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四大聖哲 蘇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穌 雅士培(Karl Jaspers) 2015
价 格:¥ 8.80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四大聖哲
副标题:蘇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穌 作者:雅士培(Karl Jaspers) 出版社:立緒 ISBN:9789863600404 出版时间:2015 页数:240 定价:TWD350 内容简介: 《四大聖哲》所教給我的,比整部哲學史所教給我的更深刻。 ——傅佩榮 在雅士培筆下,四大聖哲的修行過程、獨到見解、人格魅力、處世態度,無不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散發令人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本書作者雅士培為德國哲學家,一般視之為存在主義的代表之一,與海德格、馬塞爾、沙特等人齊名。雅士培深入研究歷史上各國各派的哲學家,最後選出四大聖哲:蘇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穌,並專門寫一本小書介紹。在他筆下,四大聖哲的修行過程、獨到見解、人格魅力、處世態度,無不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散發令人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面對西方讀者,雅士培首先推崇西方哲學的奠基者蘇格拉底;接著介紹佛陀,褪去其宗教的神祕外衣,直探佛法對於生命的沉思;再是孔子,綜合西方漢學家的研究,以旁觀者清的角度,寫出了孔子的生命精神;最後是深刻影響西方文明進程的耶穌,西方經歷千年的宗派分歧,仍信仰同一位上帝,其中耶... 《四大聖哲》所教給我的,比整部哲學史所教給我的更深刻。 ——傅佩榮 在雅士培筆下,四大聖哲的修行過程、獨到見解、人格魅力、處世態度,無不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散發令人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本書作者雅士培為德國哲學家,一般視之為存在主義的代表之一,與海德格、馬塞爾、沙特等人齊名。雅士培深入研究歷史上各國各派的哲學家,最後選出四大聖哲:蘇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穌,並專門寫一本小書介紹。在他筆下,四大聖哲的修行過程、獨到見解、人格魅力、處世態度,無不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散發令人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面對西方讀者,雅士培首先推崇西方哲學的奠基者蘇格拉底;接著介紹佛陀,褪去其宗教的神祕外衣,直探佛法對於生命的沉思;再是孔子,綜合西方漢學家的研究,以旁觀者清的角度,寫出了孔子的生命精神;最後是深刻影響西方文明進程的耶穌,西方經歷千年的宗派分歧,仍信仰同一位上帝,其中耶穌的角色至關重要,值得深入探究。 雅士培相信,「人是一切奧祕中最偉大的。」他透過歷史學的批評研究法,將四位聖哲自歷史塵絮中漂洗出來,並把負載於他們身上過多的神話與傳說剔除,使他們的「人格」清晰呈現,彰顯出高貴的靈魂,以全面性的研究來透視四大聖哲於歷史長河中的真實定位與影響力,令人耳目一新。 本書譯者傅佩榮教授曾說:「《四大聖哲》所教給我的,比整部哲學史所教給我的還要深刻。」傅教授前後歷時七年,方譯成此書,同時增加了二萬多字的「譯者注」,詳加介紹許多專有名詞與特定術語,其中有關「孔子」的部分,原作者因參考西方漢學家的研究,難免有少數誤解之處,傅教授也都在「譯者注」中加以辨明。 透過傅佩榮教授精確易懂、深入淺出的優美譯筆,以及根據其學術專業所做的解讀與註釋,本書無疑鎔鑄了東西方二位哲學大家的學問精華,不僅是認識四大聖哲的最佳入門讀本,更是台灣出版哲學譯作中的經典之作。 雅士培Karl Jaspers(1883-1969) 當代德國哲學家暨精神病學家。1883年2月23日出生於德國歐登堡(Oldenburg),陸續攻讀法學、醫學及心理學,並於1908年取得醫學博士學位,1913年後於海德堡大學。雅士培於40歲以後投入哲學,1948至1961年間任教於瑞士巴塞爾大學,1969年2月26日於巴塞爾逝世。 雅士培被視為存在哲學的代表人物,在德國與歐洲享有盛名,對精神病學和哲學皆有很大影響。其著作包括《存在哲學》(Existenzphilosophie)、《時代的精神狀況》(Die Geistige Situation der Zeit)、《歷史的起源與目標》(vom Ursprung und Ziel der Geschichte)等。 系统介绍了四位圣哲的思想起源,此书算得上读原版不如翻译的好书,感谢傅佩荣教授的翻译与注解。 本书可比较系统的阐述四大圣哲的起源,思想发展,哲学内涵和影响。佛教和孔子讲得比较细致清晰,苏格拉底和基督教讲得相对粗浅。对宗教和信仰的理解有一定帮助。 系统介绍了四位圣哲的思想起源,此书算得上读原版不如翻译的好书,感谢傅佩荣教授的翻译与注解。 本书可比较系统的阐述四大圣哲的起源,思想发展,哲学内涵和影响。佛教和孔子讲得比较细致清晰,苏格拉底和基督教讲得相对粗浅。对宗教和信仰的理解有一定帮助。 我最想生活的时代,是在公元前800年到前200年的轴心精神时代。那里是历史最为深刻的转折点,那时出现了我们今天依然与之生活的人们。 非凡的事件都集中在这一时代发生了。在中国生活着孔子和老子,产生了中国哲学的所有流派,墨翟、庄子、列子以及不可胜数的其他哲学家都在思考... 孔子出生贫贱,一生奔波,晚年周游列国,没有一个君主肯采纳他的主张,最后绝粮于陈国和蔡国之间。跟随孔子的人都饿得没有力气站起来,孔子却继续向弟子讲述他的学问,弦歌不绝。 弟子子路是个直爽人,于是面带愠色地问孔子:「君子也有走投无路的时候吗?」孔子回答说:「君子... 1.记得我在年轻时尝试翻译此书,每译完一人,就需要长时间的休息,才可消化内心所受的启示于震撼,前后历经七年,我才译成此书。 A:作者翻译此书用了七年,那我就更不应该去计较花在自己事业上所花费的时间。 我想到我的心态是,总想要用很短的时间,出很大的效果,这样才能显现出生命的价值。但是殊不知生命的价值真的何其渺小。 你在人群中没有很特别,田野老师没有,身边的各位老师都没有,他们在人群中都是貌不惊人的样子,... 2019-03-17 15:13 1.记得我在年轻时尝试翻译此书,每译完一人,就需要长时间的休息,才可消化内心所受的启示于震撼,前后历经七年,我才译成此书。A:作者翻译此书用了七年,那我就更不应该去计较花在自己事业上所花费的时间。我想到我的心态是,总想要用很短的时间,出很大的效果,这样才能显现出生命的价值。但是殊不知生命的价值真的何其渺小。你在人群中没有很特别,田野老师没有,身边的各位老师都没有,他们在人群中都是貌不惊人的样子,但是带给大家的滋养和价值却是有震撼的能量的。先滋养自己。 修身之規範與動力皆來自本源,而本源深廣不可測度,因此人生行事之應然法則總是有所不足。格物致知的功夫無法一蹴可幾,更不能定著於不變的狀態或獨斷的教條上。孔子「不憑空猜測,不堅持己見,不頑固拘泥,不自我膨脹。」(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君子立身處世於天下,無所排拒也無所貪慕,完全與道義並肩而行。」 2019-03-13 15:54 修身之規範與動力皆來自本源,而本源深廣不可測度,因此人生行事之應然法則總是有所不足。格物致知的功夫無法一蹴可幾,更不能定著於不變的狀態或獨斷的教條上。孔子「不憑空猜測,不堅持己見,不頑固拘泥,不自我膨脹。」(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君子立身處世於天下,無所排拒也無所貪慕,完全與道義並肩而行。」 《四大圣哲》所教给我的,比整部哲学史所教给我的更深刻。—傅佩荣 他们不是哲学家,因为他们对科学漠不关心,而哲学是依循科学途径所作的思索。他们不曾提出任何理性思辨的主张,因而在哲学史上并无地位。他们不曾写下任何作品。其中三位还被庞大的宗教团体尊为创始者。 以教会礼仪与信条为主的宗教,不足以形容他们的基本特色。他们是一个历史事实,对哲学与制度宗教都提出了要求,但是哲学与宗教都不能宣称独占了他们。哲学... 2018-11-24 09:56 《四大圣哲》所教给我的,比整部哲学史所教给我的更深刻。—傅佩荣 他们不是哲学家,因为他们对科学漠不关心,而哲学是依循科学途径所作的思索。他们不曾提出任何理性思辨的主张,因而在哲学史上并无地位。他们不曾写下任何作品。其中三位还被庞大的宗教团体尊为创始者。 以教会礼仪与信条为主的宗教,不足以形容他们的基本特色。他们是一个历史事实,对哲学与制度宗教都提出了要求,但是哲学与宗教都不能宣称独占了他们。哲学只能设法努力从他们的经验与人格中启发灵感。 他们四人的共同之处是:原创性以及自行负责的生命,此外并无任何预先存在的团体可以支持他们的行动。他们并未以自己为表率(若望福音中“我就是道路、真理与生命”一语确定不是耶稣所说),结果还是成为人类的典范。他们成为人类的典范;虽然他们的伟大无法以法则与观念来适当叙述,他们还是在人性上烙下了自己的图印。就在这一点上,人类可以转化自己的形象,提升到神化的程度。 他们的生命核心,在于体验了根本的人类处境,并且发现了人类的在世任务。他们告诉我们这些事情,然后带领我们面对极端问题,提示我们答案。他们各自成全了人性的终极潜能。 我们对四大圣哲所取的哲学态度是:我们被他们的共同特色所感动,因为彼我皆在于人的境遇中。我们无法对他们等闲视之。 我们一旦察觉自己疑难重重的生命距离他们的热忱专注越来越远时,就会感受一股压力,要设法呼召自己内在的一切真诚。 作者首先推崇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接着介绍佛陀,直探佛法对于生命的沉思;再是孔子,综合西方汉学家的研究,以旁观者清的角度,写出了孔子的生命精神;最后是深刻影响西方文明进程的耶稣,西方经历千年的宗派分歧,仍信仰同一位上帝,其中耶稣的角色至关重要,值得深入探究。在作者笔下,四大圣哲的修行过程、独到见解、人格魅力、处世态度,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散发令人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首先推崇的是苏格拉底(So... 2016-01-22 12:00 作者首先推崇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接着介绍佛陀,直探佛法对于生命的沉思;再是孔子,综合西方汉学家的研究,以旁观者清的角度,写出了孔子的生命精神;最后是深刻影响西方文明进程的耶稣,西方经历千年的宗派分歧,仍信仰同一位上帝,其中耶稣的角色至关重要,值得深入探究。在作者笔下,四大圣哲的修行过程、独到见解、人格魅力、处世态度,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散发令人难以抗拒的吸引力。首先推崇的是苏格拉底(Socrates,469-399B.C.)。关于苏格拉底,一件轻松的轶事,可用来说明他在西方人心中的地位。苹果电脑的创办人乔布斯说过:“我愿意以一生的成就与财富,换取同苏格拉底共处一个下午。”西方人只要受过教育,无不对苏格拉底心向往之。这样的人自然值得我们多加了解。其次,佛陀(C.560-480B.C.)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他的宗教对西方人而言,总带着几分神秘与敬畏。神秘在于其平和安详,有如智珠在握,洞见深层真理;敬畏在于其修行法门,有时卷帙浩繁、无从下手,有时随机指点、一语道破。然后,孔子(551-479 B.C.)是中国的哲人,我们从小尊称他为至圣先师,以恭敬之心仰望其雕像并诵读其训示,但从未了解他超凡入圣的过程,也不易明白他的完整思想。现在,雅士培综合西方汉学家的研究,以旁观者清的角度,写出了孔子的生命精神。我在翻译这一段资料时,心里特别感动也特别激动,因为孔子列名于人类历史上的四大圣哲,是实至名归,是以其思想与人格而出类拔萃,我们以他为荣。最后上场的是耶稣(Jesus,c.4B.C.-29A.D.)。耶稣是犹太人,活了三十三岁就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是今天全世界相信耶稣的基督徒多达二十五亿。西方文化从希腊时代算起,有一半的时间(约一千三百年)完全在天主教的主导之下缓慢进展。天主教后来分裂出东正教与基督教(新教),但都诵念同一本《圣经》,相信同一位耶稣基督,因而也信仰同一位上帝。谁能不对耶稣觉得好奇呢? 1.记得我在年轻时尝试翻译此书,每译完一人,就需要长时间的休息,才可消化内心所受的启示于震撼,前后历经七年,我才译成此书。 A:作者翻译此书用了七年,那我就更不应该去计较花在自己事业上所花费的时间。 我想到我的心态是,总想要用很短的时间,出很大的效果,这样才能显现出生命的价值。但是殊不知生命的价值真的何其渺小。 你在人群中没有很特别,田野老师没有,身边的各位老师都没有,他们在人群中都是貌不惊人的样子,... 2019-03-17 15:13 1.记得我在年轻时尝试翻译此书,每译完一人,就需要长时间的休息,才可消化内心所受的启示于震撼,前后历经七年,我才译成此书。A:作者翻译此书用了七年,那我就更不应该去计较花在自己事业上所花费的时间。我想到我的心态是,总想要用很短的时间,出很大的效果,这样才能显现出生命的价值。但是殊不知生命的价值真的何其渺小。你在人群中没有很特别,田野老师没有,身边的各位老师都没有,他们在人群中都是貌不惊人的样子,但是带给大家的滋养和价值却是有震撼的能量的。先滋养自己。 修身之規範與動力皆來自本源,而本源深廣不可測度,因此人生行事之應然法則總是有所不足。格物致知的功夫無法一蹴可幾,更不能定著於不變的狀態或獨斷的教條上。孔子「不憑空猜測,不堅持己見,不頑固拘泥,不自我膨脹。」(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君子立身處世於天下,無所排拒也無所貪慕,完全與道義並肩而行。」 2019-03-13 15:54 修身之規範與動力皆來自本源,而本源深廣不可測度,因此人生行事之應然法則總是有所不足。格物致知的功夫無法一蹴可幾,更不能定著於不變的狀態或獨斷的教條上。孔子「不憑空猜測,不堅持己見,不頑固拘泥,不自我膨脹。」(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君子立身處世於天下,無所排拒也無所貪慕,完全與道義並肩而行。」 《四大圣哲》所教给我的,比整部哲学史所教给我的更深刻。—傅佩荣 他们不是哲学家,因为他们对科学漠不关心,而哲学是依循科学途径所作的思索。他们不曾提出任何理性思辨的主张,因而在哲学史上并无地位。他们不曾写下任何作品。其中三位还被庞大的宗教团体尊为创始者。 以教会礼仪与信条为主的宗教,不足以形容他们的基本特色。他们是一个历史事实,对哲学与制度宗教都提出了要求,但是哲学与宗教都不能宣称独占了他们。哲学... 2018-11-24 09:56 《四大圣哲》所教给我的,比整部哲学史所教给我的更深刻。—傅佩荣 他们不是哲学家,因为他们对科学漠不关心,而哲学是依循科学途径所作的思索。他们不曾提出任何理性思辨的主张,因而在哲学史上并无地位。他们不曾写下任何作品。其中三位还被庞大的宗教团体尊为创始者。 以教会礼仪与信条为主的宗教,不足以形容他们的基本特色。他们是一个历史事实,对哲学与制度宗教都提出了要求,但是哲学与宗教都不能宣称独占了他们。哲学只能设法努力从他们的经验与人格中启发灵感。 他们四人的共同之处是:原创性以及自行负责的生命,此外并无任何预先存在的团体可以支持他们的行动。他们并未以自己为表率(若望福音中“我就是道路、真理与生命”一语确定不是耶稣所说),结果还是成为人类的典范。他们成为人类的典范;虽然他们的伟大无法以法则与观念来适当叙述,他们还是在人性上烙下了自己的图印。就在这一点上,人类可以转化自己的形象,提升到神化的程度。 他们的生命核心,在于体验了根本的人类处境,并且发现了人类的在世任务。他们告诉我们这些事情,然后带领我们面对极端问题,提示我们答案。他们各自成全了人性的终极潜能。 我们对四大圣哲所取的哲学态度是:我们被他们的共同特色所感动,因为彼我皆在于人的境遇中。我们无法对他们等闲视之。 我们一旦察觉自己疑难重重的生命距离他们的热忱专注越来越远时,就会感受一股压力,要设法呼召自己内在的一切真诚。 作者首先推崇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接着介绍佛陀,直探佛法对于生命的沉思;再是孔子,综合西方汉学家的研究,以旁观者清的角度,写出了孔子的生命精神;最后是深刻影响西方文明进程的耶稣,西方经历千年的宗派分歧,仍信仰同一位上帝,其中耶稣的角色至关重要,值得深入探究。在作者笔下,四大圣哲的修行过程、独到见解、人格魅力、处世态度,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散发令人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首先推崇的是苏格拉底(So... 2016-01-22 12:00 作者首先推崇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接着介绍佛陀,直探佛法对于生命的沉思;再是孔子,综合西方汉学家的研究,以旁观者清的角度,写出了孔子的生命精神;最后是深刻影响西方文明进程的耶稣,西方经历千年的宗派分歧,仍信仰同一位上帝,其中耶稣的角色至关重要,值得深入探究。在作者笔下,四大圣哲的修行过程、独到见解、人格魅力、处世态度,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散发令人难以抗拒的吸引力。首先推崇的是苏格拉底(Socrates,469-399B.C.)。关于苏格拉底,一件轻松的轶事,可用来说明他在西方人心中的地位。苹果电脑的创办人乔布斯说过:“我愿意以一生的成就与财富,换取同苏格拉底共处一个下午。”西方人只要受过教育,无不对苏格拉底心向往之。这样的人自然值得我们多加了解。其次,佛陀(C.560-480B.C.)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他的宗教对西方人而言,总带着几分神秘与敬畏。神秘在于其平和安详,有如智珠在握,洞见深层真理;敬畏在于其修行法门,有时卷帙浩繁、无从下手,有时随机指点、一语道破。然后,孔子(551-479 B.C.)是中国的哲人,我们从小尊称他为至圣先师,以恭敬之心仰望其雕像并诵读其训示,但从未了解他超凡入圣的过程,也不易明白他的完整思想。现在,雅士培综合西方汉学家的研究,以旁观者清的角度,写出了孔子的生命精神。我在翻译这一段资料时,心里特别感动也特别激动,因为孔子列名于人类历史上的四大圣哲,是实至名归,是以其思想与人格而出类拔萃,我们以他为荣。最后上场的是耶稣(Jesus,c.4B.C.-29A.D.)。耶稣是犹太人,活了三十三岁就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是今天全世界相信耶稣的基督徒多达二十五亿。西方文化从希腊时代算起,有一半的时间(约一千三百年)完全在天主教的主导之下缓慢进展。天主教后来分裂出东正教与基督教(新教),但都诵念同一本《圣经》,相信同一位耶稣基督,因而也信仰同一位上帝。谁能不对耶稣觉得好奇呢? 1.记得我在年轻时尝试翻译此书,每译完一人,就需要长时间的休息,才可消化内心所受的启示于震撼,前后历经七年,我才译成此书。 A:作者翻译此书用了七年,那我就更不应该去计较花在自己事业上所花费的时间。 我想到我的心态是,总想要用很短的时间,出很大的效果,这样才能显现出生命的价值。但是殊不知生命的价值真的何其渺小。 你在人群中没有很特别,田野老师没有,身边的各位老师都没有,他们在人群中都是貌不惊人的样子,... 2019-03-17 15:13 1.记得我在年轻时尝试翻译此书,每译完一人,就需要长时间的休息,才可消化内心所受的启示于震撼,前后历经七年,我才译成此书。A:作者翻译此书用了七年,那我就更不应该去计较花在自己事业上所花费的时间。我想到我的心态是,总想要用很短的时间,出很大的效果,这样才能显现出生命的价值。但是殊不知生命的价值真的何其渺小。你在人群中没有很特别,田野老师没有,身边的各位老师都没有,他们在人群中都是貌不惊人的样子,但是带给大家的滋养和价值却是有震撼的能量的。先滋养自己。 修身之規範與動力皆來自本源,而本源深廣不可測度,因此人生行事之應然法則總是有所不足。格物致知的功夫無法一蹴可幾,更不能定著於不變的狀態或獨斷的教條上。孔子「不憑空猜測,不堅持己見,不頑固拘泥,不自我膨脹。」(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君子立身處世於天下,無所排拒也無所貪慕,完全與道義並肩而行。」 2019-03-13 15:54 修身之規範與動力皆來自本源,而本源深廣不可測度,因此人生行事之應然法則總是有所不足。格物致知的功夫無法一蹴可幾,更不能定著於不變的狀態或獨斷的教條上。孔子「不憑空猜測,不堅持己見,不頑固拘泥,不自我膨脹。」(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君子立身處世於天下,無所排拒也無所貪慕,完全與道義並肩而行。」 《四大圣哲》所教给我的,比整部哲学史所教给我的更深刻。—傅佩荣 他们不是哲学家,因为他们对科学漠不关心,而哲学是依循科学途径所作的思索。他们不曾提出任何理性思辨的主张,因而在哲学史上并无地位。他们不曾写下任何作品。其中三位还被庞大的宗教团体尊为创始者。 以教会礼仪与信条为主的宗教,不足以形容他们的基本特色。他们是一个历史事实,对哲学与制度宗教都提出了要求,但是哲学与宗教都不能宣称独占了他们。哲学... 2018-11-24 09:56 《四大圣哲》所教给我的,比整部哲学史所教给我的更深刻。—傅佩荣 他们不是哲学家,因为他们对科学漠不关心,而哲学是依循科学途径所作的思索。他们不曾提出任何理性思辨的主张,因而在哲学史上并无地位。他们不曾写下任何作品。其中三位还被庞大的宗教团体尊为创始者。 以教会礼仪与信条为主的宗教,不足以形容他们的基本特色。他们是一个历史事实,对哲学与制度宗教都提出了要求,但是哲学与宗教都不能宣称独占了他们。哲学只能设法努力从他们的经验与人格中启发灵感。 他们四人的共同之处是:原创性以及自行负责的生命,此外并无任何预先存在的团体可以支持他们的行动。他们并未以自己为表率(若望福音中“我就是道路、真理与生命”一语确定不是耶稣所说),结果还是成为人类的典范。他们成为人类的典范;虽然他们的伟大无法以法则与观念来适当叙述,他们还是在人性上烙下了自己的图印。就在这一点上,人类可以转化自己的形象,提升到神化的程度。 他们的生命核心,在于体验了根本的人类处境,并且发现了人类的在世任务。他们告诉我们这些事情,然后带领我们面对极端问题,提示我们答案。他们各自成全了人性的终极潜能。 我们对四大圣哲所取的哲学态度是:我们被他们的共同特色所感动,因为彼我皆在于人的境遇中。我们无法对他们等闲视之。 我们一旦察觉自己疑难重重的生命距离他们的热忱专注越来越远时,就会感受一股压力,要设法呼召自己内在的一切真诚。 作者首先推崇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接着介绍佛陀,直探佛法对于生命的沉思;再是孔子,综合西方汉学家的研究,以旁观者清的角度,写出了孔子的生命精神;最后是深刻影响西方文明进程的耶稣,西方经历千年的宗派分歧,仍信仰同一位上帝,其中耶稣的角色至关重要,值得深入探究。在作者笔下,四大圣哲的修行过程、独到见解、人格魅力、处世态度,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散发令人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首先推崇的是苏格拉底(So... 2016-01-22 12:00 作者首先推崇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接着介绍佛陀,直探佛法对于生命的沉思;再是孔子,综合西方汉学家的研究,以旁观者清的角度,写出了孔子的生命精神;最后是深刻影响西方文明进程的耶稣,西方经历千年的宗派分歧,仍信仰同一位上帝,其中耶稣的角色至关重要,值得深入探究。在作者笔下,四大圣哲的修行过程、独到见解、人格魅力、处世态度,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散发令人难以抗拒的吸引力。首先推崇的是苏格拉底(Socrates,469-399B.C.)。关于苏格拉底,一件轻松的轶事,可用来说明他在西方人心中的地位。苹果电脑的创办人乔布斯说过:“我愿意以一生的成就与财富,换取同苏格拉底共处一个下午。”西方人只要受过教育,无不对苏格拉底心向往之。这样的人自然值得我们多加了解。其次,佛陀(C.560-480B.C.)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他的宗教对西方人而言,总带着几分神秘与敬畏。神秘在于其平和安详,有如智珠在握,洞见深层真理;敬畏在于其修行法门,有时卷帙浩繁、无从下手,有时随机指点、一语道破。然后,孔子(551-479 B.C.)是中国的哲人,我们从小尊称他为至圣先师,以恭敬之心仰望其雕像并诵读其训示,但从未了解他超凡入圣的过程,也不易明白他的完整思想。现在,雅士培综合西方汉学家的研究,以旁观者清的角度,写出了孔子的生命精神。我在翻译这一段资料时,心里特别感动也特别激动,因为孔子列名于人类历史上的四大圣哲,是实至名归,是以其思想与人格而出类拔萃,我们以他为荣。最后上场的是耶稣(Jesus,c.4B.C.-29A.D.)。耶稣是犹太人,活了三十三岁就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是今天全世界相信耶稣的基督徒多达二十五亿。西方文化从希腊时代算起,有一半的时间(约一千三百年)完全在天主教的主导之下缓慢进展。天主教后来分裂出东正教与基督教(新教),但都诵念同一本《圣经》,相信同一位耶稣基督,因而也信仰同一位上帝。谁能不对耶稣觉得好奇呢?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