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如何才能幸福度过一生 (德)阿图尔·叔本华 2015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人生的智慧
副标题:如何才能幸福度过一生
作者:(德)阿图尔·叔本华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556107155
出版时间:2015
页数:184
定价:39.00
内容简介: ◆ 本书是哲学大师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通俗易懂、透彻实用的小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 ◆ 本书娓娓道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享有幸福,逐层讲透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法则。 ◆ 哲学大师叔本华:“本书尽量从世俗、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人生的智慧就是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这样一门艺术。” ◆ 本译本与其它译本的四大不同:真正珍藏足本,全新无删节珍藏版,忠实还原叔本华的权威定本;为方便读者阅读,首次划分章节新增标题;首次新增纯手绘插画,装帧设计精美,适合各年龄段读者阅读收藏;荣获当当终身五星级畅销好书奖。 ◆ 经典畅销书《金刚经修心课》《心经修心课》作者、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费勇教授,亲笔撰文导读推荐! ◆ 翻开本书,让您彻底读懂“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从而... ◆ 本书是哲学大师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通俗易懂、透彻实用的小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 ◆ 本书娓娓道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享有幸福,逐层讲透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法则。 ◆ 哲学大师叔本华:“本书尽量从世俗、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人生的智慧就是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这样一门艺术。” ◆ 本译本与其它译本的四大不同:真正珍藏足本,全新无删节珍藏版,忠实还原叔本华的权威定本;为方便读者阅读,首次划分章节新增标题;首次新增纯手绘插画,装帧设计精美,适合各年龄段读者阅读收藏;荣获当当终身五星级畅销好书奖。 ◆ 经典畅销书《金刚经修心课》《心经修心课》作者、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费勇教授,亲笔撰文导读推荐! ◆ 翻开本书,让您彻底读懂“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从而找到一个全新的自己、享有幸福人生。 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 出生于德国但泽,双鱼座。 父亲是一位富商,性格易怒忧郁,后因溺水去世;母亲是作家,与歌德、格林兄弟等文坛名家熟识。 21岁到哥廷根大学攻读医学;23岁弃医从文,进入柏林大学学习;30岁,他的旷世杰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版,反响平平。对此,叔本华异常悲伤,“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 63岁,他的封笔之作《附录和补遗》出版(《人生的智慧》即取自这部著作),声名鹊起。 靠继承父亲的遗产,叔本华一生过着隐遁的生活。 1809年初,21岁的叔本华对歌剧女演员卡洛琳娜·雅格曼一见钟情,然而女神却另有所爱。他情路坎坷,终身未婚,晚年陪伴他的只有一条叫“世界灵魂”的卷毛狗。 72岁,叔本华因肺炎死在餐桌上,他的临终遗言是:希望爱好哲学的人,能客观独立地理... 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 出生于德国但泽,双鱼座。 父亲是一位富商,性格易怒忧郁,后因溺水去世;母亲是作家,与歌德、格林兄弟等文坛名家熟识。 21岁到哥廷根大学攻读医学;23岁弃医从文,进入柏林大学学习;30岁,他的旷世杰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版,反响平平。对此,叔本华异常悲伤,“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 63岁,他的封笔之作《附录和补遗》出版(《人生的智慧》即取自这部著作),声名鹊起。 靠继承父亲的遗产,叔本华一生过着隐遁的生活。 1809年初,21岁的叔本华对歌剧女演员卡洛琳娜·雅格曼一见钟情,然而女神却另有所爱。他情路坎坷,终身未婚,晚年陪伴他的只有一条叫“世界灵魂”的卷毛狗。 72岁,叔本华因肺炎死在餐桌上,他的临终遗言是:希望爱好哲学的人,能客观独立地理解他的哲学。叔本华死后,其所有财产都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尼采是叔本华哲学的继承者,他说:“我一翻开他的书,就好像马上长出了一对翅膀。” 译者简介 ☆木云,湖南人,毕业于暨南大学,深入研究叔本华著作和国内外学术论文,历时一年主译全新完整译本《人生的智慧:如何才能幸福度过一生》。 ☆林求是,四川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曾主持国际重要教育会议的翻译工作,2006年曾承担亚太文化研究所文化与信息中心部分专业领域的翻 译。 人是什么,人拥有什么,这两个部分比较好看,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样的,就不喜欢了。长篇大论讨论荣誉,声望,骑士的荣誉,盛名什么的,实在没兴趣。 其一,对于幸福的定义让人不禁想到弗洛姆的《占有还是存在》,幸福与拥有什么标签的相关性不大,更多在于心灵的创造力和感知力(呵呵,我相信,但觉得无力);其二,中世纪“骑士荣誉”这种建立在武力,全然不考虑品格品性的荣誉,着实荒唐;其三,对于女性的荣誉仅仅定位于少女的纯洁和妻子的忠贞,通过征服男人而间接征服世界,为毛我觉得比起现在自己面对世界,好到不行啊啊啊 装帧不错,淡黄色的纸张质量好,看着也舒服。至于内容没有太深的体会,大概是读的太快,过段时间再二刷吧。 【一句话简介】叔本华晚年著作,指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真正享有幸福。 【个人阅读收获】 ★分明讲述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法则。哲学类、心理类的书藉都能给你在迷茫中指明方向,瞬间从困顿中走出来。这本书推荐阅读,是一本人人都应去读的床头书。迷茫时、无助时、不解时,幸福时、快乐时随手拿来重温,都会有不同的感觉。 请谨记这个法则:不运动,不成活。 事物对于我们而言所具有的意义,让我们感到幸福或者不幸福,不是由它们本来的面貌决定,而是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们。如爱比克泰德所言。“人并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影响,而是被他们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所左右”。——Arthur Schopenhauer 这是一本让人禁欲的书。 看完此书,再看看摆满书店的成功学,真有啼笑皆非之感。 【大叔的话】 1. 欲望是一切哲学不证自明的真理。 2. 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3. 我的哲学令人不快,因为我说出了真理。人,就应该这样自信! 4. 谦虚对才华无奇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诚...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是从这里开始说起。 1)人的自身,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例如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潜在发展。 2)人拥有的身外之物,亦财产和其他占有物。 3)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人在他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可分为名誉、地位和名声。 1... 叔本华认为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但人们总在它们之间摇来摆去——脱离了痛苦,便开始无聊;不无聊时,多半痛苦着,程度轻重而已。他将痛苦和无聊的关系定义为双重对立关系。外在的那重,属于客体,意即生活的艰辛与匮乏造成痛苦,丰裕和安定就滋生无聊;内在的那重... 在我过去的这二十三年中,目前这段时间,是最痛苦的。这段时间经历的事情,让我曾经确切的信念动摇起来。不过现在,除了面前的这本书,我什么也不想说。 以前对尼采了解一些,不过对于尼采的东西,虽然欣赏,但并不赞同。昨天偶尔在书店看到叔本华这本书,不知道为什么... 很多人都将叔本华哲学归为悲观主义,而我却在里面看出了希望——对自己喜好孤独的绝好解释。所谓哲学的慰藉,一点也没错。 这里也放送一下俞吾金对叔本华哲学的一些理解。 人一旦有了欲望,为了实现这个欲望,一直就会迫使理性为自己进行策划,于是,人的全部身心... 阅读了他的作品之后,关于幸福论,开始重新对我一个人的人生产生思考。我欣赏他的思想,到目前为止,他的理论如同金刚经一样充满了人生的智慧,让我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关于痛苦和无聊的论述。人生如钟摆,总在痛苦和无聊中左右徘徊。而我,可... 文/宝木笑 “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这二者之间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当你需要为生存而劳作时,你是痛苦的;当你的基本需求满足之后,你会感到无聊。” 这是叔本华著名的钟摆理论,断章取义从来就是人类摆脱不掉的旧习,哪怕从未读过叔本华的人,第一次看到上面的话,恐怕也会“坚... 不可否认,叔本华的思想极具逻辑性,描述的语言优美且有说服力,深受很多的大家和民众喜爱,并用于指导和改善生活。但是,我却想冒天下之大不韪,泼些冷水。 1,悲观主义。叔本华是极度悲观主义者,看他的论述多多少少会被他所影响。他认为无论是乐天派还是悲观派,都不能摆脱... 有个关于翻译的神评论:不比较,无伤害。趁寒假有空,我翻了翻叔本华《人生智慧箴言》的三个译本,觉得比较阅读是精明购书的好办法。如果把叔本华的原作比作优质大米,韦启昌的译本(《人生的智慧》)像高粱米,粗糙难咽,但大体干净,基本保存了营养。让我遗憾的是一些令人生... 我还没拿到这本书认真读,但看了很多他人的笔记。 这本书的内容,大多都是我仔细思考过或者偶有心得的体会。 所以,我完全可以说,人的智慧发展到一定阶段是有尽头的,而这个尽头目前对于我来说,就是圣经。 我无意做一个哲人,但我目前已经可以做到自得其乐了。 我觉得自得其... 第一个著名论断:世界是我的表象。意思是世界其实由主体和客体相互依存而存在。 第二个著名论断:世界是我的意志。意志即生命的意志,一种盲目冲动的力量,一种不断产生欲求的力量。一个欲求满足了,又有新的欲求,生生不息。所以,生命意志的本质就是痛苦。P11   2016-10-08 01:01  2人喜欢 第一个著名论断:世界是我的表象。意思是世界其实由主体和客体相互依存而存在。第二个著名论断:世界是我的意志。意志即生命的意志,一种盲目冲动的力量,一种不断产生欲求的力量。一个欲求满足了,又有新的欲求,生生不息。所以,生命意志的本质就是痛苦。P11 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事情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所具有的个人品质,并遵循符合个人品质的方向去追求发展,避免其他的情形,再选择最适合我们个性的人生位置、职业和生活方式。 2018-05-31 12:00  1人喜欢 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事情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所具有的个人品质,并遵循符合个人品质的方向去追求发展,避免其他的情形,再选择最适合我们个性的人生位置、职业和生活方式。 原文:人们不应该期望从别人和外部世界获得太多。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说到底,人只能靠自己。 2018-03-15 21:48  1人喜欢 原文:人们不应该期望从别人和外部世界获得太多。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说到底,人只能靠自己。 原文:最愚蠢的事就是牺牲自己的健康去追求任何其他一时的快活,不管是为了利益、升迁、学问还是名气,甚至为了转瞬即逝的感官乐趣糟蹋自己的健康,都是愚不可及的行为。所有其他的一切都应当为健康让路才是。   2018-03-12 16:07  1人喜欢 原文:最愚蠢的事就是牺牲自己的健康去追求任何其他一时的快活,不管是为了利益、升迁、学问还是名气,甚至为了转瞬即逝的感官乐趣糟蹋自己的健康,都是愚不可及的行为。所有其他的一切都应当为健康让路才是。 幸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不能自发产生,也很难在别人那儿获得。──尚福尔   2018-03-11 17:38 不同时代的智者说的都是同样的东西;可惜所有时代的愚者们总是占了压倒性的大多数,总是以他们的方式一意孤行,总是和智者们的教诲唱反调——这种情形只会周而复始持续下去。 2017-01-22 11:00  1人喜欢 不同时代的智者说的都是同样的东西;可惜所有时代的愚者们总是占了压倒性的大多数,总是以他们的方式一意孤行,总是和智者们的教诲唱反调——这种情形只会周而复始持续下去。 第一 人是什么:可以用“个性”一词来概括,广义的个性包括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德,智力和教养。 第二 人有什么:即外在财产好一切占有物 第三 人在他人眼中是怎么样的:人向外界呈现出的样子,也就是人们是如何看待他的,而他人看法则是基于这个人已经获得的荣誉,社会地位和名声而来。 2018-12-06 10:28 第一 人是什么:可以用“个性”一词来概括,广义的个性包括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德,智力和教养。第二 人有什么:即外在财产好一切占有物第三 人在他人眼中是怎么样的:人向外界呈现出的样子,也就是人们是如何看待他的,而他人看法则是基于这个人已经获得的荣誉,社会地位和名声而来。 你可能根本没认清自己 就像富裕的国家无须依赖进口,自给自足,人民就能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人也一样,自身拥有丰足的精神财富,对外在物质需求甚少或是根本无所求的,才是最幸福的人。因为进口的东西不但价格高昂花费不菲,又显示了对外的依赖性,但凡需要仰仗别人,就有风险,颇为麻烦;而且,很多昂贵的舶来品实际上不过是国产货的劣质替代品而已。 总之,人们不应该期望从别人或外部世界获得太多。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而言并... 2019-05-10 15:06 你可能根本没认清自己就像富裕的国家无须依赖进口,自给自足,人民就能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人也一样,自身拥有丰足的精神财富,对外在物质需求甚少或是根本无所求的,才是最幸福的人。因为进口的东西不但价格高昂花费不菲,又显示了对外的依赖性,但凡需要仰仗别人,就有风险,颇为麻烦;而且,很多昂贵的舶来品实际上不过是国产货的劣质替代品而已。总之,人们不应该期望从别人或外部世界获得太多。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说到底,人只能靠自己。就像歌德在他的自传《诗与真》中所说的真理,“凡事溯本求源,人最终只能依靠自身”;或者如戈德史密斯注20在《旅行者》中所言,“不论身在何处,我们只能在我们自身创造或发现幸福”。自己,是一个人所能成为或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也是最多的资源。一个人在自身发现的乐趣越多,就越幸福。亚里士多德说得十分有道理,“想要快乐就得自给自足”。注21因为其他一切的幸福来源,在本质上都是不确定的、不安全的、短暂的,具有偶然性,即便是在最有利的条件下,也都不可避免地有可能轻易消失殆尽。随着年岁渐长而步入老年,依靠外界而得来的幸福大部分会干涸:届时爱情消逝,懒得打趣,没有精力重拾爱好,无论是对马匹还是旅行,或是社交,都提不起劲;朋友和亲人,也都随着死亡一一离我们而去。当这样的时刻来临,一个人自身拥有的更显得至关重要,时时刻刻如影随形,“自己”是幸福唯一真实且持久的来源。这个世界并非慷慨无私,我们能从中得到的东西并不多。生活充满了痛苦和不幸,就算你侥幸逃脱,无聊也会无孔不入,即刻找上你。邪恶总能赢,愚昧最喧嚣。命运是残酷的,人类是可怜的。生活于这样一个世界,自身内在丰富的人,仿佛是圣诞节时一间温暖明亮的屋子,充满幸福感,而内心贫瘠的人只能是寒冬腊月的冰天雪地,无法摆脱苦闷。世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拥有丰富的个性,尤其是拥有良好的智力禀赋—尽管这可能并不会带来最光明的前途,但一定是最幸福的命运。除了一些道听途说之外,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只读过笛卡尔的一篇论文,了解到笛卡尔曾在荷兰与世隔绝生活了二十年。年仅十九岁的女王非常睿智地这样评价他:“笛卡尔先生是最幸福的人,我真羡慕他的生活。”注22当然像笛卡尔这样的情形,必须要有足够优渥的外在条件,才能允许他成为他自己人生或幸福的主宰,就像我们在《旧约·传道书》中读到的:“智慧和产业并好,而且见天日的人,得智慧更为有益。”被大自然和命运赐予了智慧的人,会小心谨慎地维持内在的幸福源泉畅通无阻—为了确保这一点,独立和闲暇必不可少。为了得到独立和闲暇,他会心甘情愿节制欲望,珍藏自己的资源,不愿像其他人一样,让自己的快乐受限于外部世界。所以,他不会被领导的期待、金钱或同事的赞赏与掌声误导,不会让自己妥协、去配合低级的欲望和庸俗的趣味。他还会遵照贺拉斯写给梅塞纳斯的书信中的建议—千万不要牺牲自我的内在去换取外在,不要用一个人整个或绝大部分的安宁、闲暇和独立,去换取荣耀、地位、头衔和名气,否则就是最愚蠢的行为—歌德就是这么干的,而我则幸运地走了相反的方向。我在此坚持的真理,即,人类的幸福主要源自内在。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注23通过大量精确的观察也证实了,任何乐趣都需要人去从事某种活动或是运用某种力量,没有这些前提就没有乐趣。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幸福在于能够施展才能;斯托拜乌注24在他对逍遥派(即亚里士多德学派)哲学的阐述中也说了,“幸福意味着充满活力地做你擅长的事并获得预期的结果”。他特别说明“擅长”是指精通每一件需要运用我们的长处和能力去做的事情。大自然赋予人们这些力量的原始功用,就是为了帮助人们能够对抗他面对的困难。一旦这种对抗结束了,他的力量将没有用武之地,反而会成为负担。所以人们最好是不带任何目的性地使用这些力量,否则一旦避免了人类其他的痛苦,就会立即陷入另一种不幸,也就是“无聊”中。财力雄厚的达官贵人们尤其容易受到无聊的折磨。 倘若智力的质量可以用数量来弥补,那么倒也值得活在芸芸众生之中,但不幸的是,一百个傻子也凑不成一个聪明人。 总之一个人对他人交往的热衷,和他的智力水平成反比,越是智力平庸且比较粗俗的人越是喜欢社交—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人活一世可以选择的其实并不多。 幸福意味着充满活力地做你擅长的事并获得预期的结果。 庸人天生不具有智力需求,只有生理需求。 2018-12-06 11:09 倘若智力的质量可以用数量来弥补,那么倒也值得活在芸芸众生之中,但不幸的是,一百个傻子也凑不成一个聪明人。总之一个人对他人交往的热衷,和他的智力水平成反比,越是智力平庸且比较粗俗的人越是喜欢社交—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人活一世可以选择的其实并不多。幸福意味着充满活力地做你擅长的事并获得预期的结果。庸人天生不具有智力需求,只有生理需求。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