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社会契约论
副标题: 作者:陈阳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3946128 出版时间:2016 页数:224 定价:28.00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直译自1762年4月阿姆斯特丹第一版法语原文 《社会契约论》全文分四卷 第一卷: 从相对模型化的视角阐述了社会结构,并且抛出了全书的核心——契约精神。卢梭将家庭看做社会的雏形,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便是依靠契约精神来维系的,这与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思想似乎不谋而合。契约精神是卢梭主权在民主张的内核和基础,也是理性思想的精髓。在依据契约精神构建起的理想社会结构中,人为了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一个整体(主权体),主权体代表所有个体的共同利益,具有公共意志;这样一来,社会中的人便成了同时拥有个人独立意志和社会公共意志的双重主体,失去了自然人的自由状态,却获得了公民自由和社会权利。这一理想结构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了“主权体”的概念。 第二卷: 集中阐述了主权体的种种特征。主权体是一个抽象的存在,仿佛一种精神人格—看似十分晦涩难... 【内容简介】 直译自1762年4月阿姆斯特丹第一版法语原文 《社会契约论》全文分四卷 第一卷: 从相对模型化的视角阐述了社会结构,并且抛出了全书的核心——契约精神。卢梭将家庭看做社会的雏形,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便是依靠契约精神来维系的,这与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思想似乎不谋而合。契约精神是卢梭主权在民主张的内核和基础,也是理性思想的精髓。在依据契约精神构建起的理想社会结构中,人为了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一个整体(主权体),主权体代表所有个体的共同利益,具有公共意志;这样一来,社会中的人便成了同时拥有个人独立意志和社会公共意志的双重主体,失去了自然人的自由状态,却获得了公民自由和社会权利。这一理想结构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了“主权体”的概念。 第二卷: 集中阐述了主权体的种种特征。主权体是一个抽象的存在,仿佛一种精神人格—看似十分晦涩难懂,不过类比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形象地理解这一概念:主权体仿佛海洋中无数小鱼构成的庞大鱼群,在掠食者眼中便成了一个仿佛具有行动意识的整体。大鱼群的运动遵循自然和物理法则,主权体的运转则有赖于法律。需要注意的是,主权体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国家,二者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主权体是国家得以形成的基础,但是国家作为实体,在实际情况中往往与理想的公共意志相违背—人人皆为决策者的社会在客观上毕竟难以实现。 第三卷: 具体讨论了几种不同的政府形态及其运作形式,即民主政府、贵族政府和君主政府。这一部分内容非常有意思,根据“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人数的多寡作为区分的依据。仔细想来,这种模式绝不仅限于政府的构成;相反,即使在两百多年后的今天,这种思路对于现代社会的企业管理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第四卷: 介绍几种社会组织制度,包括宗教。早期信仰新教、后转而皈依天主教的卢梭,对于宗教的看法洋溢着自然主义的理性色彩。卢梭信神而不信教:相信世间有凌驾于人力之上的存在,但却反对在神学和教会中徒然虚度时光。 起承转合之间,卢梭以近乎上帝视角的清晰思路,有理有据地为我们梳理了社会的来龙去脉。 【编辑推荐】 《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于1762年写成的重要政治哲学著作 1、“主权在民”思想深刻影响人类民主进程 《社会契约论》是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旨是为人民民主主权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其“主权在民”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了逐步废除欧洲君主绝对权力的运动和18世纪末北美殖民地摆脱英帝国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斗争。 2、孙中山、毛泽东、梁启超的民主思想均来自《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曾是19世纪70年代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直接理论指导,梁启超也追随其步伐将《社会契约论》一步步向中国传播;与此同时,在伦敦流亡的孙中山,在靠资助度日的艰难条件下,依然把仅有的钱购买《社会契约论》研究;毛泽东早年曾研读《社会契约论》,了解了法国启蒙主义思潮,而这正是他后来信仰马克思主义必不可少的基础。 3、习主席两次点名推荐《社会契约论》 2014年习主席访问俄罗斯和法国,两次向媒体公开自己的书单,其中就有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而2016年5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主席再次提及《社会契约论》是思考和研究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重要著作。 4、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的理论基础 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宣言》在费城获得批准,从此,美国踏上了平等、民主、法制的发展之路。而它的起源,正是一百多年前在欧洲掀起的民主启蒙思潮的《社会契约论》;1789年法国国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人权宣言》中“社会的目的是为大众谋福利的”、“统治权属于人民”等内容也充分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精神。至今,单在法国就有150多位学者在专门研究卢梭的思想。 5、读懂未来中国民主进程的关键作品 1985年,法学家费孝通呼吁全社会学习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只因中国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公民社会,而《社会契约论》中的理论,却是中国现代民主法制的基础。未来中国伟大的社会变革,离不开这本散发民主光辉的神圣著作。 6、新华社“两会代表推荐书目”、北京大学教授“联合推荐书目”、耶鲁大学公开课“10本伟大著作”之一 【名人推荐】 没有卢梭,就不会有法国大革命。——拿破仑 卢梭是另一个牛顿。牛顿完成了外界自然的科学,卢梭完成了人的内在宇宙的科学,正如牛顿揭示了外在世界秩序和规律一样,卢梭则发现了人内在本性。——康德 在《社会契约论》中康德找到了自己的道德启蒙,即“自由是人所特有的”这一原则。所有狂飙突进时期的德国天才人物,从先驱者莱辛和赫尔德开始,直到歌德和席勒……都是卢梭的崇拜者。——罗曼罗兰 卢梭是第一个代表普通人发言的人,他是在为他自己发言,也是在为人民出声,他诱导人民大众起来反抗,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反抗者。——阿诺德·豪瑟 内容简介(产品描述): 直译自1762年4月阿姆斯特丹第一版法语原文 《社会契约论》全文分四卷 第一卷: 从相对模型化的视角阐述了社会结构,并且抛出了全书的核心——契约精神。卢梭将家庭看做社会的雏形,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便是依靠契约精神来维系的,这与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思想似乎不谋而合。契约精神是卢梭主权在民主张的内核和基础,也是理性思想的精髓。在依据契约精神构建起的理想社会结构中,人为了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一个整体(主权体),主权体代表所有个体的共同利益,具有公共意志;这样一来,社会中的人便成了同时拥有个人独立意志和社会公共意志的双重主体,失去了自然人的自由状态,却获得了公民自由和社会权利。这一理想结构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了“主权体”的概念。 第二卷: 集中阐述了主权体的种种特征。主权体是一个抽象的存在,仿佛一种精神人格—看似... 内容简介(产品描述): 直译自1762年4月阿姆斯特丹第一版法语原文 《社会契约论》全文分四卷 第一卷: 从相对模型化的视角阐述了社会结构,并且抛出了全书的核心——契约精神。卢梭将家庭看做社会的雏形,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便是依靠契约精神来维系的,这与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思想似乎不谋而合。契约精神是卢梭主权在民主张的内核和基础,也是理性思想的精髓。在依据契约精神构建起的理想社会结构中,人为了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一个整体(主权体),主权体代表所有个体的共同利益,具有公共意志;这样一来,社会中的人便成了同时拥有个人独立意志和社会公共意志的双重主体,失去了自然人的自由状态,却获得了公民自由和社会权利。这一理想结构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了“主权体”的概念。 第二卷: 集中阐述了主权体的种种特征。主权体是一个抽象的存在,仿佛一种精神人格—看似十分晦涩难懂,不过类比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形象地理解这一概念:主权体仿佛海洋中无数小鱼构成的庞大鱼群,在掠食者眼中便成了一个仿佛具有行动意识的整体。大鱼群的运动遵循自然和物理法则,主权体的运转则有赖于法律。需要注意的是,主权体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国家,二者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主权体是国家得以形成的基础,但是国家作为实体,在实际情况中往往与理想的公共意志相违背—人人皆为决策者的社会在客观上毕竟难以实现。 第三卷: 具体讨论了几种不同的政府形态及其运作形式,即民主政府、贵族政府和君主政府。这一部分内容非常有意思,根据“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人数的多寡作为区分的依据。仔细想来,这种模式绝不仅限于政府的构成;相反,即使在两百多年后的今天,这种思路对于现代社会的企业管理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第四卷: 介绍几种社会组织制度,包括宗教。早期信仰新教、后转而皈依天主教的卢梭,对于宗教的看法洋溢着自然主义的理性色彩。卢梭信神而不信教:相信世间有凌驾于人力之上的存在,但却反对在神学和教会中徒然虚度时光。 起承转合之间,卢梭以近乎上帝视角的清晰思路,有理有据地为我们梳理了社会的来龙去脉。 编辑推荐 《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于1762年写成的重要政治哲学著作 1、“主权在民”思想深刻影响人类民主进程 《社会契约论》是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旨是为人民民主主权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其“主权在民”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了逐步废除欧洲君主绝对权力的运动和18世纪末北美殖民地摆脱英帝国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斗争。 2、孙中山、毛泽东、梁启超的民主思想均来自《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曾是19世纪70年代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直接理论指导,梁启超也追随其步伐将《社会契约论》一步步向中国传播;与此同时,在伦敦流亡的孙中山,在靠资助度日的艰难条件下,依然把仅有的钱购买《社会契约论》研究;毛泽东早年曾研读《社会契约论》,了解了法国启蒙主义思潮,而这正是他后来信仰马克思主义必不可少的基础。 3、习主席两次点名推荐《社会契约论》 2014年习主席访问俄罗斯和法国,两次向媒体公开自己的书单,其中就有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而2016年5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主席再次提及《社会契约论》是思考和研究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重要著作。 4、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的理论基础 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宣言》在费城获得批准,从此,美国踏上了平等、民主、法制的发展之路。而它的起源,正是一百多年前在欧洲掀起的民主启蒙思潮的《社会契约论》;1789年法国国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人权宣言》中“社会的目的是为大众谋福利的”、“统治权属于人民”等内容也充分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精神。至今,单在法国就有150多位学者在专门研究卢梭的思想。 5、读懂未来中国民主进程的关键作品 1985年,法学家费孝通呼吁全社会学习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只因中国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公民社会,而《社会契约论》中的理论,却是中国现代民主法制的基础。未来中国伟大的社会变革,离不开这本散发民主光辉的神圣著作。 6、新华社“两会代表推荐书目”、北京大学教授“联合推荐书目”、耶鲁大学公开课“10本伟大著作”之一 名人推荐 没有卢梭,就不会有法国大革命。——拿破仑 卢梭是另一个牛顿。牛顿完成了外界自然的科学,卢梭完成了人的内在宇宙的科学,正如牛顿揭示了外在世界秩序和规律一样,卢梭则发现了人内在本性。——康德 在《社会契约论》中康德找到了自己的道德启蒙,即“自由是人所特有的”这一原则。所有狂飙突进时期的德国天才人物,从先驱者莱辛和赫尔德开始,直到歌德和席勒……都是卢梭的崇拜者。——罗曼罗兰 卢梭是第一个代表普通人发言的人,他是在为他自己发言,也是在为人民出声,他诱导人民大众起来反抗,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反抗者。——阿诺德·豪瑟 续借五次,勉强读完。做了最多的笔记。 对于公民意识的启迪,虽然理解起来囫囵吞枣,却又常常有醍醐灌顶的喜悦。需要收藏再读。 启蒙,就是对不懂的人讲解。启蒙时代,就是刚有一点点人开始懂了的时代。实践了三百年,《社会契约论》已然没有实用的价值了,远不如读一本法律学的基础教材来得全面而深入。它的阅读价值更多的在于对历史的兴趣。它的语境是个大问题,那时候争论的东西肯定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古人和今人比起来,假如我们有意,我们一定能知道得比古人更多。知识的积累不是胡说的。卢梭知道很多事情吗?我可不觉得,而且仍然看不上他,他有种乳臭... 启蒙,就是对不懂的人讲解。启蒙时代,就是刚有一点点人开始懂了的时代。实践了三百年,《社会契约论》已然没有实用的价值了,远不如读一本法律学的基础教材来得全面而深入。它的阅读价值更多的在于对历史的兴趣。它的语境是个大问题,那时候争论的东西肯定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古人和今人比起来,假如我们有意,我们一定能知道得比古人更多。知识的积累不是胡说的。卢梭知道很多事情吗?我可不觉得,而且仍然看不上他,他有种乳臭未干的男孩的臭味。他言中的古人早已被后来的学者研究得更多更仔细。知识当然是在前进的,在虚空中铺展开来。不要学那些后现代,满足于文字游戏的浅薄、自误的低级趣味。这本书的几个亮点比如P127、140、149,表现了卢梭的向往和解决问题的操作,但我并不是说它们很对。对127页的仪式感,我倒很有点感动。 卢梭在两个多世纪之前的这本著作也许是第一次甚至也是最后一次如此清晰的描绘了人类社会应有的完美图景。它不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不是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不是亚当·斯密的资本主义当然更不会是被中国特色化了的社会主义。 它甚至简单到只有寥寥100多页的篇幅,论述... 今晚是我们这个读书小组的第一次讨论,欢迎大家来到这个小小的学术共同体。 每次过东校区看到朝气蓬勃的面孔都很激动,你们总是让我想到顾城的一句诗:“你没有 见过乌云.你的眼睛有蓝天一样的颜色。”这让我仿佛回到几年前在珠海校区与世隔绝的度假式的大一、大二生活,... 2017年重读自己的这篇读后感,有些内容读起来让自己感觉有些羞涩,有些想法也和当初不再一样了。不过也无力再去修改,大家将就着看,相互提提意见吧~ ===================================================================================== 《社会契约论》全书分为四卷。依... 刨旧帖———————————————————————— 读《社会契约论》札记 《社会契约论》是18世纪启蒙运动领袖人物卢梭的代表作。他的《社会契约论》一书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美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卢梭是启蒙运动中的领军人物,他从社会... 【按语:《社会契约论》是一部让我颇感难以理解的著作:因为《论科学与艺术》《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对文明的贬低和对近乎伊甸园的自然状态的赞美,不仅使得《社会契约论》中对政治社会的推重和赞美颇为突兀,而且更要命的是:《社会契约论》中含混其词的自然状态里... 1 孟德斯鸠主张立宪君主制,伏尔泰主张开明的君主制,而卢梭主张民 主共和制。伏尔泰虽然是一位自由主义思想家,但他不主张赶走国王。 2 我发现,所有一切问题的根子,都处在政治上。不论从什么角度看,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人民不是他们的政府的性质使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就... 第一卷 基本公约不仅没有摧毁自然的平等,反而以道德的和法律的平等代替自然所造成人与人之间的身体上的不平等,因而,虽然人与人之间在体力和智力上不相等,但由于公约和权利的保证,他们人人都是平等的。 研究的问题:在社会秩序中找到某种合法的和妥当的政府行为的规则。 第... 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里,将意志分为三种形式,首先是个人意志,个人意志是社会公民最基本的需求,在马斯洛的人本哲学里,属于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最基本需求。其次是团体意志,团体意志如果放大到整个国家来说,可以定义为党派意志或者说国家管理集团的意志。第三种是公共意志... 学术的进化,日新月异,2、3百年前的理论,现在看来必然是过时的;但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表现出的智慧,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涤荡而黯然失色。这大概就是经典作品值得后人一读再读的原因:不仅为了学习它的内容,更是为了领略那隐藏在内容背后的,人类智慧所能达到的巅峰。 本... 《社会契约论》作为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主要思想家让•雅克•卢梭(1712-1778)的代表作之一,为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美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理论纲领。虽然这本书和卢梭本人颇具争议,甚至被许多学者批评是空想且反科学的,但其对法国大革命乃至当今世界的... 第三卷第14章:当人民以主权者的身份合法地聚集起来,政府的全部权限便宣告停止,行政权力也随之中止,最微不足道的公民也与地位最高的行政官同样神圣而不可侵犯。因为当公民在此作为代表的本体出席时,便不再需要什么代表了。 第三卷第18章:集会召开,除了维持社会条约之外再无别的目标,集会始终应当围绕着两条永远无法废除且需要分别通过投票表决的议题展开。第一条:主权者是否愿意保存现有的政府形式?第二条:人民是否愿... 2019-04-08 10:20 第三卷第14章:当人民以主权者的身份合法地聚集起来,政府的全部权限便宣告停止,行政权力也随之中止,最微不足道的公民也与地位最高的行政官同样神圣而不可侵犯。因为当公民在此作为代表的本体出席时,便不再需要什么代表了。 第三卷第18章:集会召开,除了维持社会条约之外再无别的目标,集会始终应当围绕着两条永远无法废除且需要分别通过投票表决的议题展开。第一条:主权者是否愿意保存现有的政府形式?第二条:人民是否愿意继续将行政管理权力交由现在承担行政管理权力的人们? 第四卷第2章:两条基本原则可以帮助我们调整这些比例关系:其一,要协商的事宜越事关重大,决定它的观点就应当越接近全体一致;其二,磋商事宜越亟待解决,就越应当降低对不同观点票数之差的要求。对于需要立刻做出决定的事务,仅仅一票之胜便已足够。第一条看起来更符合法律精神,第二条更符合实务精神。无论如何,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建立起最佳比例关系,才能达到足以宣告公共意志的大多数。 本卷主旨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2017-11-28 奴隶制 放弃自由就是放弃成为一个人,就是要交出人权甚至还有人的责任。 2017-11-28 格劳秀斯 胡果·格劳秀斯(HugoGrotius1583-1645)——世界近代国际法学的奠基人。同时也是近代折衷法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2017-11-28 社会契约 问题在于发现一种联合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用一种整体的力量捍卫和保护每个联合者及... 2019-02-16 20:59 本卷主旨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2017-11-28奴隶制放弃自由就是放弃成为一个人,就是要交出人权甚至还有人的责任。2017-11-28格劳秀斯胡果·格劳秀斯(HugoGrotius1583-1645)——世界近代国际法学的奠基人。同时也是近代折衷法学派的创始人之一。2017-11-28社会契约问题在于发现一种联合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用一种整体的力量捍卫和保护每个联合者及其福祉。在这种形式下,每个联合者把自己与整体相结合时,他也依然只是遵从自己的意愿并能保持以往的自由。”这就是社会契约论提供方案时最基本问题之所在。2017-11-28社会状态人因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自由以及希冀获得一切并能如愿的一种无节制的权利;人所获得的是公民自由和财产权。2017-11-28财产权我们不是要摧毁自然的不平等,因为这种生理上的不平等是自然界在人们之间竖立起来的。反而是用道德上和法律上的平等取代了人们之间身体上的不平等。从而,在体力上、智力上不平等的人,根据约定以及法定权利却是人人平等的。2017-11-28主权不可分割主权不可让渡,同样,主权也不可分割。因为意志要么是共同意志,要么就不是共同意志;要么就是全体人民的意志,要么就是其中一部分人的意志。在第一种情况中,当这种意志被宣布时,它是一种主权行为并且构成了法律;在第二种情况中,它只是一种具体意志,或者是执法行为——至多算是一个裁决。2017-11-28主权权力的边界无论从哪一面来推导我们的原理,我们都会得出同样的结论,社会契约在公民之中建立了这样一种平等关系,以致于大家都能遵守同样条件并且由此享有同样权利。因此,从这个契约的本质中,主权的每一个行为也就是公共意志的真实的行为,都平等地对所有公民加以约束或者让他们受益,以致主权体只承认国家这一主体,并且不加区别地对待组成它的个体。那么,严格地讲,什么是主权的行为呢?它不是位高者与位卑者之间的规约,而是共同体与它的每一位成员之间的规约。它是合法的,因为它基于社会契约之上;它是公平的,因为面向全体大众;它是有用的,因为除了公共利益之外,它没有其他目标;它是稳定的,因为它被公共力量和至高力量所保障。只要臣民服从于这样的规约,他们就是服从于自己的意志。询问主权体与公民各自的权利得到了多大程度的伸展,就是在询问在哪一点上后者与他们自己能够达成承诺——每个人与全体的承诺,还有全体与每个人的承诺。由是观之,主权权力虽是绝对的、神圣的和不可侵犯的,却没有也不能超出公共规约的界限,而且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处置这些规约所给予的此类福祉和自由。因而,在一个臣民身上,主权体永远无权索要到比另一臣民身上更多的东西,因为在那种情形下,这个问题变成了一个具体问题,这就不在它的能力所及之内了。一旦承认了这些区别,那么在社会契约之中,个体的任何真实的牺牲看上去都不那么真实了,订立契约之后,他们取得的地位要比从前的更为优越。他们不是作出了牺牲,而是进行了有利的交换;他们不是得到了一种不确定的、危险的生活方式,而是获得了一种更为理想、更为安全的生活方式;他们没有获得天然的独立性,而是取得了自由;他们不是拥有了一种可以伤害他人的力量,而是拥有了一种对自我的保障;他们不是拥有他人能够压倒的力量,而是一种社会联合使之不可战胜的权利。他们奉献给国家的生命,正是不断受到国家保护的东西。在捍卫国家的过程中,当他们甘冒生命危险时,他们所做的事情不就是奉还已经获得的东西吗?在自然状态下,为了保卫自己的生存方式,他们不可避免地要冒生命之虞不断战斗,现在所做的事情不也就是如此而已?诚然,当祖国需要时,所有人都必须战斗,然而,如此也就没有人是为自己而战了。为了给予我们安全的国家,我们只是甘冒失去安全保障时必须为自己承受的风险的一部分,这不是我们的收益吗?2017-11-29生与死之权利每一个作恶多端的人,因其攻击社会权利的行为而成了祖国的叛逆者。由于违反法律,他就不再是一国的成员,他甚至还为此向国家开战了。此时,国家的生存与他的生存不再一致,两者不能相容,必去其一。在处死罪犯的过程中,我们屠杀的不是公民,而是敌人。审判与判决就是他违反社会契约的证据,结果是他不再是国家的一员。2017-11-29频繁的惩罚行为常常是政府虚弱和渎职的标志。没有一个犯错的人是不能够改造好的。国家无权对任何人处以极刑,他们都有权生存,即使是为了杀一儆百也不行。2017-11-29立法者良法所谓良法,就是捍卫人们的权利和自由,防止暴政,制裁犯罪,维护正义的法律。与之相对应是恶法,恶法就是维护独裁专制、维护暴政、侵害人权、肆意剥夺人们的自由、损害正义的法律。同样的法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有人称之为良法,有人称之为恶法。2017-11-29人民(续一)对于良好的政府,国家的规模既不能过大;为了维系自身的生存,它也不能太小。在每个政治体中,都有它不能逾越的最大力量,领土面积的增多只会使力量递减。2017-11-29各种立法体系如果我们要问,什么东西是最大的福祉,是每一种立法体系的最终追求,我们最终会把它归结为两个主要目标——自由和平等。之所以是自由,因为所有的个体依赖都是取自国家共同体的如此大的力量;之所以是平等,因为无他,则自由不能存在。2017-11-29法律的分类从根本上说,刑法不是一种具体类别的法律,而是对其余法律的制裁措施。2017-11-29政府的分类首先,主权体可以承担政府对全体人民或者对人民中大多数的责任,因而,更多的公民是行政官而非只是私人的个体。这种政府形式被称作民主制。其次,可以把政府限制在很小的规模,以致私人的个体多于行政官,这就叫贵族制。最后,可以把整个政府集中于一个行政官手中,从他那里其他人分享他们的权力。这第三种形式更为常见,被称作君主制或者王朝政府。2017-11-29如果在不同的国家中最高行政官的数量应与公民数量成反比关系,可以推出,一般而言,民主制政府适合小型国家,贵族制政府适合中型国家,君主制政府适合大型国家。2017-11-29民主制我愿自由而有危险,也不愿意安宁而受到奴役。2017-11-29没有一种政府形式适合于所有国家在民主制国家中,人民承担最小的费用;在贵族制国家中,人民承担的费用要大些;在君主制国家中,人民的负担最为沉重。因此,君主制国家仅仅适合富裕的国家,贵族制国家适合中等规模与财富的国家,民主制国家适合小型规模与财富的国家。2017-11-29如何维系主权权威在道德事务中,可能性的界限比我们的想象更狭窄:是我们的弱点、恶习和偏见禁锢了它们。低贱的灵魂是不会相信伟人们的,卑鄙的奴隶只会对自由发出讽刺的笑声。2017-11-29代理人或代表一国的建制越好,在公民头脑中公共事务对私人事务的侵蚀程度就越大。私人事务甚至更加不重要了,因为共同幸福的总和占据了每个个体幸福总和的更大比重,因而他更加无意寻找具体的关怀。在一个秩序完好的城市中,每个人都会飞奔去参加公民大会:在一个坏政府的治下,无人会有意挪一步脚去参加公民大会的,因为没有人对那儿发生的事情有兴趣,因为可以预见公共意志是不能盛行的,最后还因为他们对家庭事务的关心而投入了所有关注。善法能够让更善法得以制定;恶法能够让更恶法得以诞生。一旦有人谈到国家事务,与我何干?国家可能因为迷失而被舍弃了。2017-11-29如何检查政府的篡权行为在国家之中,没有不能被撤销的根本性法律,社会契约本身也在此列,因为如果全体公民集合在一起违反这个公约,毋庸置疑这种违反是相当合法的。2017-11-29投票就其本质而言,只有一种法律是需要全体一致同意的。这就是社会契约。因为公民联系是所有行为中最出于自愿的一种。任何人都是生就自由的,都是他自己的主人;没有人可以假借任何借口使其他人未经自身同意而服从于他。2017-11-29如果制定社会契约时存在反对者,他们的反对并不能使契约失效,而仅仅是把他们排除在契约之外。2017-11-29平民的宗教没有一个国家不是在宗教的基础上建立的2017-11-30 当人进入社会契约中,他们的处境比契约存在之前更忧郁了,他们不是放弃,而是进行了一笔合算的交易,以不确定不稳定的生活方式换取了更好更可靠的生活方式,用天然的不受束缚换取了自由,用侵害他人的权利换取了自身的安全,用可能被别人压制的强力,换取了因社会团结而不可被征服的权利。 2018-05-26 11:14 当人进入社会契约中,他们的处境比契约存在之前更忧郁了,他们不是放弃,而是进行了一笔合算的交易,以不确定不稳定的生活方式换取了更好更可靠的生活方式,用天然的不受束缚换取了自由,用侵害他人的权利换取了自身的安全,用可能被别人压制的强力,换取了因社会团结而不可被征服的权利。 实际上,个体意志与公共意志在某些点上达成一致,并不是不可能,但这种一致要想持续长久是不可能的,因为个人个体意志天生倾向于偏私,而公共意志天生倾向于平等。 2018-05-26 11:09 实际上,个体意志与公共意志在某些点上达成一致,并不是不可能,但这种一致要想持续长久是不可能的,因为个人个体意志天生倾向于偏私,而公共意志天生倾向于平等。 实际上,个体意志与公共意志在某些点上达成一致,并不是不可能,但这种一致要想持续长久是不可能的,因为个人个体意志天生倾向于偏私,而公共意志天生倾向于平等。 2018-05-26 11:09 实际上,个体意志与公共意志在某些点上达成一致,并不是不可能,但这种一致要想持续长久是不可能的,因为个人个体意志天生倾向于偏私,而公共意志天生倾向于平等。 当人进入社会契约中,他们的处境比契约存在之前更忧郁了,他们不是放弃,而是进行了一笔合算的交易,以不确定不稳定的生活方式换取了更好更可靠的生活方式,用天然的不受束缚换取了自由,用侵害他人的权利换取了自身的安全,用可能被别人压制的强力,换取了因社会团结而不可被征服的权利。 2018-05-26 11:14 当人进入社会契约中,他们的处境比契约存在之前更忧郁了,他们不是放弃,而是进行了一笔合算的交易,以不确定不稳定的生活方式换取了更好更可靠的生活方式,用天然的不受束缚换取了自由,用侵害他人的权利换取了自身的安全,用可能被别人压制的强力,换取了因社会团结而不可被征服的权利。 第三卷第14章:当人民以主权者的身份合法地聚集起来,政府的全部权限便宣告停止,行政权力也随之中止,最微不足道的公民也与地位最高的行政官同样神圣而不可侵犯。因为当公民在此作为代表的本体出席时,便不再需要什么代表了。 第三卷第18章:集会召开,除了维持社会条约之外再无别的目标,集会始终应当围绕着两条永远无法废除且需要分别通过投票表决的议题展开。第一条:主权者是否愿意保存现有的政府形式?第二条:人民是否愿... 2019-04-08 10:20 第三卷第14章:当人民以主权者的身份合法地聚集起来,政府的全部权限便宣告停止,行政权力也随之中止,最微不足道的公民也与地位最高的行政官同样神圣而不可侵犯。因为当公民在此作为代表的本体出席时,便不再需要什么代表了。 第三卷第18章:集会召开,除了维持社会条约之外再无别的目标,集会始终应当围绕着两条永远无法废除且需要分别通过投票表决的议题展开。第一条:主权者是否愿意保存现有的政府形式?第二条:人民是否愿意继续将行政管理权力交由现在承担行政管理权力的人们? 第四卷第2章:两条基本原则可以帮助我们调整这些比例关系:其一,要协商的事宜越事关重大,决定它的观点就应当越接近全体一致;其二,磋商事宜越亟待解决,就越应当降低对不同观点票数之差的要求。对于需要立刻做出决定的事务,仅仅一票之胜便已足够。第一条看起来更符合法律精神,第二条更符合实务精神。无论如何,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建立起最佳比例关系,才能达到足以宣告公共意志的大多数。 第三卷第14章:当人民以主权者的身份合法地聚集起来,政府的全部权限便宣告停止,行政权力也随之中止,最微不足道的公民也与地位最高的行政官同样神圣而不可侵犯。因为当公民在此作为代表的本体出席时,便不再需要什么代表了。 第三卷第18章:集会召开,除了维持社会条约之外再无别的目标,集会始终应当围绕着两条永远无法废除且需要分别通过投票表决的议题展开。第一条:主权者是否愿意保存现有的政府形式?第二条:人民是否愿... 2019-04-08 10:20 第三卷第14章:当人民以主权者的身份合法地聚集起来,政府的全部权限便宣告停止,行政权力也随之中止,最微不足道的公民也与地位最高的行政官同样神圣而不可侵犯。因为当公民在此作为代表的本体出席时,便不再需要什么代表了。 第三卷第18章:集会召开,除了维持社会条约之外再无别的目标,集会始终应当围绕着两条永远无法废除且需要分别通过投票表决的议题展开。第一条:主权者是否愿意保存现有的政府形式?第二条:人民是否愿意继续将行政管理权力交由现在承担行政管理权力的人们? 第四卷第2章:两条基本原则可以帮助我们调整这些比例关系:其一,要协商的事宜越事关重大,决定它的观点就应当越接近全体一致;其二,磋商事宜越亟待解决,就越应当降低对不同观点票数之差的要求。对于需要立刻做出决定的事务,仅仅一票之胜便已足够。第一条看起来更符合法律精神,第二条更符合实务精神。无论如何,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建立起最佳比例关系,才能达到足以宣告公共意志的大多数。 本卷主旨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2017-11-28 奴隶制 放弃自由就是放弃成为一个人,就是要交出人权甚至还有人的责任。 2017-11-28 格劳秀斯 胡果·格劳秀斯(HugoGrotius1583-1645)——世界近代国际法学的奠基人。同时也是近代折衷法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2017-11-28 社会契约 问题在于发现一种联合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用一种整体的力量捍卫和保护每个联合者及... 2019-02-16 20:59 本卷主旨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2017-11-28奴隶制放弃自由就是放弃成为一个人,就是要交出人权甚至还有人的责任。2017-11-28格劳秀斯胡果·格劳秀斯(HugoGrotius1583-1645)——世界近代国际法学的奠基人。同时也是近代折衷法学派的创始人之一。2017-11-28社会契约问题在于发现一种联合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用一种整体的力量捍卫和保护每个联合者及其福祉。在这种形式下,每个联合者把自己与整体相结合时,他也依然只是遵从自己的意愿并能保持以往的自由。”这就是社会契约论提供方案时最基本问题之所在。2017-11-28社会状态人因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自由以及希冀获得一切并能如愿的一种无节制的权利;人所获得的是公民自由和财产权。2017-11-28财产权我们不是要摧毁自然的不平等,因为这种生理上的不平等是自然界在人们之间竖立起来的。反而是用道德上和法律上的平等取代了人们之间身体上的不平等。从而,在体力上、智力上不平等的人,根据约定以及法定权利却是人人平等的。2017-11-28主权不可分割主权不可让渡,同样,主权也不可分割。因为意志要么是共同意志,要么就不是共同意志;要么就是全体人民的意志,要么就是其中一部分人的意志。在第一种情况中,当这种意志被宣布时,它是一种主权行为并且构成了法律;在第二种情况中,它只是一种具体意志,或者是执法行为——至多算是一个裁决。2017-11-28主权权力的边界无论从哪一面来推导我们的原理,我们都会得出同样的结论,社会契约在公民之中建立了这样一种平等关系,以致于大家都能遵守同样条件并且由此享有同样权利。因此,从这个契约的本质中,主权的每一个行为也就是公共意志的真实的行为,都平等地对所有公民加以约束或者让他们受益,以致主权体只承认国家这一主体,并且不加区别地对待组成它的个体。那么,严格地讲,什么是主权的行为呢?它不是位高者与位卑者之间的规约,而是共同体与它的每一位成员之间的规约。它是合法的,因为它基于社会契约之上;它是公平的,因为面向全体大众;它是有用的,因为除了公共利益之外,它没有其他目标;它是稳定的,因为它被公共力量和至高力量所保障。只要臣民服从于这样的规约,他们就是服从于自己的意志。询问主权体与公民各自的权利得到了多大程度的伸展,就是在询问在哪一点上后者与他们自己能够达成承诺——每个人与全体的承诺,还有全体与每个人的承诺。由是观之,主权权力虽是绝对的、神圣的和不可侵犯的,却没有也不能超出公共规约的界限,而且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处置这些规约所给予的此类福祉和自由。因而,在一个臣民身上,主权体永远无权索要到比另一臣民身上更多的东西,因为在那种情形下,这个问题变成了一个具体问题,这就不在它的能力所及之内了。一旦承认了这些区别,那么在社会契约之中,个体的任何真实的牺牲看上去都不那么真实了,订立契约之后,他们取得的地位要比从前的更为优越。他们不是作出了牺牲,而是进行了有利的交换;他们不是得到了一种不确定的、危险的生活方式,而是获得了一种更为理想、更为安全的生活方式;他们没有获得天然的独立性,而是取得了自由;他们不是拥有了一种可以伤害他人的力量,而是拥有了一种对自我的保障;他们不是拥有他人能够压倒的力量,而是一种社会联合使之不可战胜的权利。他们奉献给国家的生命,正是不断受到国家保护的东西。在捍卫国家的过程中,当他们甘冒生命危险时,他们所做的事情不就是奉还已经获得的东西吗?在自然状态下,为了保卫自己的生存方式,他们不可避免地要冒生命之虞不断战斗,现在所做的事情不也就是如此而已?诚然,当祖国需要时,所有人都必须战斗,然而,如此也就没有人是为自己而战了。为了给予我们安全的国家,我们只是甘冒失去安全保障时必须为自己承受的风险的一部分,这不是我们的收益吗?2017-11-29生与死之权利每一个作恶多端的人,因其攻击社会权利的行为而成了祖国的叛逆者。由于违反法律,他就不再是一国的成员,他甚至还为此向国家开战了。此时,国家的生存与他的生存不再一致,两者不能相容,必去其一。在处死罪犯的过程中,我们屠杀的不是公民,而是敌人。审判与判决就是他违反社会契约的证据,结果是他不再是国家的一员。2017-11-29频繁的惩罚行为常常是政府虚弱和渎职的标志。没有一个犯错的人是不能够改造好的。国家无权对任何人处以极刑,他们都有权生存,即使是为了杀一儆百也不行。2017-11-29立法者良法所谓良法,就是捍卫人们的权利和自由,防止暴政,制裁犯罪,维护正义的法律。与之相对应是恶法,恶法就是维护独裁专制、维护暴政、侵害人权、肆意剥夺人们的自由、损害正义的法律。同样的法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有人称之为良法,有人称之为恶法。2017-11-29人民(续一)对于良好的政府,国家的规模既不能过大;为了维系自身的生存,它也不能太小。在每个政治体中,都有它不能逾越的最大力量,领土面积的增多只会使力量递减。2017-11-29各种立法体系如果我们要问,什么东西是最大的福祉,是每一种立法体系的最终追求,我们最终会把它归结为两个主要目标——自由和平等。之所以是自由,因为所有的个体依赖都是取自国家共同体的如此大的力量;之所以是平等,因为无他,则自由不能存在。2017-11-29法律的分类从根本上说,刑法不是一种具体类别的法律,而是对其余法律的制裁措施。2017-11-29政府的分类首先,主权体可以承担政府对全体人民或者对人民中大多数的责任,因而,更多的公民是行政官而非只是私人的个体。这种政府形式被称作民主制。其次,可以把政府限制在很小的规模,以致私人的个体多于行政官,这就叫贵族制。最后,可以把整个政府集中于一个行政官手中,从他那里其他人分享他们的权力。这第三种形式更为常见,被称作君主制或者王朝政府。2017-11-29如果在不同的国家中最高行政官的数量应与公民数量成反比关系,可以推出,一般而言,民主制政府适合小型国家,贵族制政府适合中型国家,君主制政府适合大型国家。2017-11-29民主制我愿自由而有危险,也不愿意安宁而受到奴役。2017-11-29没有一种政府形式适合于所有国家在民主制国家中,人民承担最小的费用;在贵族制国家中,人民承担的费用要大些;在君主制国家中,人民的负担最为沉重。因此,君主制国家仅仅适合富裕的国家,贵族制国家适合中等规模与财富的国家,民主制国家适合小型规模与财富的国家。2017-11-29如何维系主权权威在道德事务中,可能性的界限比我们的想象更狭窄:是我们的弱点、恶习和偏见禁锢了它们。低贱的灵魂是不会相信伟人们的,卑鄙的奴隶只会对自由发出讽刺的笑声。2017-11-29代理人或代表一国的建制越好,在公民头脑中公共事务对私人事务的侵蚀程度就越大。私人事务甚至更加不重要了,因为共同幸福的总和占据了每个个体幸福总和的更大比重,因而他更加无意寻找具体的关怀。在一个秩序完好的城市中,每个人都会飞奔去参加公民大会:在一个坏政府的治下,无人会有意挪一步脚去参加公民大会的,因为没有人对那儿发生的事情有兴趣,因为可以预见公共意志是不能盛行的,最后还因为他们对家庭事务的关心而投入了所有关注。善法能够让更善法得以制定;恶法能够让更恶法得以诞生。一旦有人谈到国家事务,与我何干?国家可能因为迷失而被舍弃了。2017-11-29如何检查政府的篡权行为在国家之中,没有不能被撤销的根本性法律,社会契约本身也在此列,因为如果全体公民集合在一起违反这个公约,毋庸置疑这种违反是相当合法的。2017-11-29投票就其本质而言,只有一种法律是需要全体一致同意的。这就是社会契约。因为公民联系是所有行为中最出于自愿的一种。任何人都是生就自由的,都是他自己的主人;没有人可以假借任何借口使其他人未经自身同意而服从于他。2017-11-29如果制定社会契约时存在反对者,他们的反对并不能使契约失效,而仅仅是把他们排除在契约之外。2017-11-29平民的宗教没有一个国家不是在宗教的基础上建立的2017-11-30 当人进入社会契约中,他们的处境比契约存在之前更忧郁了,他们不是放弃,而是进行了一笔合算的交易,以不确定不稳定的生活方式换取了更好更可靠的生活方式,用天然的不受束缚换取了自由,用侵害他人的权利换取了自身的安全,用可能被别人压制的强力,换取了因社会团结而不可被征服的权利。 2018-05-26 11:14 当人进入社会契约中,他们的处境比契约存在之前更忧郁了,他们不是放弃,而是进行了一笔合算的交易,以不确定不稳定的生活方式换取了更好更可靠的生活方式,用天然的不受束缚换取了自由,用侵害他人的权利换取了自身的安全,用可能被别人压制的强力,换取了因社会团结而不可被征服的权利。 实际上,个体意志与公共意志在某些点上达成一致,并不是不可能,但这种一致要想持续长久是不可能的,因为个人个体意志天生倾向于偏私,而公共意志天生倾向于平等。 2018-05-26 11:09 实际上,个体意志与公共意志在某些点上达成一致,并不是不可能,但这种一致要想持续长久是不可能的,因为个人个体意志天生倾向于偏私,而公共意志天生倾向于平等。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