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胡适谈哲学与人生
副标题: 作者:胡适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ISBN:9787543092075 出版时间:2015 页数:300 定价:45 内容简介: 《胡适谈哲学与人生》精选了胡适关于哲学和人生两个方面的文章,选录的均为胡适一生最有代表性的文字,并结合多个版本进行了校对,力求呈现最接近大师本人原意的文字。 本书探讨了哲学和人生两个方面,从古代到现代,从过去到未来。包括中国古代哲学,现当代哲学,以及人生的观念。接受过新思想的胡适,其观念与当时的众多人迥然不同,一些人生观到现在读来仍让人觉得醍醐灌顶。 哲学与人生,相互渗透,人生里必然有哲学,故二者实际密不可分,胡适认为,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因此,在本书中,读者能看到胡适对哲学与人生的剖析,也能看到他鼓励大家去创造,因为“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有什么意义可说?生一个人与一只猫、一只狗,有什么分别?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样生活。你若情愿把这六尺... 《胡适谈哲学与人生》精选了胡适关于哲学和人生两个方面的文章,选录的均为胡适一生最有代表性的文字,并结合多个版本进行了校对,力求呈现最接近大师本人原意的文字。 本书探讨了哲学和人生两个方面,从古代到现代,从过去到未来。包括中国古代哲学,现当代哲学,以及人生的观念。接受过新思想的胡适,其观念与当时的众多人迥然不同,一些人生观到现在读来仍让人觉得醍醐灌顶。 哲学与人生,相互渗透,人生里必然有哲学,故二者实际密不可分,胡适认为,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因此,在本书中,读者能看到胡适对哲学与人生的剖析,也能看到他鼓励大家去创造,因为“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有什么意义可说?生一个人与一只猫、一只狗,有什么分别?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样生活。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做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后改名胡适,字适之。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 href= baike.so./doc/2760422.html target= _blank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中国现代史最著名的学者之一。 26岁的胡适因《文学改良刍议》而一举成名,大举白话文的旗帜,革新了中国几千年来日常生活的表达方式。他的著述也颇为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这本书应该叫胡适谈很多很多很多哲学,和一丢丢人生观。前面看得我真是自取其辱,至于人生的部分,他讲人生的意义和伊戈尔顿差不多,总结不出来就用一个合集来解释,相当于用人生回答人生之意了。 胡适的思想比较独立,鼓励年轻人努力,社会主义是共同的选择,物质的实验促进文化的发展,要有大我,不要小我,不要总是问人生的意义,没有答案,多挣钱就好了,人就是两个手的动物在演戏,争取演好就行。如果你不想努力,那就放弃,但不要抱怨。 主要以人生为主吧,或许古人说话比较简练所以给我造成了这种主要是人生哲学捎带着的错觉 太碎了。胡适就是这样,大名鼎鼎,但好似并没有什么得意大作,但不能否认他对今文化的巨大贡献。 胡适的思想比较独立,鼓励年轻人努力,社会主义是共同的选择,物质的实验促进文化的发展,要有大我,不要小我,不要总是问人生的意义,没有答案,多挣钱就好了,人就是两个手的动物在演戏,争取演好就行。如果你不想努力,那就放弃,但不要抱怨。 爱因斯坦说,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 哲学是一门追求人生深刻意义的学科,形而上学,不事生产,往往为功利主义者鄙弃,哲学毕业生也经常被讥讽“找不到工作,吃不起饭”。而另一方面,大众又对哲学有天然的崇敬之心,视为某种高层次身份地位的象征。不管怎么说,“我今天读了康德... 读过这书回头看,觉这人还算个帅老头。白话文的开启,定是个困难的时潮,无法感同身受。然那时的文人学者,似是不能像现今一样能够包容并序,也应是一种学术的传统,必要同意一些反驳一些而坚持一些。编者谈到书中不免有些立场观点的局限,姑且信之。 不就不同发表见解,因也没... 1. 老子寻相当名词的困难。老子既说道是“无”,这里又说道不是“无”,乃是“有”与“无”之间的一种情境。虽然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但不是完全没有 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3. 在中国的一方面,最初的哲学思想,全是当时社会政治的现状所唤起的反动。社会的阶级秩序已破坏混乱了,政治的组织不但不能救补维持,并且呈现同样的腐败纷乱。当时的有心人,目睹这种现状,要想寻一个补救的方法,于是有老子的政治思想。但.. 2016-10-07 13:26 1人喜欢 1. 老子寻相当名词的困难。老子既说道是“无”,这里又说道不是“无”,乃是“有”与“无”之间的一种情境。虽然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但不是完全没有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3. 在中国的一方面,最初的哲学思想,全是当时社会政治的现状所唤起的反动。社会的阶级秩序已破坏混乱了,政治的组织不但不能救补维持,并且呈现同样的腐败纷乱。当时的有心人,目睹这种现状,要想寻一个补救的方法,于是有老子的政治思想。但是老子若单有一种革命的政治学说,也还算不得根本上的解决,也还算不得哲学。老子观察政治社会的状态,从根本上着想,要求一个根本的解决,遂为中国哲学的始祖。他的政治上的主张,也只是他的根本观念的应用。如今说他的根本观念是什么。4. 老子反对有为的政治,主张无为无事的政治,也是当时政治的反动。凡是主张无为的政治哲学,都是干涉政策的反动。因为政府用干涉政策,却又没干涉的本领,越干涉越弄糟了,故挑起一种反动,主张放任无为。5. 上篇说老子以前的时势,和那种时势所发生的思潮。老子亲见那种时势,又受了那些思潮的影响,故他的思想,完全是那个时代的产儿,完全是那个时代的反动。看他对于当时政治的评判道: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这四段都是很激烈的议论。读者试把《伐檀》《硕鼠》两篇诗记在心里,便知老子所说“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和“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的话,乃是当时社会的实在情形。6. 治大国若烹小鲜。(河上公注,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7. 他对于国家政治,便主张极端的放任。8.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9. 老子反对有为的政治,主张无为无事的政治,也是当时政治的反动。10. 老子是楚国人(《礼记·曾子问》正义引《史记》作陈国人),名耳,字聃,姓李氏(今本《史记》作“姓李氏,名耳。11. 老子哲学的根本观念是他的天道观念。12. 在中国的一方面,最初的哲学思想,全是当时社会政治的现状所唤起的反动。13.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伐檀》)14.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15.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16. 这四种现象:(一)战祸连年,百姓痛苦;(二)社会阶级渐渐消灭;(三)生计现象贫富不均;(四)政治黑暗,百姓愁怨。这四种现状,大约可以算得那时代的大概情形了。17. 第四,那时的政治,除了几国之外,大概都是很黑暗、很腐败的王朝政治。18. 第三,封建时代的阶级虽然渐渐消灭了,却新添了一种生计上的阶级。那时社会渐渐成了一个贫富很不平均的社会。富贵的太富贵了,贫苦的太贫苦了。19. 古代社会的阶级,约有五等: 一、王(天子) 二、诸侯(公、侯、伯、子、男) 三、大夫 四、士 五、庶人(皂、舆、隶、僚、仆、台)20. 第一,这长期的战争,闹得国中的百姓死亡丧乱,流离失所,痛苦不堪。21. 第二,那时诸侯互相侵略,灭国破家不计其数。古代封建制度的种种社会阶级,都渐渐的消灭了,就是那些不曾消灭的阶级,也渐渐的可以互相交通了。2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小雅·采薇》,参看《出车》《杕杜》)。23. 我们现在要讲哲学史,不可不先研究哲学发生时代的时势和那时势所发生的种种思潮。24. 这个前因,所含不止一事,第一是那时代政治社会的状态;第二是那时代的思想潮流。 古代社会的阶级,约有五等:一、王(天子)二、诸侯(公、侯、伯、子、男)三、大夫四、士五、庶人(皂、舆、隶、僚、仆、台) 2015-12-13 12:01 古代社会的阶级,约有五等:一、王(天子)二、诸侯(公、侯、伯、子、男)三、大夫四、士五、庶人(皂、舆、隶、僚、仆、台) 古代社会的阶级,约有五等:一、王(天子)二、诸侯(公、侯、伯、子、男)三、大夫四、士五、庶人(皂、舆、隶、僚、仆、台) 2015-12-13 12:01 古代社会的阶级,约有五等:一、王(天子)二、诸侯(公、侯、伯、子、男)三、大夫四、士五、庶人(皂、舆、隶、僚、仆、台) 1. 老子寻相当名词的困难。老子既说道是“无”,这里又说道不是“无”,乃是“有”与“无”之间的一种情境。虽然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但不是完全没有 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3. 在中国的一方面,最初的哲学思想,全是当时社会政治的现状所唤起的反动。社会的阶级秩序已破坏混乱了,政治的组织不但不能救补维持,并且呈现同样的腐败纷乱。当时的有心人,目睹这种现状,要想寻一个补救的方法,于是有老子的政治思想。但.. 2016-10-07 13:26 1人喜欢 1. 老子寻相当名词的困难。老子既说道是“无”,这里又说道不是“无”,乃是“有”与“无”之间的一种情境。虽然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但不是完全没有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3. 在中国的一方面,最初的哲学思想,全是当时社会政治的现状所唤起的反动。社会的阶级秩序已破坏混乱了,政治的组织不但不能救补维持,并且呈现同样的腐败纷乱。当时的有心人,目睹这种现状,要想寻一个补救的方法,于是有老子的政治思想。但是老子若单有一种革命的政治学说,也还算不得根本上的解决,也还算不得哲学。老子观察政治社会的状态,从根本上着想,要求一个根本的解决,遂为中国哲学的始祖。他的政治上的主张,也只是他的根本观念的应用。如今说他的根本观念是什么。4. 老子反对有为的政治,主张无为无事的政治,也是当时政治的反动。凡是主张无为的政治哲学,都是干涉政策的反动。因为政府用干涉政策,却又没干涉的本领,越干涉越弄糟了,故挑起一种反动,主张放任无为。5. 上篇说老子以前的时势,和那种时势所发生的思潮。老子亲见那种时势,又受了那些思潮的影响,故他的思想,完全是那个时代的产儿,完全是那个时代的反动。看他对于当时政治的评判道: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这四段都是很激烈的议论。读者试把《伐檀》《硕鼠》两篇诗记在心里,便知老子所说“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和“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的话,乃是当时社会的实在情形。6. 治大国若烹小鲜。(河上公注,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7. 他对于国家政治,便主张极端的放任。8.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9. 老子反对有为的政治,主张无为无事的政治,也是当时政治的反动。10. 老子是楚国人(《礼记·曾子问》正义引《史记》作陈国人),名耳,字聃,姓李氏(今本《史记》作“姓李氏,名耳。11. 老子哲学的根本观念是他的天道观念。12. 在中国的一方面,最初的哲学思想,全是当时社会政治的现状所唤起的反动。13.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伐檀》)14.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15.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16. 这四种现象:(一)战祸连年,百姓痛苦;(二)社会阶级渐渐消灭;(三)生计现象贫富不均;(四)政治黑暗,百姓愁怨。这四种现状,大约可以算得那时代的大概情形了。17. 第四,那时的政治,除了几国之外,大概都是很黑暗、很腐败的王朝政治。18. 第三,封建时代的阶级虽然渐渐消灭了,却新添了一种生计上的阶级。那时社会渐渐成了一个贫富很不平均的社会。富贵的太富贵了,贫苦的太贫苦了。19. 古代社会的阶级,约有五等: 一、王(天子) 二、诸侯(公、侯、伯、子、男) 三、大夫 四、士 五、庶人(皂、舆、隶、僚、仆、台)20. 第一,这长期的战争,闹得国中的百姓死亡丧乱,流离失所,痛苦不堪。21. 第二,那时诸侯互相侵略,灭国破家不计其数。古代封建制度的种种社会阶级,都渐渐的消灭了,就是那些不曾消灭的阶级,也渐渐的可以互相交通了。2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小雅·采薇》,参看《出车》《杕杜》)。23. 我们现在要讲哲学史,不可不先研究哲学发生时代的时势和那时势所发生的种种思潮。24. 这个前因,所含不止一事,第一是那时代政治社会的状态;第二是那时代的思想潮流。 1. 老子寻相当名词的困难。老子既说道是“无”,这里又说道不是“无”,乃是“有”与“无”之间的一种情境。虽然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但不是完全没有 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3. 在中国的一方面,最初的哲学思想,全是当时社会政治的现状所唤起的反动。社会的阶级秩序已破坏混乱了,政治的组织不但不能救补维持,并且呈现同样的腐败纷乱。当时的有心人,目睹这种现状,要想寻一个补救的方法,于是有老子的政治思想。但.. 2016-10-07 13:26 1人喜欢 1. 老子寻相当名词的困难。老子既说道是“无”,这里又说道不是“无”,乃是“有”与“无”之间的一种情境。虽然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但不是完全没有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3. 在中国的一方面,最初的哲学思想,全是当时社会政治的现状所唤起的反动。社会的阶级秩序已破坏混乱了,政治的组织不但不能救补维持,并且呈现同样的腐败纷乱。当时的有心人,目睹这种现状,要想寻一个补救的方法,于是有老子的政治思想。但是老子若单有一种革命的政治学说,也还算不得根本上的解决,也还算不得哲学。老子观察政治社会的状态,从根本上着想,要求一个根本的解决,遂为中国哲学的始祖。他的政治上的主张,也只是他的根本观念的应用。如今说他的根本观念是什么。4. 老子反对有为的政治,主张无为无事的政治,也是当时政治的反动。凡是主张无为的政治哲学,都是干涉政策的反动。因为政府用干涉政策,却又没干涉的本领,越干涉越弄糟了,故挑起一种反动,主张放任无为。5. 上篇说老子以前的时势,和那种时势所发生的思潮。老子亲见那种时势,又受了那些思潮的影响,故他的思想,完全是那个时代的产儿,完全是那个时代的反动。看他对于当时政治的评判道: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这四段都是很激烈的议论。读者试把《伐檀》《硕鼠》两篇诗记在心里,便知老子所说“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和“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的话,乃是当时社会的实在情形。6. 治大国若烹小鲜。(河上公注,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7. 他对于国家政治,便主张极端的放任。8.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9. 老子反对有为的政治,主张无为无事的政治,也是当时政治的反动。10. 老子是楚国人(《礼记·曾子问》正义引《史记》作陈国人),名耳,字聃,姓李氏(今本《史记》作“姓李氏,名耳。11. 老子哲学的根本观念是他的天道观念。12. 在中国的一方面,最初的哲学思想,全是当时社会政治的现状所唤起的反动。13.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伐檀》)14.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15.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16. 这四种现象:(一)战祸连年,百姓痛苦;(二)社会阶级渐渐消灭;(三)生计现象贫富不均;(四)政治黑暗,百姓愁怨。这四种现状,大约可以算得那时代的大概情形了。17. 第四,那时的政治,除了几国之外,大概都是很黑暗、很腐败的王朝政治。18. 第三,封建时代的阶级虽然渐渐消灭了,却新添了一种生计上的阶级。那时社会渐渐成了一个贫富很不平均的社会。富贵的太富贵了,贫苦的太贫苦了。19. 古代社会的阶级,约有五等: 一、王(天子) 二、诸侯(公、侯、伯、子、男) 三、大夫 四、士 五、庶人(皂、舆、隶、僚、仆、台)20. 第一,这长期的战争,闹得国中的百姓死亡丧乱,流离失所,痛苦不堪。21. 第二,那时诸侯互相侵略,灭国破家不计其数。古代封建制度的种种社会阶级,都渐渐的消灭了,就是那些不曾消灭的阶级,也渐渐的可以互相交通了。2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小雅·采薇》,参看《出车》《杕杜》)。23. 我们现在要讲哲学史,不可不先研究哲学发生时代的时势和那时势所发生的种种思潮。24. 这个前因,所含不止一事,第一是那时代政治社会的状态;第二是那时代的思想潮流。 古代社会的阶级,约有五等:一、王(天子)二、诸侯(公、侯、伯、子、男)三、大夫四、士五、庶人(皂、舆、隶、僚、仆、台) 2015-12-13 12:01 古代社会的阶级,约有五等:一、王(天子)二、诸侯(公、侯、伯、子、男)三、大夫四、士五、庶人(皂、舆、隶、僚、仆、台)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