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圣礼:誓言考古学 蓝江 2016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语言的圣礼:誓言考古学
副标题:
作者:蓝江
出版社: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490937
出版时间:2016
页数:236
定价:35.00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 本书是阿甘本极具影响力的“神圣人”系列(Homo sacer II,3)中的作品。 • 阿甘本在追溯了主权、神圣性等思想的根源之后,转向了一个新领域:对“誓言”的哲学考古学研究。 • 在本书中,我们将看到阿甘本对“誓言如何产生了我们的语言,乃至包括法律和宗教在内的我们的整个生活的基本框架”这一问题的精彩论证。 • 阿甘本致力于跟随本雅明的脚步,重拾被传统语言哲学所忽视的一个经典维度,即生命形式维度,并在此基础上重构出语言哲学的真正根基。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阿甘本从意大利学者保罗•普罗迪的《权力的圣礼》引入,探讨了作为西方政治的基础的誓言现象的根源,并进一步探索了语言对我们生命形式以及生活意义的构建问题。 阿甘本认为,对语言的研究,需要一种考古学的努力,即我们需要发掘出,语言诞生的最原初的事件。而在阿甘本看来,这个最原初的语言事件,就是... 编辑推荐 • 本书是阿甘本极具影响力的“神圣人”系列(Homo sacer II,3)中的作品。 • 阿甘本在追溯了主权、神圣性等思想的根源之后,转向了一个新领域:对“誓言”的哲学考古学研究。 • 在本书中,我们将看到阿甘本对“誓言如何产生了我们的语言,乃至包括法律和宗教在内的我们的整个生活的基本框架”这一问题的精彩论证。 • 阿甘本致力于跟随本雅明的脚步,重拾被传统语言哲学所忽视的一个经典维度,即生命形式维度,并在此基础上重构出语言哲学的真正根基。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阿甘本从意大利学者保罗•普罗迪的《权力的圣礼》引入,探讨了作为西方政治的基础的誓言现象的根源,并进一步探索了语言对我们生命形式以及生活意义的构建问题。 阿甘本认为,对语言的研究,需要一种考古学的努力,即我们需要发掘出,语言诞生的最原初的事件。而在阿甘本看来,这个最原初的语言事件,就是誓言。由于我们的一切语言关系,都是在誓言所构建的词与物的关系中塑造出来的,于是誓言便成为了突破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规则的玻璃瓶的最主要的突破点。 一开始,阿甘本就拒绝了在巫术—宗教中寻找誓言的起源这一普遍观念,他认为誓言指向了一种对语言经验的特殊回应,这一回应催生了我们现在所知的宗教和法律。正是誓言让我们的政治体制和宗教体制成为可能。这样,誓言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便涉及一种元语言。那么,我们人作为一种有生命的存在,依附在这种元语言之上,在元语言事件发生之后,我们才变得可以言说,我们才具有了某种体制和政治制度。 进一步的,阿甘本指出,真正的元语言哲学的任务,不是让语言脱离于生命形式本身,去探索语言的自在性体系,或者孤立地去谈语言内在的逻辑一贯性。阿甘本的语言哲学的价值在于,努力地将语言的装置(无论是语义符号学还是语用学)推向极致,在其最为脆弱的誓言一环,寻找突破口。 吉奥乔•阿甘本(1942- ),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古典学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现在在威尼斯高等建筑学院、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巴黎的哲学国际学院以及欧洲高等学院同时担任教职。他早年求学于罗马,后辗转于法国的莱托、英国的伦敦,并在著名的瓦堡研究所从事研究 工作。1995年,一部《神圣人:主权权力与赤裸生命》让他在世界思想界声名鹊起,迄今为止,他已经围绕“神圣人”系列出版了9部著作(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王国与荣耀》《语言的圣礼》《例外状态》《最高的贫困》《身体之用》等)。在这些著作中,阿甘本依循着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轨迹,探索了从古希腊以及中世纪以来,西方社会政治权力及其治理术是如何在政治生活中展开的,又是如何将我们的生命分割为政治生命和赤裸生命的。他的其他著作还包括《诗的终结》、《宁芙》、《潜能》等。 译者简介 蓝江,男,1977年出生,... 吉奥乔•阿甘本(1942- ),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古典学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现在在威尼斯高等建筑学院、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巴黎的哲学国际学院以及欧洲高等学院同时担任教职。他早年求学于罗马,后辗转于法国的莱托、英国的伦敦,并在著名的瓦堡研究所从事研究 工作。1995年,一部《神圣人:主权权力与赤裸生命》让他在世界思想界声名鹊起,迄今为止,他已经围绕“神圣人”系列出版了9部著作(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王国与荣耀》《语言的圣礼》《例外状态》《最高的贫困》《身体之用》等)。在这些著作中,阿甘本依循着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轨迹,探索了从古希腊以及中世纪以来,西方社会政治权力及其治理术是如何在政治生活中展开的,又是如何将我们的生命分割为政治生命和赤裸生命的。他的其他著作还包括《诗的终结》、《宁芙》、《潜能》等。 译者简介 蓝江,男,1977年出生,湖北荆州人,法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欧陆激进思想和哲学,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多维历史轨迹》、《生命、语言和影像:阿甘本的三个维度》(即出)、《巴迪欧哲学思想导论》(即出),主要译著有阿兰•巴迪欧的《世纪》、《小万神殿》、《哲学宣言》、《第二哲学宣言》、《元政治学概述》、《存在与事件》(即出),阿甘本的《王国与荣耀:神圣人II,2》(即出),以及艾德•米勒和容•延森的《万物的追问:哲学的邀请》。 , 这套丛书还有 《苏格拉底的第二次审判》,《福柯的最后一课:关于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治》,《不可言明的共通体》,《海德格尔:纳粹主义、女人和哲学》,《什么是批判?/ 自我的文化》 等。 这个系列的书最大特点就是在各个领域找到结构相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最大特点就是问题主体全是灰色,进一步黑,退一步白…不过这样写最大的问题还是论证比较零散… 这书是英语转译本吧,很多处注释都是英文的,如果确实,那么书后版权页要说明一下吧…… 言語與諸神的關係,在天平的兩端此起彼伏,正如不斷生成的超歷史,神聖的領域及其邊界都在不斷被打磨著。從起誓-獻神-洗禮,我們被移交到一個空洞的緯度,並且走向zoē與bios的共生狀態。「誓言與驅魔都是存在之『召喚』的兩個面向」,在言語的殘骸上一一閃現出斯特勞斯的「漂浮」的能指,不可言說的卡巴拉,福柯的《詞與物》。無論是玻璃罐裝置之中的誓言的內嵌、貧乏、斷裂,還是瀆神與之召喚著的prosero,斯第克... 言語與諸神的關係,在天平的兩端此起彼伏,正如不斷生成的超歷史,神聖的領域及其邊界都在不斷被打磨著。從起誓-獻神-洗禮,我們被移交到一個空洞的緯度,並且走向zoē與bios的共生狀態。「誓言與驅魔都是存在之『召喚』的兩個面向」,在言語的殘骸上一一閃現出斯特勞斯的「漂浮」的能指,不可言說的卡巴拉,福柯的《詞與物》。無論是玻璃罐裝置之中的誓言的內嵌、貧乏、斷裂,還是瀆神與之召喚著的prosero,斯第克斯的沼澤之水終將沒過我們的脖頸。 一、作为论述背景的问题与关切:《生命的政治化》 当我们试图谈论《语言的圣礼,誓言考古学》时,首先必须注意阿甘本的问题与关切,他绝非仅仅出于一种纯知识的兴趣,去考察“誓言”的源始与流变;相反,他有着非常现实的关切与反思,导致他回到语言层面,去探寻政治体的生成。... 人的言说使人确立,而誓言则既是命名的确立、更是对于行为的描述,即述行。述行以一种自我指涉的关系替代了词与物的关系(指意关系)。誓言指向了神的在场,更将神视为一种誓言的见证,但誓言无法由神来裁决。誓言约定了一种关系和条件,既包含是对自我的确定,更是对于诅咒(... 一个线索?福柯追溯了基督教的告解,通过这种自我技术使得言说行为与言说主体同一化,这与阿甘本指出的誓言作为述行经验的特征如出一辙。 阿甘本处在语言先验主义(语言完全决定了主体与实在的认识论与本体论关系)与巴塔耶的物质主义(实在溢出于语言)之间,借用了亚里士多德... Mindnode导出 • 语言哲学 • 语言确定了世界的界限:不论先验还是约定俗成 巴迪欧、梅亚苏对于这种观念的批判主要集中于其预设了某种本质性的东西,如“可说性”,类似于对于“实在论”发起质疑,但没有跳出可说/不可说、意义/无意义的框架。阿甘本则是跳出维特根斯坦所谓的语言,认为这种语言是一种元语言的产物、一种已经被赋予意义的语言,将语言回溯到其诞生之初,回到还没有框架的时候,看框架的产生与发展。 • 维... 2018-06-27 11:06 Mindnode导出• 语言哲学• 语言确定了世界的界限:不论先验还是约定俗成巴迪欧、梅亚苏对于这种观念的批判主要集中于其预设了某种本质性的东西,如“可说性”,类似于对于“实在论”发起质疑,但没有跳出可说/不可说、意义/无意义的框架。阿甘本则是跳出维特根斯坦所谓的语言,认为这种语言是一种元语言的产物、一种已经被赋予意义的语言,将语言回溯到其诞生之初,回到还没有框架的时候,看框架的产生与发展。• 维特根斯坦:语言内部游戏规则• 不可言说(unspeakable)即需要沉默,一旦越过便无意义• 语义、语用• 元语言哲学:处于内外部交界处的“门槛(soglia)”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类似于在玻璃瓶里的苍蝇的运动,阿甘本则探讨这个玻璃瓶的产生以及它的变化。门槛既区分又悬搁一个特定的区域。• 阿甘本:誓言的考古(先有抵押还是先有抽象的保证?)为什么是誓言?我们无法回溯到语言的真正开始的时候,但是回到语言本身,回到词源、意义之上,我们可以发现誓言在其产生之前和之后有着巨大差别。誓言具有“开启性”,它建构了我们的生活与生命。誓言的考古在本质上是建构论的。能不能回到最初的誓言?不能,阿甘本力图通过誓言这个角度来形成一种超历史的阐述,而不是像福柯的附属于历史的源流考察,源头总是在行进之中。• zoē:la nuda vita赤裸生命,生物学的剥除人生而为人的意义、价值、形式、架构,只留下动物般的生命。• 誓言带来zoē和bios的共生• 特征• x(事件变量)+a(非实体常量)• x:原本内部是不固定的,在“空的”a的见证下逐步被固定• a:多以诅咒为保障包括诸神本身也是一种必须的建构,虽然它们看起来高高在上。神灵被人为地加入到誓言的建构中,它们与x并没有联系,x内部也无“神性”,重要在于a。a之所以是一种非实体,是因为神灵本身仅“见证”,它在“外部”。人仅仅可以凭诸神之名起誓,诸神代表了“语言的意指能力”,而不是“对事实和事件的检验”(语75)。不论是祝福还是诅咒(前者代表了语言产生词与物联系的积极力量,后者代表了语言的羸弱),誓言的义务性来自信仰体制,而不来自诸神。• 建构功能• 带来司法、宗教、语言宗教信仰:参看常量a的分析誓言如何对语言产生作用?事件x中必然出现事物,词与物之对应关系也就必然进入誓言。我们可以说誓言本身就是语言,但是这里的“语言”是一种还未完全规范化的框架,誓言强有力地介入这种框架的建构中去。这是语言对于语言的建构,这也是我们将其称为“元语言”的原因。“宗教和法律都不先于誓言中的语言的述行经验存在,而毋宁说它们是被创造出来保障通过一系列装置而产生的语言(logos)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语131-132)• 建构与被建构的共生既被献祭,是一个赤裸生命,同时也被语言架构所规范。誓言被认为是人类起源的因子,但同时由于有了这个因子,人类发现了自己在说话,并且要对自己的言辞负责,“将自己奉献给语言(logos),将自身构成为‘拥有语言的活物’”(语152)• 验证与断言基督教继承自誓言,其宗教经验的根本内容在于“言辞中的信仰核心”(语146),基督教会的核心矛盾在于“作为验证的述行经验的信仰与一系列断言类型的教义的信仰”的矛盾,这也导致教会放弃福音而专项特定的司法体制。有点类似马丁路德和天主教教会的矛盾。• 誓言消逝的现状词、物、人类行为统一起来的伦理、认知关联被打破,“一方面促使了空洞的言辞在史无前例地惊人地增殖,另一方面,立法装置顽固地寻求将生命的所有侧面都加以立法,在生命上,在没有丝毫保留。誓言消逝的年代也就是渎神的年代,在这个年代里,上帝之名已经脱离了它与语言的关联,仅仅只能被‘空洞地’道出”(语155-156),语言被抬得太高,而忽略了言说者及其语言之间的伦理关系,是“言说的我们在具体的话语行为中承担起语言”• bios:语言框架构建下的生命、生活、意义,共同体意义上的现代语言强调准确、明晰,排斥不合乎语法的表达,语言的权力在于其本身,而不再与生命、生活联系起来。• 生命政治• 阿甘本的生命政治• 结构角度:祭祀与人类共同体的结构性格局“法律秩序与法律的例外”• 神圣、亵渎之区分形成的例外状态构建了人类共同体的普遍状态• 神圣化:即从俗世到神圣,从人间法到神法,通过祭祀从共同体内部暴力区分出“分隔性”位置(例外exception、exclusion)• 暴力:牺牲品通过暴力被排除• 想象的祭祀(契约、法律),没有提前的暴力,只有后来的暴力?• 主权者:设置分隔主权者设定何时为例外状态,“完全不受法律约束,同时自身又是法律的正当性来源”(芝加哥版2005,70),“主权者既在例外状态中开创法律,也可以随时在其所宣布的例外状态中悬置法律”他与神圣人一样是例外空间所造就,但是后者是一个中间状态的流浪者,前者是一个建构者,有点像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 渎神• 一种取消分割的正面行动将事物从神圣状态下解救出来,回到共同体中。誓言中形成词与物联系的神被直接讲出,脱离了誓言。诅咒作用于词与物之间的松散对应,渎神使得神、神之名成为绝对的、空的感触而具有了产生恐惧的效果,真正发挥作用的是丧失了意指内涵的空洞。• 嬉戏play• 闲滞、无效化+创造、开启• 进行play的主体在打破分隔的同时,是否是一个新的主权者、例外创造者,而冠其以幸福之名但后文又说只是放在一边• 随时到来(coming)的共同体打破神圣、污浊的区分,因为这种区分都是建立在暴力上的。• “终点的时间”:潜在的当下这种潜在性和阿甘本对于至高权力的超历史分析相同,是一种始终存在的结构,而不是线性时间下的“时间的终点”。这种观点既不是对过去的浪漫化,也不是对于未来乌托邦的消极等待,而是“积极地把内嵌在当下之中的改变与转型的可能性去实现化”。通俗地说,就是把握当下啦。• 人通过接触祭祀过程中的物品,使其丧失了神圣性,返回俗世,夏洛克自己割肉• 双重排除:被人间法、神圣法均排除,中间状态• 神圣人• 赤裸生命bare life:可以被杀死,不能被祭祀,被政治化的自然生命保证人权的不是虚拟的契约,而是“可以把所有人变成‘神圣人’的至高禁止”• 现代民主政治:至高例外而非契约形成homo sacre109?• 自由主义与极权Patton,agamben and Foucault on biopower and biopolitics 斯坦福 2007• 福柯的生命政治• 历史源流角度• 之前是“例外”的“死亡威胁”:let live,take life使死亡• 福柯是“常态”的“知识-权力”:make life,let die使活、使正常• 科伦耶、施密特• “粗暴的”有机主义生命政治在有机主义视角下,科伦耶的“国家”作为一个生命的比喻存在,倒向国家社会主义。• 共同体并不是通过契约或者历史约定俗成• 例外解释了一般情况和它自己誓言 ['zoē:la nuda vita赤裸生命,生物学的' - 'bios:语言框架构建下的生命、生活、意义,共同体意义上的']例外空间:结构的两个极端 ['主权者:设置分隔' - '神圣人'] Mindnode导出 • 语言哲学 • 语言确定了世界的界限:不论先验还是约定俗成 巴迪欧、梅亚苏对于这种观念的批判主要集中于其预设了某种本质性的东西,如“可说性”,类似于对于“实在论”发起质疑,但没有跳出可说/不可说、意义/无意义的框架。阿甘本则是跳出维特根斯坦所谓的语言,认为这种语言是一种元语言的产物、一种已经被赋予意义的语言,将语言回溯到其诞生之初,回到还没有框架的时候,看框架的产生与发展。 • 维... 2018-06-27 11:06 Mindnode导出• 语言哲学• 语言确定了世界的界限:不论先验还是约定俗成巴迪欧、梅亚苏对于这种观念的批判主要集中于其预设了某种本质性的东西,如“可说性”,类似于对于“实在论”发起质疑,但没有跳出可说/不可说、意义/无意义的框架。阿甘本则是跳出维特根斯坦所谓的语言,认为这种语言是一种元语言的产物、一种已经被赋予意义的语言,将语言回溯到其诞生之初,回到还没有框架的时候,看框架的产生与发展。• 维特根斯坦:语言内部游戏规则• 不可言说(unspeakable)即需要沉默,一旦越过便无意义• 语义、语用• 元语言哲学:处于内外部交界处的“门槛(soglia)”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类似于在玻璃瓶里的苍蝇的运动,阿甘本则探讨这个玻璃瓶的产生以及它的变化。门槛既区分又悬搁一个特定的区域。• 阿甘本:誓言的考古(先有抵押还是先有抽象的保证?)为什么是誓言?我们无法回溯到语言的真正开始的时候,但是回到语言本身,回到词源、意义之上,我们可以发现誓言在其产生之前和之后有着巨大差别。誓言具有“开启性”,它建构了我们的生活与生命。誓言的考古在本质上是建构论的。能不能回到最初的誓言?不能,阿甘本力图通过誓言这个角度来形成一种超历史的阐述,而不是像福柯的附属于历史的源流考察,源头总是在行进之中。• zoē:la nuda vita赤裸生命,生物学的剥除人生而为人的意义、价值、形式、架构,只留下动物般的生命。• 誓言带来zoē和bios的共生• 特征• x(事件变量)+a(非实体常量)• x:原本内部是不固定的,在“空的”a的见证下逐步被固定• a:多以诅咒为保障包括诸神本身也是一种必须的建构,虽然它们看起来高高在上。神灵被人为地加入到誓言的建构中,它们与x并没有联系,x内部也无“神性”,重要在于a。a之所以是一种非实体,是因为神灵本身仅“见证”,它在“外部”。人仅仅可以凭诸神之名起誓,诸神代表了“语言的意指能力”,而不是“对事实和事件的检验”(语75)。不论是祝福还是诅咒(前者代表了语言产生词与物联系的积极力量,后者代表了语言的羸弱),誓言的义务性来自信仰体制,而不来自诸神。• 建构功能• 带来司法、宗教、语言宗教信仰:参看常量a的分析誓言如何对语言产生作用?事件x中必然出现事物,词与物之对应关系也就必然进入誓言。我们可以说誓言本身就是语言,但是这里的“语言”是一种还未完全规范化的框架,誓言强有力地介入这种框架的建构中去。这是语言对于语言的建构,这也是我们将其称为“元语言”的原因。“宗教和法律都不先于誓言中的语言的述行经验存在,而毋宁说它们是被创造出来保障通过一系列装置而产生的语言(logos)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语131-132)• 建构与被建构的共生既被献祭,是一个赤裸生命,同时也被语言架构所规范。誓言被认为是人类起源的因子,但同时由于有了这个因子,人类发现了自己在说话,并且要对自己的言辞负责,“将自己奉献给语言(logos),将自身构成为‘拥有语言的活物’”(语152)• 验证与断言基督教继承自誓言,其宗教经验的根本内容在于“言辞中的信仰核心”(语146),基督教会的核心矛盾在于“作为验证的述行经验的信仰与一系列断言类型的教义的信仰”的矛盾,这也导致教会放弃福音而专项特定的司法体制。有点类似马丁路德和天主教教会的矛盾。• 誓言消逝的现状词、物、人类行为统一起来的伦理、认知关联被打破,“一方面促使了空洞的言辞在史无前例地惊人地增殖,另一方面,立法装置顽固地寻求将生命的所有侧面都加以立法,在生命上,在没有丝毫保留。誓言消逝的年代也就是渎神的年代,在这个年代里,上帝之名已经脱离了它与语言的关联,仅仅只能被‘空洞地’道出”(语155-156),语言被抬得太高,而忽略了言说者及其语言之间的伦理关系,是“言说的我们在具体的话语行为中承担起语言”• bios:语言框架构建下的生命、生活、意义,共同体意义上的现代语言强调准确、明晰,排斥不合乎语法的表达,语言的权力在于其本身,而不再与生命、生活联系起来。• 生命政治• 阿甘本的生命政治• 结构角度:祭祀与人类共同体的结构性格局“法律秩序与法律的例外”• 神圣、亵渎之区分形成的例外状态构建了人类共同体的普遍状态• 神圣化:即从俗世到神圣,从人间法到神法,通过祭祀从共同体内部暴力区分出“分隔性”位置(例外exception、exclusion)• 暴力:牺牲品通过暴力被排除• 想象的祭祀(契约、法律),没有提前的暴力,只有后来的暴力?• 主权者:设置分隔主权者设定何时为例外状态,“完全不受法律约束,同时自身又是法律的正当性来源”(芝加哥版2005,70),“主权者既在例外状态中开创法律,也可以随时在其所宣布的例外状态中悬置法律”他与神圣人一样是例外空间所造就,但是后者是一个中间状态的流浪者,前者是一个建构者,有点像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 渎神• 一种取消分割的正面行动将事物从神圣状态下解救出来,回到共同体中。誓言中形成词与物联系的神被直接讲出,脱离了誓言。诅咒作用于词与物之间的松散对应,渎神使得神、神之名成为绝对的、空的感触而具有了产生恐惧的效果,真正发挥作用的是丧失了意指内涵的空洞。• 嬉戏play• 闲滞、无效化+创造、开启• 进行play的主体在打破分隔的同时,是否是一个新的主权者、例外创造者,而冠其以幸福之名但后文又说只是放在一边• 随时到来(coming)的共同体打破神圣、污浊的区分,因为这种区分都是建立在暴力上的。• “终点的时间”:潜在的当下这种潜在性和阿甘本对于至高权力的超历史分析相同,是一种始终存在的结构,而不是线性时间下的“时间的终点”。这种观点既不是对过去的浪漫化,也不是对于未来乌托邦的消极等待,而是“积极地把内嵌在当下之中的改变与转型的可能性去实现化”。通俗地说,就是把握当下啦。• 人通过接触祭祀过程中的物品,使其丧失了神圣性,返回俗世,夏洛克自己割肉• 双重排除:被人间法、神圣法均排除,中间状态• 神圣人• 赤裸生命bare life:可以被杀死,不能被祭祀,被政治化的自然生命保证人权的不是虚拟的契约,而是“可以把所有人变成‘神圣人’的至高禁止”• 现代民主政治:至高例外而非契约形成homo sacre109?• 自由主义与极权Patton,agamben and Foucault on biopower and biopolitics 斯坦福 2007• 福柯的生命政治• 历史源流角度• 之前是“例外”的“死亡威胁”:let live,take life使死亡• 福柯是“常态”的“知识-权力”:make life,let die使活、使正常• 科伦耶、施密特• “粗暴的”有机主义生命政治在有机主义视角下,科伦耶的“国家”作为一个生命的比喻存在,倒向国家社会主义。• 共同体并不是通过契约或者历史约定俗成• 例外解释了一般情况和它自己誓言 ['zoē:la nuda vita赤裸生命,生物学的' - 'bios:语言框架构建下的生命、生活、意义,共同体意义上的']例外空间:结构的两个极端 ['主权者:设置分隔' - '神圣人'] Mindnode导出 • 语言哲学 • 语言确定了世界的界限:不论先验还是约定俗成 巴迪欧、梅亚苏对于这种观念的批判主要集中于其预设了某种本质性的东西,如“可说性”,类似于对于“实在论”发起质疑,但没有跳出可说/不可说、意义/无意义的框架。阿甘本则是跳出维特根斯坦所谓的语言,认为这种语言是一种元语言的产物、一种已经被赋予意义的语言,将语言回溯到其诞生之初,回到还没有框架的时候,看框架的产生与发展。 • 维... 2018-06-27 11:06 Mindnode导出• 语言哲学• 语言确定了世界的界限:不论先验还是约定俗成巴迪欧、梅亚苏对于这种观念的批判主要集中于其预设了某种本质性的东西,如“可说性”,类似于对于“实在论”发起质疑,但没有跳出可说/不可说、意义/无意义的框架。阿甘本则是跳出维特根斯坦所谓的语言,认为这种语言是一种元语言的产物、一种已经被赋予意义的语言,将语言回溯到其诞生之初,回到还没有框架的时候,看框架的产生与发展。• 维特根斯坦:语言内部游戏规则• 不可言说(unspeakable)即需要沉默,一旦越过便无意义• 语义、语用• 元语言哲学:处于内外部交界处的“门槛(soglia)”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类似于在玻璃瓶里的苍蝇的运动,阿甘本则探讨这个玻璃瓶的产生以及它的变化。门槛既区分又悬搁一个特定的区域。• 阿甘本:誓言的考古(先有抵押还是先有抽象的保证?)为什么是誓言?我们无法回溯到语言的真正开始的时候,但是回到语言本身,回到词源、意义之上,我们可以发现誓言在其产生之前和之后有着巨大差别。誓言具有“开启性”,它建构了我们的生活与生命。誓言的考古在本质上是建构论的。能不能回到最初的誓言?不能,阿甘本力图通过誓言这个角度来形成一种超历史的阐述,而不是像福柯的附属于历史的源流考察,源头总是在行进之中。• zoē:la nuda vita赤裸生命,生物学的剥除人生而为人的意义、价值、形式、架构,只留下动物般的生命。• 誓言带来zoē和bios的共生• 特征• x(事件变量)+a(非实体常量)• x:原本内部是不固定的,在“空的”a的见证下逐步被固定• a:多以诅咒为保障包括诸神本身也是一种必须的建构,虽然它们看起来高高在上。神灵被人为地加入到誓言的建构中,它们与x并没有联系,x内部也无“神性”,重要在于a。a之所以是一种非实体,是因为神灵本身仅“见证”,它在“外部”。人仅仅可以凭诸神之名起誓,诸神代表了“语言的意指能力”,而不是“对事实和事件的检验”(语75)。不论是祝福还是诅咒(前者代表了语言产生词与物联系的积极力量,后者代表了语言的羸弱),誓言的义务性来自信仰体制,而不来自诸神。• 建构功能• 带来司法、宗教、语言宗教信仰:参看常量a的分析誓言如何对语言产生作用?事件x中必然出现事物,词与物之对应关系也就必然进入誓言。我们可以说誓言本身就是语言,但是这里的“语言”是一种还未完全规范化的框架,誓言强有力地介入这种框架的建构中去。这是语言对于语言的建构,这也是我们将其称为“元语言”的原因。“宗教和法律都不先于誓言中的语言的述行经验存在,而毋宁说它们是被创造出来保障通过一系列装置而产生的语言(logos)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语131-132)• 建构与被建构的共生既被献祭,是一个赤裸生命,同时也被语言架构所规范。誓言被认为是人类起源的因子,但同时由于有了这个因子,人类发现了自己在说话,并且要对自己的言辞负责,“将自己奉献给语言(logos),将自身构成为‘拥有语言的活物’”(语152)• 验证与断言基督教继承自誓言,其宗教经验的根本内容在于“言辞中的信仰核心”(语146),基督教会的核心矛盾在于“作为验证的述行经验的信仰与一系列断言类型的教义的信仰”的矛盾,这也导致教会放弃福音而专项特定的司法体制。有点类似马丁路德和天主教教会的矛盾。• 誓言消逝的现状词、物、人类行为统一起来的伦理、认知关联被打破,“一方面促使了空洞的言辞在史无前例地惊人地增殖,另一方面,立法装置顽固地寻求将生命的所有侧面都加以立法,在生命上,在没有丝毫保留。誓言消逝的年代也就是渎神的年代,在这个年代里,上帝之名已经脱离了它与语言的关联,仅仅只能被‘空洞地’道出”(语155-156),语言被抬得太高,而忽略了言说者及其语言之间的伦理关系,是“言说的我们在具体的话语行为中承担起语言”• bios:语言框架构建下的生命、生活、意义,共同体意义上的现代语言强调准确、明晰,排斥不合乎语法的表达,语言的权力在于其本身,而不再与生命、生活联系起来。• 生命政治• 阿甘本的生命政治• 结构角度:祭祀与人类共同体的结构性格局“法律秩序与法律的例外”• 神圣、亵渎之区分形成的例外状态构建了人类共同体的普遍状态• 神圣化:即从俗世到神圣,从人间法到神法,通过祭祀从共同体内部暴力区分出“分隔性”位置(例外exception、exclusion)• 暴力:牺牲品通过暴力被排除• 想象的祭祀(契约、法律),没有提前的暴力,只有后来的暴力?• 主权者:设置分隔主权者设定何时为例外状态,“完全不受法律约束,同时自身又是法律的正当性来源”(芝加哥版2005,70),“主权者既在例外状态中开创法律,也可以随时在其所宣布的例外状态中悬置法律”他与神圣人一样是例外空间所造就,但是后者是一个中间状态的流浪者,前者是一个建构者,有点像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 渎神• 一种取消分割的正面行动将事物从神圣状态下解救出来,回到共同体中。誓言中形成词与物联系的神被直接讲出,脱离了誓言。诅咒作用于词与物之间的松散对应,渎神使得神、神之名成为绝对的、空的感触而具有了产生恐惧的效果,真正发挥作用的是丧失了意指内涵的空洞。• 嬉戏play• 闲滞、无效化+创造、开启• 进行play的主体在打破分隔的同时,是否是一个新的主权者、例外创造者,而冠其以幸福之名但后文又说只是放在一边• 随时到来(coming)的共同体打破神圣、污浊的区分,因为这种区分都是建立在暴力上的。• “终点的时间”:潜在的当下这种潜在性和阿甘本对于至高权力的超历史分析相同,是一种始终存在的结构,而不是线性时间下的“时间的终点”。这种观点既不是对过去的浪漫化,也不是对于未来乌托邦的消极等待,而是“积极地把内嵌在当下之中的改变与转型的可能性去实现化”。通俗地说,就是把握当下啦。• 人通过接触祭祀过程中的物品,使其丧失了神圣性,返回俗世,夏洛克自己割肉• 双重排除:被人间法、神圣法均排除,中间状态• 神圣人• 赤裸生命bare life:可以被杀死,不能被祭祀,被政治化的自然生命保证人权的不是虚拟的契约,而是“可以把所有人变成‘神圣人’的至高禁止”• 现代民主政治:至高例外而非契约形成homo sacre109?• 自由主义与极权Patton,agamben and Foucault on biopower and biopolitics 斯坦福 2007• 福柯的生命政治• 历史源流角度• 之前是“例外”的“死亡威胁”:let live,take life使死亡• 福柯是“常态”的“知识-权力”:make life,let die使活、使正常• 科伦耶、施密特• “粗暴的”有机主义生命政治在有机主义视角下,科伦耶的“国家”作为一个生命的比喻存在,倒向国家社会主义。• 共同体并不是通过契约或者历史约定俗成• 例外解释了一般情况和它自己誓言 ['zoē:la nuda vita赤裸生命,生物学的' - 'bios:语言框架构建下的生命、生活、意义,共同体意义上的']例外空间:结构的两个极端 ['主权者:设置分隔' - '神圣人']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