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变与持存 亚里士多德质料学说研究 曹青云 2014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流变与持存
副标题:亚里士多德质料学说研究
作者:曹青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47310
出版时间:2014
页数:316
定价:40.00
内容简介: 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中最核心也是最艰深的部分,在形而上学(Metaphysics)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质料、形式、实体等核心哲学观念,并对其做出了深入的探讨,进而发展出亚氏的本体论等学说。由于其所特有的理论源发性,该部分始终是国际亚氏哲学研究界的重点和难点。其中,“质料”概念与他关于变化的理论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质料是在变化的语境中得到定义的。围绕着“质料在实体生灭中是否持存”,国际学界形成了两派意见,双方均有一流哲学家参与讨论,都举出了自己的文本依据。本书以B.Jones 和W.Charlton 已有的工作为基础,论证了“质料在实体 生灭中不持存”。作者一方面爬梳了许多古希腊文献,另一方面研读了大量现代哲学家的研究成果,包括与本书意见向左的学术论著,全面而细致地从逻辑、文献依据等方面建立起自己的论证。本书成稿后,作者给学界同仁分发阅读,得到了... 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中最核心也是最艰深的部分,在形而上学(Metaphysics)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质料、形式、实体等核心哲学观念,并对其做出了深入的探讨,进而发展出亚氏的本体论等学说。由于其所特有的理论源发性,该部分始终是国际亚氏哲学研究界的重点和难点。其中,“质料”概念与他关于变化的理论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质料是在变化的语境中得到定义的。围绕着“质料在实体生灭中是否持存”,国际学界形成了两派意见,双方均有一流哲学家参与讨论,都举出了自己的文本依据。本书以B.Jones 和W.Charlton 已有的工作为基础,论证了“质料在实体 生灭中不持存”。作者一方面爬梳了许多古希腊文献,另一方面研读了大量现代哲学家的研究成果,包括与本书意见向左的学术论著,全面而细致地从逻辑、文献依据等方面建立起自己的论证。本书成稿后,作者给学界同仁分发阅读,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故经本书编委会推荐认可,纳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西方古典学研究”。 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现任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希腊哲学、形而上学和元伦理学。已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第二节亚里士多德论质料与变化的联系 第三节问题的提出——质料在实体生灭过程中持存吗? 第二章《物理学》第一卷第七章的解释 ——变化的第一模型 第一节对“持存”的意义的澄清 第二节变化的三本原 第三节《物理学》第一卷第七章的类比论证 第四节变化的第一模型的两个问题 第三章质料的持存与变化的连续性 第一节“无中生有”与质料的持存 第二节“变化是连续的”与质料的持存 第四章“质料”概念的初步澄清 第一节基体(u(pokei/menon)与质料 第二节“先在质料”与“共时质料”的区分 第三节“从之而来者”与“质料”概念 第五章质料与潜在存在者 第一节质料的形而上学地位和存在的两种方式 第二节du/namij的两种意义:力与潜在性 第三节力、可能性与潜在性 第四节潜在者在存在上的双重性 第五节潜在者对目的的指向 第六节质料在实体生灭过程中不持存的第一个论证 第六章潜在性与现实性之关系 第一节《形而上学》Θ6的类比与现实性和潜在性 第二节第一潜在性和第二潜在性的区分 第三节现实性对潜在性的三种优先性 第四节“质料”概念的再次澄清 第五节质料在实体生灭过程中不持存的第二个和第三个论证 第七章亚里士多德对变化的定义 ——变化的第二模型 第一节《物理学》第三卷第一章、第二章的变化定义 第二节不完备的变化与质料在实体生灭过程中不持存的第四个论证 第三节对变化的第二模型和第一模型之关系的一些思考 第八章形式与实体生灭过程中的持存者 第一节实体生灭过程中必然有什么东西持存吗? 第二节不被生成的形式与实体生成过程中的持存者 第三节形式、第一本原和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 第四节全文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质料关系与功能性质料和构成性质料的区分 ——论惠廷对形质关系的调和解释 名词索引 亚里士多德原文引用索引 后记 · · · · · · , 这套丛书还有 《柏拉图的蒂迈欧》,《柏拉图哲学导论》,《心灵与自我的希腊模式》,《希腊罗马史料集(三)》,《古代希腊罗马和古代中国史学》 等。 写得还不错,但我的立场类似Frede,Gill等人而完全是作者的对立面。作者虽然承认对质料是否持存的讨论需要在质料作为一类事物(而非个体)之下进行,并承认了“共时-构成”性质料之分。但实际在片面强调自然目的论的“潜能-现实”的生成学说下,作者最终取消了质形构成分析(p252),将“质料”完全当作“潜在是某物的个体”看待,因此必然得出质料不持存的结论。其实取消质形分析就意味着完全否定了质料的本体论-... 写得还不错,但我的立场类似Frede,Gill等人而完全是作者的对立面。作者虽然承认对质料是否持存的讨论需要在质料作为一类事物(而非个体)之下进行,并承认了“共时-构成”性质料之分。但实际在片面强调自然目的论的“潜能-现实”的生成学说下,作者最终取消了质形构成分析(p252),将“质料”完全当作“潜在是某物的个体”看待,因此必然得出质料不持存的结论。其实取消质形分析就意味着完全否定了质料的本体论-形而上学地位,“质料-形式-复合实体”只是聂敏里所说的“实体”在不同视角下的不同表示,进而对于质料是否持存的也没啥讨论意义,作者也将滑入一种辩证法式的混沌。另外对其他学者的批判也有武断之疑,例如p60,她说如果x的质料部分持存到了y,那么就是x-y的复合物了,但我们知道,本质由形式决定的而非质料。 读了一遍,之前已经读过博士论文,一些地方的论证还可进一步讨论。。有原文引用索引是个很大的进步 (1)第98页,“变化(kinmsis)”应是“变化(kinesis)”; (2)第237页,“目的(letos)”应是“目的(telos)”。 肯定是国内研究《形而上学》最好的著作之一,虽然没怎么说服我。人们都习惯了亚里士多德通过造物来探讨形式和质料,很难不认为质料是kenesis中的持存物。 (1)第98页,“变化(kinmsis)”应是“变化(kinesis)”; (2)第237页,“目的(letos)”应是“目的(telos)”。 肯定是国内研究《形而上学》最好的著作之一,虽然没怎么说服我。人们都习惯了亚里士多德通过造物来探讨形式和质料,很难不认为质料是kenesis中的持存物。 写得还不错,但我的立场类似Frede,Gill等人而完全是作者的对立面。作者虽然承认对质料是否持存的讨论需要在质料作为一类事物(而非个体)之下进行,并承认了“共时-构成”性质料之分。但实际在片面强调自然目的论的“潜能-现实”的生成学说下,作者最终取消了质形构成分析(p252),将“质料”完全当作“潜在是某物的个体”看待,因此必然得出质料不持存的结论。其实取消质形分析就意味着完全否定了质料的本体论-... 写得还不错,但我的立场类似Frede,Gill等人而完全是作者的对立面。作者虽然承认对质料是否持存的讨论需要在质料作为一类事物(而非个体)之下进行,并承认了“共时-构成”性质料之分。但实际在片面强调自然目的论的“潜能-现实”的生成学说下,作者最终取消了质形构成分析(p252),将“质料”完全当作“潜在是某物的个体”看待,因此必然得出质料不持存的结论。其实取消质形分析就意味着完全否定了质料的本体论-形而上学地位,“质料-形式-复合实体”只是聂敏里所说的“实体”在不同视角下的不同表示,进而对于质料是否持存的也没啥讨论意义,作者也将滑入一种辩证法式的混沌。另外对其他学者的批判也有武断之疑,例如p60,她说如果x的质料部分持存到了y,那么就是x-y的复合物了,但我们知道,本质由形式决定的而非质料。 读了一遍,之前已经读过博士论文,一些地方的论证还可进一步讨论。。有原文引用索引是个很大的进步 所以,形式作为目的因的持存就是:在生成的开端与过程中,目的或形式以最小的程度或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质料之中,并在生成的每个阶段“主导”着质料的运作,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从而在生成结束时在可感实体之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完善性与实在性。 2016-08-04 21:49 所以,形式作为目的因的持存就是:在生成的开端与过程中,目的或形式以最小的程度或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质料之中,并在生成的每个阶段“主导”着质料的运作,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从而在生成结束时在可感实体之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完善性与实在性。 当一个可感实体被生成时,他获得了对其形式最完善的表达,或者说形式本身以一种最完备的存在状态落实到个体上;现在,可感实体已成为对其形式 现实的例示 (actual instantiation)。 2016-08-04 19:00 当一个可感实体被生成时,他获得了对其形式最完善的表达,或者说形式本身以一种最完备的存在状态落实到个体上;现在,可感实体已成为对其形式 现实的例示 (actual instantiation)。 对于复合物而言, 生成 是必然的,它必然经历一个“从不是到是”的过程,但对于形式, “生成”是偶然的,它并不经历“从不是到是 的过程,而是以一种最完备的存在状态落实到被生成的实体上。 形式从潜在性到现实性的自我实现就是一个复合物生成的内在原因 2016-08-04 18:52 对于复合物而言, 生成 是必然的,它必然经历一个“从不是到是”的过程,但对于形式, “生成”是偶然的,它并不经历“从不是到是 的过程,而是以一种最完备的存在状态落实到被生成的实体上。 形式从潜在性到现实性的自我实现就是一个复合物生成的内在原因 对于复合物而言, 生成 是必然的,它必然经历一个“从不是到是”的过程,但对于形式, “生成”是偶然的,它并不经历“从不是到是 的过程,而是以一种最完备的存在状态落实到被生成的实体上。 形式从潜在性到现实性的自我实现就是一个复合物生成的内在原因 2016-08-04 18:52 对于复合物而言, 生成 是必然的,它必然经历一个“从不是到是”的过程,但对于形式, “生成”是偶然的,它并不经历“从不是到是 的过程,而是以一种最完备的存在状态落实到被生成的实体上。 形式从潜在性到现实性的自我实现就是一个复合物生成的内在原因 当一个可感实体被生成时,他获得了对其形式最完善的表达,或者说形式本身以一种最完备的存在状态落实到个体上;现在,可感实体已成为对其形式 现实的例示 (actual instantiation)。 2016-08-04 19:00 当一个可感实体被生成时,他获得了对其形式最完善的表达,或者说形式本身以一种最完备的存在状态落实到个体上;现在,可感实体已成为对其形式 现实的例示 (actual instantiation)。 所以,形式作为目的因的持存就是:在生成的开端与过程中,目的或形式以最小的程度或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质料之中,并在生成的每个阶段“主导”着质料的运作,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从而在生成结束时在可感实体之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完善性与实在性。 2016-08-04 21:49 所以,形式作为目的因的持存就是:在生成的开端与过程中,目的或形式以最小的程度或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质料之中,并在生成的每个阶段“主导”着质料的运作,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从而在生成结束时在可感实体之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完善性与实在性。 所以,形式作为目的因的持存就是:在生成的开端与过程中,目的或形式以最小的程度或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质料之中,并在生成的每个阶段“主导”着质料的运作,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从而在生成结束时在可感实体之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完善性与实在性。 2016-08-04 21:49 所以,形式作为目的因的持存就是:在生成的开端与过程中,目的或形式以最小的程度或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质料之中,并在生成的每个阶段“主导”着质料的运作,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从而在生成结束时在可感实体之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完善性与实在性。 当一个可感实体被生成时,他获得了对其形式最完善的表达,或者说形式本身以一种最完备的存在状态落实到个体上;现在,可感实体已成为对其形式 现实的例示 (actual instantiation)。 2016-08-04 19:00 当一个可感实体被生成时,他获得了对其形式最完善的表达,或者说形式本身以一种最完备的存在状态落实到个体上;现在,可感实体已成为对其形式 现实的例示 (actual instantiation)。 对于复合物而言, 生成 是必然的,它必然经历一个“从不是到是”的过程,但对于形式, “生成”是偶然的,它并不经历“从不是到是 的过程,而是以一种最完备的存在状态落实到被生成的实体上。 形式从潜在性到现实性的自我实现就是一个复合物生成的内在原因 2016-08-04 18:52 对于复合物而言, 生成 是必然的,它必然经历一个“从不是到是”的过程,但对于形式, “生成”是偶然的,它并不经历“从不是到是 的过程,而是以一种最完备的存在状态落实到被生成的实体上。 形式从潜在性到现实性的自我实现就是一个复合物生成的内在原因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