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导读拉康
副标题: 作者:(英)肖恩·霍默 出版社: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484332 出版时间:2014 页数:225 定价:29.00 内容简介: 雅克·拉康是最富挑战性与争议性的当代思想家之一,也是自弗洛伊德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理论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诊疗室的范围,从而波及到了诸如文学理论、电影理论、性别理论与社会理论等不同的学科。本书不但完整地涵盖了拉康的学术生涯,而且还针对一些拉康的概念以及他关于这些概念的作品而为读者提供了一部通俗易懂的导读,这些概念包括: • 想象界(Imaginary)与象征界(Symbolic) • 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与阳具的意义(meaning of the phallus) • 主体(subject)与无意识(unconscious) • 实在界(Real) • 性别差异(sexual difference) 肖恩·霍默(Sean Homer)把拉康的作品定位在了当代法国思想与精神分析历史的语境之中,因而他的这本《导读拉康》... 雅克·拉康是最富挑战性与争议性的当代思想家之一,也是自弗洛伊德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理论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诊疗室的范围,从而波及到了诸如文学理论、电影理论、性别理论与社会理论等不同的学科。本书不但完整地涵盖了拉康的学术生涯,而且还针对一些拉康的概念以及他关于这些概念的作品而为读者提供了一部通俗易懂的导读,这些概念包括: • 想象界(Imaginary)与象征界(Symbolic) • 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与阳具的意义(meaning of the phallus) • 主体(subject)与无意识(unconscious) • 实在界(Real) • 性别差异(sexual difference) 肖恩·霍默(Sean Homer)把拉康的作品定位在了当代法国思想与精神分析历史的语境之中,因而他的这本《导读拉康》是对于这位极具影响的理论家的一部理想的导读。 作者简介: 肖恩·霍默 希腊城市大学媒体研究系的高级讲师。他是《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1998)一书的作者,并同道格拉斯·凯尔纳(Douglas Kellner)共同主编了《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批判性读本》(Fredric Jameson:A Critical Reader,2004)。 译者简介 : 李新雨(豆瓣ID:Herr.Nos),精神分析的爱好者与实践者,成都精神分析中心专业会员,拉康派执业分析家,目前主要从事精神分析的理论探索与临床实践工作。 当你第一次拿起一本弗洛伊德的著作,无论那些被包含在其文本中的观念可能让你觉得是多么的不同寻常与多么的令人困惑,你都很难使自己免疫于阅读其作品本身所带来的快乐。阅读弗洛伊德——尤其是他的那些个案研究,以及那些有关艺术、社会与宗教的思辨性著作——就仿佛是在阅读一本优秀的侦探小说。实际上,这恰恰是弗洛伊德最钟爱的文学体裁和对分析的类比之一。即便你没有被弗洛伊德的那... , 这套丛书还有 《导读齐泽克》,《哈贝马斯:关键概念》,《导读波伏瓦》,《导读利奥塔》,《导读福柯《性史 (第一卷) : 认知意志》》 等。 都是拉康入门读物,但远没有当初读福原泰平《镜像阶段》来得震撼,可能是因为《镜像阶段》是第一次接触拉康的缘故。译文水准当然毫无疑问的胜出 霍默在阐释拉康的关键词时显得比齐泽克更严肃也更严谨,但在活学活用方面却比不上齐泽克来得有灵气。当然人家是导读啦,对于拉康入门来说还是极其稳妥的。 在《叙事结构分析导论》的末尾,罗兰•巴特写道:幼儿在三岁的时候发明了叙事、句法与俄狄浦斯情结。表面上,巴特意在说明的无非是:后三者同期出现在个体的生命历程中;但事实上这句描述有着更为深层的意涵——人们不得不经历自身的俄狄浦斯情结之后方可扮演“说故事的人”... 1. 我豆瓣上有一位友邻,是名心理咨询师。在我们一起吃饭时,她对我说:每当看到拉康小组又发新文字了,她都会在QQ上开一个窗口与一位好友笑着说,你看,快看,他们又发东西了,这些谁也看不懂的东西。然后是一阵嘻嘻哈哈。 那次,我没有正面回答。脑海里快速闪过,要如何通俗... 20世纪初,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对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弗洛伊德因此被誉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人之一。 弗洛伊德的作品,如《梦的解析》,充满着小说情节一样的分析案例,通俗... 译者前言 一种阅读的条件,显然是在于它给其自身加诸了种种限制。 ——拉康(S20,62)。 大约在一年前,重庆大学出版社的编辑邹荣先生在豆瓣上找到我,询问我觉得是否有必要或可能从国外系统引进一批适合当代西方学术思想入门的“地图书”。这在一方面是因为当代西方的一众... 吐槽一句,这么多年了,书评日记连格式都不支持,其他七七八八的事情豆瓣倒是折腾了不少,真的是有病,有钱了烧的吧 这本书真的是极好的,我就大概总结下,基本是摘抄加逻辑连接词,参考了那本日本人的《镜像阶段》和南京大学朱晓兰的一篇博士论文《凝视理论研究》 想象界 ... 钟小君 无论是对于一个读书人还是一个热衷精神分析的体验者而言来说,拉康理论可能都是必须接触到,并且难以离弃的。 我相信初读会有难度,因为我就是这样悟性和理解力都比较迟钝的人,但是往往,越是迟钝,越是会有顿悟至乐之感。比如“镜像理论”,镜像理论是拉康思... Main idea of Lacan The formation of the ego through the identification with an image of the self. Distinguish the ego from subjectivity as divided or alienated. Phenomenological process of thinking about an object and the object itself are mu... 于是,在镜子阶段,由于看到自己在镜子中的形象,孩子第一次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具有一个整体的形式。婴儿还可以通过自己身体的运动来控制这个形象的运动,并由此体验到快乐。然而,这种完整与掌控的感觉,却与孩子对自己身体的体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对于自己的身体,孩... 对象a就不是我们丧失的对象,因为如此一来,我们便能够找到它并满足我们的欲望。相反,它是我们作为主体而具有的一种恒定的感觉,亦即感觉到某种东西是从我们的生活中缺失或者丢失的。我们总是在寻觅满足、寻求知识、追逐财富和渴望爱情,而每当我们]达到了这些目标,就总是会... 恋爱中的人常常会虚构出一个完美的恋人形象。这个建构出来的恋人本身,就是一个能指意义上的“象征界”(“符号界”)。这个虚构出来的形象意味着完美情人(村上春树的百分之百女孩??),而这个完美情人的含义,则大约相当于“想象界”... 然而事实上,你的恋人并不完美,他... 大他者是为相对于想象界的自我满足的小他者的象征秩序中的他者,而大他者则代表着象征界中的言语者,一种使主体转化为能指主体的秩序。原初自我主体和小他者的互动中本身是不存在断裂和可辩识的欲望的,因其是一个自我满足的过程。而主体进入象征秩序并面向大他者时,大他者替主体辞说了因断裂而生成的欲望,但这必然表征为含糊不清的、使能指和所指断裂的言语,而如此的言语同能指秩序链脱离,使象征秩序中的主体因其划一的语... 2018-02-02 22:52 3人喜欢 大他者是为相对于想象界的自我满足的小他者的象征秩序中的他者,而大他者则代表着象征界中的言语者,一种使主体转化为能指主体的秩序。原初自我主体和小他者的互动中本身是不存在断裂和可辩识的欲望的,因其是一个自我满足的过程。而主体进入象征秩序并面向大他者时,大他者替主体辞说了因断裂而生成的欲望,但这必然表征为含糊不清的、使能指和所指断裂的言语,而如此的言语同能指秩序链脱离,使象征秩序中的主体因其划一的语言秩序而无法察觉,固成为一种无意识沉淀下来。无意识的欲望恰恰是表现了主体的“丢失”(缺少)和异化。 主体是如何形成的呢?当经验主体开始进行自身分裂,并向和它互动的大他者进行询问的质疑,向它们想象中的互相满足的关系发难,想象界的主体因此缺失,而一个主体也得以构成,分离在它会询问之际产生。主体意识到原始的想象的欲望满足秩序不可靠,并意识到原始满足自我的想象界的大他者(母亲)的不完美,于是在象征界中意识到不满足而带来的“超出”,欲望产生。但大他者始终保持着一种可让主体“失而复得之物”,这一剩余和残留,使得主体不断回溯和生成欲望并维系自身存在。 主体分裂后产生象征秩序中有无意识的欲望辞说的主体,而在这之前它无法辞说,但却向此主体演变。这一悖论只能归结于一种主体的“冲动”,“冲动”本身即为主体维系自身的欲求。 存在是一种语言与思维的东西,存在是象征秩序的存在,而实在――对于活动的实际限制和驱使需要的本源性世界,先于人的语言和思维。而人活在象征秩序之中,正是通过使实在也象征化,所谓“社会现实出现”。而实在界绝对抵制自身被真正的象征化纳入,故人并不生存在所谓“实在”之中。 欲望并不存在一个对象,欲望是对“丢失之事物”的持续寻找。这里的事物并非象征秩序中的某一个符号,而是主体想象界中存有的事物,正是这一事物... 2018-02-03 21:26 2人喜欢 存在是一种语言与思维的东西,存在是象征秩序的存在,而实在――对于活动的实际限制和驱使需要的本源性世界,先于人的语言和思维。而人活在象征秩序之中,正是通过使实在也象征化,所谓“社会现实出现”。而实在界绝对抵制自身被真正的象征化纳入,故人并不生存在所谓“实在”之中。 欲望并不存在一个对象,欲望是对“丢失之事物”的持续寻找。这里的事物并非象征秩序中的某一个符号,而是主体想象界中存有的事物,正是这一事物的在场,使主体无视了它的在场,因为它的在场正是主体自身的一种自足的证明。当主体开始询问和质疑这一事物的存有如何并认识到赋予事物的大他者的不完美时,它便开始缺位,而主体同时才发现了它的在场,并去徒劳地追寻它。欲望面向的从来都是我们自身主体得以建立起来与原初体验主体断裂的切口之中缺失的那一部分,而这便是对象小a。之所以说寻找它是徒劳的,是因为该对象即是缺失本身,是我们恒定的感觉。 幻想言说着欲望的存有,它指涉着欲望渴望的、自身缺失的那一部分(对象小a),并为其赋予对位的象征界事物,道说就在那儿。而欲望追寻且本质上只能追寻象征界中的事物,但无法满足对象a。对象a只可被暂时修补,它既修补表象又毁灭表象。它只是掩盖这一缺失的功能,它本身什么都不是,因为它是转存于象征界的对象,所以只存在缺失,剩下的都是虚空和无。 对象a是实在界的剩余,实在界的一些变动往往会从本源上给我们造成一种体验和印象,使我们惊愕,当这些体验和印象被转化为象征界的辞说时,有一部分无法被言说、只能沉淀于无意识中的残存,即构成创伤。创伤发生在实在界之中,幻想构成欲望之于某种缺失的存在所生发的象征图像,而对缺失存在所掩盖的记号即为对象a,而缺失本身即创伤,预设能弥补缺失而并非回避缺失的快乐即为享乐(jouissance),它是在痛苦中的快乐,一种被渴求的快乐。可因为它指涉的对象存在于实在界之中,主体本身都无法说明其对象为何,故只能把弥补其缺口的快乐意会作是意犹未尽的、满足了掩盖缺失的对象a所要求的欲望之后剩下的空虚,也往往是一个人最后追求的宁静,回归源头,无的本身。 如果我们必须为了禁止某种事情而实施一些强大措施,那么就必然相应地存在着一个企图犯下罪行的强大欲望 2017-03-19 11:27 2人喜欢 如果我们必须为了禁止某种事情而实施一些强大措施,那么就必然相应地存在着一个企图犯下罪行的强大欲望 从“客观上"讲,对象a什么都不是,或者说它即是“无"(nothing)。只有相对于把它带来的欲望而言它才作为某种事物而存在。若是你们想一想自己的恋爱经历,这便有助于你们来理解拉康的意思。在你最初坠人爱河的时候,你会把他人理想化,并感到你们完美地在一起。这即是恋爱的想象维度。但是,就“成双人对"并与另一缺失主体的交往而言,同样存在着一个象征维度。然而,除此之外也还存在着某种东西;你的新伴侣可能是一位美丽、聪... 2019-02-12 10:36 1人喜欢 从“客观上"讲,对象a什么都不是,或者说它即是“无"(nothing)。只有相对于把它带来的欲望而言它才作为某种事物而存在。若是你们想一想自己的恋爱经历,这便有助于你们来理解拉康的意思。在你最初坠人爱河的时候,你会把他人理想化,并感到你们完美地在一起。这即是恋爱的想象维度。但是,就“成双人对"并与另一缺失主体的交往而言,同样存在着一个象征维度。然而,除此之外也还存在着某种东西;你的新伴侣可能是一位美丽、聪慧且风趣的伟大舞蹈家,但是那样一来,别人也可能如此那么,又是什么使你的新伴侣显得独一无二呢?在他们身上有着某种捉摸不透且触摸不到的非常特别的东西,尽管你无法完全理解并把这个东西表达出来,但是你却知道它的存在。这就是你为何会爱上他们的原因所在。此即“对象a“,亦即你的欲望的对象一原因。因而,对象a既是象征秩序围绕着它而被结构起来的空隙、豁口和缺失,又是过来遮蔽或掩盖那一缺失的东西。“对象a即是构成一个对象的那一过程的剩余物;它是逃脱了象征化之捕捉的残留物" (Fink 1的5:94)。换言之,对象a即是实在界的剩余物。它是逃脱象征化并逃脱表象的东西。用拉康的话说,即是幻想界定了主体同对象a的不可能的关系。 如果我们必须为了禁止某种事情而实施一些强大措施,那么就必然相应地存在着一个企图犯下罪行的强大欲望 2017-03-19 11:27 2人喜欢 如果我们必须为了禁止某种事情而实施一些强大措施,那么就必然相应地存在着一个企图犯下罪行的强大欲望 而他借助现代语言学工具而形成的那种独特的“癔言式”风格,自然就成了他为避免精神分析再度沦为烂大街的常识性货色而拙劣模仿无意识言说的极端表现方式——看似费尽心机,实则用心良苦!只是如此一来,拉康便无疑是给他的读者们留下了重重理解的困难——况且他也自诩为是无法被理解的,因为“理解“之于他而言更多是在想象层面上的一种事后的制作,因为你的理解无可避免地会通过你的既往知识体系和经验组织的建构,而在此种意... 2019-02-27 15:13 而他借助现代语言学工具而形成的那种独特的“癔言式”风格,自然就成了他为避免精神分析再度沦为烂大街的常识性货色而拙劣模仿无意识言说的极端表现方式——看似费尽心机,实则用心良苦!只是如此一来,拉康便无疑是给他的读者们留下了重重理解的困难——况且他也自诩为是无法被理解的,因为“理解“之于他而言更多是在想象层面上的一种事后的制作,因为你的理解无可避免地会通过你的既往知识体系和经验组织的建构,而在此种意义上说,你自以为理解的也不过是你已经理解了的东西——正因如此,为了读”懂“这个令人费解的拉康,我们就必须借助于那些自称是”懂得“拉康的行家们的解释和制作。毕竟,倘若没有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没有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没有海德格尔的哲学现象学,凡此种种,倘若没有这些精神分析学的”外部“,我们很难去想象还会有哪个横空出世的”拉康“可以从精神分析学的”内部“令弗洛伊德的那种现代主义的老脸褶皱成如此一番后现代的模样。正是这样一个”外在“的绽出的地点,被拉康认为是无意识主体的”存在的核心“,而我们也正是凭借由本书所提供的一个”外部“的地点返回拉康思想的核心。假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倒也自然称得上是一部理想的”拉康导读“,因为它不但给外来者提供了一个可供进入的地点,同时也给行内人提供了一个可供返回的位置,从而把拉康精神分析思想的”存在”(ex-sistence)与“坚持”(in-sistence)建立在了一种莫比乌斯带式的拓扑翻转之上。 从某种程度上说,拉康风格的晦涩性在他而言恰恰是一种自觉的欲望,以期抵制任何对其思想的简单吸收与还原。 如果我们可以说精神分析是一种关于无意识的辞说,或者说它是一种接近无意识的辞说,那么这种辞说便依赖于某种总是超越其自身的东西。拉康的作品就是把这种根本无法言说的东西说出来的一种尝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的风格乃是他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之一。简而言之,拉康试图经由语言的结构来表达某种始终超越语言自身的... 2019-02-27 16:29 从某种程度上说,拉康风格的晦涩性在他而言恰恰是一种自觉的欲望,以期抵制任何对其思想的简单吸收与还原。如果我们可以说精神分析是一种关于无意识的辞说,或者说它是一种接近无意识的辞说,那么这种辞说便依赖于某种总是超越其自身的东西。拉康的作品就是把这种根本无法言说的东西说出来的一种尝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的风格乃是他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之一。简而言之,拉康试图经由语言的结构来表达某种始终超越语言自身的东西,亦即:无意识欲望的领域。他的作品企图迫使读者去面对意义与理解的种种界限,从而去承认这样一幅令人深感不安的景象,亦即:在一切意义之下潜藏着无意义,在一切理性之下潜藏着非理性……我们绝不应当过于严肃地对待拉康:他的双关语、文字游戏以及那种闪躲迂回的言说方式,对于理解他的著作而言非但不是多余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种“述行性”的写作风格。正如一位批评家所指出的那样,拉康想要让“他的信直接对着无意识言说,而且他还相信只有消解了因果联系并充满着联想的文字游戏才是无意识所理解的语言”。下一次当你阅读拉康并想把书扔到房间对面的时候,不妨花点时间让自己休息一下,考虑一下这则文本正在对你做些什么。想一想你当时的感受如何,以及语言对你产生了怎样的效果。随着你开始对这一过程进行反思,这则文本便会达到它的目的,而无意识也会运转起来。 于是,在婴儿破碎的自体感及其想象的自主性之间便产生了某种冲突,自我由此而诞生。 原文:A conflict is produced between the infant’s fragmented sense of self and the imaginary autonomy out of which the ego is born. (Routledge, 2005) 这句话为误译。原文的意思是,ego comes from thr imaginary autonomy,前文也有说到“ 自我便出现在这个异化并迷恋自体形象的时刻”(37页),但这里的翻译又将自我的来源指向sel... 2019-05-16 15:25 于是,在婴儿破碎的自体感及其想象的自主性之间便产生了某种冲突,自我由此而诞生。原文:A conflict is produced between the infant’s fragmented sense of self and the imaginary autonomy out of which the ego is born. (Routledge, 2005) 这句话为误译。原文的意思是,ego comes from thr imaginary autonomy,前文也有说到“ 自我便出现在这个异化并迷恋自体形象的时刻”(37页),但这里的翻译又将自我的来源指向self和mirror image的冲突。 索绪尔曾经分了语言的三个面向: 作为一种普遍人类交流现象的语言(langage) 作为一种特殊语言或语言系统的语言(langue) 作为在使用中的语言,亦即特定言语行动或言说方式的言语(parole) 2019-04-28 20:14 索绪尔曾经分了语言的三个面向:作为一种普遍人类交流现象的语言(langage)作为一种特殊语言或语言系统的语言(langue)作为在使用中的语言,亦即特定言语行动或言说方式的言语(parole)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