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维特根斯坦的反哲学
副标题: 作者:严和来 译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68591 出版时间:2014 页数:128 定价:26.00 内容简介: 巴丢虽然在维特根斯坦研究方面不是长期投身其中的专家,他对维特根斯坦的阅读和认识也不能说是足够严谨和全面,但他将维特根斯坦放入这样一个反哲学家谱系的做法,为理解维特根斯坦提供了新的视角,投下新的亮光,尽管这亮光不乏尖锐的批判。巴丢的批判虽然具有争议性,但他强大的哲学思辨力仍然保障了他的论证在一定范围内足以自圆其说,并颇具说服力,值得细读。 阿兰•巴丢将西方思想史上几位具有特殊意义的思想家称作“反哲学家”,他们是圣保罗、帕斯卡、卢梭、克尔恺郭尔、尼采、维特根斯坦和拉康,由此构成了巴丢的反哲学家系列。本书即对“反哲学家”之一维特根斯坦的专门研究。巴丢将研究锁定在维特根斯坦的前期代表作《逻辑哲学论》,详尽探讨了维特根斯坦在逻辑、数学和语言上的开拓,以及他对传统哲学话语的颠覆,并从一种“潜在本体论”的角度对维特根斯坦的行动的“反哲学”进行了质疑,引人深思。 阿兰•巴丢(Alain Badiou),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作家、政治活动家。1937年出生于法属摩洛哥,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参加过阿尔都塞的学习小组,曾深受雅克•拉康的影响。1999年起任教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曾担任哲学学科主席,在逻辑、数学和马克思主义等多方面均有深入研究。巴丢绝非书斋中的哲学家,有着激进的政治思想,在参与左派政治组织的社会活动方面不遗余力。作为一位高产的思想者,他已有数十部著作问世,如《主体理论》《存在与事件》《世界的逻辑:存在与事件2》《德勒兹》《圣保罗》《袖珍先贤祠》《哲学宣言》《第二哲学宣言》《法国哲学的冒险》等。 , 这套丛书还有 《圣保罗》,《这不是一只烟斗》,《尼采》,《维特根斯坦论规则和私人语言》,《阿比·瓦堡与无名之学》 等。 反哲学在否定的意义上指示对于概念解释的一种基本反抗,在肯定的意义上则指的是对于某种不能抹销的、超越的、大写的,只能通过从自命真理的哲学那里主动抽减出来才能把捉的意义之信仰。在相关的争论中,反哲学的立场包括:①关于意义与真理,他们强调二者的不相容性,即真理优先于意义,真理是无意义的;②同一性与事件、决定的关系,他们并不认为双方有直接的联系;即便有人们也不能通过结构而获得对于后者的把捉和理解,相反,只... 反哲学在否定的意义上指示对于概念解释的一种基本反抗,在肯定的意义上则指的是对于某种不能抹销的、超越的、大写的,只能通过从自命真理的哲学那里主动抽减出来才能把捉的意义之信仰。在相关的争论中,反哲学的立场包括:①关于意义与真理,他们强调二者的不相容性,即真理优先于意义,真理是无意义的;②同一性与事件、决定的关系,他们并不认为双方有直接的联系;即便有人们也不能通过结构而获得对于后者的把捉和理解,相反,只有通过使结构保持克制、甚至完全地无为,人们才有望达至那个被人类语言、理性所把捉或者概念化,但又是最真实可信的神秘元素。在提出了神秘元素之后反哲学家便止步不前,因为他们依据神秘元素对于结构的异质性和超越性而禁止人用某种结构框架去接近和把捉它们。而巴迪欧坚持哲学思考和行动将引导人们走出局限走向真理。 粉丝向作品哈哈哈 把维特根斯坦置于反哲学的背景中解读 哲学追求真理 反哲学拷问意义 第二部分尤为适合作为导读 哲学被诗歌(指示着存在,只能且等待命名的意义)的句意和数学(无意义的真理,偶然性的实存)的句法吸引,割裂了真理与意义。而反哲学则避免当下的确定性因而更有张力。p.s.读起来很费劲的小书,一走神就容易跟不上思路,而且再过一段时间来读估计又会觉得自己没读过。 粉丝向作品哈哈哈 把维特根斯坦置于反哲学的背景中解读 哲学追求真理 反哲学拷问意义 第二部分尤为适合作为导读 巴老师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绝对的肯定来带过批判-而这正是他所定义的反哲学家之核心要义,由此看来巴老师真是爱之深,责之切啊。 要我说这本书最后两页最好看。读完书还觉得维特根斯坦老师真的是本体论发的另一个里程碑,是一个康德式的人物。 对于巴迪欧来说, 埋怨不是哲学,遗世独立(卢梭),愤世嫉俗(尼采)都不是哲学, 而“废话是哲学”。这部作品的可以有另外的名字, 傲慢与偏见。 怀念他的法国前辈们 一、哲学写作的普遍困境 《维特根斯坦的反哲学》第二部分题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较之第一部分所操作的,在其后的篇幅里阿兰·巴丢更为具体地探讨了维特根斯坦的修辞学:从《逻辑哲学论》时期到《哲学研究》时期的过渡,以及转变的内部动机。作者在本书前言部分曾将其归为... 私以为,阿兰巴丢对维特根斯坦的批判是某种程度上建立在其对 反哲学之流的批判之上。所谓反哲学,则是对哲学所作的修正及批判,一反传统哲学中“意义”与“真理”的关系,且“反哲学行动在于听任存在之物自行显现,就“存在之物”(确切地说)没有任何一个真命题可以表述他而... 李文倩 一个关于剧场的隐喻,根植于人们对哲学的理解之中。在古希腊,参加公共活动,是常有的事,剧场只是其中之一。而到剧场之中的人,大致有这样几种:一种是演员或参赛者,他们投身于竞争性的活动之中,追逐荣誉展现卓越;一种是看台上的观众,他们不参与竞争,是整个活动的... ”英雄是直视死亡的人,是真实的死亡,而不单单是死亡的图画……一个戏子可以扮演大量的角色,末了他自己必定作为人死去。“ 2017-11-29 18:50 ”英雄是直视死亡的人,是真实的死亡,而不单单是死亡的图画……一个戏子可以扮演大量的角色,末了他自己必定作为人死去。“ 巴丢用讥讽的语调谈到维特根斯坦作为行动者的“失足”:我们时代的英雄堕落为一位大学教授。换言之,一个行动者所展示的只是行动的无能。 2017-11-29 18:48 巴丢用讥讽的语调谈到维特根斯坦作为行动者的“失足”:我们时代的英雄堕落为一位大学教授。换言之,一个行动者所展示的只是行动的无能。 维特根斯坦的本体论建构是在“可显现的”(ce qui est)与“可说的”(ce qui est dit)之间的紧迫的往复运动中进行的,这正适合于他所追寻的目标:反对科学命题的制约空间,发掘仅仅自我呈现却不可言说的神秘元素的价值。无疑,存在的主题与命题的主题之间,有一种镜像性质的联系。这个联系包含在作为公理而被引入的图像概念当中:“我们给我们自己绘制概念的图像”[T.2.1]。这些图像是关乎语言的。但是,最终时刻没有出现在图像.. 2016-09-05 00:19 维特根斯坦的本体论建构是在“可显现的”(ce qui est)与“可说的”(ce qui est dit)之间的紧迫的往复运动中进行的,这正适合于他所追寻的目标:反对科学命题的制约空间,发掘仅仅自我呈现却不可言说的神秘元素的价值。无疑,存在的主题与命题的主题之间,有一种镜像性质的联系。这个联系包含在作为公理而被引入的图像概念当中:“我们给我们自己绘制概念的图像”[T.2.1]。这些图像是关乎语言的。但是,最终时刻没有出现在图像中的东西才是更“高层的”,具有真正的价值。存在最“真”之点并不在镜像关系——世界与语言的本体论在这种关系中构建——中被捕获,获得这个最“真”之点的地方,是“某物”(确切地说并不是物)作为这一关系的剩余(reste)出现之处。 巴丢用讥讽的语调谈到维特根斯坦作为行动者的“失足”:我们时代的英雄堕落为一位大学教授。换言之,一个行动者所展示的只是行动的无能。 2017-11-29 18:48 巴丢用讥讽的语调谈到维特根斯坦作为行动者的“失足”:我们时代的英雄堕落为一位大学教授。换言之,一个行动者所展示的只是行动的无能。 ”英雄是直视死亡的人,是真实的死亡,而不单单是死亡的图画……一个戏子可以扮演大量的角色,末了他自己必定作为人死去。“ 2017-11-29 18:50 ”英雄是直视死亡的人,是真实的死亡,而不单单是死亡的图画……一个戏子可以扮演大量的角色,末了他自己必定作为人死去。“ 我不喜欢《哲学研究》这部作品。甚至我反感于《哲学研究》所成为的一切:英美语言哲学的非本愿的、不值当的保护伞。这种语言哲学无异于20世纪的经院主义,它的体制性力量给人印象深刻,正如它与神秘主义、唯美主义和精神专制主义的维特根斯坦所向往的一切都背道而驰。 2016-08-07 15:30 我不喜欢《哲学研究》这部作品。甚至我反感于《哲学研究》所成为的一切:英美语言哲学的非本愿的、不值当的保护伞。这种语言哲学无异于20世纪的经院主义,它的体制性力量给人印象深刻,正如它与神秘主义、唯美主义和精神专制主义的维特根斯坦所向往的一切都背道而驰。 ”英雄是直视死亡的人,是真实的死亡,而不单单是死亡的图画……一个戏子可以扮演大量的角色,末了他自己必定作为人死去。“ 2017-11-29 18:50 ”英雄是直视死亡的人,是真实的死亡,而不单单是死亡的图画……一个戏子可以扮演大量的角色,末了他自己必定作为人死去。“ 巴丢用讥讽的语调谈到维特根斯坦作为行动者的“失足”:我们时代的英雄堕落为一位大学教授。换言之,一个行动者所展示的只是行动的无能。 2017-11-29 18:48 巴丢用讥讽的语调谈到维特根斯坦作为行动者的“失足”:我们时代的英雄堕落为一位大学教授。换言之,一个行动者所展示的只是行动的无能。 维特根斯坦的本体论建构是在“可显现的”(ce qui est)与“可说的”(ce qui est dit)之间的紧迫的往复运动中进行的,这正适合于他所追寻的目标:反对科学命题的制约空间,发掘仅仅自我呈现却不可言说的神秘元素的价值。无疑,存在的主题与命题的主题之间,有一种镜像性质的联系。这个联系包含在作为公理而被引入的图像概念当中:“我们给我们自己绘制概念的图像”[T.2.1]。这些图像是关乎语言的。但是,最终时刻没有出现在图像.. 2016-09-05 00:19 维特根斯坦的本体论建构是在“可显现的”(ce qui est)与“可说的”(ce qui est dit)之间的紧迫的往复运动中进行的,这正适合于他所追寻的目标:反对科学命题的制约空间,发掘仅仅自我呈现却不可言说的神秘元素的价值。无疑,存在的主题与命题的主题之间,有一种镜像性质的联系。这个联系包含在作为公理而被引入的图像概念当中:“我们给我们自己绘制概念的图像”[T.2.1]。这些图像是关乎语言的。但是,最终时刻没有出现在图像中的东西才是更“高层的”,具有真正的价值。存在最“真”之点并不在镜像关系——世界与语言的本体论在这种关系中构建——中被捕获,获得这个最“真”之点的地方,是“某物”(确切地说并不是物)作为这一关系的剩余(reste)出现之处。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