役种族和改造社会制度的史无先例的战斗,是即将到来的时代的先声。”“工人阶级忠诚的儿子”?是革命阶段论还是不断革命论。我认为,这封信在政治上是错误的。** 第七封信《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诞生。“意识形态”的意义。列宁把这个词汇用作于一般思想上,把马克思主义称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1932年第一次发表,列宁生前应该没看过。但是,马恩两人是以完全的贬义在使用这个词,恩格斯曾经这样说过“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有意识地、但是以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哲学家们认为思想,因其正确性,所以才具有统治地位,才是社会的统治者。马恩指出,恰恰相反,完全是现实世界的统治者把自己的思想当成了统治思想。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如书中所说:书能带来的东西取决于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对于一本书,每个人看了都有不一样的想法,就如之前所说,30岁看书恰到好处,这时候看书,由于阅历多,理解知识不至于偏薄;精力也是人生最充裕的阶段,所以此时,看书更能看出其中的味道,更加能理解其中的心境,也有更更多的想法,收益,以及自己新的认识。 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经济是政治以及精神历史的基础。就拿中国来说,固然是社会主义,但很明... 2014-09-11 21:44 3人喜欢 如书中所说:书能带来的东西取决于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对于一本书,每个人看了都有不一样的想法,就如之前所说,30岁看书恰到好处,这时候看书,由于阅历多,理解知识不至于偏薄;精力也是人生最充裕的阶段,所以此时,看书更能看出其中的味道,更加能理解其中的心境,也有更更多的想法,收益,以及自己新的认识。 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经济是政治以及精神历史的基础。就拿中国来说,固然是社会主义,但很明显也看出来有“有权利阶级”以及“无权阶级”的清晰划分。阶级的产生并不是因为“上天注定”,而是由于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都有一个利益的争夺点。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最后,便会有差距,有差距这就是阶级。有阶级,就会有压迫,有剥削。马克思,如同中国的大儒孔子一样,都是理想和平国度的规划者。可惜现实都很残酷。 在马克思眼里,一个国家要人人幸福完美,那么就必须消灭阶级。且只有消灭阶级关系,那社会才不会有压迫,不会有剥削。阶级来源于利益,利益来源于自私自利(也就是人们常常会提到的犹太人精神)。犹太人精神是指那些自私自利以金钱为目的的市民。当然不是指犹太人,犹太人之所以经商很厉害,那都是受生活所迫,无可奈何才走上这条路,要知道当时的欧洲重农轻商,将经商视为最低等人做的事情,不过现在看来是最可笑的。这可笑在于,我们现在人认为经商,自主创业是很了不起的行当。这一点马克思也说了:批判别人的人,其实自己也有这种想法。马克思并不认为犹太教徒就是拜金,犹太人之所以不被承认,就因为社会都自私自利的盈利,并且自由的经商,也就是作为人本来就有的普遍人权受承认后犹太人因其商业的犹太的本质为理由被拒绝的事情就慢慢的消失了。对于这些话,简单的举个例子,以前穿超短裙是不正经的表现,但是伴随时代的推进或者自己也穿超短裙的时候,也即接受这种观念(权利)时,那我们就不会认为这是不正经的了,反而对此大声叫好。可见,自私自利在这其中是多么能主导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的思想。在重商主义初期,自私自利被视为犹太精神的同义词。犹太精神是由现今的市民生活所不断产生出来的,并且在货币制度中获得高度的发展,逐渐扩大到每一个社会。对这种自私精神的扩张,我们或许只是被动的接受了这种社会意识。换句话来说,对于人来,他面前其实有两条路但他们看不见:一条是为自己,一条是为大家。但是由于社会意识(因为别人都自私,你不为自己着想就是傻),就如马克思所说的,“时代的思想总是呈现出这样的假象,似乎因为他们不是正确的所以才具有统治地位”。所以大家都选择了第一条。并且这种想法在钱——这个最大的利益点的驱动下,变得更加坚定。 马克思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将他们捞了起来。将市民划分私人和公民的两面孔,私人希望能够追求个人利益,公民则是追求共同体的利益。有点像那句话“为富不仁,为仁不富”,你要做私人窃取更多利益,那你就意味着道德的流失不受爱戴;若你想做公民受大家爱戴、有好的自身形象,那就要抛弃财富为他人着想。这样的划分很重要,这样给大家一看。大家就有了主动的选择,而不是被动的社会意识接受,从而让“人决定意识(唯物主义)”真正发挥出来(这就是马克思认识到的:意识并不决定人,而是人决定意识。)。 当道路划分清晰之后,那就是引导。怎么引导?如果是你,你也知道怎么办。那就是,你想把对象往哪边引导,那就往那边说好就行了。马克思就是这样的,并且也是有理由的。“人只有为同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会完美。”————其实,在博弈论里面。对博弈论有了解的都应该知道。囚徒困境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自私作祟,越是自私反而自己判刑越高,若是合作判刑却是最低的。在商业合作中也是一样,若不为对方着想,自私的为自己着想,反而获得的利益是最小的,因为你忽略别人也是自私的,都自私就会有博弈成本,最后收益肯定就低了。所以,一部博弈论。告诉我们的就是:博弈要成本,合作才能利益最大化。 可说引导,对于初出茅庐的学生还管用(所以马克思主义最先由学生发起)。但对于已经拥有权力,拥有财富的依托于剥削他人来满足自己的人。是不可能奏效。不然,怎么会马克思已提出,就受到资本主义的驱逐? 对于马克思,要说的实在太多。。。。。。。。就这些吧。书上自己看。——算不上是马克思的fans,但由于大学教马列的老师讲的确实不错,所以对马列主义思想特别喜欢。可见,一个好老师确实是很有必要的,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本书,也是出于对其喜好或者回忆,所以看了看。而其序,声称是让不懂的人看懂,不过看到书只剩下不到3成才发现有点收获,看来还是不懂的太厉害。 。。。。经典语录。。。。。。只要公民是虚构的私人是真实的人就会优先追求自己的私利只要人们的本意是自己好了就行,那么就会一直将别人视为工具来利用 “犹太人精神的解放,就是社会从犹太精神中解放出来”当市民称为类存在物的时候,就完成了人类的解放李嘉图在价值的定义上只有坚持生产费用,萨伊却只坚持实用性(有用性)当英国人谈论生产费用的时,竞争代替了效用而当萨伊谈论效用的时候,竞争却带来了生产费用现代国家承认人权犹如古代国家承认奴隶制是一个意思现代国家通过私人利益和无意识的自然的必要性这一纽带同别人发生关系的独立的人,即自己营业的奴隶,自己以及别人私欲的奴隶马克思的革命论以生产关系的转换为根本,希望通过实现这种转换来获得人类关系的转换异化的劳动: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马克思主张将他们从异化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应该是我们的工作共同主义共同体成员全体共有所有财产的制度无法消灭私有欲望,只是充分的发挥了嫉妒和羡慕的功能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