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中国对法国哲学思想形成的影响
副标题: 作者:[法]维吉尔·毕诺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1110 出版时间:2013 页数:757 定价:62.00 内容简介: 在18世纪,中国无疑是风靡一时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圣西门等当时的法国哲学大师都从历史悠久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17-18世纪,中国的重农主义、文官科举制度、修史传统、伦理道德、完整的治国之术、多种文化派别的并存与争鸣,以及哲学思想界经常出现的大论战等,都对西方哲学思想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作用。我们有必要了解这段时期的这种“中国热”,以及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与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冲撞及其影响。 弗雷烈致郭中传神父(1731年11月22日) 弗雷烈致宋君荣神父(1732年11月28日)(一封书简的片断) 弗雷烈致马若瑟神父(1732年12月) 弗雷烈致梅兰先生(1733年7月或8月) 弗雷烈致马若瑟神父(1733年9月20日) 弗雷烈致郭中传神父(1734年12月1日) 弗雷烈致苏熙业神父(1735年8月29日) 弗雷烈致莫佩蒂斯 莫佩蒂斯致弗雷烈(1735年9月30日) 弗雷烈致莫佩蒂(1735年10月6日) 弗雷烈致郭中传神父(1735年) 弗雷烈致宋君荣神父(1735年) 弗雷烈致巴多明神父(1735年10月6日) 弗雷烈致雷孝思神父(1735年) 弗雷烈致冯秉正神父(1735年) 弗雷烈致马若瑟神父(1735年) 弗雷烈对于耶稣会士神父们有关孔夫子著作的译本所做的注释 中国历史的可靠性 弗雷烈对冯秉正神父1735年3月23日书简的注释(1736年11月1日) 弗雷烈致宋君荣神父(1736年11月1日) 弗雷烈致冯秉正神父(1736年11月1日) 弗雷烈致宋君荣神父(1737年8月8日) 弗雷烈致冯秉正神父(1737年) 弗雷烈致雷孝思神父(1737年) 弗雷烈致巴多明神父(可能是1737年) 参考书目 译名对照表 · · · · · · , 这套丛书还有 《中国与基督教》,《林纾冤案事件簿》,《中国伊朗编》,《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 等。 开始以为挺枯燥的 不过还真是 意外的有趣呢……看标题怎么也想不到又是一大堆基督教的事儿……索隐派神学家脑洞大大的~ 法国学者的著作模式可太好了,目录的提纲可以观其大略、串联事件,正文的材料特别翔实,通过有关孔夫子思想的解读和传教归化的实践,对纪年和伦理的两个领域产生了文化震颤,由此波及到整个法国宗教思想的分裂和重组,虽然对哲学的影响论述还不够全面,但足够完整且集中解决了问题。 法国学者的著作模式可太好了,目录的提纲可以观其大略、串联事件,正文的材料特别翔实,通过有关孔夫子思想的解读和传教归化的实践,对纪年和伦理的两个领域产生了文化震颤,由此波及到整个法国宗教思想的分裂和重组,虽然对哲学的影响论述还不够全面,但足够完整且集中解决了问题。 开始以为挺枯燥的 不过还真是 意外的有趣呢……看标题怎么也想不到又是一大堆基督教的事儿……索隐派神学家脑洞大大的~ 塔查尔神父在他的《暹罗行记》中对于暹罗国王的宗教感情讲得更为明确。他向我们介绍说,当帕夫尔孔以法国使节的名义建议暹罗国王接受归化而成为基督徒时,国王对他的回答是:这是一种对自然神灵的信仰。上帝可以从一开始就创造统一的宗教(如果祂愿意这样说的话),但祂没有这样做。因此,“难道大家不应该相信真正的上帝将非常乐意地受到不同礼仪和仪轨的崇拜吗?难道祂的一大批造物不都是各自以其独特方式赞扬祂的荣耀吗?难道我... 2015-04-29 23:41 塔查尔神父在他的《暹罗行记》中对于暹罗国王的宗教感情讲得更为明确。他向我们介绍说,当帕夫尔孔以法国使节的名义建议暹罗国王接受归化而成为基督徒时,国王对他的回答是:这是一种对自然神灵的信仰。上帝可以从一开始就创造统一的宗教(如果祂愿意这样说的话),但祂没有这样做。因此,“难道大家不应该相信真正的上帝将非常乐意地受到不同礼仪和仪轨的崇拜吗?难道祂的一大批造物不都是各自以其独特方式赞扬祂的荣耀吗?难道我们根据天命而崇拜这种美德和真谛尚不如在神界更令人赞赏吗?或者至少可以无愧于上帝的智慧吗?”这本书的第一章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商战”的题材。葡萄牙、法国、教廷、耶稣会、外方会、商人、投机客……种种势力各为己谋,其根本并不是为教法的传播,而是为了经济利益以及为经济利益提供保障的权力。与此同时,作为战争焦点的暹罗的沉默就显得奇怪。在当时以及当下西方的认知和话语里,远东仅仅是战利品,是游戏的筹码。所以尽管书中的暹罗国王提出了一种富有智慧的宗教观念,但他似乎对这些西方人的游戏规则一无所知。当然,这种无知基本上只是西方人的一厢情愿。所以很期待看到下一章中,当这些信心满满的操盘手踏上另一片更广大的土地和更固执的文明,当他们面对的是一种更强大的权力——其代表是康熙皇帝时,会是怎样的惊慌失措。 读至120页,无论是暹罗之争,还是中国礼仪之争,根本上都是17世纪基督教内部之争。特别的,是一种信仰与政治(严嘉乐与果阿教区、曼特农夫人和三头政治、真理与路易十四),与仪轨(冉森、外传会对耶稣会的批判),以及与世俗道德之争。耶稣会士并非去了中国之后才成为耶稣会士,而宗教却无可避免地要吃败仗,缩小自己的辖区。 2015-05-02 02:52 读至120页,无论是暹罗之争,还是中国礼仪之争,根本上都是17世纪基督教内部之争。特别的,是一种信仰与政治(严嘉乐与果阿教区、曼特农夫人和三头政治、真理与路易十四),与仪轨(冉森、外传会对耶稣会的批判),以及与世俗道德之争。耶稣会士并非去了中国之后才成为耶稣会士,而宗教却无可避免地要吃败仗,缩小自己的辖区。 自从《中国的哲学家孔夫子》一书问世以来,中国礼仪案就已不可能再是一种简单的教士戒律事件了(马拉巴尔的礼仪事件则始终如此),而是成了一种历史问题:中国人是否从上古时代起就保持了有关造物主上帝的纯洁观念?他们是否对造物主表示崇拜呢?这也是一个语言学问题,汉语中的术语“天”和“上帝”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2015-05-02 02:34 自从《中国的哲学家孔夫子》一书问世以来,中国礼仪案就已不可能再是一种简单的教士戒律事件了(马拉巴尔的礼仪事件则始终如此),而是成了一种历史问题:中国人是否从上古时代起就保持了有关造物主上帝的纯洁观念?他们是否对造物主表示崇拜呢?这也是一个语言学问题,汉语中的术语“天”和“上帝”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塔查尔神父在他的《暹罗行记》中对于暹罗国王的宗教感情讲得更为明确。他向我们介绍说,当帕夫尔孔以法国使节的名义建议暹罗国王接受归化而成为基督徒时,国王对他的回答是:这是一种对自然神灵的信仰。上帝可以从一开始就创造统一的宗教(如果祂愿意这样说的话),但祂没有这样做。因此,“难道大家不应该相信真正的上帝将非常乐意地受到不同礼仪和仪轨的崇拜吗?难道祂的一大批造物不都是各自以其独特方式赞扬祂的荣耀吗?难道我... 2015-04-29 23:41 塔查尔神父在他的《暹罗行记》中对于暹罗国王的宗教感情讲得更为明确。他向我们介绍说,当帕夫尔孔以法国使节的名义建议暹罗国王接受归化而成为基督徒时,国王对他的回答是:这是一种对自然神灵的信仰。上帝可以从一开始就创造统一的宗教(如果祂愿意这样说的话),但祂没有这样做。因此,“难道大家不应该相信真正的上帝将非常乐意地受到不同礼仪和仪轨的崇拜吗?难道祂的一大批造物不都是各自以其独特方式赞扬祂的荣耀吗?难道我们根据天命而崇拜这种美德和真谛尚不如在神界更令人赞赏吗?或者至少可以无愧于上帝的智慧吗?”这本书的第一章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商战”的题材。葡萄牙、法国、教廷、耶稣会、外方会、商人、投机客……种种势力各为己谋,其根本并不是为教法的传播,而是为了经济利益以及为经济利益提供保障的权力。与此同时,作为战争焦点的暹罗的沉默就显得奇怪。在当时以及当下西方的认知和话语里,远东仅仅是战利品,是游戏的筹码。所以尽管书中的暹罗国王提出了一种富有智慧的宗教观念,但他似乎对这些西方人的游戏规则一无所知。当然,这种无知基本上只是西方人的一厢情愿。所以很期待看到下一章中,当这些信心满满的操盘手踏上另一片更广大的土地和更固执的文明,当他们面对的是一种更强大的权力——其代表是康熙皇帝时,会是怎样的惊慌失措。 自从《中国的哲学家孔夫子》一书问世以来,中国礼仪案就已不可能再是一种简单的教士戒律事件了(马拉巴尔的礼仪事件则始终如此),而是成了一种历史问题:中国人是否从上古时代起就保持了有关造物主上帝的纯洁观念?他们是否对造物主表示崇拜呢?这也是一个语言学问题,汉语中的术语“天”和“上帝”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2015-05-02 02:34 自从《中国的哲学家孔夫子》一书问世以来,中国礼仪案就已不可能再是一种简单的教士戒律事件了(马拉巴尔的礼仪事件则始终如此),而是成了一种历史问题:中国人是否从上古时代起就保持了有关造物主上帝的纯洁观念?他们是否对造物主表示崇拜呢?这也是一个语言学问题,汉语中的术语“天”和“上帝”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读至120页,无论是暹罗之争,还是中国礼仪之争,根本上都是17世纪基督教内部之争。特别的,是一种信仰与政治(严嘉乐与果阿教区、曼特农夫人和三头政治、真理与路易十四),与仪轨(冉森、外传会对耶稣会的批判),以及与世俗道德之争。耶稣会士并非去了中国之后才成为耶稣会士,而宗教却无可避免地要吃败仗,缩小自己的辖区。 2015-05-02 02:52 读至120页,无论是暹罗之争,还是中国礼仪之争,根本上都是17世纪基督教内部之争。特别的,是一种信仰与政治(严嘉乐与果阿教区、曼特农夫人和三头政治、真理与路易十四),与仪轨(冉森、外传会对耶稣会的批判),以及与世俗道德之争。耶稣会士并非去了中国之后才成为耶稣会士,而宗教却无可避免地要吃败仗,缩小自己的辖区。 自从《中国的哲学家孔夫子》一书问世以来,中国礼仪案就已不可能再是一种简单的教士戒律事件了(马拉巴尔的礼仪事件则始终如此),而是成了一种历史问题:中国人是否从上古时代起就保持了有关造物主上帝的纯洁观念?他们是否对造物主表示崇拜呢?这也是一个语言学问题,汉语中的术语“天”和“上帝”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2015-05-02 02:34 自从《中国的哲学家孔夫子》一书问世以来,中国礼仪案就已不可能再是一种简单的教士戒律事件了(马拉巴尔的礼仪事件则始终如此),而是成了一种历史问题:中国人是否从上古时代起就保持了有关造物主上帝的纯洁观念?他们是否对造物主表示崇拜呢?这也是一个语言学问题,汉语中的术语“天”和“上帝”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塔查尔神父在他的《暹罗行记》中对于暹罗国王的宗教感情讲得更为明确。他向我们介绍说,当帕夫尔孔以法国使节的名义建议暹罗国王接受归化而成为基督徒时,国王对他的回答是:这是一种对自然神灵的信仰。上帝可以从一开始就创造统一的宗教(如果祂愿意这样说的话),但祂没有这样做。因此,“难道大家不应该相信真正的上帝将非常乐意地受到不同礼仪和仪轨的崇拜吗?难道祂的一大批造物不都是各自以其独特方式赞扬祂的荣耀吗?难道我... 2015-04-29 23:41 塔查尔神父在他的《暹罗行记》中对于暹罗国王的宗教感情讲得更为明确。他向我们介绍说,当帕夫尔孔以法国使节的名义建议暹罗国王接受归化而成为基督徒时,国王对他的回答是:这是一种对自然神灵的信仰。上帝可以从一开始就创造统一的宗教(如果祂愿意这样说的话),但祂没有这样做。因此,“难道大家不应该相信真正的上帝将非常乐意地受到不同礼仪和仪轨的崇拜吗?难道祂的一大批造物不都是各自以其独特方式赞扬祂的荣耀吗?难道我们根据天命而崇拜这种美德和真谛尚不如在神界更令人赞赏吗?或者至少可以无愧于上帝的智慧吗?”这本书的第一章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商战”的题材。葡萄牙、法国、教廷、耶稣会、外方会、商人、投机客……种种势力各为己谋,其根本并不是为教法的传播,而是为了经济利益以及为经济利益提供保障的权力。与此同时,作为战争焦点的暹罗的沉默就显得奇怪。在当时以及当下西方的认知和话语里,远东仅仅是战利品,是游戏的筹码。所以尽管书中的暹罗国王提出了一种富有智慧的宗教观念,但他似乎对这些西方人的游戏规则一无所知。当然,这种无知基本上只是西方人的一厢情愿。所以很期待看到下一章中,当这些信心满满的操盘手踏上另一片更广大的土地和更固执的文明,当他们面对的是一种更强大的权力——其代表是康熙皇帝时,会是怎样的惊慌失措。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