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政治观念史稿(卷四):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美] 沃格林(Eric Voegelin) 2016
价 格:¥ 8.80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政治观念史稿(卷四):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副标题: 作者:[美] 沃格林(Eric Voegelin)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53712 出版时间:2016 页数:392 定价:58.00 内容简介: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沃格林八卷本“政治观念史稿”的第四卷,本卷涵盖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所代表的现代时期。 现代性的哲学之维一直都是作为政治科学家的沃格林著作的主题之一,在本书中,沃格林阐析了帝国基督教统一性的崩溃,此种崩溃引发了自主理性与教派反叛的崛起,这些趋势在19世纪与20世纪得到更为充分的展开。本书所包含的不仅有沃格林对现代性早期的分析,还有他在后期作品中处理的、对许多现代运动之直接根源的描述与分析。这些分析足以为我们理解现代性的种种特征提供基础。 作者沃格林(Eric Voegelin),美籍奥地利历史哲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与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齐名的保守主义者,二十世纪最为重要的哲学思想家之一。沃格林攻读的是政治学博士,喜欢的却是法学,真正师从的老师是自由主义法学大师凯尔森教授,心目中的偶像则是自由主义思想泰斗韦伯。著有《政治思想史研究》(三卷)、《政治的新科学》、《秩序与历史》、《政治观念史稿》(八卷)。 译者孔新峰,法学(政治学)博士,1998-200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现为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政治思想史、当代中国政治。著有《从自然之人到公民:霍布斯政治思想新诠》等,译有《当代英国政治》、《民主先生在中国:东方与西方的人权与民主对话》等,在《哲学研究》、《文史哲》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课题多项... 作者沃格林(Eric Voegelin),美籍奥地利历史哲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与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齐名的保守主义者,二十世纪最为重要的哲学思想家之一。沃格林攻读的是政治学博士,喜欢的却是法学,真正师从的老师是自由主义法学大师凯尔森教授,心目中的偶像则是自由主义思想泰斗韦伯。著有《政治思想史研究》(三卷)、《政治的新科学》、《秩序与历史》、《政治观念史稿》(八卷)。 译者孔新峰,法学(政治学)博士,1998-200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现为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政治思想史、当代中国政治。著有《从自然之人到公民:霍布斯政治思想新诠》等,译有《当代英国政治》、《民主先生在中国:东方与西方的人权与民主对话》等,在《哲学研究》、《文史哲》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课题多项。 第一章 权力之秩序:马基雅维利 / 29 一、传记式背景:马基雅维利与圭恰尔迪尼 / 30 二、时代诸问题:1494年的创伤 / 33 三、意大利传统 / 38 四、亚洲之背景 / 44 五、《卡斯特拉卡尼传》 / 61 六、《李维史论》 / 66 七、《君主论》 / 82 八、结论 / 96 第二章 理性之秩序:伊拉斯谟与莫尔 / 103 一、1516年 / 105 二、伊拉斯谟的基督教 / 107 三、禁欲主义君主与“粗人” / 114 四、君主禁欲主义之范围 / 120 五、伊拉斯谟论战争 / 124 六、权力问题 / 125 七、《乌托邦》与美洲 / 129 八、某地与乌有乡 / 134 九、骄狂与财产 / 142 十、乌托邦的战争 / 149 第三章 上帝的子民 / 155 一、制度与运动 / 156 二、运动之分期 / 160 三、运动之范围 / 163 四、教会与宗派 / 165 五、改革与反文明效应 / 168 六、《锡安荣光一瞥》 / 169 七、运动之社会结构 / 174 八、东部对西部运动之影响——伪狄奥尼修斯 / 177 九、运动诸观念 / 183 十、自由性灵 / 206 十一、阿波罗之统治 / 236 第五部分 大混乱 第一章 大混乱(上): 路德与加尔文 / 253 一、印刷与公众 / 254 二、分裂——莱比锡辩论 / 256 三、符号之历史性——教会与圣餐变体论 / 260 四、《九十五条论纲》 / 265 五、《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徒贵族书》 / 270 六、因信称义 / 289 七、再思考 / 304 八、加尔文与命定论 / 314 索引 / 341 · · · · · · , 这套丛书还有 《希罗多德的王霸之辨》,《希腊古风时期的真理大师》,《海德格尔与有限性思想》,《莎士比亚的政治盛典》,《论源初遗忘》 等。 由于背景知识不甚了解读得很出戏,只能把握思想观念上的轴线:企图在中世纪脉络中寻找现代性问题的连续体。文艺复兴以来“迷狂”的性灵主义(spiritualism)走的是一条自我神化、自我施恩的内在封闭路线,这始于但丁诉诸阿波罗式的帝国,终于伪狄奥尼修斯式的超人,也可以说终于尼采,尼采看到了启蒙与进步智识的贪欲与可怖,但其自身的方案(对虚无主义的克服)也显得癫狂;对路德、加尔文有诸多批评。 2016已读70。相当有见地的政治哲学著作。艾瑞克·沃格林考察了自文艺复兴至宗教改革这段时期内的政治思想史,即西方现代性的发源历史,选取了马基雅维里、莫尔、伊拉斯谟、路德以及加尔文为考察对象,揭示出西方文明中属灵权威和世俗权威发生断裂的过程,而“智识上的傲慢”和“反哲学主义的态度”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结果,神学不再是一种指导俗世的精神方针,而现世则充斥着人的贪婪和骄狂,上帝与人类间以爱为基础的相... 2016已读70。相当有见地的政治哲学著作。艾瑞克·沃格林考察了自文艺复兴至宗教改革这段时期内的政治思想史,即西方现代性的发源历史,选取了马基雅维里、莫尔、伊拉斯谟、路德以及加尔文为考察对象,揭示出西方文明中属灵权威和世俗权威发生断裂的过程,而“智识上的傲慢”和“反哲学主义的态度”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结果,神学不再是一种指导俗世的精神方针,而现世则充斥着人的贪婪和骄狂,上帝与人类间以爱为基础的相连逐渐丧失。至20世纪初,总恶果全面爆发,孕育出法西斯主义之流的思想怪胎。沃格林对于西方现代性源起的反思不可谓不深刻,对所谓“进步”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予以了犀利批判,闪耀着思想光辉。 由于背景知识不甚了解读得很出戏,只能把握思想观念上的轴线:企图在中世纪脉络中寻找现代性问题的连续体。文艺复兴以来“迷狂”的性灵主义(spiritualism)走的是一条自我神化、自我施恩的内在封闭路线,这始于但丁诉诸阿波罗式的帝国,终于伪狄奥尼修斯式的超人,也可以说终于尼采,尼采看到了启蒙与进步智识的贪欲与可怖,但其自身的方案(对虚无主义的克服)也显得癫狂;对路德、加尔文有诸多批评。 1945年,纳粹德国战败,集中营里的人间地狱也随之公诸于世。战后,大屠杀成为了各界议论的焦点,在神学界尤甚。仔细想想便不难理解:伟大且良善的上帝居然丝毫不理会他的选民的悲切呼声,居然允许600万犹太人死于非命。上帝还是良善的吗?如果是,那他还是万能的吗?有位... 从世界的撤离以及向巅峰不可移动性的攀升,并未导致与神圣实质的联盟;相反,它们导致了人在其有限性之中的封闭性。它们并未导致向神圣领地的扩张,反而导致了自我的囿限。 2016-09-25 15:48 1人喜欢 从世界的撤离以及向巅峰不可移动性的攀升,并未导致与神圣实质的联盟;相反,它们导致了人在其有限性之中的封闭性。它们并未导致向神圣领地的扩张,反而导致了自我的囿限。 非政治主义是所有政治文化中都会存在的恒久问题。制度所能为之事,无非是对其创建之时的社会力量领域加以稳定与整饬;即使最佳的制度创建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会有些团体与个人不满于此一历史时刻的制度安排;随着时间流逝、环境变迁,新的不满因素又会浮现。一项制度必须时刻投身于稳固自身的运动,解决那些如任其发展将会危及自身价值与意义的问题。如果某项制度中的统治集团丧失了这种适应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将会感觉自己遭... 2018-06-05 21:48 非政治主义是所有政治文化中都会存在的恒久问题。制度所能为之事,无非是对其创建之时的社会力量领域加以稳定与整饬;即使最佳的制度创建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会有些团体与个人不满于此一历史时刻的制度安排;随着时间流逝、环境变迁,新的不满因素又会浮现。一项制度必须时刻投身于稳固自身的运动,解决那些如任其发展将会危及自身价值与意义的问题。如果某项制度中的统治集团丧失了这种适应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将会感觉自己遭受到“置之不理”的冷遇。如果特定社会中这样的人多到一定的程度,并且能够发展出一种行事哲学,符合那些以“身体”生活于社群之中而非以“灵魂”参与其中的人们(借用柏拉图的表述)的需求,借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观念的话,就会出现我们所谓社会规模上的非政治主义现象。更有进者,如果这些人形成社群并将自己组织起来采取政治行动的话,一场革命也就时机成熟了。 非政治主义是所有政治文化中都会存在的恒久问题。制度所能为之事,无非是对其创建之时的社会力量领域加以稳定与整饬;即使最佳的制度创建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会有些团体与个人不满于此一历史时刻的制度安排;随着时间流逝、环境变迁,新的不满因素又会浮现。一项制度必须时刻投身于稳固自身的运动,解决那些如任其发展将会危及自身价值与意义的问题。如果某项制度中的统治集团丧失了这种适应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将会感觉自己遭... 2018-06-05 21:48 非政治主义是所有政治文化中都会存在的恒久问题。制度所能为之事,无非是对其创建之时的社会力量领域加以稳定与整饬;即使最佳的制度创建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会有些团体与个人不满于此一历史时刻的制度安排;随着时间流逝、环境变迁,新的不满因素又会浮现。一项制度必须时刻投身于稳固自身的运动,解决那些如任其发展将会危及自身价值与意义的问题。如果某项制度中的统治集团丧失了这种适应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将会感觉自己遭受到“置之不理”的冷遇。如果特定社会中这样的人多到一定的程度,并且能够发展出一种行事哲学,符合那些以“身体”生活于社群之中而非以“灵魂”参与其中的人们(借用柏拉图的表述)的需求,借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观念的话,就会出现我们所谓社会规模上的非政治主义现象。更有进者,如果这些人形成社群并将自己组织起来采取政治行动的话,一场革命也就时机成熟了。 从世界的撤离以及向巅峰不可移动性的攀升,并未导致与神圣实质的联盟;相反,它们导致了人在其有限性之中的封闭性。它们并未导致向神圣领地的扩张,反而导致了自我的囿限。 2016-09-25 15:48 1人喜欢 从世界的撤离以及向巅峰不可移动性的攀升,并未导致与神圣实质的联盟;相反,它们导致了人在其有限性之中的封闭性。它们并未导致向神圣领地的扩张,反而导致了自我的囿限。 非政治主义是所有政治文化中都会存在的恒久问题。制度所能为之事,无非是对其创建之时的社会力量领域加以稳定与整饬;即使最佳的制度创建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会有些团体与个人不满于此一历史时刻的制度安排;随着时间流逝、环境变迁,新的不满因素又会浮现。一项制度必须时刻投身于稳固自身的运动,解决那些如任其发展将会危及自身价值与意义的问题。如果某项制度中的统治集团丧失了这种适应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将会感觉自己遭... 2018-06-05 21:48 非政治主义是所有政治文化中都会存在的恒久问题。制度所能为之事,无非是对其创建之时的社会力量领域加以稳定与整饬;即使最佳的制度创建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会有些团体与个人不满于此一历史时刻的制度安排;随着时间流逝、环境变迁,新的不满因素又会浮现。一项制度必须时刻投身于稳固自身的运动,解决那些如任其发展将会危及自身价值与意义的问题。如果某项制度中的统治集团丧失了这种适应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将会感觉自己遭受到“置之不理”的冷遇。如果特定社会中这样的人多到一定的程度,并且能够发展出一种行事哲学,符合那些以“身体”生活于社群之中而非以“灵魂”参与其中的人们(借用柏拉图的表述)的需求,借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观念的话,就会出现我们所谓社会规模上的非政治主义现象。更有进者,如果这些人形成社群并将自己组织起来采取政治行动的话,一场革命也就时机成熟了。 从世界的撤离以及向巅峰不可移动性的攀升,并未导致与神圣实质的联盟;相反,它们导致了人在其有限性之中的封闭性。它们并未导致向神圣领地的扩张,反而导致了自我的囿限。 2016-09-25 15:48 1人喜欢 从世界的撤离以及向巅峰不可移动性的攀升,并未导致与神圣实质的联盟;相反,它们导致了人在其有限性之中的封闭性。它们并未导致向神圣领地的扩张,反而导致了自我的囿限。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