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阿伦特
副标题: 作者:[美]帕特里夏•奥坦伯德•约翰逊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97504 出版时间:2014 页数:160 定价:20.00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简要回顾了阿伦特的生平,帮助读者通过其经历来了解阿伦特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并就其关于极权主义、人类的境况等方面的思想进行了清晰论述。她的哲学研究清楚地显示了那种在她看来对人类的生活至关重要的前途和希望,并同时为当代的哲学、政治、伦理、社会等启迪着的重要问题。 , 这套丛书还有 《杜威》,《黑格尔(精)》,《蒯因(精装)》,《洛克》,《康德》 等。 如果说,多一个人阅读奥威尔的《1984》,人类社会便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那么,对于汉娜·阿伦特的阅读,亦是如此。在这个原子式的社会,广告铺天盖地的社会,个体不断物化、异化、工具化,人好像不再成为人。阿伦特基于对“恶”的关注,强调思考与判断能力对于抵制极权主义社会的重要性。本书对于理解汉娜·阿伦特是一本不错的入门,关于她的一生,关于她的主要思想都有所涉及,虽然简练,却不失深刻,一百多页可以承载如此多... 如果说,多一个人阅读奥威尔的《1984》,人类社会便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那么,对于汉娜·阿伦特的阅读,亦是如此。在这个原子式的社会,广告铺天盖地的社会,个体不断物化、异化、工具化,人好像不再成为人。阿伦特基于对“恶”的关注,强调思考与判断能力对于抵制极权主义社会的重要性。本书对于理解汉娜·阿伦特是一本不错的入门,关于她的一生,关于她的主要思想都有所涉及,虽然简练,却不失深刻,一百多页可以承载如此多的内容实在是不易。 这套书都挺恶心的。生平蜻蜓点水,主要著作变成了观点摘要,更重要的是——如同机翻! 不过挺薄的。从这本书来看,阿伦特与其说以原创性思想著称,不如说是擅长概念创新的女公知——打着知识论的旗号宣扬认知论 如果说,多一个人阅读奥威尔的《1984》,人类社会便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那么,对于汉娜·阿伦特的阅读,亦是如此。在这个原子式的社会,广告铺天盖地的社会,个体不断物化、异化、工具化,人好像不再成为人。阿伦特基于对“恶”的关注,强调思考与判断能力对于抵制极权主义社会的重要性。本书对于理解汉娜·阿伦特是一本不错的入门,关于她的一生,关于她的主要思想都有所涉及,虽然简练,却不失深刻,一百多页可以承载如此多... 如果说,多一个人阅读奥威尔的《1984》,人类社会便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那么,对于汉娜·阿伦特的阅读,亦是如此。在这个原子式的社会,广告铺天盖地的社会,个体不断物化、异化、工具化,人好像不再成为人。阿伦特基于对“恶”的关注,强调思考与判断能力对于抵制极权主义社会的重要性。本书对于理解汉娜·阿伦特是一本不错的入门,关于她的一生,关于她的主要思想都有所涉及,虽然简练,却不失深刻,一百多页可以承载如此多的内容实在是不易。 可以对阿伦特的思想进行整体把握,一本还算不错的入门书籍。但要扣掉一份给翻译,英文腔太重了,其中充满插入语、从句和被动语态。 “为什么是犹太人”这个问题,与“为什么是右派”或者“为什么是富农”的答案是一样的,那就是大多数人认为:反正我不是。 我们都听过那个著名的口号: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但常常意识不到,对于那些缺乏合法程序确认民意基础的政权来说,有时候需要通过打击一小撮来实现... 阿伦特说:“我想说,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和我所写的每一样东西——所有这一切都是短暂的。我认为,所有的思考——我对它的沉湎也许有点儿过度和夸张——也都打上了短暂的印记。 《阿伦特》这本小册子虽然薄,我却也断断续续读了一段时间了。当读到一半时,我对阿伦特有了个模糊的印象,即她的理论似乎颇具文艺作品的轻飘风格,而乏严谨有力的推理论证。当然,我对她的了解仅限这本小册子,所以我对这个初步的印象也并无把握。 不过后来当读到以赛亚·柏...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生于 1906 年 10 月 14 日,并于 1975 年 12 月 4 日与世长辞。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她始终不忘思考,不忘从经验的世界中探究极权主义的产生,以及如何使人避免成为极权主义的工具,进而使“人成为人”。奥坦伯格·约翰逊的《阿伦特》一书,篇幅虽...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