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现象学的构成研究 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2卷 [德] 胡塞尔 2013
价 格:¥ 8.80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现象学的构成研究
副标题: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2卷 作者:[德] 胡塞尔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82551 出版时间:2013 页数: 定价:69.00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现象学的构成研究--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系胡塞尔著名的《观念》的第二卷。原来观念三卷拟一并推出,现分别作为胡塞尔著作集中的一卷推出。观念三卷内容如下:卷1:纯粹现象学通论(约50多万字),卷2:现象学的构成研究(约40万字),卷3:现象学和科学基础(约10万字),第3卷后有附录3篇,一是胡塞尔相关论文数篇,二是中译者附论:论胡塞尔现象学的现代意义和作用,三是中外名词对照表;术语解释。 内容简介 本书是《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三卷本的第二卷,俗称“观念2”,为作者于《观念1》完成后立即接续完成的另一巨著,但因作者对此复杂主题的过高慎重要求,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以遗著版问世。在现象学运动内,此书的影响力仅次于《观念1》和《逻辑研究》。全书分为三部分,包括:“物质自然的构成”,“动物自然的构成”,“精神世界的构成”;另有14... 编辑推荐 《现象学的构成研究--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系胡塞尔著名的《观念》的第二卷。原来观念三卷拟一并推出,现分别作为胡塞尔著作集中的一卷推出。观念三卷内容如下:卷1:纯粹现象学通论(约50多万字),卷2:现象学的构成研究(约40万字),卷3:现象学和科学基础(约10万字),第3卷后有附录3篇,一是胡塞尔相关论文数篇,二是中译者附论:论胡塞尔现象学的现代意义和作用,三是中外名词对照表;术语解释。 内容简介 本书是《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三卷本的第二卷,俗称“观念2”,为作者于《观念1》完成后立即接续完成的另一巨著,但因作者对此复杂主题的过高慎重要求,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以遗著版问世。在现象学运动内,此书的影响力仅次于《观念1》和《逻辑研究》。全书分为三部分,包括:“物质自然的构成”,“动物自然的构成”,“精神世界的构成”;另有14则附录。 本书曾因其手稿对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产生过重大影响而著称。本书自出版后,特别是最近三十年以来,在欧美哲学界和人文科学界的影响有进一步扩增之势。本书中译本加附了保罗•利科为本书撰写的长篇导读。中译本在翻译过程中同时参考了法译本和英译本。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 胡塞尔(1859—1938),德国犹太裔哲学家,20世纪欧陆影响卓著的哲学思潮“现象学”的奠基人,现当代西方思想界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曾先后任教于哈雷、哥廷根、弗莱堡大学。《全集》出版已逾40卷。胡塞尔现象学以数学和逻辑学的理性主义为模型,强调在心理、精神、文化、思想领域内的思维严格理性化实践,以期为主体性范畴奠定坚实的理性基础,故可被视为“西方心学”传统内的第一宗师。 关于译者 李幼蒸,1936年生,旅美学人,国际符号学学会副会长(2004—2014),主要研究方向:现象学、符号学、解释学、仁学伦理学。著有《结构与意义》、《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理论符号学导论》等十余部专著,另有《野性的思维》、《哲学和自然之镜》、《小说的准备》等十余部译著。 第三章相对于感觉性躯体的感性知觉〔Aistheta〕 18物构成的主体决定因素和客体物质物的构成 第二部分动物自然的构成 导论 19过渡到对作为自然客体的心灵的思考 20关于通常词语“心灵的”之意义 21“自我—人”概念 第一章纯粹自我 22作为「自我极轴」的纯粹自我 23纯粹自我(「自我极轴」)之可理解性 24纯粹自我之“可变性” 25行为的极轴性:自我和客体 26醒意识和钝意识 27“自我—人”作为纯粹自我之环境组成成分 28实在我作为超验客体被构成,纯粹自我作为内在 所与者 29内在领域内统一体的构成。作为纯粹自我内之沉积的持续性意指作用 第二章心灵实在 30实在的心灵主体 31形式的—一般的实在概念 32物质实在和心灵实在的基本区别 33实在概念的更精确规定 34自然主义态度和人格主义态度区分的必要性 第三章心灵实在通过躯体的构成 35通向“作为自然之人”的构成观 36作为被定位感觉〔Empfindungen〕(Empfindnisse〔感觉状态〕)之载体的躯体构成 37视觉领域和触觉领域间的区别 38躯体作为意志器官和作为自由运动载体 39躯体对于高阶对象构成的意义 40关于感觉定位和躯体的非物特性之进一步说明 41躯体作为与其他物质物相对比的物质物之构成 42按唯我论方式被构成的躯体之特性描述 第四章在移情作用中的心灵实在的构成 43其他动物的所与性 44元现前〔Urprasenz〕和连同现前〔Apprasenz〕 45动物作为具有「连同现前内在性」之元现前的 躯体物 46移情作用对于“我—人”实在体之构成的意义 47移情作用和自然构成 第三部分精神世界的构成 48导论 第一章自然主义世界和人格主义世界的对比 49人格主义态度与自然主义态度的对比 50个人作为一周围世界的中点 51个人团体中的个人 52主体显现复多体和客体物 53自然观点和精神观点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作为精神世界基本法则的动机化 54「自我省察」〔inspectio sui〕中的自我 55在其对待周围世界行为中的精神自我 56作为精神生命之基本法则性的动机化 57纯粹自我和个人性自我,作为反思性自我统觉之客体 58反思前个人性自我之构成 59自我作为能力之主体 60作为理性行为主体的个人,作为“自由自我”的 个人 61精神自我及其基础 第三章精神世界对自然主义世界的本体论优先性 62人格主义态度和自然主义态度的交错 63心物平行关系和心物相互作用 64自然的相对性,精神的绝对性 附录 Ⅰ对构成的一种逐步描述的企图 Ⅱ自我作为极轴,习性之自我 Ⅲ耳内听音之定位 Ⅳ“精神世界构成”的初步构想 Ⅴ精神生活中精神的前所与性 Ⅵ自我省察(“我作”和“我有”) Ⅶ自我和其相对者 Ⅷ论“躯体”和“精神”的统一 Ⅸ精神的生产物 Ⅹ个人性自我和周围世界。客观现实构成的层级 Ⅺ按自然归纳法统握的人和自由人格 Ⅻ对《观念2》第三部分的补充 …… ⅩⅢ作为理论主题的“个人性主体” ⅩⅣ精神科学的态度。纳入精神科学态度中的自然科学。自然本身作为周围世界。不同种类的直观因果性。抽象的—科学的研究。在精神科学之内的自然科学。客体的概念 中译本附录 胡塞尔的《观念2》:分析和问题 德、法、英、中现象学用语对照表 · · · · · · 这套丛书还有 《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现象学和科学基础》,《纯粹现象学通论》,《现象学心理学》,《经验与判断》 等。 这个翻译我实在是受不了,刚开始以为诺耶思和诺耶玛是什么鬼。胡塞尔在观念II中展开了观念I中的研究,尤其是对知觉的研究,对梅洛-庞蒂有着影响。读胡塞尔越深越觉得他的伟大,尤其是原本不为人知的手稿,简直惊为天人。突然觉得胡塞尔和拉斯克似乎在20世纪已经足够了,甚至海德格尔也显得多余。这么看来马里翁的呼声的还原所经由的“海德格尔迂回”无疑是没有必要的,似乎《还原与给予》第一卷就足够了。 在胡塞尔的中期著作中,《观念2》可以看作是沿着《观念1》所开辟的纲领而进行的较为具体的研究,即胡塞尔所说的“一种对于构成的逐步研究”。研究从“物质自然”开始,经由“动物自然”,最终达到“精神”。这一与《精神现象学》有些类似的演进,遵循的却并非概念自我扬弃的逻辑链条,而是世界作为世界在原初经验中逐渐构成的过程。因而,本书对章节的划分并不是要划分论域,“物质自然”要描述的也并非作为物理学研究对象的自然... 在胡塞尔的中期著作中,《观念2》可以看作是沿着《观念1》所开辟的纲领而进行的较为具体的研究,即胡塞尔所说的“一种对于构成的逐步研究”。研究从“物质自然”开始,经由“动物自然”,最终达到“精神”。这一与《精神现象学》有些类似的演进,遵循的却并非概念自我扬弃的逻辑链条,而是世界作为世界在原初经验中逐渐构成的过程。因而,本书对章节的划分并不是要划分论域,“物质自然”要描述的也并非作为物理学研究对象的自然,毋宁说它涉及的是原初经验中从简单到复杂的层层沉淀。在《观念2》中有许多前瞻性的研究,例如身体和交互主体性的主题,这些主题在胡塞尔后期哲学、以及梅洛-庞蒂、利科等人的哲学中最终开花结果。尽管如此,本书很大程度上是未完成的,对许多问题的讨论有很强的尝试性,因而更适合作为工作的起点,而非理论成就的汇集。 此书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胡塞尔版的“心灵与世界”,就身心关系而言,他在80多年前就比麦克道威尔更好地做出了规划。李幼蒸先生的翻译大体上应该还是可以的,译文读起来令人觉得沉笨冗杂我觉得主要是胡塞尔自身的行文风格的原因(尽管有些译名上可少许精简些以减轻译文的负担,如Appräsentation译为“连同呈现”不如倪梁康先生的“共现”来得简洁)。当然,译本还是有些问题:1,Phantasma/phant... 此书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胡塞尔版的“心灵与世界”,就身心关系而言,他在80多年前就比麦克道威尔更好地做出了规划。李幼蒸先生的翻译大体上应该还是可以的,译文读起来令人觉得沉笨冗杂我觉得主要是胡塞尔自身的行文风格的原因(尽管有些译名上可少许精简些以减轻译文的负担,如Appräsentation译为“连同呈现”不如倪梁康先生的“共现”来得简洁)。当然,译本还是有些问题:1,Phantasma/phantasma被译为“幻影”,“幻影”在汉语语境中给人感觉已经是显现了,但胡塞尔是用来指和感觉或感觉材料同级的东西,它不是知觉层面的东西,也即还不是“显现”层面的“显象”(Apparenz,胡塞尔曾称之为“想象表象”),应译为“想象材料”或“幻想材料”。2,中译对很多概念用多个译名对应,我认为不妥,尽可能 此书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胡塞尔版的“心灵与世界”,就身心关系而言,他在80多年前就比麦克道威尔更好地做出了规划。李幼蒸先生的翻译大体上应该还是可以的,译文读起来令人觉得沉笨冗杂我觉得主要是胡塞尔自身的行文风格的原因(尽管有些译名上可少许精简些以减轻译文的负担,如Appräsentation译为“连同呈现”不如倪梁康先生的“共现”来得简洁)。当然,译本还是有些问题:1,Phantasma/phant... 此书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胡塞尔版的“心灵与世界”,就身心关系而言,他在80多年前就比麦克道威尔更好地做出了规划。李幼蒸先生的翻译大体上应该还是可以的,译文读起来令人觉得沉笨冗杂我觉得主要是胡塞尔自身的行文风格的原因(尽管有些译名上可少许精简些以减轻译文的负担,如Appräsentation译为“连同呈现”不如倪梁康先生的“共现”来得简洁)。当然,译本还是有些问题:1,Phantasma/phantasma被译为“幻影”,“幻影”在汉语语境中给人感觉已经是显现了,但胡塞尔是用来指和感觉或感觉材料同级的东西,它不是知觉层面的东西,也即还不是“显现”层面的“显象”(Apparenz,胡塞尔曾称之为“想象表象”),应译为“想象材料”或“幻想材料”。2,中译对很多概念用多个译名对应,我认为不妥,尽可能 这个翻译我实在是受不了,刚开始以为诺耶思和诺耶玛是什么鬼。胡塞尔在观念II中展开了观念I中的研究,尤其是对知觉的研究,对梅洛-庞蒂有着影响。读胡塞尔越深越觉得他的伟大,尤其是原本不为人知的手稿,简直惊为天人。突然觉得胡塞尔和拉斯克似乎在20世纪已经足够了,甚至海德格尔也显得多余。这么看来马里翁的呼声的还原所经由的“海德格尔迂回”无疑是没有必要的,似乎《还原与给予》第一卷就足够了。 在胡塞尔的中期著作中,《观念2》可以看作是沿着《观念1》所开辟的纲领而进行的较为具体的研究,即胡塞尔所说的“一种对于构成的逐步研究”。研究从“物质自然”开始,经由“动物自然”,最终达到“精神”。这一与《精神现象学》有些类似的演进,遵循的却并非概念自我扬弃的逻辑链条,而是世界作为世界在原初经验中逐渐构成的过程。因而,本书对章节的划分并不是要划分论域,“物质自然”要描述的也并非作为物理学研究对象的自然... 在胡塞尔的中期著作中,《观念2》可以看作是沿着《观念1》所开辟的纲领而进行的较为具体的研究,即胡塞尔所说的“一种对于构成的逐步研究”。研究从“物质自然”开始,经由“动物自然”,最终达到“精神”。这一与《精神现象学》有些类似的演进,遵循的却并非概念自我扬弃的逻辑链条,而是世界作为世界在原初经验中逐渐构成的过程。因而,本书对章节的划分并不是要划分论域,“物质自然”要描述的也并非作为物理学研究对象的自然,毋宁说它涉及的是原初经验中从简单到复杂的层层沉淀。在《观念2》中有许多前瞻性的研究,例如身体和交互主体性的主题,这些主题在胡塞尔后期哲学、以及梅洛-庞蒂、利科等人的哲学中最终开花结果。尽管如此,本书很大程度上是未完成的,对许多问题的讨论有很强的尝试性,因而更适合作为工作的起点,而非理论成就的汇集。 李老先生在译者序中口口声声说根据德文原版译出,但仔细一读,发现很多地方和德文原文都对不上,反而和英译本能够一字一句对上,英译本译错的地方李老先生照葫芦画瓢也译错了,拜托您既然敢说是译自德文,从英文译完至少也核对一下德文原文吧!建议要引用这本著作的学友引用前...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