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现象学通论 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 第1卷(胡塞尔著作集 第2卷) [德] 胡塞尔 2013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纯粹现象学通论
副标题: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 第1卷(胡塞尔著作集 第2卷)
作者:[德] 胡塞尔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82568
出版时间:2013
页数:
定价:98
内容简介: 原作名: Ideen zu einer reinen Phänomenologie und phänomenologischen Philosophie. Erstes Buch: Allgemeine Einführung in die reine Phänomenologie 本书为《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三卷本的第一卷,俗称“观念1”,但实为在主题和论域两方面具有完整独立性的作品。本书始终被认为是“现象学”和“胡塞尔哲学”系统内的“第一书”,是胡塞尔“心学”的主要奠基之作;为胡塞尔自《逻辑研究》出版以来,多年反思准备后的“神来之笔”,即数周内一气呵成之作。由于在混沌心理和严密逻辑之间的杰出异质性交叉分析,本书成为20世纪哲学中的最重要哲学经典之一。 本书在20年前商务印书馆舒曼版中译本基础上,根据原版进行了全面复校和订正。全书分为四部分,包含:“本质和本质认识”,“现象学的基本思考”,“关于纯粹现象学的方法和问题”,以及“理性和现实”。本书中译本附录中有保罗•利科对其所译法译本而编写的解释性详注。中译本在翻译过程中同时参照了该权威性法译本及两部英译本。 关于作者 胡塞尔(1859—1938),德国犹太裔哲学家,20世纪欧陆影响卓著的哲学思潮“现象学”的奠基人,现当代西方思想界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曾先后任教于哈雷、哥廷根、弗莱堡大学。《全集》出版已逾40卷。胡塞尔现象学以数学和逻辑学的理性主义为模型,强调在心理、精神、文化、思想领域内的思维严格理性化实践,以期为主体性范畴奠定坚实的理性基础,故可被视为“西方心学”传统内的第一宗师。 关于译者 李幼蒸,1936年生,旅美学人,国际符号学学会副会长(2004—2014),主要研究方向:现象学、符号学、解释学、仁学伦理学。著有《结构与意义》、《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理论符号学导论》等十余部专著,另有《野性的思维》、《哲学和自然之镜》、《小说的准备》等十余部译著。 §4本质看和想象。独立于一切事实认识的本质认识 §5本质判断和具有本质一般有效性的判断 §6某些基本概念。一般性和必然性 §7事实科学和本质科学 §8事实科学和本质科学间的依属关系 §9区域和区域本质学 §10区域和范畴。分析的区域及其诸范畴 §11句法对象和最终基底。句法范畴 §12属和种 §13一般化和形式化 §14基底范畴。基底本质和tode ti(此处这个) §15独立的和非独立的对象。具体项和个别项 §16实质领域中的区域和范畴。先天综合认识 §17逻辑考察的结论 第二章自然主义的错误解释 §18批评性讨论之导论 §19经验与原初给与性行为之间的经验主义同一化 §20作为怀疑论的经验主义 §21唯心主义一方的含混性 §22对柏拉图实在论的谴责。本质和概念 §23观念化的自发性。本质和虚构 §24一切原则之原则 §25实践中的实证论者作为自然科学家,反思中的自然科学家作为实证论者 §26独断论态度的科学和哲学态度的科学 第二编现象学的基本思考 第一章自然态度的设定及其排除 §27自然态度的世界:我和我周围的世界 §28cogito(我思)。我周围的自然世界和我周围的观念世界 §29“其他的”自我主体和主体间的周围自然世界 §30自然态度的总设定 §31自然设定的彻底改变。“排除”、“置入括号” §32现象学的epoche(悬置) 第二章意识和自然现实 §33关于作为现象学剩余的“纯粹意识”或“先验意识”的 预备说明 §34作为主题的意识本质 §35作为“行为”的我思。非实显性变样 §36意向性体验。一般体验 §37在我思中对纯粹自我的“指向性”和把握性的关注 §38对行为的反思。内在的和超验的知觉 §39意识和自然现实。“素朴”人的理解 §40“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躯体上所与物作为 “物理真实”的“纯显相” §41知觉的真实内容及其超验客体 §42作为意识的存在和作为实在的存在。诸直观方式间的 原则区别 §43对一基本错误的阐释 §44超验物的纯现象存在,内在物的绝对存在 §45未被知觉的体验,未被知觉的实在 §46内在性知觉的不可怀疑性,超越性知觉的 可怀疑性 第三章纯粹意识区域 §47作为意识相关物的自然世界 §48我们世界之外的一个世界的逻辑可能性和事实悖谬性 §49作为世界消除之剩余的绝对意识 §50现象学态度和作为现象学领域的纯粹意识 §51先验预备性思考的意义 §52补充。物理物和“显相的未知原因” §53有生命物和心理意识 §54继续。偶然和相对的超越性心理体验,必然和绝对的先验性体验 §55结论。一切实在都是通过“意义给与”而存在的。拒绝“主观唯心主义” 第四章现象学还原 §56关于现象学还原范围的问题。自然科学和精神 科学 §57关于排除纯粹自我的问题 §58被排除的超验者上帝 §59本质事物的超越性。排除作为普遍科学的纯粹逻辑 §60实质性—本质性学科之排除 §61关于现象学还原之系统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62认识论的预备性说明。“独断论”态度和现象学态度 第三编关于纯粹现象学的方法和问题 第一章方法的预备性思考 §63方法思考对于现象学的特殊意义 §64现象学者的自我排除 §65现象学对本身的自反关涉 §66明晰所与物的忠实表达。单义的词语 §67阐明的方法。“所与物的近距”和“所与物的 远距” §68真正的和非真正的明晰度。正常性阐明的本质 §69完全明晰的本质把握方法 §70在本质阐明方法中知觉的作用。自由想象的优先性 §71体验的一种描述性本质学的可能性问题 §72具体的、抽象的、“数学的”本质科学 §73现象学问题的应用。描述和精确规定 §74描述科学和精确科学 §75现象学作为有关纯粹体验的描述性本质学说 第二章纯粹意识的一般结构 §76以下研究的主题 §77反思作为体验领域的基本特性。反思中的研究 §78关于体验反思的现象学研究 §79批评引申。现象学和“自我观察”的困难 §80体验与纯粹自我的关系 §81现象学时间和时间意识 §82继续。三重体验边缘域,同时作为体验反思的 边缘域 §83对作为“观念”的体验流之把握 §84作为现象学首要主题的意向性 §85感性的hyle(质素),意向性的morphe(形态) §86功能问题 第三章诺耶思和诺耶玛 §87预备性说明 §88真实的和意向的体验成分。诺耶玛 §89诺耶玛的陈述和现实陈述。心理领域内的诺耶玛 §90“诺耶玛的意义”,“内在客体”与“现实客体”间的 区别 §91扩展到意向性的最广泛领域 §92从诺耶思角度和从诺耶玛角度所见的注意之变化 §93过渡到较高意识领域中的诺耶思—诺耶玛结构 §94在判断领域内的诺耶思和诺耶玛 §95在情绪领域和意志领域中的类似区别 §96过渡到其他各章。总结 第四章关于诺耶思—诺耶玛结构的一系列问题 §97作为真实体验因素的质素因素和诺耶思因素,作为 非真实体验因素的诺耶玛因素 §98诺耶玛的存在方式。诺耶思的形式理论。诺耶玛的 形式理论 §99在现前化领域和准现前化领域中的诺耶玛核心及其 特性 §100在诺耶思和诺耶玛内表象之本质法则的层级结构 §101诸层级的特性。不同种类的“反思” §102过渡到特性说明的新方面 §103信念特性和存在特性 §104作为变样的信念样态 §105作为信念之信念样态,作为存在之存在样态 §106肯定和否定及其诺耶玛相关项 §107重复的变样 §108诺耶玛的特性不是由反思规定的 §109中性变样 §110中性化意识和理性的判定。假定 §111中性变样和想象 §112想象变样的可重复性。中性变样的不可重复性 §113实显的和潜在的设定 §114关于设定的潜在性和中性变样的继续讨论 §115应用。扩大的行为概念。行为实行和行为引动 §116过渡到新的分析。有根基的诺耶思及诺耶玛 相关项 §117有根基的设定和中性变样理论的结论。设定的一般 概念 §118意识综合。句法形式 §119多设定行为向单设定行为的转换 §120综合设定领域内的设定性和中性 §121情绪领域和意志领域内的信念句法 §122被分节联结的综合之实行样式。“主题” §123作为综合性行为实行样式的含混性和清晰性 §124“逻各斯”的诺耶思—诺耶玛层次。意指和意义 §125逻辑表达领域中的实行样态和阐明方法 §126表达的完全性和普遍性 §127判断的表达和情绪诺耶玛的表达 第四编理性和现实 第一章诺耶玛的意义,与对象的关系 §128导论 §129“内容”和“对象”:作为“意义”的内容 §130关于“诺耶玛意义”之本质的界定 §131“对象”,“在诺耶玛意义中可规定的X” §132作为在其充实性样式中的意义核 §133诺耶玛的命题。设定的和综合的命题。在表象 领域中的命题 §134命题学的形式理论 §135对象和意识。向理性现象学的过渡 第二章理性之现象学 §136理性意识的第一基本形式:原初给与的“看” §137明证与明见。“原初的”和“纯粹的”明证。 直陈的和确然的明证 §138充分明证与不充分明证 §139各种理性的交织。理论真理,价值真理,实践 真理 §140确证。无明证的证明。设定的明见性和中性的明见性的等价性 §141直接的和间接的理性设定。间接明证性 §142理性设定和存在 §143充分的物所与性作为康德意义上的观念 §144现实和原初给与的意识:最终的规定 §145关于明证性之现象学的批评考察 第三章关于理性理论问题系列的一般层级 §146最一般性的问题 §147问题的分化。形式逻辑学,价值学,实践学 §148形式本体论的理性理论问题 §149区域本体论的理性理论问题。现象学构成的问题 §150继续。作为先验论导引的物区域 §151物的先验构成的层次。补充 §152从先验构成问题向其他区域的扩展 §153先验问题的完全扩展。研究的分类 主题索引 人名索引 中译本附录 《观念1》后记 《观念1》的形成和早期研究者的评论 法译本译者导言 ——献给米凯尔•杜甫海纳 法译本注释 德、法、英、中现象学用语对照表 《通论》二版中译者后记 ——《通论》中译本形成的背景和历程 《通论》二版中译者校后记 · · · · · · 这套丛书还有 《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现象学的构成研究》,《现象学和科学基础》,《现象学心理学》,《经验与判断》 等。 从海德格尔、萨特逆推到胡塞尔,读得速度有点儿快,果然是通论,方法论结构的搭建展示了无限前景,读到后五十页有点儿吃力,应该去读《逻辑研究》,否则连诺耶思和诺耶玛是啥都搞不懂。 第三编太难懂了。古阿拉伯哲学家Avicenna说他读了40遍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而不得其解,我觉着我可能在走他的路。还得再看。 第三编太难懂了。古阿拉伯哲学家Avicenna说他读了40遍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而不得其解,我觉着我可能在走他的路。还得再看。 从海德格尔、萨特逆推到胡塞尔,读得速度有点儿快,果然是通论,方法论结构的搭建展示了无限前景,读到后五十页有点儿吃力,应该去读《逻辑研究》,否则连诺耶思和诺耶玛是啥都搞不懂。 问题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的主要课题是对意向行为进行本质分析,从而为逻辑奠定基础,意向对象包含在对意向行为的分析之中,他这时的思想又被称为“描述的现象学”。在《现象学的观念》、《纯粹现象学通论》(下文简写《观念Ⅰ》)中,随着胡塞尔从“描述的现象学”向“先... 我实在无话可说!! 进度如此之慢是因为我除了抄写之外实在找不到其他更有效的阅读手段。由于缺少德原文资料,我只能退一步中英对照,累死我了啊…… 通常认为胡塞尔的现象学分为三个阶段:认识论的或前-先验现象学阶段[1]、先验现象学阶段和他称为“发生现象学”的阶段。《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以下简称《观念1》)是胡塞尔哲学主要部分先验现象学的奠基之作。胡塞尔在书中阐明了现象学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同... 总也不敢说自己全部读懂了这本书。我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也只感觉读懂了其中的少部分。我不知道这本书是不是所有哲学书中最难的一本,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吧。因为我也不求甚解的读过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 对于著者的著作,要顺着思想的脉络依序读起,一般而言,是顺时间的,这是第一个感受,否则读起来太费劲了;第二个感受,胡塞尔很难;第三个感受,拖了这么久,不应该,以后不会了。 BTV《男人帮》孙红雷提到这个,感觉应该是很高深的。 人,应该读点哲学! 胡塞尔(1859~1938),德国哲学家,20世纪现象学学派创始人。他生前发表七部著作,但遗留的手稿比这些著作的分量大得多。由于自己的犹太裔身份,晚年遭纳粹迫害。去世后他的妻子把他的全部手稿转移至比... 体验的描述性本质学,根本地,和数学的本质学不同。尽管数学学科是目前唯一能以有效方式代表一门科学本质学观念的学科,但是,现象学的本质学从根本上不同于数学的本质学。 胡塞尔接下来一节(72节)就要开始阐明其中奥秘。 2019-02-27 03:42  4人喜欢 体验的描述性本质学,根本地,和数学的本质学不同。尽管数学学科是目前唯一能以有效方式代表一门科学本质学观念的学科,但是,现象学的本质学从根本上不同于数学的本质学。胡塞尔接下来一节(72节)就要开始阐明其中奥秘。 本质所界定的领域超过现实,笼罩可能性空间,所以从想象开始也是可以的。 想象也有基本法的,不是随便的——谁要能理解这一点就能理解胡塞尔谈的本质的范围。 ———— 本质是本质,事实是事实。本质不是高级事实。 事实真理要求事实直观,本质真理要求本质直观。它们不能错置。 2019-02-06 20:37  4人喜欢 本质所界定的领域超过现实,笼罩可能性空间,所以从想象开始也是可以的。想象也有基本法的,不是随便的——谁要能理解这一点就能理解胡塞尔谈的本质的范围。————本质是本质,事实是事实。本质不是高级事实。事实真理要求事实直观,本质真理要求本质直观。它们不能错置。 第一章:1-17节,重写知识基础。无视之前的哲学讨论,区分事实与本质,确立它们的奠基和转化关系,并提出现象学的任务:本质科学。 第二章: 18节,略 19节,朝向事物自身——从语言和意见返回事物本身,返回事物的自所予。对经验主义的批评。(自然主义偏见)。把经验主义阐释为一个次级变式。“真正的科学和它本身对偏见的真正摆脱,要求直接有效的判断本身作为一切证明的基础。而且有效性取自源初所与的直观。” 而且其中的... 2019-02-12 02:27  3人喜欢 第一章:1-17节,重写知识基础。无视之前的哲学讨论,区分事实与本质,确立它们的奠基和转化关系,并提出现象学的任务:本质科学。第二章:18节,略19节,朝向事物自身——从语言和意见返回事物本身,返回事物的自所予。对经验主义的批评。(自然主义偏见)。把经验主义阐释为一个次级变式。“真正的科学和它本身对偏见的真正摆脱,要求直接有效的判断本身作为一切证明的基础。而且有效性取自源初所与的直观。”而且其中的法则不是预先思辨地推定的,而是从明见来确定。“看”不单单指肉眼看。肉眼看只是真正的““看”一般”的变式。——它是合理论断的合法源泉。20节:因此我们用叫具一般性(其实意味着,更普遍也更奠基)的“直观”代替经验。(这意味着,自然主义式的经验奠基于这个意义上的直观。)。而且我们拒绝把一般科学等同于经验科学。接下来是对流俗经验论的驳斥。这里的问题在于我们只能经验具体,但普遍的东西怎么来?胡塞尔假定对面会举出归纳法。但归纳法的形式和内容重又设定了超出特殊性的普遍性,经验主义者从一种特殊的立场出发,而我们从一切立场之前的源头——直观——出发。我们不允许自然科学剥夺直观的权利。我们乐于作为一个学生去听自然科学家陈述,但自然科学家的陈述并不总是自然科学自身的陈述,尤其是当他们使我们确信一些基本“公理”的时候,那更不是自然科学的论题了。21节:对唯心主义观念论的批判。把明见性神秘化、心理主义化。(我们谈论明证感的时候,难道不正是明证性给明证感——以及其他所有的XX感——以明证性吗?)22节:有人把胡塞尔误解为一种柏拉图主义式的实在论。胡塞尔给出了自己的辩解和反驳。逻辑研究中重提“对象”,但“对象”却不一定如那些人理解地“实存”。观念对象也是对象——不承认观念对象是对象的,是一种精神盲人。胡塞尔这个论述值得仔细思考、认真对待:一切人实际上都在看观念,谈论观念、运用观念,只不过有时候它们运用错了。 1、个别直观不管属于什么种类,不论它是充分的还是不充分的,都可转化为本质直观,而且这一直观不管在相应的方式上是充分的还是不充分的,都具有一种给予的行为之特征。 显然,如果我们不是先行知道了一个东西是什么,我们怎么能把握它呢?即使是一个错误的把握,也是一个类型化的把握。 本质看也是一种直观,正如本质对象是一种对象一样。 2019-02-06 20:30  3人喜欢 1、个别直观不管属于什么种类,不论它是充分的还是不充分的,都可转化为本质直观,而且这一直观不管在相应的方式上是充分的还是不充分的,都具有一种给予的行为之特征。显然,如果我们不是先行知道了一个东西是什么,我们怎么能把握它呢?即使是一个错误的把握,也是一个类型化的把握。本质看也是一种直观,正如本质对象是一种对象一样。 1、个别直观不管属于什么种类,不论它是充分的还是不充分的,都可转化为本质直观,而且这一直观不管在相应的方式上是充分的还是不充分的,都具有一种给予的行为之特征。 显然,如果我们不是先行知道了一个东西是什么,我们怎么能把握它呢?即使是一个错误的把握,也是一个类型化的把握。 本质看也是一种直观,正如本质对象是一种对象一样。 2019-02-06 20:30  3人喜欢 1、个别直观不管属于什么种类,不论它是充分的还是不充分的,都可转化为本质直观,而且这一直观不管在相应的方式上是充分的还是不充分的,都具有一种给予的行为之特征。显然,如果我们不是先行知道了一个东西是什么,我们怎么能把握它呢?即使是一个错误的把握,也是一个类型化的把握。本质看也是一种直观,正如本质对象是一种对象一样。 本质所界定的领域超过现实,笼罩可能性空间,所以从想象开始也是可以的。 想象也有基本法的,不是随便的——谁要能理解这一点就能理解胡塞尔谈的本质的范围。 ———— 本质是本质,事实是事实。本质不是高级事实。 事实真理要求事实直观,本质真理要求本质直观。它们不能错置。 2019-02-06 20:37  4人喜欢 本质所界定的领域超过现实,笼罩可能性空间,所以从想象开始也是可以的。想象也有基本法的,不是随便的——谁要能理解这一点就能理解胡塞尔谈的本质的范围。————本质是本质,事实是事实。本质不是高级事实。事实真理要求事实直观,本质真理要求本质直观。它们不能错置。 第一章:1-17节,重写知识基础。无视之前的哲学讨论,区分事实与本质,确立它们的奠基和转化关系,并提出现象学的任务:本质科学。 第二章: 18节,略 19节,朝向事物自身——从语言和意见返回事物本身,返回事物的自所予。对经验主义的批评。(自然主义偏见)。把经验主义阐释为一个次级变式。“真正的科学和它本身对偏见的真正摆脱,要求直接有效的判断本身作为一切证明的基础。而且有效性取自源初所与的直观。” 而且其中的... 2019-02-12 02:27  3人喜欢 第一章:1-17节,重写知识基础。无视之前的哲学讨论,区分事实与本质,确立它们的奠基和转化关系,并提出现象学的任务:本质科学。第二章:18节,略19节,朝向事物自身——从语言和意见返回事物本身,返回事物的自所予。对经验主义的批评。(自然主义偏见)。把经验主义阐释为一个次级变式。“真正的科学和它本身对偏见的真正摆脱,要求直接有效的判断本身作为一切证明的基础。而且有效性取自源初所与的直观。”而且其中的法则不是预先思辨地推定的,而是从明见来确定。“看”不单单指肉眼看。肉眼看只是真正的““看”一般”的变式。——它是合理论断的合法源泉。20节:因此我们用叫具一般性(其实意味着,更普遍也更奠基)的“直观”代替经验。(这意味着,自然主义式的经验奠基于这个意义上的直观。)。而且我们拒绝把一般科学等同于经验科学。接下来是对流俗经验论的驳斥。这里的问题在于我们只能经验具体,但普遍的东西怎么来?胡塞尔假定对面会举出归纳法。但归纳法的形式和内容重又设定了超出特殊性的普遍性,经验主义者从一种特殊的立场出发,而我们从一切立场之前的源头——直观——出发。我们不允许自然科学剥夺直观的权利。我们乐于作为一个学生去听自然科学家陈述,但自然科学家的陈述并不总是自然科学自身的陈述,尤其是当他们使我们确信一些基本“公理”的时候,那更不是自然科学的论题了。21节:对唯心主义观念论的批判。把明见性神秘化、心理主义化。(我们谈论明证感的时候,难道不正是明证性给明证感——以及其他所有的XX感——以明证性吗?)22节:有人把胡塞尔误解为一种柏拉图主义式的实在论。胡塞尔给出了自己的辩解和反驳。逻辑研究中重提“对象”,但“对象”却不一定如那些人理解地“实存”。观念对象也是对象——不承认观念对象是对象的,是一种精神盲人。胡塞尔这个论述值得仔细思考、认真对待:一切人实际上都在看观念,谈论观念、运用观念,只不过有时候它们运用错了。 如果谁能对悬搁进行正确的理解,谁就知道,悬搁并没有使我们成为一个疯狂的唯我论者。悬搁依然保留了我们在前理论的自然态度中持守的基本设定。(胡塞尔谈到:“我”仍然是一个于世界中存在的主体,并且我们执行着多种多样的意识活动)。 悬搁保留了自然态度的一切成果。它只是暴露出了意识的领域。59页说道:“我们绝对需要的是,对意识一般的而且尤其是对那样一种意识的本质的某种普遍性明见,即,在该意识中“自然”现实的本...   2019-02-12 18:43  2人喜欢 如果谁能对悬搁进行正确的理解,谁就知道,悬搁并没有使我们成为一个疯狂的唯我论者。悬搁依然保留了我们在前理论的自然态度中持守的基本设定。(胡塞尔谈到:“我”仍然是一个于世界中存在的主体,并且我们执行着多种多样的意识活动)。悬搁保留了自然态度的一切成果。它只是暴露出了意识的领域。59页说道:“我们绝对需要的是,对意识一般的而且尤其是对那样一种意识的本质的某种普遍性明见,即,在该意识中“自然”现实的本质方面可被意识到。”意识的特权在于:它不会受到现象学排除的影响,它仍然是现象学剩余物,并且其中自有理路,可以考察出一门意识科学。悬置这个方法也不是偶然的:它是为了暴露出纯粹意识并且使整个现象学区域可以被我们理解而执行的。在自然态度中现象学就是天方夜谭。先验悬置有不同阶段。排除、加括号blahblah……胡塞尔接着说,现象学的方法有一种分阶段的还原。 此处提到主体间同一的物。「因此我们归属于由多主体已个别构成的感觉物复多体。」 因此显然是空间中的某物不止对人而且对神——作为绝对认识的观念代表者——只能通过显现方可直观,在这些显现中它是并必定是在多样化但确定地改变着的「透视」方式中因此在改变的「方向」中被呈现的。 2019-04-05 04:33  1人喜欢 因此显然是空间中的某物不止对人而且对神——作为绝对认识的观念代表者——只能通过显现方可直观,在这些显现中它是并必定是在多样化但确定地改变着的「透视」方式中因此在改变的「方向」中被呈现的。 物的区域观念物的具有规定姓的意义内容的、被设定为存在的同一的X,规定着支配显现复多体的规则。这意味着:不存在偶然聚集一起的复多体,正如如下事实已经指出的那样,这个复多体在从他们自身和从纯本质观点考虑时,与物、被规定的物有关系。 2019-04-05 04:29  1人喜欢 物的区域观念物的具有规定姓的意义内容的、被设定为存在的同一的X,规定着支配显现复多体的规则。这意味着:不存在偶然聚集一起的复多体,正如如下事实已经指出的那样,这个复多体在从他们自身和从纯本质观点考虑时,与物、被规定的物有关系。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