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邓冰艳 2015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副标题:
作者:邓冰艳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3941833
出版时间:2015
页数:178
定价:32.00
内容简介: ○ 本版译自1876年典藏版(现为法国图书馆官方唯一认证版本)原著。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 ○ 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 ○ 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 ○ 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因其学术地位和内容影响,成为国内各大本科院校社会学、法学、伦理学专业的必读名著。 ○ 本书被称为法国大革命的灵魂,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奠... ○ 本版译自1876年典藏版(现为法国图书馆官方唯一认证版本)原著。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 ○ 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 ○ 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 ○ 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因其学术地位和内容影响,成为国内各大本科院校社会学、法学、伦理学专业的必读名著。 ○ 本书被称为法国大革命的灵魂,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奠定了西方社会形态的著作《社会契约论》正是在本书的基础上深论而写成。 ○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卢梭一方面借助当时有关野蛮人的人类学资料,一方面展开辩证的想象,回顾了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渡的历史进程,为社会学研究、法学发展研究、伦理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是学术名著中公认的不朽经典,也是人文科学爱好者最值得收藏的作品之一。 作者: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 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民主主义者,思想精华和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坚持自然神论,唯心主义是他的哲学思想的主要倾向,被称为“自由的奠基人”。他生前遭人唾弃被迫流亡,晚年患“逼害性心理分裂症”,1778年卢梭去世,死时穷困潦倒,死后其思想和著作却大受法国社会的膜拜敬仰。 ◎ 主要著作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 译者:邓冰艳 热爱文学哲学的青年学者,擅长关于工业技术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法文翻译,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通過對自然狀態下野蠻人的分析破除以往偏見,展示野蠻人生活的簡單和統一,以說明自然的不平等對人類不平等現象的影響並不大。與之相對比,文明狀態下教育和生活方式的差異才真正造成了不同的等級。所以人與人的差異更應該來源於社會,自然的不平等在人類中的擴大應歸咎於制度的不平等。不平等的發展:法律和私有財產權的形成-法官的設立-合法權利向專制權力的轉變。貧富差距-強弱懸殊-主奴對立。『思考的狀態是一種反自然的狀... 通過對自然狀態下野蠻人的分析破除以往偏見,展示野蠻人生活的簡單和統一,以說明自然的不平等對人類不平等現象的影響並不大。與之相對比,文明狀態下教育和生活方式的差異才真正造成了不同的等級。所以人與人的差異更應該來源於社會,自然的不平等在人類中的擴大應歸咎於制度的不平等。不平等的發展:法律和私有財產權的形成-法官的設立-合法權利向專制權力的轉變。貧富差距-強弱懸殊-主奴對立。『思考的狀態是一種反自然的狀態,而進行思考的人類則是墮落的動物』『在所有動物中,將人區別開來的主要特點是人類作為自由主體的特徵…另一特徵是自我完善的能力』『人類的智力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他們的情慾,許多觀念的產生依賴於對語言的使用』『憐憫心產生一切社會美德』…… 中老年朋友圈文章的写手啊还是得学习一个,看看你们文章的论证水平居然和三个世纪前的人一样…这书里的论证真的是信口开河听得风是的雨…不过也有可能和当时的医学水平有一定关系。 卢梭一定会喜欢儒家孔子什么的......撇去时代局限,卢梭对于真善美自由的坚持还是蛮感动的啊,他说自己是坚持人性本善论的怪胎。虽然读来总是觉得因论题而展开论证太怪了,但是还是有很多金句的~ 整个脉络还是很好的,但是总感觉卢梭很多论证都比较片面化,不管是举的正例还是反例,都有点想当然。比如他会说你们有见过这种情况吗?我没见过,所以它不存在。大概是这么个套路。 读卢梭的书,让我觉得自己是傻逼愚民奴隶的三重合体,不知道还要多少阅读与思考才能使我开化。 最初我们与政府只是一种契约关系,安宁与幸福才是我们最大的追求,因此不惜放弃一部分自由进行交换,然后谁能够想到这种交换才是痛苦的开始。人不是天生就有当奴隶的特质,政治家也不会光明正大的说出自己是奴隶主的言辞来,而国家至上、民族主义、集体主义、英雄奉献等等这类的话语总是能够让人热血沸腾,再加上媒体无时无刻不在宣传,所有一切都看似理所应当。 “所有人都朝着镣铐的方向奔跑着,满心以为这样便可获得自由。” 这个版本的翻译可能有点问题。你无法想象在那个时代的人竟然已经有了如此深刻的认识,可以很明确的认为,他影响了以后的人类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门类,这个私有制的论述竟感觉和恩格斯的《起源》一书是一脉相承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之间的潜在的关系,啧,皇皇巨著不过如此。 前前后后看了三遍,越看越觉得有意思,也发现自己水平确实不过尔尔。关于本书,个人认为这个版本翻译很不错,只是没有说明注释是由谁写的,也没有说清这个版本是根据哪个版本翻译而来,不是很地道。 18世纪下半叶,正是地理大发现的晚期,也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夜。此时社会上的... 【按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与基础(Discourse on the Origin and foundations on Inequality among mankind,1755)》是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的第二部作品,原本也是应第戎科学院征文而作。部分地,《论科学与艺术》引发的争论促成了这部作品。 ... 读卢梭《论不平等》 让•斯诺罗宾斯基读卢梭《论不平等》(收在《卢梭的苏格拉底主义》中)对本文的结构有一段精彩描述:卢梭揭开《论不生产平等》的序幕时郑重其事——题献、序言、本论形成三柱廊,让我们得以在其间缓缓而行,就好像卢梭有意以象征手法揭示,真正的人类起源... “卢梭的一切都能在《论不平等》中找到。这固然是老生常谈……但我相信确实如此。《论不平等》中个人主义的想法,那反社会的观念才是根本所在——它贯穿于几乎所有卢梭的著作之中,在《爱弥儿》里尤为显著。”(埃米尔·法盖) “激发卢梭写作《论不平等》的。是个人主义的、甚... 一本薄薄的小册子,80页,没想到卢梭的一篇论文能够成为一本书,而且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灵魂。 在这本书中,卢梭论述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他从原始人进入主题,给出一大堆论据和推理来证明某些学者认为的原始人要更野蛮的论断是错误的。相反原始社会的人类与世无争,与人无争... 如果要我选择我的出生之地,我将选择这样一个国家:她的幅员以人的劳作能达到的范围为限,也就是说,以有效地治理这个国家的能力为限;在这个国家里,每个人单凭自己的力量便足以完成自己的工作,谁也不会把自己承担的事情推给他人去做。而且,在这个国家里,彼此都相互认识:... 关于卢梭的种种谎言 -——对《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一书的阅读札记 说谎者群像 每次书写都是一个蓄谋已久的谎言,我们深思熟虑地寻章觅句,不断编织修补自己所撒的弥天大谎。德里达一向主张用文字的书写替代在西方思想史上占据霸权的“声音中心主... 讲两个概念吧。 自然状态(state of nature):Hobbes认为自然状态下的人都是贪婪的,人们不择手段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因而陷入了每个人对于每个人的战争。Locke则相信即使在自然状态下,人仍然是有理性来依据自然法判断是非的,当然有些时候他们有可能会有偏见。自然状态这个奇... 这本书买了一年多了,一直放在床头。想起来了就读一段。 前天晚上,终于翻完了最后一页。突然想再去读读卢梭的其他著作。我有些喜欢这个孤独的老头了 :D 初读的时候觉得有些晦涩,很多段文字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弄明白。但回顾下来,不得不佩服卢梭的思维缜密。若是活在他的年代... 《论不平等》第六次(4月7日)读书小结:页102-113 在讲述了社会与法律的起源之后,卢梭转入讨论政治体(很大程度上就是政府)的起源。在这里,似乎蕴含着“社会”与“国家”的二元划分。但他使用“政治社会”似乎又兼指二者。政治体、政治社会、社会,这几个表述的关系值得... 总结式 1.人的自然状态:那是一个纯粹的状态,这一状态的野蛮人唯一关心的是他们的“自我保存”,而他们与生俱来的“怜悯心”又会通过克制他们的“自爱”来促进整个物种的相互保存。在这个纯粹、孤独的野蛮人形象面前,传统的人类本性中的一切,差不多都已经被归为历史的范畴。 2.人类取得的所有进步使其不断远离最初状态。我们越是努力地去研究人类,就越无法理解人类。 3.思考的状态是一种反自然的状态,而进行思考的人类则是... 2019-05-07 00:08 总结式1.人的自然状态:那是一个纯粹的状态,这一状态的野蛮人唯一关心的是他们的“自我保存”,而他们与生俱来的“怜悯心”又会通过克制他们的“自爱”来促进整个物种的相互保存。在这个纯粹、孤独的野蛮人形象面前,传统的人类本性中的一切,差不多都已经被归为历史的范畴。2.人类取得的所有进步使其不断远离最初状态。我们越是努力地去研究人类,就越无法理解人类。3.思考的状态是一种反自然的状态,而进行思考的人类则是堕落的动物。(基于“自然给予我们健康”的基础上)4.法则:对一个精神的存在,即一个具有理智和自由意志,而且在它与其他存在的关系中被尊重的一个存在所制定的规则。5.对于所有那些我们在课本上找到的定义,它们的缺陷不仅体现在其定义的不统一上面,而且还在于它们是从人类并非天生拥有的知识以及人类只有离开自然状态后才可能产生的优势概念中提炼出来的。6.“偶然的外部关系”提出,即强或弱,富裕或贫穷。7.自我完善的能力使人类脱离原始,走向堕落。其中自我完善的优越呈现出了其反作用力。“这一卓越的、几乎无限的能力却是人类所有苦痛的来源...”8.语言产生的过程阐述:孩童对解释的需求,人类情绪不再节制,理念的扩展,联系的紧密,产生声音抑扬。同时付出巨大努力去理解一般概念,分辨物质同类性。“人们的知识越是有限,他们所使用的词汇就越复杂。”9.提出理性状态下人类的自尊心抵触了自然状态下人类的道德,也就是怜悯心,从而阻碍了其仁慈,友善等产物,进一步揭示理性的堕落。10. “人类这一物种已老,但人始终还是幼稚。”11.因如此靠近且被迫同居,岛上居民首先产生语言(甚至社会),大陆居民由前者教授。人类进化中得到建造房屋的技术,从而产生社区,并认识到自身对他人的依赖,建立起亲密联系。此时“比较”意识产生,人民开始对不同对象产生“偏爱”,以及自我的“尊重”概念。12. 世界的青春期:原始状态和“自尊心”泛滥的现时状态之间。13.不完善的政府状态及首领的出现:公约和法律的不稳定性。14.不平等发展的三个阶级:法律和私有财产权的形成;法官的设立;合法权利向专制权力的转变。15.宗教产生的必然性:契约双方的忠诚得不到保证,人民难以服从其与法官的从属关系,因此需要神祗的介入,是最高权力神圣不可侵犯,从而“剥夺人民拥有对最高权力自由处置的这一致命权利的可能”。16.自然状态在大政治组织间的危害远大于其于个人之间所产生的危害。17.“我们不应该通过被奴役人民的堕落,来判断人类天性是赞同还是反对奴役,而应该通过所有自由人民在反抗压迫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奇迹,来洞悉他们的真意。” 由于众多新需求的出现,人类从以前自由、独立的状态,变成了现在被整个大自然,尤其是其同类所奴役的状态。在这一状态下,他表面看来是其他同类的主人,但是从某种意义讲来,却同时成为了他们的奴隶。 所有人都朝着镣铐的方向奔跑着,满心以为这样便可获得自由。他们已经拥有足够的理性,来感受一个政治组织所能带来的好处,但却没有足够的经验,来预见可能带来的危险。而那些最可能预见其中弊端的人,却又恰巧是那些打算利用这... 2018-11-23 14:15 由于众多新需求的出现,人类从以前自由、独立的状态,变成了现在被整个大自然,尤其是其同类所奴役的状态。在这一状态下,他表面看来是其他同类的主人,但是从某种意义讲来,却同时成为了他们的奴隶。所有人都朝着镣铐的方向奔跑着,满心以为这样便可获得自由。他们已经拥有足够的理性,来感受一个政治组织所能带来的好处,但却没有足够的经验,来预见可能带来的危险。而那些最可能预见其中弊端的人,却又恰巧是那些打算利用这一点的人。公民只有受到盲目野心的驱使才会自甘忍受压迫。由于他们更多地向下而不是向上看,对他们而言,统治比自由要来得珍贵。他们之所以同意戴上镣铐,为的只是有朝一日能够将这镣铐强加在他人身上。对于那些无心支配他人的人,人们是很难让他们屈服的。即使是最精明的政治家,最终也无法使那些一心只追求自由的人屈服。要是让加勒比人知道欧洲公民向往艰辛的劳动,他们该会多么地震惊啊!这种悠闲的野蛮人宁愿接受多少种残酷的死亡,也不愿意过这样一种生活!对这种生活的恐惧,即使有施展抱负的快乐,也往往不能得到缓和!而且那个悠闲的野蛮人为了解如此劳神的目的何在,“权力和荣誉”这些词必须在他脑海里有一定的意义;他得知道有一类人出于某种原因重视全世界所有人的目光,他们更多地是通过别人的赞许而不是自己的肯定来对自己感到满意。我是个野蛮人。 自由就像那美味的固体食物或者甘醇的葡萄酒,它们可能适合那些早就对此习以为常的健壮之躯,可以供他们使用或者使他们变得强壮,但是却并不适合那些柔弱、娇嫩之躯,根本无法让他们适应,只能让他们难受、毁灭或者沉醉。人民一旦习惯主人的存在,便再也无法脱离他。当他们试图打开桎梏时,他们却与自由渐行渐远了,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自由不过是与桎梏相反的毫无节制的许可,而他们的革命最终几乎都将他们的命运交给了那些只会... 2018-11-23 14:15 自由就像那美味的固体食物或者甘醇的葡萄酒,它们可能适合那些早就对此习以为常的健壮之躯,可以供他们使用或者使他们变得强壮,但是却并不适合那些柔弱、娇嫩之躯,根本无法让他们适应,只能让他们难受、毁灭或者沉醉。人民一旦习惯主人的存在,便再也无法脱离他。当他们试图打开桎梏时,他们却与自由渐行渐远了,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自由不过是与桎梏相反的毫无节制的许可,而他们的革命最终几乎都将他们的命运交给了那些只会加重他们锁链的引诱者。 卢梭认为要想知道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就需要从原始人类开始追溯人类的发展。不平等的产生与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发展分不开。因此要解决不平等的起源问题就要搞清楚原始人类是如何的。这也是本书第一部分所回答的问题,即描绘原始人。 卢梭从两方面来描述原始人:一方面是生理,另一方面是精神。从生理方面来看,原始人类并不比动物强多少,甚至更为脆弱,他们通过自己的感官和身体素质获取食物躲避危险以保证自己的生存,因此在这样长... 2018-08-14 20:23 卢梭认为要想知道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就需要从原始人类开始追溯人类的发展。不平等的产生与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发展分不开。因此要解决不平等的起源问题就要搞清楚原始人类是如何的。这也是本书第一部分所回答的问题,即描绘原始人。卢梭从两方面来描述原始人:一方面是生理,另一方面是精神。从生理方面来看,原始人类并不比动物强多少,甚至更为脆弱,他们通过自己的感官和身体素质获取食物躲避危险以保证自己的生存,因此在这样长期的锻炼下,原始人的体格健壮,能够轻易暴揍一个现代人。原始人很少思考,如何保证生存是他们首要关心的大问题。在精神方面,原始人有自由选择的能力,拥有自由意志。这一点和动物大不相同:动物依本能行动,而人可以选择。由于人有自由意志,因此人更容易适应环境。人与动物最重要的区别就是这种能力,即:自我完善的能力。这种能力既给人带来智慧和美德,同时也带来痛苦。人的理性源于passion,passion产生需要。原始人的passion源于自然,因此他们的需要也很简单:食物、休息、性。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智慧与文明的产生至关重要。最初的语言是出于本能的叫喊,之后随着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紧密需要表达更多的东西因此需要更复杂的符号。接着逐渐发展出了抽象的概念。原始人没有善恶之说,卢梭认为:“野蛮人之所以并不是恶人,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善为何物,而阻止他们‘作恶’的,既不是理性的发展,也不是法律的约束,而是情欲的平复和对恶的无知”。卢梭所描述的原始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个体,不需要同他人联系,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需要终止这种状态,但是既然如此又为何产生了不平等呢?卢梭认为是一系列的巧合。 要是让加勒比人知道欧洲公民向往艰辛的劳动,他们该会多么地震惊啊!这种悠闲的野蛮人宁愿接受多少种残酷的死亡,也不愿意过这样一种生活!对这种生活的恐惧,即使有施展抱负的快乐,也往往不能得到缓和!而且那个悠闲的野蛮人为了解如此劳神的目的何在,“权力和荣誉”这些词必须在他脑海里有一定的意义;他得知道有一类人出于某种原因重视全世界所有人的目光,他们更多地是通过别人的赞许而不是自己的肯定来对自己感到满意。 2017-02-10 23:51 要是让加勒比人知道欧洲公民向往艰辛的劳动,他们该会多么地震惊啊!这种悠闲的野蛮人宁愿接受多少种残酷的死亡,也不愿意过这样一种生活!对这种生活的恐惧,即使有施展抱负的快乐,也往往不能得到缓和!而且那个悠闲的野蛮人为了解如此劳神的目的何在,“权力和荣誉”这些词必须在他脑海里有一定的意义;他得知道有一类人出于某种原因重视全世界所有人的目光,他们更多地是通过别人的赞许而不是自己的肯定来对自己感到满意。事实上,这便是导致所有差异的真正原因了:野蛮人过着他自己的生活;而社会人则只生活在他人的意见中,因此,他也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才能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 总结式 1.人的自然状态:那是一个纯粹的状态,这一状态的野蛮人唯一关心的是他们的“自我保存”,而他们与生俱来的“怜悯心”又会通过克制他们的“自爱”来促进整个物种的相互保存。在这个纯粹、孤独的野蛮人形象面前,传统的人类本性中的一切,差不多都已经被归为历史的范畴。 2.人类取得的所有进步使其不断远离最初状态。我们越是努力地去研究人类,就越无法理解人类。 3.思考的状态是一种反自然的状态,而进行思考的人类则是... 2019-05-07 00:08 总结式1.人的自然状态:那是一个纯粹的状态,这一状态的野蛮人唯一关心的是他们的“自我保存”,而他们与生俱来的“怜悯心”又会通过克制他们的“自爱”来促进整个物种的相互保存。在这个纯粹、孤独的野蛮人形象面前,传统的人类本性中的一切,差不多都已经被归为历史的范畴。2.人类取得的所有进步使其不断远离最初状态。我们越是努力地去研究人类,就越无法理解人类。3.思考的状态是一种反自然的状态,而进行思考的人类则是堕落的动物。(基于“自然给予我们健康”的基础上)4.法则:对一个精神的存在,即一个具有理智和自由意志,而且在它与其他存在的关系中被尊重的一个存在所制定的规则。5.对于所有那些我们在课本上找到的定义,它们的缺陷不仅体现在其定义的不统一上面,而且还在于它们是从人类并非天生拥有的知识以及人类只有离开自然状态后才可能产生的优势概念中提炼出来的。6.“偶然的外部关系”提出,即强或弱,富裕或贫穷。7.自我完善的能力使人类脱离原始,走向堕落。其中自我完善的优越呈现出了其反作用力。“这一卓越的、几乎无限的能力却是人类所有苦痛的来源...”8.语言产生的过程阐述:孩童对解释的需求,人类情绪不再节制,理念的扩展,联系的紧密,产生声音抑扬。同时付出巨大努力去理解一般概念,分辨物质同类性。“人们的知识越是有限,他们所使用的词汇就越复杂。”9.提出理性状态下人类的自尊心抵触了自然状态下人类的道德,也就是怜悯心,从而阻碍了其仁慈,友善等产物,进一步揭示理性的堕落。10. “人类这一物种已老,但人始终还是幼稚。”11.因如此靠近且被迫同居,岛上居民首先产生语言(甚至社会),大陆居民由前者教授。人类进化中得到建造房屋的技术,从而产生社区,并认识到自身对他人的依赖,建立起亲密联系。此时“比较”意识产生,人民开始对不同对象产生“偏爱”,以及自我的“尊重”概念。12. 世界的青春期:原始状态和“自尊心”泛滥的现时状态之间。13.不完善的政府状态及首领的出现:公约和法律的不稳定性。14.不平等发展的三个阶级:法律和私有财产权的形成;法官的设立;合法权利向专制权力的转变。15.宗教产生的必然性:契约双方的忠诚得不到保证,人民难以服从其与法官的从属关系,因此需要神祗的介入,是最高权力神圣不可侵犯,从而“剥夺人民拥有对最高权力自由处置的这一致命权利的可能”。16.自然状态在大政治组织间的危害远大于其于个人之间所产生的危害。17.“我们不应该通过被奴役人民的堕落,来判断人类天性是赞同还是反对奴役,而应该通过所有自由人民在反抗压迫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奇迹,来洞悉他们的真意。” 如果自然赋予我们的是健康,那么我几乎可以确定:思考的状态是一种反自然的状态,而进行思考的人类则是堕落的动物。 2015-11-29 16:07 如果自然赋予我们的是健康,那么我几乎可以确定:思考的状态是一种反自然的状态,而进行思考的人类则是堕落的动物。 如果说人类需要语言来学会思考,那么他们更需要知道如何思考来发现语言这门艺术 所以图像化,声音标识等摆脱文字的传播更容易使人记住? 2015-11-29 16:09 如果说人类需要语言来学会思考,那么他们更需要知道如何思考来发现语言这门艺术 所以图像化,声音标识等摆脱文字的传播更容易使人记住? 总结式 1.人的自然状态:那是一个纯粹的状态,这一状态的野蛮人唯一关心的是他们的“自我保存”,而他们与生俱来的“怜悯心”又会通过克制他们的“自爱”来促进整个物种的相互保存。在这个纯粹、孤独的野蛮人形象面前,传统的人类本性中的一切,差不多都已经被归为历史的范畴。 2.人类取得的所有进步使其不断远离最初状态。我们越是努力地去研究人类,就越无法理解人类。 3.思考的状态是一种反自然的状态,而进行思考的人类则是... 2019-05-07 00:08 总结式1.人的自然状态:那是一个纯粹的状态,这一状态的野蛮人唯一关心的是他们的“自我保存”,而他们与生俱来的“怜悯心”又会通过克制他们的“自爱”来促进整个物种的相互保存。在这个纯粹、孤独的野蛮人形象面前,传统的人类本性中的一切,差不多都已经被归为历史的范畴。2.人类取得的所有进步使其不断远离最初状态。我们越是努力地去研究人类,就越无法理解人类。3.思考的状态是一种反自然的状态,而进行思考的人类则是堕落的动物。(基于“自然给予我们健康”的基础上)4.法则:对一个精神的存在,即一个具有理智和自由意志,而且在它与其他存在的关系中被尊重的一个存在所制定的规则。5.对于所有那些我们在课本上找到的定义,它们的缺陷不仅体现在其定义的不统一上面,而且还在于它们是从人类并非天生拥有的知识以及人类只有离开自然状态后才可能产生的优势概念中提炼出来的。6.“偶然的外部关系”提出,即强或弱,富裕或贫穷。7.自我完善的能力使人类脱离原始,走向堕落。其中自我完善的优越呈现出了其反作用力。“这一卓越的、几乎无限的能力却是人类所有苦痛的来源...”8.语言产生的过程阐述:孩童对解释的需求,人类情绪不再节制,理念的扩展,联系的紧密,产生声音抑扬。同时付出巨大努力去理解一般概念,分辨物质同类性。“人们的知识越是有限,他们所使用的词汇就越复杂。”9.提出理性状态下人类的自尊心抵触了自然状态下人类的道德,也就是怜悯心,从而阻碍了其仁慈,友善等产物,进一步揭示理性的堕落。10. “人类这一物种已老,但人始终还是幼稚。”11.因如此靠近且被迫同居,岛上居民首先产生语言(甚至社会),大陆居民由前者教授。人类进化中得到建造房屋的技术,从而产生社区,并认识到自身对他人的依赖,建立起亲密联系。此时“比较”意识产生,人民开始对不同对象产生“偏爱”,以及自我的“尊重”概念。12. 世界的青春期:原始状态和“自尊心”泛滥的现时状态之间。13.不完善的政府状态及首领的出现:公约和法律的不稳定性。14.不平等发展的三个阶级:法律和私有财产权的形成;法官的设立;合法权利向专制权力的转变。15.宗教产生的必然性:契约双方的忠诚得不到保证,人民难以服从其与法官的从属关系,因此需要神祗的介入,是最高权力神圣不可侵犯,从而“剥夺人民拥有对最高权力自由处置的这一致命权利的可能”。16.自然状态在大政治组织间的危害远大于其于个人之间所产生的危害。17.“我们不应该通过被奴役人民的堕落,来判断人类天性是赞同还是反对奴役,而应该通过所有自由人民在反抗压迫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奇迹,来洞悉他们的真意。” 由于众多新需求的出现,人类从以前自由、独立的状态,变成了现在被整个大自然,尤其是其同类所奴役的状态。在这一状态下,他表面看来是其他同类的主人,但是从某种意义讲来,却同时成为了他们的奴隶。 所有人都朝着镣铐的方向奔跑着,满心以为这样便可获得自由。他们已经拥有足够的理性,来感受一个政治组织所能带来的好处,但却没有足够的经验,来预见可能带来的危险。而那些最可能预见其中弊端的人,却又恰巧是那些打算利用这... 2018-11-23 14:15 由于众多新需求的出现,人类从以前自由、独立的状态,变成了现在被整个大自然,尤其是其同类所奴役的状态。在这一状态下,他表面看来是其他同类的主人,但是从某种意义讲来,却同时成为了他们的奴隶。所有人都朝着镣铐的方向奔跑着,满心以为这样便可获得自由。他们已经拥有足够的理性,来感受一个政治组织所能带来的好处,但却没有足够的经验,来预见可能带来的危险。而那些最可能预见其中弊端的人,却又恰巧是那些打算利用这一点的人。公民只有受到盲目野心的驱使才会自甘忍受压迫。由于他们更多地向下而不是向上看,对他们而言,统治比自由要来得珍贵。他们之所以同意戴上镣铐,为的只是有朝一日能够将这镣铐强加在他人身上。对于那些无心支配他人的人,人们是很难让他们屈服的。即使是最精明的政治家,最终也无法使那些一心只追求自由的人屈服。要是让加勒比人知道欧洲公民向往艰辛的劳动,他们该会多么地震惊啊!这种悠闲的野蛮人宁愿接受多少种残酷的死亡,也不愿意过这样一种生活!对这种生活的恐惧,即使有施展抱负的快乐,也往往不能得到缓和!而且那个悠闲的野蛮人为了解如此劳神的目的何在,“权力和荣誉”这些词必须在他脑海里有一定的意义;他得知道有一类人出于某种原因重视全世界所有人的目光,他们更多地是通过别人的赞许而不是自己的肯定来对自己感到满意。我是个野蛮人。 自由就像那美味的固体食物或者甘醇的葡萄酒,它们可能适合那些早就对此习以为常的健壮之躯,可以供他们使用或者使他们变得强壮,但是却并不适合那些柔弱、娇嫩之躯,根本无法让他们适应,只能让他们难受、毁灭或者沉醉。人民一旦习惯主人的存在,便再也无法脱离他。当他们试图打开桎梏时,他们却与自由渐行渐远了,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自由不过是与桎梏相反的毫无节制的许可,而他们的革命最终几乎都将他们的命运交给了那些只会... 2018-11-23 14:15 自由就像那美味的固体食物或者甘醇的葡萄酒,它们可能适合那些早就对此习以为常的健壮之躯,可以供他们使用或者使他们变得强壮,但是却并不适合那些柔弱、娇嫩之躯,根本无法让他们适应,只能让他们难受、毁灭或者沉醉。人民一旦习惯主人的存在,便再也无法脱离他。当他们试图打开桎梏时,他们却与自由渐行渐远了,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自由不过是与桎梏相反的毫无节制的许可,而他们的革命最终几乎都将他们的命运交给了那些只会加重他们锁链的引诱者。 卢梭认为要想知道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就需要从原始人类开始追溯人类的发展。不平等的产生与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发展分不开。因此要解决不平等的起源问题就要搞清楚原始人类是如何的。这也是本书第一部分所回答的问题,即描绘原始人。 卢梭从两方面来描述原始人:一方面是生理,另一方面是精神。从生理方面来看,原始人类并不比动物强多少,甚至更为脆弱,他们通过自己的感官和身体素质获取食物躲避危险以保证自己的生存,因此在这样长... 2018-08-14 20:23 卢梭认为要想知道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就需要从原始人类开始追溯人类的发展。不平等的产生与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发展分不开。因此要解决不平等的起源问题就要搞清楚原始人类是如何的。这也是本书第一部分所回答的问题,即描绘原始人。卢梭从两方面来描述原始人:一方面是生理,另一方面是精神。从生理方面来看,原始人类并不比动物强多少,甚至更为脆弱,他们通过自己的感官和身体素质获取食物躲避危险以保证自己的生存,因此在这样长期的锻炼下,原始人的体格健壮,能够轻易暴揍一个现代人。原始人很少思考,如何保证生存是他们首要关心的大问题。在精神方面,原始人有自由选择的能力,拥有自由意志。这一点和动物大不相同:动物依本能行动,而人可以选择。由于人有自由意志,因此人更容易适应环境。人与动物最重要的区别就是这种能力,即:自我完善的能力。这种能力既给人带来智慧和美德,同时也带来痛苦。人的理性源于passion,passion产生需要。原始人的passion源于自然,因此他们的需要也很简单:食物、休息、性。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智慧与文明的产生至关重要。最初的语言是出于本能的叫喊,之后随着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紧密需要表达更多的东西因此需要更复杂的符号。接着逐渐发展出了抽象的概念。原始人没有善恶之说,卢梭认为:“野蛮人之所以并不是恶人,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善为何物,而阻止他们‘作恶’的,既不是理性的发展,也不是法律的约束,而是情欲的平复和对恶的无知”。卢梭所描述的原始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个体,不需要同他人联系,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需要终止这种状态,但是既然如此又为何产生了不平等呢?卢梭认为是一系列的巧合。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