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论哲学的规定
副标题: 作者:孙周兴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16541 出版时间:2015 页数:270 定价:70.00 内容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为了让中文世界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海德格尔思想,经过反复酝酿而出版了本套《海德格尔文集》,其中收入海德格尔的代表性著作30卷,其中前16卷为海德格尔生前出版的全部著作,其余14卷为海德格尔的重要讲座稿和手稿。可以说,本套文集基本呈现了海德格尔哲学的总体面貌。 本卷《论哲学的规定》包括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的最早两个讲座,第一个讲座(1919年战时补救学期讲座)《哲学观念与世界观问题》被认为是海氏思想的真正开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第二个讲座《现象学与先验价值哲学》(1919年)则是海氏对当时主流哲学新康德主义的一个考察。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公元1889年9月26日—公元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现象学、诠释学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 1909 年进入弗莱堡大学,前两年主攻神学,辅以哲学,1911年他决定放弃牧师的前程而专攻哲学, 跟随胡塞尔潜心研究现象学。1913 年夏在施耐德(Arthur Schneider)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 1918 年从战场回来以后,海德格尔正式成为胡塞尔的助教。1922 年在胡塞尔的帮助下,受聘于马尔堡大学。在马堡时期,海德格尔开始撰写他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1927 年2 月,《存在与时间》正式印行。半年后,柏林给他颁发了正教授职称。 1928年胡塞尔退休...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公元1889年9月26日—公元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现象学、诠释学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 1909 年进入弗莱堡大学,前两年主攻神学,辅以哲学,1911年他决定放弃牧师的前程而专攻哲学, 跟随胡塞尔潜心研究现象学。1913 年夏在施耐德(Arthur Schneider)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 1918 年从战场回来以后,海德格尔正式成为胡塞尔的助教。1922 年在胡塞尔的帮助下,受聘于马尔堡大学。在马堡时期,海德格尔开始撰写他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1927 年2 月,《存在与时间》正式印行。半年后,柏林给他颁发了正教授职称。 1928年胡塞尔退休,他被胡塞尔推荐为弗莱堡大学哲学教席的继承人。1929 年海德格尔辞去马堡的席位,回到弗莱堡大学继承胡塞尔的哲学讲座。30年代以后,他与胡塞尔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淡并最终破裂。 1933 年初,在德国出现了纳粹的法西斯专政。此后5年间,德国大学教师被解雇受迫害的有2800 人,但海德格尔却在该年秋天带领960个教授公开宣誓支持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政权,并一度担任弗赖堡大学校长。1945 年盟军占领德国以后,他因这段历史受到审查并被禁止授课。1951 年恢复授课,1959 年退休,以后极少参加社会活动,避居在家乡黑森林的山间小屋,只和很少一些最亲近的朋友一起讨论哲学问题。1976年5月26日在梅斯基尔希逝世。终年87岁。 第九节质料之预先给予的方法功能 第十节作为方法核心的理想给予。对原始科学难题的误识 第十一节对目的论一批判的方法的原始科学要求的探究 1.真理与价值 2.有效性问题 3.质料之预先给予与理想之给予的关联。存在与应当 第十二节对前理论领域的吸纳。心理学的客观领域 第二部分作为前理论的原始科学的现象学 第一章体验结构的分析 第十三节问题体验:有东西吗? 1.心理主体 2.追问态度。“有”(esgibt)的含义多样性 3.追问者的作用 第十四节周围世界体验 第十五节体验结构之比较。过程与发生事件 第二章前提问题 第十六节关于外部世界之实在性的认识论问题。批判的实在论和观念论立场 第十七节理论之物的优先性:作为脱弃一生命的事物经验(客体化) 第三章作为前理论科学的原始科学 第十八节认识论的循环性 第十九节周围世界体验的考察方式 1.描述性反思的方法(那托普) 2.重构作为标志性的方法环节,主体化与客体化 3.对那托普方法的批判 第二十节对体验领域的现象学揭示 1.对现象学研究的异议 2.脱弃生命层次的特性刻划。前世界的东西与可认识性的东西 3.解释学的直觉 现象学与先验的价值哲学 (1919年夏季学期讲座) 导论 1.本讲座的主导命题 2.本讲座的意图 第一部分问题史阐述 第一章作为当代文化哲学的价值哲学的起源 第一节19世纪末期哲学中的文化概念 1.历史学的文化概念:启蒙与历史意识 2.作为成就的文化 第二节价值问题的开端:洛采对自然主义的克服 第二章文德尔班建立现代先验价值哲学 第三节康德哲学的复兴。真理的价值特征 1.柯亨重新发现先验方法 2.作为一切原则之原则的实践理性 3.作为批判的文化哲学的价值哲学 第四节判断与评判 1.布伦塔诺确立判断与评判之间的区分 2.判断与有效性(文德尔班) 3.文德尔班关于否定判断的论著:判断形式的科学规定 第五节对范畴学说的贡献。作为关系学说的逻辑学。反思的和构成的范畴 第六节将历史问题纳入价值哲学之中 1.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狄尔泰建立一门描述心理学 2.文德尔班区分规律科学与事件科学。规律性思维与特例性思维 第三章李凯尔特对价值哲学的推进 第七节历史学的概念构成与科学的认识。作为异质连续性的现实性 第八节历史科学的可能性问题 第二部分批判性考察 第九节现象学对李凯尔特的影响 第十节批判的主导命题 第十一节李凯尔特把握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主观的路径 1.判断与价值 2.明见性与有效性 3.“应当”的超越 第十二节先验一逻辑学的(客观的)路径作为论证主观路径中诸预设的方法 第十三节对否定的考察 附录一论大学的本质和学术研究(1919年夏季学期) 奥斯卡·贝克尔的听课笔记 附录二哲学观念与世界观问题(1919年战时补救学期) 摘自弗兰茨一约瑟夫·布莱希特的听课笔记 编后记 关于第二版 译后记 · · · · · · 这套丛书还有 《荷尔德林诗的阐释》,《林中路》,《柏拉图的《智者》》,《存在与时间(中文修订第二版)》,《根据律》 等。 《时间与存在》里的“此在”,在这早期讲座里还是用“生命”一词,此时海德格尔还是深受狄尔泰影响。看这早期讲座里描述生活世界那磕磕巴巴的用语,就明白《时间与存在》里那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新词(操劳,打交道,上手事物,意蕴,因缘整体...)的出现是磨了多少年才生出来的了 都说先读第二部分,我还是从第一部分开始读了。和《存在与时间》一起误打误撞进入现象学,这是发生在九十月份的事。 通过活生生的发问,非常精准地带出了同时代哲学之为哲学的整个历史性,同时已然相对整个时代,迈出了决定性的不可思议的一步——朝向事情本身 都说先读第二部分,我还是从第一部分开始读了。和《存在与时间》一起误打误撞进入现象学,这是发生在九十月份的事。 通过活生生的发问,非常精准地带出了同时代哲学之为哲学的整个历史性,同时已然相对整个时代,迈出了决定性的不可思议的一步——朝向事情本身 《时间与存在》里的“此在”,在这早期讲座里还是用“生命”一词,此时海德格尔还是深受狄尔泰影响。看这早期讲座里描述生活世界那磕磕巴巴的用语,就明白《时间与存在》里那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新词(操劳,打交道,上手事物,意蕴,因缘整体...)的出现是磨了多少年才生出来的了 早期弗莱堡讲座(1919-1923)系列第一本,《论哲学的规定》(1919)虽然距离《存在与时间》(1926)出版还有7年,但是海德格尔已经明确现象学才是前理论的原始科学,自然科学不是原本科学,因为公理是预设的;使用目的论的-批判的方法的价值哲学(文德尔班,李凯尔特)预设预设... 为了真正把握诸如在同一性范围内的中介作用?这样一种简单的关系,思想竟需要两千多年时间。在此我们还能认为,运思着 的向同一性之本质来源的转投可以在一天内办到么?正是由于这 种转投要求一种跳越”,所以它就需要自己的时间,这时间是思想 的时间,而不是那种今天到处毁坏着我们的思想的计算的时间。 今天,计算机在一秒钟里计算上千次关系。尽管它们有技术上的 用处,但却是空无实质的。 2017-03-30 15:17 为了真正把握诸如在同一性范围内的中介作用?这样一种简单的关系,思想竟需要两千多年时间。在此我们还能认为,运思着 的向同一性之本质来源的转投可以在一天内办到么?正是由于这 种转投要求一种跳越”,所以它就需要自己的时间,这时间是思想 的时间,而不是那种今天到处毁坏着我们的思想的计算的时间。 今天,计算机在一秒钟里计算上千次关系。尽管它们有技术上的 用处,但却是空无实质的。 我们尚未转投(einkchren)人共属之中。但如何才能达到这a 洋一种转投呢?°那就需要我们自行脱离表象性思想的态度。 这种自行脱离是一种跳越(Sprung)意义上的跳跃(Sat).9它跳高 也就是说从把人作为理性动物的流行观念中跳出来;理性动物在 现代变成了对于其客体而言的主体。这一跳离同时也从存在那里 跳出了。但存在从西方思想的早期就被解释为一切存在者之为存 在者植根于其中的根据?。 如果跳离(Absprung)是从根据中跳出来,... 2017-03-30 14:49 我们尚未转投(einkchren)人共属之中。但如何才能达到这a 洋一种转投呢?°那就需要我们自行脱离表象性思想的态度。这种自行脱离是一种跳越(Sprung)意义上的跳跃(Sat).9它跳高 也就是说从把人作为理性动物的流行观念中跳出来;理性动物在 现代变成了对于其客体而言的主体。这一跳离同时也从存在那里 跳出了。但存在从西方思想的早期就被解释为一切存在者之为存 在者植根于其中的根据?。 如果跳离(Absprung)是从根据中跳出来,那么它跳到什么地 方去呢?难道是跳入一种深渊中么?9只消我们仅仅表象这种揽 越,而且在形而上学思维的眼界中来表象之,那么回答就是肯定 的。只要我们跳,并且释放自己令,那么回答就是否定的、跳往何 168不过,与这种丧失之危险相比较,另一种危险看起来还要大得 多,那就是:人类受到阻止,不得成为他至今尚未能特别地成为的 那种人。为了洞察这种危险,我们就要追问:人类是以何种方式遭 受摆置之权力的?人类在毫无注意的情况下自己受到摆置,亦即 受到促逼,去把他所归属的世界概无例外地当作可计算的持存物 来加以订造,同时着眼于订造之可能性来确保自己。于是人类便 着魔于对可计算之物及其可制作状态的订造意志。既已被... 2017-03-30 08:52 168不过,与这种丧失之危险相比较,另一种危险看起来还要大得 多,那就是:人类受到阻止,不得成为他至今尚未能特别地成为的 那种人。为了洞察这种危险,我们就要追问:人类是以何种方式遭 受摆置之权力的?人类在毫无注意的情况下自己受到摆置,亦即 受到促逼,去把他所归属的世界概无例外地当作可计算的持存物 来加以订造,同时着眼于订造之可能性来确保自己。于是人类便 着魔于对可计算之物及其可制作状态的订造意志。既已被移交给 摆置之权力,人类就自己堵塞了通往其此在之本己因素(das 无人状态 原文为Menschenlosigkeit,字面上为“失去人的状态”,日常德语中难得一见, 显然是日式德语。——译注Eigene)的道路。无论是由一种对人类进行肉体毁灭的世界灾难 所造成的外在威胁,还是通过人转变人向其自身展开的主体性所 导致的内在威胁,都没有涵括对人类之人性的决定性危害。因为 这两种威胁都已经仅仅是这样一种天命的后果,即;遭受摆置之权 力的人类,作为被这种权力、并且为这种权力而被订造者,推动对 世界的持存保障,并因此把它推入空虚中。与此相应的是潜滋暗 长的此在之无聊,就其表面来看,这种无聊全无来由,而且从未直 正得到承认,通过信息生产、通过娱乐业和旅游业,它虽然被掩益 起来了,但绝没有被排除掉。人类的特性由于摆置之权力面担不 合予人类,此即对人类之人性的最危险的威胁。而且在这里,下面 这个问题冒了出来 我们尚未转投(einkchren)人共属之中。但如何才能达到这a 洋一种转投呢?°那就需要我们自行脱离表象性思想的态度。 这种自行脱离是一种跳越(Sprung)意义上的跳跃(Sat).9它跳高 也就是说从把人作为理性动物的流行观念中跳出来;理性动物在 现代变成了对于其客体而言的主体。这一跳离同时也从存在那里 跳出了。但存在从西方思想的早期就被解释为一切存在者之为存 在者植根于其中的根据?。 如果跳离(Absprung)是从根据中跳出来,... 2017-03-30 14:49 我们尚未转投(einkchren)人共属之中。但如何才能达到这a 洋一种转投呢?°那就需要我们自行脱离表象性思想的态度。这种自行脱离是一种跳越(Sprung)意义上的跳跃(Sat).9它跳高 也就是说从把人作为理性动物的流行观念中跳出来;理性动物在 现代变成了对于其客体而言的主体。这一跳离同时也从存在那里 跳出了。但存在从西方思想的早期就被解释为一切存在者之为存 在者植根于其中的根据?。 如果跳离(Absprung)是从根据中跳出来,那么它跳到什么地 方去呢?难道是跳入一种深渊中么?9只消我们仅仅表象这种揽 越,而且在形而上学思维的眼界中来表象之,那么回答就是肯定 的。只要我们跳,并且释放自己令,那么回答就是否定的、跳往何 为了真正把握诸如在同一性范围内的中介作用?这样一种简单的关系,思想竟需要两千多年时间。在此我们还能认为,运思着 的向同一性之本质来源的转投可以在一天内办到么?正是由于这 种转投要求一种跳越”,所以它就需要自己的时间,这时间是思想 的时间,而不是那种今天到处毁坏着我们的思想的计算的时间。 今天,计算机在一秒钟里计算上千次关系。尽管它们有技术上的 用处,但却是空无实质的。 2017-03-30 15:17 为了真正把握诸如在同一性范围内的中介作用?这样一种简单的关系,思想竟需要两千多年时间。在此我们还能认为,运思着 的向同一性之本质来源的转投可以在一天内办到么?正是由于这 种转投要求一种跳越”,所以它就需要自己的时间,这时间是思想 的时间,而不是那种今天到处毁坏着我们的思想的计算的时间。 今天,计算机在一秒钟里计算上千次关系。尽管它们有技术上的 用处,但却是空无实质的。 因此,思想的空洞形式就可以用公式表达出来。同一律 的公式是A=A。矛盾律的公式是:A不是A。排中律的公式是: X是A或者非A。 2017-03-30 08:36 因此,思想的空洞形式就可以用公式表达出来。同一律 的公式是A=A。矛盾律的公式是:A不是A。排中律的公式是: X是A或者非A。 为了真正把握诸如在同一性范围内的中介作用?这样一种简单的关系,思想竟需要两千多年时间。在此我们还能认为,运思着 的向同一性之本质来源的转投可以在一天内办到么?正是由于这 种转投要求一种跳越”,所以它就需要自己的时间,这时间是思想 的时间,而不是那种今天到处毁坏着我们的思想的计算的时间。 今天,计算机在一秒钟里计算上千次关系。尽管它们有技术上的 用处,但却是空无实质的。 2017-03-30 15:17 为了真正把握诸如在同一性范围内的中介作用?这样一种简单的关系,思想竟需要两千多年时间。在此我们还能认为,运思着 的向同一性之本质来源的转投可以在一天内办到么?正是由于这 种转投要求一种跳越”,所以它就需要自己的时间,这时间是思想 的时间,而不是那种今天到处毁坏着我们的思想的计算的时间。 今天,计算机在一秒钟里计算上千次关系。尽管它们有技术上的 用处,但却是空无实质的。 我们尚未转投(einkchren)人共属之中。但如何才能达到这a 洋一种转投呢?°那就需要我们自行脱离表象性思想的态度。 这种自行脱离是一种跳越(Sprung)意义上的跳跃(Sat).9它跳高 也就是说从把人作为理性动物的流行观念中跳出来;理性动物在 现代变成了对于其客体而言的主体。这一跳离同时也从存在那里 跳出了。但存在从西方思想的早期就被解释为一切存在者之为存 在者植根于其中的根据?。 如果跳离(Absprung)是从根据中跳出来,... 2017-03-30 14:49 我们尚未转投(einkchren)人共属之中。但如何才能达到这a 洋一种转投呢?°那就需要我们自行脱离表象性思想的态度。这种自行脱离是一种跳越(Sprung)意义上的跳跃(Sat).9它跳高 也就是说从把人作为理性动物的流行观念中跳出来;理性动物在 现代变成了对于其客体而言的主体。这一跳离同时也从存在那里 跳出了。但存在从西方思想的早期就被解释为一切存在者之为存 在者植根于其中的根据?。 如果跳离(Absprung)是从根据中跳出来,那么它跳到什么地 方去呢?难道是跳入一种深渊中么?9只消我们仅仅表象这种揽 越,而且在形而上学思维的眼界中来表象之,那么回答就是肯定 的。只要我们跳,并且释放自己令,那么回答就是否定的、跳往何 168不过,与这种丧失之危险相比较,另一种危险看起来还要大得 多,那就是:人类受到阻止,不得成为他至今尚未能特别地成为的 那种人。为了洞察这种危险,我们就要追问:人类是以何种方式遭 受摆置之权力的?人类在毫无注意的情况下自己受到摆置,亦即 受到促逼,去把他所归属的世界概无例外地当作可计算的持存物 来加以订造,同时着眼于订造之可能性来确保自己。于是人类便 着魔于对可计算之物及其可制作状态的订造意志。既已被... 2017-03-30 08:52 168不过,与这种丧失之危险相比较,另一种危险看起来还要大得 多,那就是:人类受到阻止,不得成为他至今尚未能特别地成为的 那种人。为了洞察这种危险,我们就要追问:人类是以何种方式遭 受摆置之权力的?人类在毫无注意的情况下自己受到摆置,亦即 受到促逼,去把他所归属的世界概无例外地当作可计算的持存物 来加以订造,同时着眼于订造之可能性来确保自己。于是人类便 着魔于对可计算之物及其可制作状态的订造意志。既已被移交给 摆置之权力,人类就自己堵塞了通往其此在之本己因素(das 无人状态 原文为Menschenlosigkeit,字面上为“失去人的状态”,日常德语中难得一见, 显然是日式德语。——译注Eigene)的道路。无论是由一种对人类进行肉体毁灭的世界灾难 所造成的外在威胁,还是通过人转变人向其自身展开的主体性所 导致的内在威胁,都没有涵括对人类之人性的决定性危害。因为 这两种威胁都已经仅仅是这样一种天命的后果,即;遭受摆置之权 力的人类,作为被这种权力、并且为这种权力而被订造者,推动对 世界的持存保障,并因此把它推入空虚中。与此相应的是潜滋暗 长的此在之无聊,就其表面来看,这种无聊全无来由,而且从未直 正得到承认,通过信息生产、通过娱乐业和旅游业,它虽然被掩益 起来了,但绝没有被排除掉。人类的特性由于摆置之权力面担不 合予人类,此即对人类之人性的最危险的威胁。而且在这里,下面 这个问题冒了出来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