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重读《资本论》 费雷德里克·詹姆逊 (F.R.Jameson) 2013
价 格:¥ 8.80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重读《资本论》
副标题: 作者:费雷德里克·詹姆逊 (F.R.Jameson)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81851 出版时间:2013 页数:145 定价:28.00 内容简介: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重读〈资本论〉》适合我们当前的时代,因为它本质上是一部关于失业的著作。近几年的金融危机再次激发了人们对《资本论》的兴趣,新的解读一般聚焦于全球化,说明资本与现代劳动结构的密切关系。但詹姆逊认为,《资本论》还试图解决哲学和再现的问题。詹姆逊指出,马克思试图表达的是全球资本主义这一复杂的整体现象,对这种现象的回应是创造出一个概念不断运动的文本,把资本的每一个新的特征转变成一个问题,把每一种新揭示出来的特点转变成有待解决的新的挑战。这一过程表明了资本主义的神秘力量——它是一种自我修补的机制,通过扩展克服它的衰败,而全球化正是这种修补的最新实例。然而,詹姆逊强调,资本主义是一种穷凶极恶的机制,其典型特征是浪费和破坏,当前破坏的体现是大量失业。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1934年4月出生于美国的克里夫兰,在耶鲁大学获得硕博士学位,博士专业方向是法国文学,博士论文是《萨特:一种风格的起源》。耶鲁毕业后,在哈佛大学任教。1967年后,到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担任副教授、教授,主讲法国文学和比较文学。1976年后,又回到耶鲁大学法 文系担任教授。1986年,他来到杜克大学担任主讲比较文学的讲座教授、文学系主任兼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2003年辞去系主任职务,继续担任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兼任杜克大学人文科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从学术背景来看,詹姆逊前半期是一个文学批评家,他的文学理论专著《马克思主义与形式》 (1971)、《语言的牢笼》(1972)、《政治无意识》(1981)获得了极高的声誉,被称为 马克思主义的三部曲 。但詹姆逊本人后来却并不认为自己专属于文学研究,而是一个 文化批评家 , 注意的是世界范...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1934年4月出生于美国的克里夫兰,在耶鲁大学获得硕博士学位,博士专业方向是法国文学,博士论文是《萨特:一种风格的起源》。耶鲁毕业后,在哈佛大学任教。1967年后,到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担任副教授、教授,主讲法国文学和比较文学。1976年后,又回到耶鲁大学法 文系担任教授。1986年,他来到杜克大学担任主讲比较文学的讲座教授、文学系主任兼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2003年辞去系主任职务,继续担任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兼任杜克大学人文科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从学术背景来看,詹姆逊前半期是一个文学批评家,他的文学理论专著《马克思主义与形式》 (1971)、《语言的牢笼》(1972)、《政治无意识》(1981)获得了极高的声誉,被称为 马克思主义的三部曲 。但詹姆逊本人后来却并不认为自己专属于文学研究,而是一个 文化批评家 , 注意的是世界范围内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发展。 詹姆逊的这一自道概括了他的学术兴趣的转移:出版《政治无意识》之后,他的视野转入了文学的外部文化环境,开始了对后工业社会的总体性观察。1982年,他在美国惠特尼博物馆发表的 后现代主义和消费社会 的演讲,标志着他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独到的思路,在资本扩张与文化生产之间探索深层的关联。随后他陆续出版的《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可见的签名》、《地缘政治美学》、《时间的种子》、《文化转向》等论著,都聚焦于弥漫在西方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现象,并将其纳入历史化的语境中条分缕析,成为当代西方社会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 , 这套丛书还有 《信息技术经济学导论》,《自由市场经济学》,《通货膨胀、失业与货币政策》,《贸易保护主义》,《美国产业结构》 等。 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詹姆逊解读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力作,与后世很多学者更多从政治经济学和全球化角度分析《资本论》不同,詹姆逊这本小书更多侧重于从哲学层面进行解读,深入分析《资本论》里的时空观念和辩证法思想,可以作为进入《资本论》原典阅读的导读性书籍。 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詹姆逊解读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力作,与后世很多学者更多从政治经济学和全球化角度分析《资本论》不同,詹姆逊这本小书更多侧重于从哲学层面进行解读,深入分析《资本论》里的时空观念和辩证法思想,可以作为进入《资本论》原典阅读的导读性书籍。 此后,卢卡奇的这一洞见迈进了美学领域。在这个领域中,艺术作品的客观性让阿多诺将艺术品的自我商品化阐述为反对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普遍商品化(画廊、出售、价格、市场,等等)的顺势疗法防御机制。最后,居依·德波以另一种辩证手法重新论述了1950年代新出现的图像社会的特征(在“后现代性”一词出现之前,就已是一种后现代性了),断言图像是商品物化的终极形式。接着,后现代物化理论将这个预测推而广之,论证了商品化... 2017-07-08 22:09 此后,卢卡奇的这一洞见迈进了美学领域。在这个领域中,艺术作品的客观性让阿多诺将艺术品的自我商品化阐述为反对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普遍商品化(画廊、出售、价格、市场,等等)的顺势疗法防御机制。最后,居依·德波以另一种辩证手法重新论述了1950年代新出现的图像社会的特征(在“后现代性”一词出现之前,就已是一种后现代性了),断言图像是商品物化的终极形式。接着,后现代物化理论将这个预测推而广之,论证了商品化是一种疾病,论证了此疾病是如何向自然和无意识蔓延,如何在被利用、被“人性化”(通过化学和基因农业以及污染和物种灭绝)过程中向外部世界蔓延,向彻底沦为广告和消费主义殖民地的个人欲望的世界蔓延。然而,尽管这些文化批判非常有力,但有一点很明显,那就是在这些批判中,应该把马克思对商品的基本分析——对劳动力首先是一种有价格的商品、普遍的商品化意味着各种前资本主义劳动形式都将转换为雇佣劳动的发现——从其语境中抽取出来,投射到外部世界或社会中去,用来探讨哲学、艺术品,以及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特征。于是物化理论在作为物品属性的意义上,自身就被物化了:其主题化在强化它的预测能力的同时,通过对它自己曾是其组成部分的劳动和生产层次的遮蔽,限定或具体化了它的指意维度。 pp. 20-21. 这里,我们面对的是资本主义辩证逻辑与马克思理论构建计划的结构性难题相交的关键点;在这个点上,我们无可避免地需要援引黑格尔。……在这种二重性中,还有一个“第三种东西”。这个“第三种东西”与另外两个维度不一样:另外两个维度(身体、个人意识)必然是个人的,它却不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或者(如果你喜欢这么说)社会的。第三种东西也可称作客体性,它与纯粹物质的东西不是一回事:的确,客体性是一种独立的清楚... 2017-07-04 18:15 这里,我们面对的是资本主义辩证逻辑与马克思理论构建计划的结构性难题相交的关键点;在这个点上,我们无可避免地需要援引黑格尔。……在这种二重性中,还有一个“第三种东西”。这个“第三种东西”与另外两个维度不一样:另外两个维度(身体、个人意识)必然是个人的,它却不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或者(如果你喜欢这么说)社会的。第三种东西也可称作客体性,它与纯粹物质的东西不是一回事:的确,客体性是一种独立的清楚可辨的形式或范畴。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叔本华对康德范畴不包含客体的反对(客体性也是一种加到某种本来无形的现实的兴盛而嗡嗡作响的混乱中的形式)。同时,对马克思来说,交换价值的客体也能有一种“幽灵般的客体性”,这不是什么纯粹主观的错觉或个人的胡思乱想,而是一种社会事实,一种我们危险地忽略了的社会现实。p.18-9. 因此,使用价值就是性质;它是身体的生命,是存在主义或现象学的经验的生命,是物质产品消费的生命,也是物理工作和物理时间的质地本身(“衡量财富的标准”,马克思在《大纲》中大声说,“决不是劳动时间,而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708页])无论在劳动中,还是在劳动之外的生活中,性质都是人类时间本身;正是因为这深层次的存在主义的基本观念,马克思主义始终有一丝乌托邦色彩,这一特征预示着劳动将变为审美活动(从罗... 2017-07-04 17:30 因此,使用价值就是性质;它是身体的生命,是存在主义或现象学的经验的生命,是物质产品消费的生命,也是物理工作和物理时间的质地本身(“衡量财富的标准”,马克思在《大纲》中大声说,“决不是劳动时间,而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708页])无论在劳动中,还是在劳动之外的生活中,性质都是人类时间本身;正是因为这深层次的存在主义的基本观念,马克思主义始终有一丝乌托邦色彩,这一特征预示着劳动将变为审美活动(从罗斯金到莫里斯,从马尔库塞到保罗·维尔诺的艺术鉴赏力观念),这个传统多少不同于黑格尔对活动的喜爱和更正统的把工作或生产视为人类核心动力的颂扬(当然,二者又有别于第三种观念,即将乌托邦的重心放在完全取消劳动上的观念)。 这里,我们面对的是资本主义辩证逻辑与马克思理论构建计划的结构性难题相交的关键点;在这个点上,我们无可避免地需要援引黑格尔。……在这种二重性中,还有一个“第三种东西”。这个“第三种东西”与另外两个维度不一样:另外两个维度(身体、个人意识)必然是个人的,它却不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或者(如果你喜欢这么说)社会的。第三种东西也可称作客体性,它与纯粹物质的东西不是一回事:的确,客体性是一种独立的清楚... 2017-07-04 18:15 这里,我们面对的是资本主义辩证逻辑与马克思理论构建计划的结构性难题相交的关键点;在这个点上,我们无可避免地需要援引黑格尔。……在这种二重性中,还有一个“第三种东西”。这个“第三种东西”与另外两个维度不一样:另外两个维度(身体、个人意识)必然是个人的,它却不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或者(如果你喜欢这么说)社会的。第三种东西也可称作客体性,它与纯粹物质的东西不是一回事:的确,客体性是一种独立的清楚可辨的形式或范畴。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叔本华对康德范畴不包含客体的反对(客体性也是一种加到某种本来无形的现实的兴盛而嗡嗡作响的混乱中的形式)。同时,对马克思来说,交换价值的客体也能有一种“幽灵般的客体性”,这不是什么纯粹主观的错觉或个人的胡思乱想,而是一种社会事实,一种我们危险地忽略了的社会现实。p.18-9. 因此,使用价值就是性质;它是身体的生命,是存在主义或现象学的经验的生命,是物质产品消费的生命,也是物理工作和物理时间的质地本身(“衡量财富的标准”,马克思在《大纲》中大声说,“决不是劳动时间,而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708页])无论在劳动中,还是在劳动之外的生活中,性质都是人类时间本身;正是因为这深层次的存在主义的基本观念,马克思主义始终有一丝乌托邦色彩,这一特征预示着劳动将变为审美活动(从罗... 2017-07-04 17:30 因此,使用价值就是性质;它是身体的生命,是存在主义或现象学的经验的生命,是物质产品消费的生命,也是物理工作和物理时间的质地本身(“衡量财富的标准”,马克思在《大纲》中大声说,“决不是劳动时间,而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708页])无论在劳动中,还是在劳动之外的生活中,性质都是人类时间本身;正是因为这深层次的存在主义的基本观念,马克思主义始终有一丝乌托邦色彩,这一特征预示着劳动将变为审美活动(从罗斯金到莫里斯,从马尔库塞到保罗·维尔诺的艺术鉴赏力观念),这个传统多少不同于黑格尔对活动的喜爱和更正统的把工作或生产视为人类核心动力的颂扬(当然,二者又有别于第三种观念,即将乌托邦的重心放在完全取消劳动上的观念)。 此后,卢卡奇的这一洞见迈进了美学领域。在这个领域中,艺术作品的客观性让阿多诺将艺术品的自我商品化阐述为反对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普遍商品化(画廊、出售、价格、市场,等等)的顺势疗法防御机制。最后,居依·德波以另一种辩证手法重新论述了1950年代新出现的图像社会的特征(在“后现代性”一词出现之前,就已是一种后现代性了),断言图像是商品物化的终极形式。接着,后现代物化理论将这个预测推而广之,论证了商品化... 2017-07-08 22:09 此后,卢卡奇的这一洞见迈进了美学领域。在这个领域中,艺术作品的客观性让阿多诺将艺术品的自我商品化阐述为反对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普遍商品化(画廊、出售、价格、市场,等等)的顺势疗法防御机制。最后,居依·德波以另一种辩证手法重新论述了1950年代新出现的图像社会的特征(在“后现代性”一词出现之前,就已是一种后现代性了),断言图像是商品物化的终极形式。接着,后现代物化理论将这个预测推而广之,论证了商品化是一种疾病,论证了此疾病是如何向自然和无意识蔓延,如何在被利用、被“人性化”(通过化学和基因农业以及污染和物种灭绝)过程中向外部世界蔓延,向彻底沦为广告和消费主义殖民地的个人欲望的世界蔓延。然而,尽管这些文化批判非常有力,但有一点很明显,那就是在这些批判中,应该把马克思对商品的基本分析——对劳动力首先是一种有价格的商品、普遍的商品化意味着各种前资本主义劳动形式都将转换为雇佣劳动的发现——从其语境中抽取出来,投射到外部世界或社会中去,用来探讨哲学、艺术品,以及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特征。于是物化理论在作为物品属性的意义上,自身就被物化了:其主题化在强化它的预测能力的同时,通过对它自己曾是其组成部分的劳动和生产层次的遮蔽,限定或具体化了它的指意维度。 pp. 20-21. 此后,卢卡奇的这一洞见迈进了美学领域。在这个领域中,艺术作品的客观性让阿多诺将艺术品的自我商品化阐述为反对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普遍商品化(画廊、出售、价格、市场,等等)的顺势疗法防御机制。最后,居依·德波以另一种辩证手法重新论述了1950年代新出现的图像社会的特征(在“后现代性”一词出现之前,就已是一种后现代性了),断言图像是商品物化的终极形式。接着,后现代物化理论将这个预测推而广之,论证了商品化... 2017-07-08 22:09 此后,卢卡奇的这一洞见迈进了美学领域。在这个领域中,艺术作品的客观性让阿多诺将艺术品的自我商品化阐述为反对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普遍商品化(画廊、出售、价格、市场,等等)的顺势疗法防御机制。最后,居依·德波以另一种辩证手法重新论述了1950年代新出现的图像社会的特征(在“后现代性”一词出现之前,就已是一种后现代性了),断言图像是商品物化的终极形式。接着,后现代物化理论将这个预测推而广之,论证了商品化是一种疾病,论证了此疾病是如何向自然和无意识蔓延,如何在被利用、被“人性化”(通过化学和基因农业以及污染和物种灭绝)过程中向外部世界蔓延,向彻底沦为广告和消费主义殖民地的个人欲望的世界蔓延。然而,尽管这些文化批判非常有力,但有一点很明显,那就是在这些批判中,应该把马克思对商品的基本分析——对劳动力首先是一种有价格的商品、普遍的商品化意味着各种前资本主义劳动形式都将转换为雇佣劳动的发现——从其语境中抽取出来,投射到外部世界或社会中去,用来探讨哲学、艺术品,以及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特征。于是物化理论在作为物品属性的意义上,自身就被物化了:其主题化在强化它的预测能力的同时,通过对它自己曾是其组成部分的劳动和生产层次的遮蔽,限定或具体化了它的指意维度。 pp. 20-21. 这里,我们面对的是资本主义辩证逻辑与马克思理论构建计划的结构性难题相交的关键点;在这个点上,我们无可避免地需要援引黑格尔。……在这种二重性中,还有一个“第三种东西”。这个“第三种东西”与另外两个维度不一样:另外两个维度(身体、个人意识)必然是个人的,它却不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或者(如果你喜欢这么说)社会的。第三种东西也可称作客体性,它与纯粹物质的东西不是一回事:的确,客体性是一种独立的清楚... 2017-07-04 18:15 这里,我们面对的是资本主义辩证逻辑与马克思理论构建计划的结构性难题相交的关键点;在这个点上,我们无可避免地需要援引黑格尔。……在这种二重性中,还有一个“第三种东西”。这个“第三种东西”与另外两个维度不一样:另外两个维度(身体、个人意识)必然是个人的,它却不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或者(如果你喜欢这么说)社会的。第三种东西也可称作客体性,它与纯粹物质的东西不是一回事:的确,客体性是一种独立的清楚可辨的形式或范畴。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叔本华对康德范畴不包含客体的反对(客体性也是一种加到某种本来无形的现实的兴盛而嗡嗡作响的混乱中的形式)。同时,对马克思来说,交换价值的客体也能有一种“幽灵般的客体性”,这不是什么纯粹主观的错觉或个人的胡思乱想,而是一种社会事实,一种我们危险地忽略了的社会现实。p.18-9. 因此,使用价值就是性质;它是身体的生命,是存在主义或现象学的经验的生命,是物质产品消费的生命,也是物理工作和物理时间的质地本身(“衡量财富的标准”,马克思在《大纲》中大声说,“决不是劳动时间,而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708页])无论在劳动中,还是在劳动之外的生活中,性质都是人类时间本身;正是因为这深层次的存在主义的基本观念,马克思主义始终有一丝乌托邦色彩,这一特征预示着劳动将变为审美活动(从罗... 2017-07-04 17:30 因此,使用价值就是性质;它是身体的生命,是存在主义或现象学的经验的生命,是物质产品消费的生命,也是物理工作和物理时间的质地本身(“衡量财富的标准”,马克思在《大纲》中大声说,“决不是劳动时间,而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708页])无论在劳动中,还是在劳动之外的生活中,性质都是人类时间本身;正是因为这深层次的存在主义的基本观念,马克思主义始终有一丝乌托邦色彩,这一特征预示着劳动将变为审美活动(从罗斯金到莫里斯,从马尔库塞到保罗·维尔诺的艺术鉴赏力观念),这个传统多少不同于黑格尔对活动的喜爱和更正统的把工作或生产视为人类核心动力的颂扬(当然,二者又有别于第三种观念,即将乌托邦的重心放在完全取消劳动上的观念)。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