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四种爱
副标题: 作者:汪咏梅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10555 出版时间:2013 页数: 定价:28 内容简介: 《四种爱》堪称爱的经典,是路易斯万年在遍尝情爱、友爱、爱情和仁爱之后创作的,对每一种爱的论述都反映了他丰富坎坷的人生经历。 在书中,他谈到情爱由彼此相处熟悉中产生,是一种最没有等级差别的爱;共同的兴趣将朋友们连结在一起的友爱,则是“高度灵性的”;而爱情的伟大之处在于全身心的投入,超越了对自己的关注;能够爱不可爱之人,像上帝那样无私地给予的爱,就是大爱、仁爱。 C.S.路易斯(1898-1963),是20世纪英国的天才作家。他26岁即登牛津大学教席,被当代人誉为“最伟大的牛津人”。1954年,他被剑桥大学聘为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英语文学教授,这个头衔保持到他退休。 他的一生完成了三类很不相同的事业,被称为“三个C.S.路易斯”:一是杰出的牛津剑桥大学文学史家和批评家,代表作包括《牛津英国文学史•16世纪卷》。二是深受欢迎的科幻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包括“《太空》三部曲”和“《纳尼亚传奇》七部曲”。三是通俗的基督教神学家和演说家,代表作包括《返璞归真》、《四种爱》、《天路回归》、《魔鬼家书》(亦作《地狱来信》)等。 , 这套丛书还有 《天路归程》,《痛苦的奥秘》,《返璞归真:纯粹的基督教》,《四种爱》,《魔鬼家书》 等。 路易斯在给予之爱和需求之爱之外添加了欣赏之爱作为审美经验的起点,但是对自然之爱容易转变为自然宗教或自然主义,所以只是一个入门。第一种情爱是从亲情开始的无需欣赏之爱便“自然”存在,人与人之间的爱有变质的可能,因为爱的需求/给予二分性,其中包含嫉妒、占有,需要常识和修养的指导。第二种友爱具有非自然性以及古代与现代的遭遇不同,指出其危险在于结党的危险,对基督徒来说就是骄傲。所以虽然称赞它最接近天使般的关... 路易斯在给予之爱和需求之爱之外添加了欣赏之爱作为审美经验的起点,但是对自然之爱容易转变为自然宗教或自然主义,所以只是一个入门。第一种情爱是从亲情开始的无需欣赏之爱便“自然”存在,人与人之间的爱有变质的可能,因为爱的需求/给予二分性,其中包含嫉妒、占有,需要常识和修养的指导。第二种友爱具有非自然性以及古代与现代的遭遇不同,指出其危险在于结党的危险,对基督徒来说就是骄傲。所以虽然称赞它最接近天使般的关系但圣经却不以友爱作比喻。第三篇论爱情最好,尤其批判把性过于严肃化的现代观点,称性爱是爱嘲弄的精灵,性爱中的人毋宁说有扮演普遍男性和女性的倾向。爱情的危险来自于具有成为宗教的倾向,把爱情本身当做偶像。但是一切爱与对上帝的爱都有竞争关系这点是基督教的大实话,还是得看怎么说 即使你不是基督徒,35岁之前的人,想读懂爱,请把它读10遍以上。 35岁之后,如果你首次遇到它,你一定会热泪盈眶。 The delicate distinctions and connections between Affection, Friendship, Eros Charity。页135:“我们不是靠尽量避免爱本身固有的痛苦来趋近上帝,而是通过抛开一切自卫、 一个人怀疑、颓丧的时候,读这本书也许可以重拾“人可以变得更好”这个信念,它的力量并非来自于许诺光明,而是来自于洞察困难——每一种常见的爱,以“大爱”来衡量,都有其危险的一面,这是一本很能加强自我认知的书。刘易斯的博学,深厚的伦理学见识就隐藏在朴素文风的背后;他的精细的辨别力,他那温和亲切的气质,都令人折服。 有时我觉得自己拥有了一个较高的起点,呵呵,当有人为飞机晚点或牙痛快点消失祈祷的时候,我曾有机会为爱人多活一些时日祈祷,随后,我还获得机会,诚心地祈祷,让她离开吧,她为了自己,该去一个更好的地方了,别再怕亲人伤心而努力留下。语气充满歉疚,因为我无法确定,是否... 四种爱分别是:情爱Affection,友爱 Friendship,爱情 Eros, 仁爱Charity. 爱的三种起源: 需求之爱:我不能没有你 给予之爱:一切只为要你幸福 欣赏之爱:就这样看着你也很好 爱是伟大的,但是每种爱都会非常危险; 0 在爱之前——喜欢 “既然喜欢意味某种乐... http://www.bullog.cn/blogs/simonhuanghe/archives/172082.aspx 下午在我们的以利亚团契继续查 马太福音 第1章,严格意义上说其实查的是 路得记 ,一本旧约里面几乎最短的书,也是 唯二 的用女性命名的圣经书卷(另外一本是 以斯帖记 ); 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查考了这个... 寻找•2008 夜色降临,这一日在零碎地交流和忙碌中也落下帷幕。在一杯热茶的芬芳中我无意中看见玻璃窗外如繁华开放的烟花。一朵接着一朵,仿佛这个夜晚将在它的绽放永不停息。 然而,生活的真相是一切终将归于平淡。外面如此灿烂,现在在我看来,它仿佛是人类社会在理解了... 路易斯把人类之爱大致分为四种爱——物爱、情爱、友爱、爱情。它们也是人类本性之爱,纯真的自然之爱。人类既有对爱的需求,也有爱他人的施予。其中哪一种爱更接近天主之爱?很大程度上,这并非是四种爱的高低之分。我们对爱的需求往往被贬斥为过分和贪婪,然而这里却更能展现... 爱情,我始终认为是我们一生除了上帝之爱的所有羁绊中最重要的一种情爱,在我未读这本书之前,对待爱情我是渴望的,甚至觉得是遥不可及的,因为一直以来都认为爱情是美丽的,高尚的,值得向往的,不过当我看到路易士对爱情的分析后发现,原来真正的爱并不是这个样子,这也让我... 四种爱分别是:物爱,情爱,友爱,仁爱 将爱划分为给予之爱与需求之爱 前者,一个男人为家庭未来的幸福筹谋划策,工作,积蓄 后者,孩子在孤独,惊恐时扑向母亲的怀抱 我们若想对任何事物(甚至对自己)有所认识,都离不开他人 我们整个的存在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的需求 没有最低者就没... 读完路易斯的《四种爱》,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爱一旦变成上帝,亦即沦为魔鬼。” 纵观周遭的人,我们还在沾沾自喜自己还算比较有爱心的,比如:地震中怎样的去怜悯灾区的人,关心某某弟兄姐妹等等。但剥开我们道德的外衣,敞开我们内心的最深处时,因着罪的缘故,我... The Four Loves 四種愛 By C.S.Lewis 很久沒試過一口氣讀完整本書,提筆寫下讀後感也是這幾年以來的第一次。 之前讀Satir的時候,她說,沙維亞的模式建立在愛之上。我想,很多我接觸過的社會工作手法也都是建立在愛之上。那麼愛究竟是什麼呢?路易斯在本書裏將愛分爲親愛,友... We all long to love and be loved. We’re made for it. But do we know what we ask, when we ask for love? We toss around, stretch, beat and mold the word “love” into so many different square pegs which we then attempt to cram into the round holes of our hea... 自然之爱可能与爱上帝相竞争。 只要爱,就一定会有受伤的危险,心一定会痛苦,还可能破碎。一个人会出于谨慎或安全性更高而爱上帝?我们不是靠尽量避免爱本身的痛苦来趋近上帝,而是通过抛开一切自卫、接受这些痛苦,将这些痛苦献给上帝来趋近上帝。如果我们的心需要破碎,如果上帝选择通过爱来让心破碎,那就破碎好了。 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对上帝怀有热烈的情感,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理想。问爱谁更多(更爱上帝还是尘世的... 2018-11-07 14:34 1人喜欢 自然之爱可能与爱上帝相竞争。只要爱,就一定会有受伤的危险,心一定会痛苦,还可能破碎。一个人会出于谨慎或安全性更高而爱上帝?我们不是靠尽量避免爱本身的痛苦来趋近上帝,而是通过抛开一切自卫、接受这些痛苦,将这些痛苦献给上帝来趋近上帝。如果我们的心需要破碎,如果上帝选择通过爱来让心破碎,那就破碎好了。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对上帝怀有热烈的情感,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理想。问爱谁更多(更爱上帝还是尘世的爱人)不是在比较两种情感的强弱,而是面临选择的时候,你侍奉谁、选择谁、将谁放在首位?你的意志最终顺服于谁?我们一旦允许上帝进驻我们心中,上帝的爱就会改变自然之爱,并非取代,而是自然之爱应召充当仁爱的形式,自然之爱将被提升进入大爱之中,变成适合大爱使用的顺服的工具。上帝的爱就这样为自己预备的肉身。这种转变可能最为不易,遇到摩擦、挫折,但更突显了必要性。人类的爱只有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与基督同死,甘愿经历改变,才可以与他同复活,才可以期望永恒。 我们是为上帝而造,尘世上的人之所以激起我们的爱,只是因为他们在某方面与上帝相似,彰显出上帝的美、仁慈、爱心、智慧或善。我们的问题不在于爱他们太多,而在于不明白自己究竟在爱什么。上帝不是要求我们离弃他们,去爱一个陌生人(上帝)。将来等我们见到上帝面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早已认识祂。我们在尘世上经历一切纯真之爱时,上帝始终参与其中,他给了我们这些经历,维持其存在,每时每刻都在期间运行。我们会发现他们都在上帝里面。爱上帝胜过爱他们,我们爱他们就会胜过现在。 爱情不以幸福为目的,这在爱情遭受考验的时候可以证明。 要想拆散一对恋人,靠竭力证明他们婚姻会不幸福是徒劳的,这不仅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即使相信,他们也不听劝阻。因为在心中有爱时,宁愿与心爱的人分担不幸,也不愿在其他条件下享受幸福,这正是爱情的标志。一对恋人,即使知道破碎的心灵最终会愈合,也能清楚的预见,只要铁下心肠熬过眼下分离的痛苦,往后十年几乎肯定比现在结婚幸福,他们也依然不肯分离。这一切的权衡... 2018-10-26 15:48 1人喜欢 爱情不以幸福为目的,这在爱情遭受考验的时候可以证明。要想拆散一对恋人,靠竭力证明他们婚姻会不幸福是徒劳的,这不仅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即使相信,他们也不听劝阻。因为在心中有爱时,宁愿与心爱的人分担不幸,也不愿在其他条件下享受幸福,这正是爱情的标志。一对恋人,即使知道破碎的心灵最终会愈合,也能清楚的预见,只要铁下心肠熬过眼下分离的痛苦,往后十年几乎肯定比现在结婚幸福,他们也依然不肯分离。这一切的权衡算计都不能影响爱情。即使一个人清楚的看到,与心爱的人结婚不可能导致幸福,婚姻给他带来的只能是:照顾无法治愈的残疾人,一生穷困潦倒,颠沛流离,含羞受辱,爱情也始终毫不犹豫的说:“我宁愿这样也不愿分离,宁愿有她而痛苦,也不愿没她而幸福。只要两颗心在一起,心碎也愿意。”我们内心的声音若不这样说,那就不是爱情的声音。看到爱情不以幸福为目的这句话的时候一时觉得不可思议,仔细想想也确实如此,虽然两个人会跟父母亲人极力证明我们在一起会幸福的,而事实上只是因为知道父母希望我们幸福,因为爱他们,所以我们需要找到各种证据来说服他们,我们已经长大成人,我们有能力建立家庭,我们有能力建立幸福的家庭,且比他们想象中更幸福,他们所担心的不幸并不会发生。但对自己而言,其实从不需要这些理由来坚固或增添一丝的爱情。因为不是我选择爱情,而是爱情像侵略者进驻了我的心中。爱者渴望的是爱的对象本身,而非她所能带来的快乐。 所以朱雨辰妈妈并不是特例 原来母爱正确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脱离需要的境地,抚养他是为了让他以后可以自食其力,教导他是为了以后无需我们的教导,给予之爱的重任,是朝着自己的隐退努力,目标是使自己多余。然而母爱的本能仅凭自己却无力做到这点,它需要所爱的人幸福,但不只是幸福,而是唯有自己才能给予的幸福。所以必须有一种更高层次的爱,神的爱的介入,才能帮助或驯服这种本能,否则这种本能可能不会隐退,而变成一种表... 2018-10-17 14:37 所以朱雨辰妈妈并不是特例母爱作为给予之爱,本质上却还是一种需要,需要被孩子需要原来母爱正确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脱离需要的境地,抚养他是为了让他以后可以自食其力,教导他是为了以后无需我们的教导,给予之爱的重任,是朝着自己的隐退努力,目标是使自己多余。然而母爱的本能仅凭自己却无力做到这点,它需要所爱的人幸福,但不只是幸福,而是唯有自己才能给予的幸福。所以必须有一种更高层次的爱,神的爱的介入,才能帮助或驯服这种本能,否则这种本能可能不会隐退,而变成一种表明无私事实上以自我为中心的,让自己和对方都感到压力和痛苦的扭曲的情感。 引言摘要: “上帝就是爱”--约翰一书4:6,我们整个的存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需求,而上帝就是爱。--需求之爱 与 给予之爱。但不可以说爱就是上帝,世上有不同的爱,如果人们把它们抬高到上帝的位置,就危险地落入魔鬼的圈套,变成罪。 人在某种意义上最不像上帝时,最接近上帝。两种情况:一种是与上帝相似(我理解为上帝的流露),上帝在他所有的造物身上都留下了与他相似的烙印。另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趋向上帝的接近(可理解... 2018-09-07 14:07 引言摘要:“上帝就是爱”--约翰一书4:6,我们整个的存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需求,而上帝就是爱。--需求之爱 与 给予之爱。但不可以说爱就是上帝,世上有不同的爱,如果人们把它们抬高到上帝的位置,就危险地落入魔鬼的圈套,变成罪。人在某种意义上最不像上帝时,最接近上帝。两种情况:一种是与上帝相似(我理解为上帝的流露),上帝在他所有的造物身上都留下了与他相似的烙印。另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趋向上帝的接近(可理解为状态正在接近,动作,不断发展)。正文:第一种爱:物爱爱(love)和喜欢(like)两种乐趣:一种是先有渴望(例口渴喝水)--需求之乐--随着需要的消失而消失--呼求上帝;另一种自身便是乐趣(例闻花香)--欣赏之乐--相对持续--赞美上帝。第三种:由欣赏之乐带来:关注,(对女士的倾慕对男士的崇拜对上帝的敬拜,对自然的研究欣赏关注--自然不施教反倒会被拿来填充人的各种信仰各种神学泛神学反神学等)爱国情感:有害的爱国情感会为统治者作恶提供便利,健康的爱国情感则可能起阻挡作用,作为个人应该保持警醒。爱国主义的多重含义:1.我们生活在其中为我们熟悉--没有侵略性;2.历史--美化的历史故事(真实的历史往往卑劣可耻)鼓励人表现得出色,但只灌输虚假的历史对国家年轻人是有害的,从历史形象中获得激励同时又不被它欺骗是有可能的。3.在很大程度上有害的国家优越主义。4.在很大程度上有害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爱国主义的多张面孔,可以套用于学校/军团/家族/班级/甚至教会/团契。我们需要加以区分。 引言摘要: “上帝就是爱”--约翰一书4:6,我们整个的存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需求,而上帝就是爱。--需求之爱 与 给予之爱。但不可以说爱就是上帝,世上有不同的爱,如果人们把它们抬高到上帝的位置,就危险地落入魔鬼的圈套,变成罪。 人在某种意义上最不像上帝时,最接近上帝。两种情况:一种是与上帝相似(我理解为上帝的流露),上帝在他所有的造物身上都留下了与他相似的烙印。另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趋向上帝的接近(可理解... 2018-09-07 14:07 引言摘要:“上帝就是爱”--约翰一书4:6,我们整个的存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需求,而上帝就是爱。--需求之爱 与 给予之爱。但不可以说爱就是上帝,世上有不同的爱,如果人们把它们抬高到上帝的位置,就危险地落入魔鬼的圈套,变成罪。人在某种意义上最不像上帝时,最接近上帝。两种情况:一种是与上帝相似(我理解为上帝的流露),上帝在他所有的造物身上都留下了与他相似的烙印。另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趋向上帝的接近(可理解为状态正在接近,动作,不断发展)。正文:第一种爱:物爱爱(love)和喜欢(like)两种乐趣:一种是先有渴望(例口渴喝水)--需求之乐--随着需要的消失而消失--呼求上帝;另一种自身便是乐趣(例闻花香)--欣赏之乐--相对持续--赞美上帝。第三种:由欣赏之乐带来:关注,(对女士的倾慕对男士的崇拜对上帝的敬拜,对自然的研究欣赏关注--自然不施教反倒会被拿来填充人的各种信仰各种神学泛神学反神学等)爱国情感:有害的爱国情感会为统治者作恶提供便利,健康的爱国情感则可能起阻挡作用,作为个人应该保持警醒。爱国主义的多重含义:1.我们生活在其中为我们熟悉--没有侵略性;2.历史--美化的历史故事(真实的历史往往卑劣可耻)鼓励人表现得出色,但只灌输虚假的历史对国家年轻人是有害的,从历史形象中获得激励同时又不被它欺骗是有可能的。3.在很大程度上有害的国家优越主义。4.在很大程度上有害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爱国主义的多张面孔,可以套用于学校/军团/家族/班级/甚至教会/团契。我们需要加以区分。 从另一方面说,我们对上帝生命的认识,有什么比需求之爱更为不当的呢?上帝一无所缺,而我们的需求之爱,正如柏拉图所见,是“贫乏之子”,是我们真实的本性在意识中的精确反应。我们生而无助,一旦意识成熟,就会发现自己孤独,无论在身体、感情还是智力上都需要他人,我们若想对任何事物(甚至对自己)有所认识,都离不开他人。 2017-03-12 10:27 从另一方面说,我们对上帝生命的认识,有什么比需求之爱更为不当的呢?上帝一无所缺,而我们的需求之爱,正如柏拉图所见,是“贫乏之子”,是我们真实的本性在意识中的精确反应。我们生而无助,一旦意识成熟,就会发现自己孤独,无论在身体、感情还是智力上都需要他人,我们若想对任何事物(甚至对自己)有所认识,都离不开他人。 我们既不应该听信“聪明绝顶的人,也不应该听信愚蠢至极的人”。没有最低者,最高者便站立不住。植物既需要上面的阳光,也需要下面的根茎。根茎必定沾满泥土,但是,你只要让它留在花园里,而不是不停地扬在书桌上,这些泥土大部分是干净的泥土。人类之爱可以成为上帝之爱的光辉形象,足可以达到这点,但也绝不超出于此。 2017-03-12 10:53 我们既不应该听信“聪明绝顶的人,也不应该听信愚蠢至极的人”。没有最低者,最高者便站立不住。植物既需要上面的阳光,也需要下面的根茎。根茎必定沾满泥土,但是,你只要让它留在花园里,而不是不停地扬在书桌上,这些泥土大部分是干净的泥土。人类之爱可以成为上帝之爱的光辉形象,足可以达到这点,但也绝不超出于此。 在爱国情感已经被摧毁的国家,每次统治者号召民众动用武力,都只能诉诸纯粹的道义。如果民众不愿意为“自己的国家”流血流汗,统治者一定要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在为正义、文明或全人类流血流汗。这不是进步,这是倒退。爱国情感当然必须考虑道义。我可以认为,用武力对付盗贼、保护自己的家是正当的,这用不着虚伪,也用不着自以为义。 2017-03-12 12:23 在爱国情感已经被摧毁的国家,每次统治者号召民众动用武力,都只能诉诸纯粹的道义。如果民众不愿意为“自己的国家”流血流汗,统治者一定要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在为正义、文明或全人类流血流汗。这不是进步,这是倒退。爱国情感当然必须考虑道义。我可以认为,用武力对付盗贼、保护自己的家是正当的,这用不着虚伪,也用不着自以为义。 自然之爱可能与爱上帝相竞争。 只要爱,就一定会有受伤的危险,心一定会痛苦,还可能破碎。一个人会出于谨慎或安全性更高而爱上帝?我们不是靠尽量避免爱本身的痛苦来趋近上帝,而是通过抛开一切自卫、接受这些痛苦,将这些痛苦献给上帝来趋近上帝。如果我们的心需要破碎,如果上帝选择通过爱来让心破碎,那就破碎好了。 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对上帝怀有热烈的情感,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理想。问爱谁更多(更爱上帝还是尘世的... 2018-11-07 14:34 1人喜欢 自然之爱可能与爱上帝相竞争。只要爱,就一定会有受伤的危险,心一定会痛苦,还可能破碎。一个人会出于谨慎或安全性更高而爱上帝?我们不是靠尽量避免爱本身的痛苦来趋近上帝,而是通过抛开一切自卫、接受这些痛苦,将这些痛苦献给上帝来趋近上帝。如果我们的心需要破碎,如果上帝选择通过爱来让心破碎,那就破碎好了。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对上帝怀有热烈的情感,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理想。问爱谁更多(更爱上帝还是尘世的爱人)不是在比较两种情感的强弱,而是面临选择的时候,你侍奉谁、选择谁、将谁放在首位?你的意志最终顺服于谁?我们一旦允许上帝进驻我们心中,上帝的爱就会改变自然之爱,并非取代,而是自然之爱应召充当仁爱的形式,自然之爱将被提升进入大爱之中,变成适合大爱使用的顺服的工具。上帝的爱就这样为自己预备的肉身。这种转变可能最为不易,遇到摩擦、挫折,但更突显了必要性。人类的爱只有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与基督同死,甘愿经历改变,才可以与他同复活,才可以期望永恒。 我们是为上帝而造,尘世上的人之所以激起我们的爱,只是因为他们在某方面与上帝相似,彰显出上帝的美、仁慈、爱心、智慧或善。我们的问题不在于爱他们太多,而在于不明白自己究竟在爱什么。上帝不是要求我们离弃他们,去爱一个陌生人(上帝)。将来等我们见到上帝面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早已认识祂。我们在尘世上经历一切纯真之爱时,上帝始终参与其中,他给了我们这些经历,维持其存在,每时每刻都在期间运行。我们会发现他们都在上帝里面。爱上帝胜过爱他们,我们爱他们就会胜过现在。 爱情不以幸福为目的,这在爱情遭受考验的时候可以证明。 要想拆散一对恋人,靠竭力证明他们婚姻会不幸福是徒劳的,这不仅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即使相信,他们也不听劝阻。因为在心中有爱时,宁愿与心爱的人分担不幸,也不愿在其他条件下享受幸福,这正是爱情的标志。一对恋人,即使知道破碎的心灵最终会愈合,也能清楚的预见,只要铁下心肠熬过眼下分离的痛苦,往后十年几乎肯定比现在结婚幸福,他们也依然不肯分离。这一切的权衡... 2018-10-26 15:48 1人喜欢 爱情不以幸福为目的,这在爱情遭受考验的时候可以证明。要想拆散一对恋人,靠竭力证明他们婚姻会不幸福是徒劳的,这不仅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即使相信,他们也不听劝阻。因为在心中有爱时,宁愿与心爱的人分担不幸,也不愿在其他条件下享受幸福,这正是爱情的标志。一对恋人,即使知道破碎的心灵最终会愈合,也能清楚的预见,只要铁下心肠熬过眼下分离的痛苦,往后十年几乎肯定比现在结婚幸福,他们也依然不肯分离。这一切的权衡算计都不能影响爱情。即使一个人清楚的看到,与心爱的人结婚不可能导致幸福,婚姻给他带来的只能是:照顾无法治愈的残疾人,一生穷困潦倒,颠沛流离,含羞受辱,爱情也始终毫不犹豫的说:“我宁愿这样也不愿分离,宁愿有她而痛苦,也不愿没她而幸福。只要两颗心在一起,心碎也愿意。”我们内心的声音若不这样说,那就不是爱情的声音。看到爱情不以幸福为目的这句话的时候一时觉得不可思议,仔细想想也确实如此,虽然两个人会跟父母亲人极力证明我们在一起会幸福的,而事实上只是因为知道父母希望我们幸福,因为爱他们,所以我们需要找到各种证据来说服他们,我们已经长大成人,我们有能力建立家庭,我们有能力建立幸福的家庭,且比他们想象中更幸福,他们所担心的不幸并不会发生。但对自己而言,其实从不需要这些理由来坚固或增添一丝的爱情。因为不是我选择爱情,而是爱情像侵略者进驻了我的心中。爱者渴望的是爱的对象本身,而非她所能带来的快乐。 所以朱雨辰妈妈并不是特例 原来母爱正确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脱离需要的境地,抚养他是为了让他以后可以自食其力,教导他是为了以后无需我们的教导,给予之爱的重任,是朝着自己的隐退努力,目标是使自己多余。然而母爱的本能仅凭自己却无力做到这点,它需要所爱的人幸福,但不只是幸福,而是唯有自己才能给予的幸福。所以必须有一种更高层次的爱,神的爱的介入,才能帮助或驯服这种本能,否则这种本能可能不会隐退,而变成一种表... 2018-10-17 14:37 所以朱雨辰妈妈并不是特例母爱作为给予之爱,本质上却还是一种需要,需要被孩子需要原来母爱正确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脱离需要的境地,抚养他是为了让他以后可以自食其力,教导他是为了以后无需我们的教导,给予之爱的重任,是朝着自己的隐退努力,目标是使自己多余。然而母爱的本能仅凭自己却无力做到这点,它需要所爱的人幸福,但不只是幸福,而是唯有自己才能给予的幸福。所以必须有一种更高层次的爱,神的爱的介入,才能帮助或驯服这种本能,否则这种本能可能不会隐退,而变成一种表明无私事实上以自我为中心的,让自己和对方都感到压力和痛苦的扭曲的情感。 引言摘要: “上帝就是爱”--约翰一书4:6,我们整个的存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需求,而上帝就是爱。--需求之爱 与 给予之爱。但不可以说爱就是上帝,世上有不同的爱,如果人们把它们抬高到上帝的位置,就危险地落入魔鬼的圈套,变成罪。 人在某种意义上最不像上帝时,最接近上帝。两种情况:一种是与上帝相似(我理解为上帝的流露),上帝在他所有的造物身上都留下了与他相似的烙印。另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趋向上帝的接近(可理解... 2018-09-07 14:07 引言摘要:“上帝就是爱”--约翰一书4:6,我们整个的存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需求,而上帝就是爱。--需求之爱 与 给予之爱。但不可以说爱就是上帝,世上有不同的爱,如果人们把它们抬高到上帝的位置,就危险地落入魔鬼的圈套,变成罪。人在某种意义上最不像上帝时,最接近上帝。两种情况:一种是与上帝相似(我理解为上帝的流露),上帝在他所有的造物身上都留下了与他相似的烙印。另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趋向上帝的接近(可理解为状态正在接近,动作,不断发展)。正文:第一种爱:物爱爱(love)和喜欢(like)两种乐趣:一种是先有渴望(例口渴喝水)--需求之乐--随着需要的消失而消失--呼求上帝;另一种自身便是乐趣(例闻花香)--欣赏之乐--相对持续--赞美上帝。第三种:由欣赏之乐带来:关注,(对女士的倾慕对男士的崇拜对上帝的敬拜,对自然的研究欣赏关注--自然不施教反倒会被拿来填充人的各种信仰各种神学泛神学反神学等)爱国情感:有害的爱国情感会为统治者作恶提供便利,健康的爱国情感则可能起阻挡作用,作为个人应该保持警醒。爱国主义的多重含义:1.我们生活在其中为我们熟悉--没有侵略性;2.历史--美化的历史故事(真实的历史往往卑劣可耻)鼓励人表现得出色,但只灌输虚假的历史对国家年轻人是有害的,从历史形象中获得激励同时又不被它欺骗是有可能的。3.在很大程度上有害的国家优越主义。4.在很大程度上有害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爱国主义的多张面孔,可以套用于学校/军团/家族/班级/甚至教会/团契。我们需要加以区分。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