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了凡四训
副标题: 作者: (明)袁了凡著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ISBN:9787547039366 出版时间:2015 页数:224 定价:29.80 内容简介: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此书是一本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于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章,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的道理。 编辑推荐: 了凡四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改造命运的伟大学问 人生必读的智慧之书 了凡四训能带给我们什么? 改造命运,心想事成 了凡四训教会我们什么? 内心的强大,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 更需要谨严慎思的德行, 明白这些,烦躁和困扰也就迎刃而解。 有哪些名人因了凡四训而成功? 曾国藩、胡适、弘一法师、净空法师、印光法师、稻盛和夫 袁了凡先生训子四篇,文理俱畅,豁人心目。读之自有欣欣向荣,亟欲取法之势,洵淑世良谟也。 ——印光大师 《了凡四训》是教给我们真正...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此书是一本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于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章,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的道理。 编辑推荐: 了凡四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改造命运的伟大学问 人生必读的智慧之书 了凡四训能带给我们什么? 改造命运,心想事成 了凡四训教会我们什么? 内心的强大,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 更需要谨严慎思的德行, 明白这些,烦躁和困扰也就迎刃而解。 有哪些名人因了凡四训而成功? 曾国藩、胡适、弘一法师、净空法师、印光法师、稻盛和夫 袁了凡先生训子四篇,文理俱畅,豁人心目。读之自有欣欣向荣,亟欲取法之势,洵淑世良谟也。 ——印光大师 《了凡四训》是教给我们真正的教育、根本的教育。 ——净空法师 袁黄(1533-1606),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袁了凡是明朝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他的《了凡四训》融会禅学与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行一时。 劝人行善的目的是好的。不足1.举例的模式都是行善然后得到回报,而我觉得行善应该是无所求的,出于悲悯心和大爱。2.毫无论证过程,事例都比较牵强迷信。 读了凡四训的当下,时运并不太好。由外至内,又陷入一轮跌宕不安之中。 虽然年纪长进了,心境也有了不少变化;但是又一次面对循环出现的不顺遂,内心的脆弱和不安还是像十八九岁时候一样 这时候,总就想问:为什么我的命运,不能一直平稳顺利呢? 纠结疼痛间,碰到了了凡四训... 以下为转帖↓↓↓↓↓ 起初《了凡四训》在我看来是一本神神叨叨的书,神马算卦修心的,无凭无据。但是懂了一点算卦后,发现作者所言不虚啊,而且情节说理什么的都很紧凑,尤其贵在篇幅短小。于是就想翻译一下与大家共赏,不说佛啊不说道,就因为作者说的是真事儿。。。。。。 ... 儒释道三家杂糅而成,以了凡人生际遇为线索,引出对向善、淡泊、静心的劝诫。符合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多数观点是落魄文人在坎坷挫折时能够获得的慰藉。但有两点值得商榷。 一是劝善一节中,了凡先生讲了十多个故事,各色人等凭借行善积德达成愿望。行善手段各不相同:赈灾、... 一天晚上,上完晚自习回来,一位密友从北京给我打来电话,跟我说:“爷爷跟我说,了凡四训是曾国藩要求子女要读三百遍的‘家书’,上次给你的那一本,好好看看吧。” 我当即生出一股愧疚感,那书自赠我之日起便被束之高阁,我整日在解构、拉美魔幻、非传统安全、新潮流... 读这种世俗道德规劝的书对于相信命运而不相信因果报应的人来说也是颇为困惑。为什么一定要来世报而不是现世报?如果你非要跟我说这是老天爷规定的游戏玩法,那我也无语了。明明不公平的游戏规则嘛,苍天有灵,为什么不能改一改? 《了凡四训》中最著名的警句大概就是:从前种... 佛家所云冥冥中一切皆有定数,但是这个数并非不可改变的,之所以被数所束是大部分人都无法改变自己固有的行为方式和处世态度,也就难以摆脱这个数。人人皆有欲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不违犯社会道德不损害他人利益得到的皆是命中注定。要得到命中没有的就要广集善缘,以不得求得... 这本书,算来读了十余年。 年少时读,恶其以鬼神报应之说劝人向善,不以为然。 数年之后,再读,取其善意,依然无畏惧心。 如今读来,战战兢兢。书中所言之过,如镜中己非,暗室欺心不以为然者不胜数,如此何以育人? 修身养性行善积德,方不虚此一世的行走。 偶然看到这本书,因为是新书,而且非常薄的小册子,就从图书馆借来看,顺便可以复习下古文。 对于神鬼志异、因果轮回之类的思想一直都是“敬而远之”,对佛教故事的真实性也总是持有怀疑,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们的生活中总是遇到很多理性无法解决的事情,在人无... 看这本书是蛮久之前了, 只是看到一半的时候,便没办法继续读下去了。 因为我自己胆子小,云里雾里见过一些东西,所以就稍微不能涉及那些有鬼神论的事物。与其在这里小心翼翼的说 不能涉及,不如就诚实一点吧,我就是有一丢丢不能接受借由鬼神论来影射一些道理吧。关于这点,要... 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了凡四训》的启示 二十四岁,曾经停下来问自己人生是为了什么,如果我明天就会死去,今天我该抱着什么样的心念,做些什么样的事情?才能让自己不遗憾? 思考人的本质,我认为人的本质所具备的能力特征是能够经过思考和行为改变命运。既然生命是如此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 2019-03-14 14:29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 【总结】 立命之学:日省修善,积德能改变命数。 改过之法:行事、道理、心,三个递增层次的改过 积善之方:出于善意做合理的好事,力求-真、端、阴德、是、正、满、大、难;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谦德之效:谦逊温和,毕恭毕敬,宠辱不惊 【书摘】 第一篇 立命之学 科第中人,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 ①,不... 2017-06-07 16:53 【总结】立命之学:日省修善,积德能改变命数。改过之法:行事、道理、心,三个递增层次的改过积善之方:出于善意做合理的好事,力求-真、端、阴德、是、正、满、大、难;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谦德之效:谦逊温和,毕恭毕敬,宠辱不惊【书摘】第一篇 立命之学科第中人,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 ①,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第二篇 改过之法大都吉凶之兆,萌 ③ 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第三篇 积善之方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善恶:)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 人、礼人皆恶也。(真假:)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 假。又根心①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②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何谓(端曲)?今人见谨愿之士,类①称为善而取之;圣人则宁取狂狷②…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茍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①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是非:)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而其 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偏正:)昔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①,海内② 仰之,如泰山北斗。有一乡人醉而詈 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③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至于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又有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如某家大富,值①岁荒,穷民白昼抢粟于市。告之县,县不理,穷民愈肆,遂私执而困辱之,众始定。不然,几乱矣。故善者为正,恶者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而行恶事者,正中偏也;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何谓(半、满)?《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勤而积之,则满;懈而不积,则不满。 (大小:)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茍在一身,虽多亦小。(难易:)凡有财有势者,其立德皆易,易而不为,是为自暴。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 第四篇 谦德之效惟谦受福。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③,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 闻谤不辩,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岂有不发者? 举头三尺, 决有神明;趋吉避凶, 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① 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 必不忍自狭 其量, 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总结】 立命之学:日省修善,积德能改变命数。 改过之法:行事、道理、心,三个递增层次的改过 积善之方:出于善意做合理的好事,力求-真、端、阴德、是、正、满、大、难;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谦德之效:谦逊温和,毕恭毕敬,宠辱不惊 【书摘】 第一篇 立命之学 科第中人,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 ①,不... 2017-06-07 16:53 【总结】立命之学:日省修善,积德能改变命数。改过之法:行事、道理、心,三个递增层次的改过积善之方:出于善意做合理的好事,力求-真、端、阴德、是、正、满、大、难;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谦德之效:谦逊温和,毕恭毕敬,宠辱不惊【书摘】第一篇 立命之学科第中人,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 ①,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第二篇 改过之法大都吉凶之兆,萌 ③ 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第三篇 积善之方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善恶:)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 人、礼人皆恶也。(真假:)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 假。又根心①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②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何谓(端曲)?今人见谨愿之士,类①称为善而取之;圣人则宁取狂狷②…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茍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①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是非:)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而其 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偏正:)昔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①,海内② 仰之,如泰山北斗。有一乡人醉而詈 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③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至于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又有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如某家大富,值①岁荒,穷民白昼抢粟于市。告之县,县不理,穷民愈肆,遂私执而困辱之,众始定。不然,几乱矣。故善者为正,恶者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而行恶事者,正中偏也;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何谓(半、满)?《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勤而积之,则满;懈而不积,则不满。 (大小:)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茍在一身,虽多亦小。(难易:)凡有财有势者,其立德皆易,易而不为,是为自暴。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 第四篇 谦德之效惟谦受福。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③,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 闻谤不辩,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岂有不发者? 举头三尺, 决有神明;趋吉避凶, 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① 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 必不忍自狭 其量, 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 2019-03-14 14:29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 2019-03-14 14:29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 【总结】 立命之学:日省修善,积德能改变命数。 改过之法:行事、道理、心,三个递增层次的改过 积善之方:出于善意做合理的好事,力求-真、端、阴德、是、正、满、大、难;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谦德之效:谦逊温和,毕恭毕敬,宠辱不惊 【书摘】 第一篇 立命之学 科第中人,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 ①,不... 2017-06-07 16:53 【总结】立命之学:日省修善,积德能改变命数。改过之法:行事、道理、心,三个递增层次的改过积善之方:出于善意做合理的好事,力求-真、端、阴德、是、正、满、大、难;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谦德之效:谦逊温和,毕恭毕敬,宠辱不惊【书摘】第一篇 立命之学科第中人,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 ①,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第二篇 改过之法大都吉凶之兆,萌 ③ 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第三篇 积善之方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善恶:)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 人、礼人皆恶也。(真假:)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 假。又根心①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②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何谓(端曲)?今人见谨愿之士,类①称为善而取之;圣人则宁取狂狷②…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茍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①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是非:)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而其 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偏正:)昔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①,海内② 仰之,如泰山北斗。有一乡人醉而詈 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③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至于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又有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如某家大富,值①岁荒,穷民白昼抢粟于市。告之县,县不理,穷民愈肆,遂私执而困辱之,众始定。不然,几乱矣。故善者为正,恶者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而行恶事者,正中偏也;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何谓(半、满)?《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勤而积之,则满;懈而不积,则不满。 (大小:)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茍在一身,虽多亦小。(难易:)凡有财有势者,其立德皆易,易而不为,是为自暴。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 第四篇 谦德之效惟谦受福。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③,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 闻谤不辩,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岂有不发者? 举头三尺, 决有神明;趋吉避凶, 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① 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 必不忍自狭 其量, 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