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唐少杰 2015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副标题:
作者:唐少杰
出版社:黑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811299175
出版时间:2015
页数:
定价:270.00
内容简介: 科拉柯夫斯基这三卷书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权威书籍。全书三卷于1978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洋洋130万言。该书阐述了自19世纪40 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间马克思主义诸代表人物、主要流派及学说的理论发展,是迄今为止西方学术界论述马克思主义史的体系最庞大、内容最丰富的一部著作,奠定了作者在当今西方“马克思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这套书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史到马克思,恩格斯过世後的马克思主义各阶段的演变,都有清楚的交代。科拉柯夫斯基本人在这三卷书中也有他本人独特的见解,所以它们不单是一套研究马克思主义史的书籍,更是一套解释马克思主义史的书籍。 该书是目前国际范围内最有影响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著作,不仅占有文献翔实,理论分析系统,而且是各种版本的马克思主义史中收录流派和人物最多的著作。因此,该书出版后,很快... 科拉柯夫斯基这三卷书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权威书籍。全书三卷于1978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洋洋130万言。该书阐述了自19世纪40 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间马克思主义诸代表人物、主要流派及学说的理论发展,是迄今为止西方学术界论述马克思主义史的体系最庞大、内容最丰富的一部著作,奠定了作者在当今西方“马克思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这套书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史到马克思,恩格斯过世後的马克思主义各阶段的演变,都有清楚的交代。科拉柯夫斯基本人在这三卷书中也有他本人独特的见解,所以它们不单是一套研究马克思主义史的书籍,更是一套解释马克思主义史的书籍。 该书是目前国际范围内最有影响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著作,不仅占有文献翔实,理论分析系统,而且是各种版本的马克思主义史中收录流派和人物最多的著作。因此,该书出版后,很快就被译成德文、荷兰文、意大利文、塞尔维亚文、西班牙文、波兰文、法文、日文等多种文字的版本,是国际上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影响重大、被普遍关注的文献。 著名分析哲学家艾耶尔在论述20世纪哲学时,对于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及其代表,辍笔略过,原因就是他认为自己无法再改进柯氏上述著作中所作的有关阐释了。 莱谢克·柯拉柯夫斯基(Leszek Kolakowski, 1927-2009 ),20世纪波兰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和宗教史学家,也是作家和翻译家,享有国际声誉。先后任教于华沙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等,1970年起在英国牛津大学万灵学院任高级研究员。 曾在华沙大学任教,以批判基督教哲学而闻名。兼任《哲学研究》杂志主编和《新文化》杂志编辑。苏共20大后,曾发表文章批判所谓“马克思主义思维的蜕化”,试图“革新”马克思主义。1966年在“波兹南事件”十周年时,发表了《十月的总结》一文,公开批评波兰政府限制言论自由,认为社会主义只有从官僚主义、异化世界中摆脱出来才能重新恢复声誉,被开除出党。1969年起,先后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美国伯克利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担任客座教授。1977年联邦德国图书业授予他和平奖,表彰... 莱谢克·柯拉柯夫斯基(Leszek Kolakowski, 1927-2009 ),20世纪波兰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和宗教史学家,也是作家和翻译家,享有国际声誉。先后任教于华沙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等,1970年起在英国牛津大学万灵学院任高级研究员。 曾在华沙大学任教,以批判基督教哲学而闻名。兼任《哲学研究》杂志主编和《新文化》杂志编辑。苏共20大后,曾发表文章批判所谓“马克思主义思维的蜕化”,试图“革新”马克思主义。1966年在“波兹南事件”十周年时,发表了《十月的总结》一文,公开批评波兰政府限制言论自由,认为社会主义只有从官僚主义、异化世界中摆脱出来才能重新恢复声誉,被开除出党。1969年起,先后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美国伯克利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担任客座教授。1977年联邦德国图书业授予他和平奖,表彰他是“为自由和民主而斗争的战士”。 上世纪50—60年代,科拉科夫斯基积极从事“批判意识形态”活动,发表了《现代神话》、《同魔鬼的对话》、《升天之道》、《没有选择权的人》、《实证主义哲学》、《理性之死》、《论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等著作。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它的发展不依赖任何政治需要,而要遵循客观原则由社会和理性来检验。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却成了适应官方政治需要随时变化的意识形态,成了不依据客观原则,而通过口号、法令、诉诸权威、感情、习惯和偏见作用的神圣力量。结果,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被非科学的意识形态所破坏。他批判这种“科学的意识形态的神话”,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制度化”为“一切生活领域中的绝对独裁者”,主张要争取“科学逐步摆脱意识形态的控制”,发展一种“理智的马克思主义”。但是,在他看来,真理也不是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是劳动、社会需要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乌托邦不但无害,而且是革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乌托邦的思想,就不可能有任何进步活动。每个人应以道德责任感来约束自己,而不应“盲目崇拜”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他主张以“伦理社会主义”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70年代,科拉科夫斯基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史著述,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主流》》(Main Currents of Marxism )。他从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人道主义和异化概念出发,概括整个马克思主义。断言“哲学人类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马克思是“一位人道主义者”。马克思预期的共产主义就是“异化的超越”,是“人的本质的复归”,从而实现“人类生活的本质与存在的和谐一致”。他认为马克思的这个原理有合理之处,但消除异化的不可避免的阶级斗争观点也为“独裁政权”提供了理论依据。恩格斯在晚期著作中背离了“以人为‘根本’和‘自然界人化’的概念”,直接强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以及对自然辩证法的论述,在理论上具有“实证主义”性质,在政治上更带来了不少“消极后果”。此外,他还指责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著名论断是“违背马克思本人意愿的”,认为马克思从前人那里接受了“乌托邦——浪漫主义”,“决定论——理性主义”和“普罗米修士式的契机”。他把马克思描绘成一个折衷主义者,从而想重建一门“关于人的整体哲学”。在他看来,“斯大林主义”乃是马克思主义走向“衰落”的开始,是马克思主义的“终结”。 80年代后,科拉科夫斯基公开否定马克思主义。他说:“当代文明世界的所有社会进程都在走着与马克思所预见的完全不同的道路”,“从本质上讲,他的学说不能用来分析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已完全死了”。“共产主义只是一种乌托邦”。他承认自己过去相信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很大的失误”,完全“错了”。 柯拉柯夫斯基一生发表了三十多部著作,最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主流》(1976—1978)、《宗教,如果没有上帝……》(1982)、《形而上学的恐怖》(1988)等。文学方面,有三本短篇故事集最为著名,在世界上广泛流传:《关于来洛尼亚王国的十三个童话故事》(1963)、《天堂的钥匙》(1964)和《与魔鬼的谈话》(1965)。 《关于来洛尼亚王国的十三个童话故事》在庄重而幽默的语气下,嘲笑了那些缺乏自知、却又自鸣得意的人,他们无视浅显明了的道理,硬是没完没了地在荒唐、愚蠢的怪圈里自我陶醉。十三个故事短巧有趣,却是发人深思、意味深长。 《天堂的钥匙》虽是故事新编,却是站在无神论的立场上对《圣经· 旧约》作出解释,并且为每一篇故事得出结论,或者说“教训”,保持着超然的、争辩的、欲言又止的态度和不动声色的面孔。 《与魔鬼的谈话》叙述的题材都是我们——或者说欧洲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与魔鬼的关系。基督教教义所指的魔鬼(Devil),本来是上帝创造的天使之一,但是他妄想和上帝比高下,因为反叛上帝而堕落,变成魔鬼。但是他依然具有超人的能力,专门抵挡上帝,引诱人作恶、犯罪。八篇短篇故事用诙谐的口吻讲述与魔鬼相关的人和故事,充满了讽刺批判的力量。 “撒旦的王国不仅仅是阴暗的中世纪,在今天,恶也在我们周围设置陷阱,不断地把我们拖拉进去。 总序 全面开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中译者序言 一部富有争议的马克思主义史 英文版序言 书目提要 导言 · · · · · · 总序 全面开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中译者序言 一部富有争议的马克思主义史 英文版序言 书目提要 导言 第一章 辩证法的起源 一、人的存在的偶然性 二、普罗提诺的救世论 三、普罗提诺和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 对创造原因的探索 四、爱留根纳和基督教神谱 五、埃克哈特和神化的辩证法 六、库萨的尼古拉 绝对存在的矛盾 七、伯麦和存在的二重性 八、西里西亚的安杰勒斯和费奈隆:经历湮灭的拯救 九、启蒙运动 自然主义图式中人的实现 十、卢梭和休谟 对自然和谐的信仰的毁灭 十一、康德 人的存在的二重性及其拯救 十二、费希特 和精神的自我征服 十三、黑格尔 意识走向绝对的发展 十四、黑格尔 自由是历史的目标 第二章 黑格尔左派 一、黑格尔主义的分裂 二、大卫·施特劳斯和宗教批判 三、切什考夫斯基和行动哲学 四、布鲁诺-鲍威尔和自我意识的否定性 五、阿尔诺德·卢格 黑格尔左派的激进化 第三章 马克思的早期思想 一、早年和学业 二、黑格尔学派所理解的古希腊哲学 三、马克思对伊壁鸠鲁的研究 自由和自我意识 第四章 赫斯和费尔巴哈 一、赫斯 行动哲学 二、赫斯 革命和自由 三、费尔巴哈和宗教异化 四、费尔巴哈的第二个方面 宗教谬误的根源 第五章 马克思早期的政治著作和哲学著作 一、国家与理性自由 二、黑格尔批判 国家,社会,个体性 三、关于社会解放的思想 四、发现无产阶级 第六章 巴黎手稿 异化劳动理论 青年恩格斯 一、黑格尔批判劳动是人类的基础 二、知识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三、劳动的异化:非人化的人 四、对费尔巴哈的批判 五、恩格斯的早期著作 第七章 《神圣家族》 第八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 第九章 小结 第十章 十九世纪上半叶的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的比较 第十一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八四七年后的著作和斗争 一、一八五零年代的发展 二、拉萨尔 三、第一国际:巴枯宁 第十二章 以非人化的世界出现的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第十三章 资本的矛盾和消灭资本的矛盾——分析和行动的统一 第十四章 历史进程的动力 第十五章 自然辩证法 第十六章 小结和哲学评论 参考书目 译名索引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第二卷)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与考茨基 第二章:考茨基与德国正统派 1、 考茨基的生平与著述 2、 自然与社会 3、 意识与社会发展 4、 革命与社会主义 5、 列宁主义批判 6、 考茨基主义的混乱 7、 论梅林 第三章:卢森堡与革命左翼 1、 卢森堡生平 2、 积累理论与资本主义的必然崩溃 3、 改革与革命 4、 无产阶级意识与政治组织 5、 民族问题 第四章:伯恩斯坦与修正主义 1、 修正主义概念 2、 伯恩斯坦生平 3、 历史规律与辩证法 4、 革命与“最终目的” 5、 修正主义的意义 第五章:饶勒斯:马克思主义作为救赎学说 1、 饶勒斯作为调和者 2、 饶勒斯生平 3、 普遍统一性的形而上学 4、 历史的主导力量 5、 社会主义与共和制 6、 饶勒斯派马克思主义 第六章:拉法格:享乐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第七章:索莱尔:詹森派的马克思主义 1、 索莱尔的地位 2、 索莱尔的生平 3、 理性主义与历史,乌托邦与神话,启蒙批判 4、 阶级的分裂,文化的非连续性 5、 道德的革命,历史必然性 6、 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法西斯主义 第八章:日本的马克思主义 第九章:开放的正统性企图 第十章:马克思主义作为仪器学 第十一章:马克思主义作为历史主体主义 第十二章:奥地利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潮流中的康德派,伦理社会主义 1、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概念 2、 康德主义的复兴 3、 伦理社会主义 4、 马克思主义中的康德主义 5、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生平 6、 阿德勒:社会科学的先验基础 7、 阿德勒: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批判 8、 阿德勒:意识与社会存在 9、 实然与应然 10、 国家,民主与专制 11、 宗教的未来 12、 鲍威尔:民族理论 13、 希法亭:价值理论 14、 希法亭:帝国主义理论 第十三章: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发生 1、 尼古拉一世时代的思想运动 2、 赫尔岑 3、 车尔尼雪夫斯基 4、 民粹主义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接受 第十四章:普列汉诺夫与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1、 马克思主义正统派在俄国的出现 2、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3、 马克思主义美学 4、 与修正主义的斗争 5、 与列宁主义的斗争 第十五章:布尔什维主义发生之前的俄国马克思主义 1、 列宁的早期著作 2、 Struve与正当的马克思主义 3、 1895-1901年之间列宁的反对者 第十六章:列宁主义的发生 1、 列宁主义之争 2、 政党与工人运动:意识与能动性 3、 民族问题 4、 民主革命期间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托洛茨基与“继续革命”问题 第十七章:布尔什维主义运动中的哲学与政治 1、 1905年革命期间的议会斗争 2、 俄国精神生活中的新潮流 3、 经验批判主义 4、 布格丹诺夫与俄国经验批判主义者 5、 无产阶级哲学 6、 上帝 7、 列宁的哲学 8、 列宁与宗教 9、 列宁的辩证法笔记 第十八章:列宁主义的命运:从国家理论到国家意识形态 1、 布尔什维克与战争 2、 两种革命 3、 社会主义经验的开始 4、 无产阶级专政与政党专政 5、 帝国主义理论与革命理论 6、 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专政 7、 托洛茨基论专政 8、 列宁作为极权主义意识形态设计者 9、 马尔托夫论布尔什维意识形态 10、 列宁的天才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第三卷) 前言 第一章:苏联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阶段:斯大林主义的形成 1、 关于列宁主义的争论 2、 斯大林主义的分期 3、 斯大林:早年岁月与通往权力之路 4、 一个国家的社会主义理论 5、 布哈宁与俄共布的意识形态。二十年代的经济学争论 第二章:二十年代苏联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争 1、 历史概述 2、 布哈宁作为哲学家 3、 德布林与二十年代苏联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争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作为苏联的国家意识形态 1、 “大清洗”的意识形态意义 2、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化 3、 第三国际与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重建 第四章:战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形成 1、 战后的插曲 2、 新的意识形态 3、 1947年的哲学大讨论 4、 经济学大讨论 5、 物理学和宇宙学中的马克思主义 6、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遗传学 7、 斯大林论语言学 8、 斯大林论苏联经济 9、 斯大林主义最后一个阶段的文化特征 10、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地位 11、 斯大林主义的根源与意义。“新的阶级”问题 12、 斯大林最后阶段的欧洲马克思主义 第五章:托洛茨基 1、 流亡的命运 2、 苏联制度的分析 3、 布尔什维主义与斯大林主义。苏联的民主观念 4、 苏联的经济政策与外交政策 5、 法西斯主义、民主、战争 6、 结语 第六章:葛兰西—共产主义的修正主义者 1、 葛兰西生平 2、 历史的内在性,历史相对主义 3、 “经济主义”批判。诊断与意志 4、 唯物主义批判 5、 知识分子与阶级斗争。领导权概念 6、 组织与群众运动。未来的社会 7、 结语 第七章:卢卡奇:教条中的理性 1、 生平与思想发展。早期著作 2、 总体与部分。经验主义批判 3、 历史的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实然与应然。新康德主义与进化主义批判 4、 自然辩证法与反映论批判。物化概念 5、 阶级意识与组织 6、 非理性主义批判 7、 总体性,中介和作为审美范畴的模仿 8、 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先锋派 9、 马克思主义神话学的发现 10、 卢卡奇作为斯大林主义者和斯大林主义的批判者 第八章:科尔施 1、 科尔施生平 2、 理论与实践。运动与意识形态。历史相对论 3、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阶段 4、 考茨基批判 5、 列宁主义批判 6、 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 第九章:戈德曼 1、 戈德曼的生平与著述 2、 发生学结构主义。世界观概念与阶级意识概念 3、 悲剧世界观 4、 戈德曼与卢卡奇 第十章:法兰克福学派与批判理论 1、 历史概述 2、 批判理论的基础 3、 否定辩证法 4、 存在本质的批判 5、 启蒙的批判 6、 弗洛姆 7、 批判理论的发展:哈贝马斯 8、 结语 第十一章:马尔库塞:马克思主义作为新左派的乌托邦 1、 黑格尔和马克思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2、 现代文化批判 3、 单面人 4、 反对自由的革命 5、 结语 第十二章:布洛赫:马克思主义作为未来主义的诺斯底教 1、 生平与著述 2、 核心观念 3、 小的白日梦与大的白日梦 4、 马克思主义作为“具体的乌托邦” 5、 死亡作为反乌托邦。上帝不存在,但将来会存在 6、 物质与唯物主义 7、 自然法 8、 布洛赫的政治倾向 9、 结语 第十三章: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 1、 所谓的非斯大林化 2、 东欧的修正主义 3、 南斯拉夫的修正主义 4、 法国的修正主义与正统派 5、 马克思主义与新左派 6、 毛泽东的农民马克思主义 · · · · · · , 这套丛书还有 《马克思主义与人类个体》,《历史与真理》,《理性的异化》,《经受无穷拷问的现代性》,《超越正义》 等。 今天刚刚从马院借来的书,不过我只看了第三卷里面的一小部分。应当说,读起来的感觉和以往读过的马主义的书感觉很不一样,真的是让人耳目一新,也许是我根本没看过这方面书的缘故。书里面时间和事件方面有一些错误,但作者无疑是在用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写作,他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体察无疑展现了一位知识分子的良心所在。 柯拉柯夫斯基的成名作,是了解马克思主义脉络的入门作品。写得很好,最好的是第一卷,第一卷中最好的是第一部分,把辩证法和马克思的渊源给讲清楚了。 柯拉柯夫斯基的成名作,是了解马克思主义脉络的入门作品。写得很好,最好的是第一卷,第一卷中最好的是第一部分,把辩证法和马克思的渊源给讲清楚了。 译的不错,行文很流畅,这么枯燥的理论书,能译成这样。对照英文版在阅读。 读了第一卷 巴枯宁一段,很多观点和毛的观点很相像,尤其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和对大学教育的看法,毛简直是忠实实践者。不知毛有没有看过巴枯宁的著作,毛曾表示年轻时是无政府主义者 The only medicine communism has invented—the centralised, beyond social control, state ownership of the national wealth and one-party rule—is worse than the illness it is supposed to cure; it is less efficient economically and it makes the bureaucratic ch... 。。。。。。。。。。。。。。。。。。。。。。。。。。。。。。。。。。。。。。。。。。。。。。。。。。。。。。。。。。。。。。。。。。。。。。。。。。。。。。。。。。。。。。。。。。。。。。。。。。。。。。。。。。。。。。。。。。。。。。。。。。。。。。。。... “我一直认为,在20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总体格局中,从对马克思思想的当代阐发和对当代社会的全方位批判两个方面衡量,真正能够称之为‘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有三个领域:一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以卢卡奇、科尔施、葛兰西、布洛赫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以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哈贝马斯等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以及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 2017-10-11 21:41  1人喜欢 “我一直认为,在20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总体格局中,从对马克思思想的当代阐发和对当代社会的全方位批判两个方面衡量,真正能够称之为‘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有三个领域:一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以卢卡奇、科尔施、葛兰西、布洛赫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以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哈贝马斯等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以及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二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新马克思主义流派,主要包括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等;三是以南斯拉夫实践派、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新马克思主义者为代表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对于百花齐放与引蛇出洞,作者的解读与进来学术界的新观点一致,即毛本人可能真的相信百花齐放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所谓的引蛇出洞是对自己无法控制局面而出尔反尔的托词。 2018-06-18 15:29 对于百花齐放与引蛇出洞,作者的解读与进来学术界的新观点一致,即毛本人可能真的相信百花齐放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所谓的引蛇出洞是对自己无法控制局面而出尔反尔的托词。 罗莎·卢森堡以和考茨基同样的方式批判布尔什维克的专制,但不是基于同样的原因。考茨基按照一般的理由捍卫民主,这不一定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理由,也可以被认为是自由主义的理由;而罗莎·卢森堡为她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所驱使,相信群众自发政治活动的唯一价值。 2018-05-20 11:24 罗莎·卢森堡以和考茨基同样的方式批判布尔什维克的专制,但不是基于同样的原因。考茨基按照一般的理由捍卫民主,这不一定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理由,也可以被认为是自由主义的理由;而罗莎·卢森堡为她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所驱使,相信群众自发政治活动的唯一价值。 ……从逻辑上和年代上看,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是在哲学人类学(philosophic anthropology)中确立的。同时,把哲学内容从马克思的 思想主体中分离出去是完全不可能的。马克思不是一位学术著作家,而是一位在文艺复兴这一术语意义上的人道主义者:他的思想涉及人类事业(human affairs)的总体性,他关于社会解放的观点作为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包括了人类所面临的全部主要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分成三个思辨的领域——基本的哲学人... 2017-10-13 16:51 ……从逻辑上和年代上看,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是在哲学人类学(philosophic anthropology)中确立的。同时,把哲学内容从马克思的 思想主体中分离出去是完全不可能的。马克思不是一位学术著作家,而是一位在文艺复兴这一术语意义上的人道主义者:他的思想涉及人类事业(human affairs)的总体性,他关于社会解放的观点作为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包括了人类所面临的全部主要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分成三个思辨的领域——基本的哲学人类学、社会主义学说和经济分析——并且指出三个相对应的来源即德国辩证法、法国社会主义思想和英国政治经济学,已经成为惯例。然而,许多人持有的这种明确划分见解是与马克思本人的意图截然相反的;马克思的意图在于为人类行为和历史提出一种全面的解释,重建只有在人与人类整体相关时,人类特殊问题才有意义的人类整体理论。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着的这种方式和它具有内在的连贯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才不是单单一句话就可以规定的东西。 这部书是在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即一种学说的历史方面所做的尝试。它不是一部社会主义思想史,也不是一部将这一学说的此一说法或彼一说法,当成这些说法自身的的意识形态的那种党派的或政治运动的历史。我不必强调,这种区分是难以遵守的,尤其是就马克思主义而言,这里显然一方面是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是政治斗争的密切联系。然而,论及某一课题的作者如同他所清楚地意识到的那样,一定会从“生动的全体”(l... 2017-10-13 16:06 这部书是在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即一种学说的历史方面所做的尝试。它不是一部社会主义思想史,也不是一部将这一学说的此一说法或彼一说法,当成这些说法自身的的意识形态的那种党派的或政治运动的历史。我不必强调,这种区分是难以遵守的,尤其是就马克思主义而言,这里显然一方面是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是政治斗争的密切联系。然而,论及某一课题的作者如同他所清楚地意识到的那样,一定会从“生动的全体”(living whole)抽取出分离的部分,推断出这些部分并不是完全自足的或独立的。如果不允许这样,我们就不得不把我们自己限于著述世界的种种历史,因为一切事物都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相互联系的。 (第1-2页) “我一直认为,在20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总体格局中,从对马克思思想的当代阐发和对当代社会的全方位批判两个方面衡量,真正能够称之为‘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有三个领域:一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以卢卡奇、科尔施、葛兰西、布洛赫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以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哈贝马斯等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以及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 2017-10-11 21:41  1人喜欢 “我一直认为,在20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总体格局中,从对马克思思想的当代阐发和对当代社会的全方位批判两个方面衡量,真正能够称之为‘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有三个领域:一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以卢卡奇、科尔施、葛兰西、布洛赫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以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哈贝马斯等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以及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二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新马克思主义流派,主要包括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等;三是以南斯拉夫实践派、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新马克思主义者为代表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从逻辑上和年代上看,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是在哲学人类学(philosophic anthropology)中确立的。同时,把哲学内容从马克思的 思想主体中分离出去是完全不可能的。马克思不是一位学术著作家,而是一位在文艺复兴这一术语意义上的人道主义者:他的思想涉及人类事业(human affairs)的总体性,他关于社会解放的观点作为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包括了人类所面临的全部主要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分成三个思辨的领域——基本的哲学人... 2017-10-13 16:51 ……从逻辑上和年代上看,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是在哲学人类学(philosophic anthropology)中确立的。同时,把哲学内容从马克思的 思想主体中分离出去是完全不可能的。马克思不是一位学术著作家,而是一位在文艺复兴这一术语意义上的人道主义者:他的思想涉及人类事业(human affairs)的总体性,他关于社会解放的观点作为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包括了人类所面临的全部主要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分成三个思辨的领域——基本的哲学人类学、社会主义学说和经济分析——并且指出三个相对应的来源即德国辩证法、法国社会主义思想和英国政治经济学,已经成为惯例。然而,许多人持有的这种明确划分见解是与马克思本人的意图截然相反的;马克思的意图在于为人类行为和历史提出一种全面的解释,重建只有在人与人类整体相关时,人类特殊问题才有意义的人类整体理论。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着的这种方式和它具有内在的连贯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才不是单单一句话就可以规定的东西。 罗莎·卢森堡以和考茨基同样的方式批判布尔什维克的专制,但不是基于同样的原因。考茨基按照一般的理由捍卫民主,这不一定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理由,也可以被认为是自由主义的理由;而罗莎·卢森堡为她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所驱使,相信群众自发政治活动的唯一价值。 2018-05-20 11:24 罗莎·卢森堡以和考茨基同样的方式批判布尔什维克的专制,但不是基于同样的原因。考茨基按照一般的理由捍卫民主,这不一定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理由,也可以被认为是自由主义的理由;而罗莎·卢森堡为她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所驱使,相信群众自发政治活动的唯一价值。 对于百花齐放与引蛇出洞,作者的解读与进来学术界的新观点一致,即毛本人可能真的相信百花齐放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所谓的引蛇出洞是对自己无法控制局面而出尔反尔的托词。 2018-06-18 15:29 对于百花齐放与引蛇出洞,作者的解读与进来学术界的新观点一致,即毛本人可能真的相信百花齐放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所谓的引蛇出洞是对自己无法控制局面而出尔反尔的托词。 罗莎·卢森堡以和考茨基同样的方式批判布尔什维克的专制,但不是基于同样的原因。考茨基按照一般的理由捍卫民主,这不一定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理由,也可以被认为是自由主义的理由;而罗莎·卢森堡为她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所驱使,相信群众自发政治活动的唯一价值。 2018-05-20 11:24 罗莎·卢森堡以和考茨基同样的方式批判布尔什维克的专制,但不是基于同样的原因。考茨基按照一般的理由捍卫民主,这不一定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理由,也可以被认为是自由主义的理由;而罗莎·卢森堡为她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所驱使,相信群众自发政治活动的唯一价值。 ……从逻辑上和年代上看,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是在哲学人类学(philosophic anthropology)中确立的。同时,把哲学内容从马克思的 思想主体中分离出去是完全不可能的。马克思不是一位学术著作家,而是一位在文艺复兴这一术语意义上的人道主义者:他的思想涉及人类事业(human affairs)的总体性,他关于社会解放的观点作为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包括了人类所面临的全部主要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分成三个思辨的领域——基本的哲学人... 2017-10-13 16:51 ……从逻辑上和年代上看,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是在哲学人类学(philosophic anthropology)中确立的。同时,把哲学内容从马克思的 思想主体中分离出去是完全不可能的。马克思不是一位学术著作家,而是一位在文艺复兴这一术语意义上的人道主义者:他的思想涉及人类事业(human affairs)的总体性,他关于社会解放的观点作为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包括了人类所面临的全部主要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分成三个思辨的领域——基本的哲学人类学、社会主义学说和经济分析——并且指出三个相对应的来源即德国辩证法、法国社会主义思想和英国政治经济学,已经成为惯例。然而,许多人持有的这种明确划分见解是与马克思本人的意图截然相反的;马克思的意图在于为人类行为和历史提出一种全面的解释,重建只有在人与人类整体相关时,人类特殊问题才有意义的人类整体理论。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着的这种方式和它具有内在的连贯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才不是单单一句话就可以规定的东西。 这部书是在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即一种学说的历史方面所做的尝试。它不是一部社会主义思想史,也不是一部将这一学说的此一说法或彼一说法,当成这些说法自身的的意识形态的那种党派的或政治运动的历史。我不必强调,这种区分是难以遵守的,尤其是就马克思主义而言,这里显然一方面是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是政治斗争的密切联系。然而,论及某一课题的作者如同他所清楚地意识到的那样,一定会从“生动的全体”(l... 2017-10-13 16:06 这部书是在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即一种学说的历史方面所做的尝试。它不是一部社会主义思想史,也不是一部将这一学说的此一说法或彼一说法,当成这些说法自身的的意识形态的那种党派的或政治运动的历史。我不必强调,这种区分是难以遵守的,尤其是就马克思主义而言,这里显然一方面是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是政治斗争的密切联系。然而,论及某一课题的作者如同他所清楚地意识到的那样,一定会从“生动的全体”(living whole)抽取出分离的部分,推断出这些部分并不是完全自足的或独立的。如果不允许这样,我们就不得不把我们自己限于著述世界的种种历史,因为一切事物都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相互联系的。 (第1-2页)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