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纵欲与虚无之上
副标题:现代情境里的政治伦理 作者:钱永祥 出版社:三辉图书 /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30008 出版时间:2016 页数:408 定价:62.00 内容简介: ◆抗拒当下的庸俗与无聊,直面现代人的价值抉择与伦理处境 ◆复现韦伯、卢卡奇、伯林等大家的思想理路,重新经营我们时代的道德资源 ◆林毓生、刘擎、周濂、刘瑜、任剑涛、高全喜、周保松一致推荐 ------------------------------------------ ------------------------------------------------------------------------ 【内容简介】 本书是钱永祥对现代性的伦理思考,关切现代人的道德伦理处境。面对现代性的挑战,我们不只是在处理一组客观的历史、社会现象,更是在自行认定或者弃绝一些价值立场。那么,我们认定或弃绝时依据的理由是什么?之后又如何承担责任? 作者研读经典,观照现实,从平等、多元和公共性三个概念出发,以自由主义为批判立场,梳理、分析和阐释上述问题,并指出... ◆抗拒当下的庸俗与无聊,直面现代人的价值抉择与伦理处境 ◆复现韦伯、卢卡奇、伯林等大家的思想理路,重新经营我们时代的道德资源 ◆林毓生、刘擎、周濂、刘瑜、任剑涛、高全喜、周保松一致推荐 ------------------------------------------ ------------------------------------------------------------------------ 【内容简介】 本书是钱永祥对现代性的伦理思考,关切现代人的道德伦理处境。面对现代性的挑战,我们不只是在处理一组客观的历史、社会现象,更是在自行认定或者弃绝一些价值立场。那么,我们认定或弃绝时依据的理由是什么?之后又如何承担责任? 作者研读经典,观照现实,从平等、多元和公共性三个概念出发,以自由主义为批判立场,梳理、分析和阐释上述问题,并指出了一个由平等的个人进行公共论述的远景。 庸俗者没有怀疑,所以无所担当;无聊者缺乏热情,所以不求担当。庸俗者以为意义与价值的问题业已解决,生命不过是随着主流逐波弄潮;无聊者则根本不识意义与价值的追求包含着徒劳的悲剧成分,以为生命本身原是轻松幸福的尽兴一场。 ——钱永祥 ------------------------------------------------------------------------------------------------------------------ 【学者推荐】 这是一部介于专业读者与大众读者之间的政治哲学论著,展卷一读,两类读者一定都会受益匪浅。 ——任剑涛(清华大学政治系教授) 钱永祥先生对“说理”的珍视源自对生命实践的真切领悟,他的论说深刻锐利又娓娓道来,他的诚恳与卓识为当代汉语学界所罕见。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十余年前读到钱永祥先生的《纵欲与虚无之上》,至为佩服,不仅因为义理文章,更因为随时可见的人文关怀,至今犹记书中所说面对现代性要持“败而不溃”之姿态,世俗时代有限理性个体之渺小但伟岸、悲剧但豪情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不由想起里尔克所言: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十余年后,钱先生再出新著,愿这动情之理性能真正影响和改变中国的公共政治文化心理。 ——周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钱永祥 台湾“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员,《思想》杂志总编辑,研究政治哲学、近代西方政治思想、马克思主义,以及动物伦理学。著有《动情的理性:政治哲学作为道德实践》《纵欲与虚无之上:现代情境里的政治伦理》以及多篇学术论文。译有《学术与政治》《动物解放》。 黑格尔:西方古典哲学传统的最后一位大宗师 走出神话国之后:读刘大任《走出神话国》 空气中的叛逆精神:马尔库塞与20世纪60年代的消逝 历史与传记:读玛丽安娜韦伯的《韦伯传》上册 · · · · · · 黑格尔:西方古典哲学传统的最后一位大宗师 走出神话国之后:读刘大任《走出神话国》 空气中的叛逆精神:马尔库塞与20世纪60年代的消逝 历史与传记:读玛丽安娜韦伯的《韦伯传》上册 韦伯与卢卡奇:消散在时代风暴中的友谊 水晶般的精神:乔治奥威尔与西班牙内战 马克思主义的原始动力与现代课题 在纵欲与虚无之上:回顾韦伯的《学术与政治》 纪念伯林之死 美国自由主义的髑髅地 “我总是活在表层上”:谈思想家伯林 权力与权利的辩证:《联邦论》导读 第二辑 自由主义:平等与多元的伦理 个人抑或共同体:关于西方宪政思想根源的一些想法 自由主义与政治秩序:对《自由中国》经验的反省 “分而治之”:从党派与代表试论《联邦论》中政治领域的独立性格 社会整合与罗尔斯自由主义的政治性格 社群关系与自我之构成:对桑德尔社群主义论证的检讨 霍布斯是自由主义者吗:谈自由主义的一项必要成分 自由主义的政治性格:殷海光与罗尔斯的对照 自由主义为什么关切平等:当代的一个看法 自由主义与国族主义:两种政治价值的反思 现代性业已耗尽了批判意义吗:汪晖论现代性读后有感 第三辑 众生平等:回避不得的动物伦理 动物福祉与社会进步 猫与我:一段道德启蒙的经验 一个“论述”的里程碑:《我的猩猩宝贝》序言 第四辑 责任与自制:知识分子的伦理 学术权威如何善尽社会角色 略谈“公共型”的知识分子 · · · · · · 尽管原书出版于近20年前,仍可以说近年来读到最精彩的文集。钱先生雄辩滔滔,下笔恣肆,虽写得是看似枯燥的政治哲学,文字却极有力量,有一种传统与现代结合之美。尤为可贵的是他对自由主义在韦伯祛魅之后现代性中的困境有深刻的理解,亦抱有坚定的信念。无论是投身于信仰一类实质性价值而推脱自身责任的“纵欲”,还是放弃价值而彻底放弃个体责任的“虚无”,都不是自由主义者的抉择。对于现代情境里的个人,自由主义的启蒙原则... 尽管原书出版于近20年前,仍可以说近年来读到最精彩的文集。钱先生雄辩滔滔,下笔恣肆,虽写得是看似枯燥的政治哲学,文字却极有力量,有一种传统与现代结合之美。尤为可贵的是他对自由主义在韦伯祛魅之后现代性中的困境有深刻的理解,亦抱有坚定的信念。无论是投身于信仰一类实质性价值而推脱自身责任的“纵欲”,还是放弃价值而彻底放弃个体责任的“虚无”,都不是自由主义者的抉择。对于现代情境里的个人,自由主义的启蒙原则:肯定理性、肯定个人、肯定平等、肯定多元,仍是基本的出发点,它确认了个人的平等自主与社会生活的多样化,而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如何实现社会的整合,则需要个体在公共论述中对自己的价值选择作出反思,证明信念的理据与价值。“那未曾与自己的‘既予’战斗过的,不算自主“,这让我想起了许纪霖的呼喊:启蒙死了,启蒙万岁 3.7 打个三星平衡一下 大致泛览一些 我已经不喜欢看太多转述性的书,尽管观点可以罗列很多,但总是在冰面滑,锥不下去,过后看了和没看都差不多,当然钱先生的精神还是可敬的 3.7 打个三星平衡一下 大致泛览一些 我已经不喜欢看太多转述性的书,尽管观点可以罗列很多,但总是在冰面滑,锥不下去,过后看了和没看都差不多,当然钱先生的精神还是可敬的 青春歌声里的低调 --------郑鸿生《青春之歌》书跋 钱永祥 郑鸿生兄将我们少年时代共同渡过的一段经历写成了文字,并且邀请我攀附书后,发表一些感想。本书的内容虽然属于严肃的历史-实践反思,不过书中难免涉及那些惨绿岁月的一些旧事、私事,其中不堪回首者居多。... 钱永祥先生的 纵欲与虚无之上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02年10月 10,000册 22元) 他在里面引了韦伯的 如果对于意义的渴求是一种欲望,纵欲指的便是对于意义的存在有太多幻觉、对于人类创造意义的能力有太大的信心。相对于此,当纵欲的亢奋高潮带来的只是虚脱挫败,幻觉与信...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4-01/30/content_1292253.htm 我们这一辈人,面对过现实中的压迫与不平,不免滋生比较强烈的理想主义倾向,渴望改变现状,实现一个比较理想的世界。这种情操和抱负,我一向以为难得而可贵。可是理想主义者容易因为理想带给自己的正当感,忽... 钱永祥《纵欲与虚无之上》读书笔记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版 韦伯始终坚持认为,人受制于此世的法则,因此人的一切活动与成就,人对于“眼下的要求”的满足,也必然是在此世中进行的,必然是在这... 野兽北京读书记之六:社会现代性·自由主义·文化现代性 一、现代性的双重意义:文化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 哈贝马斯发现,尽管韦伯明确掌握到了现代性问题的起源(世界宗教的理性化趋势在世俗世界的延续),却由于概念架构的限制,他将“现代”局限在“社会现代性 ∕社会理性... 全书共四辑。看似无直接关联。实际上是相扣的。第一辑名曰:祛魅之后。实际上是书评及和对于前辈学人的评述文字—颇有情感的追思与怀念,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个人阅读史和学术史的交涉。可以将钱氏所评述的人物粗暴分为三类:左翼社运者和后马克思主义者(刘大任、马尔库塞、卢卡... 第一辑的文章还有几篇没有读完,为了努力做到有输入有产出,先把读过的写出来。 1,黑格尔:西方古典哲学传统的最后一位大师 钱永祥先生评价黑格尔为「西方古典哲学传统的最后一位大师」,在这篇文章里,钱先生主要在阐明黑格尔的思想在西方哲学的发展中和在中国受到了怎样的对... 如果对于意义的渴求是一种欲望,纵欲指的便是对于意义的存在有太多幻觉,对于人类的作为创造意义的能力有太大的信心。相对于此,当纵欲的亢奋高潮带来的知识虚脱挫败,幻觉与信心会在瞬间崩解,沦为对于一切价值的麻木虚无心态。在除魅后的近代世界里,意义的问题逐渐浮现,解决的唯一资源又只剩下作为主体的人自身,纵欲与虚无之间的轮替交迭自然愈演愈烈,表现了人类每一次构建意义时从张狂得意到失败丧志的循环。 但是纵欲与... 2019-02-24 20:23 1人喜欢 如果对于意义的渴求是一种欲望,纵欲指的便是对于意义的存在有太多幻觉,对于人类的作为创造意义的能力有太大的信心。相对于此,当纵欲的亢奋高潮带来的知识虚脱挫败,幻觉与信心会在瞬间崩解,沦为对于一切价值的麻木虚无心态。在除魅后的近代世界里,意义的问题逐渐浮现,解决的唯一资源又只剩下作为主体的人自身,纵欲与虚无之间的轮替交迭自然愈演愈烈,表现了人类每一次构建意义时从张狂得意到失败丧志的循环。但是纵欲与虚无还有深一层的共同根源,那就是它们都企图逃避现代性的要求。韦伯再三强调,近代世界中的意义问题,受制于特定的思想与现实条件。这些条件,几乎可以用“冷酷”一词来形容。他在一些洋溢着悲情的段落里指出,对近代人而言,最艰难的事就是“面对时代宿命的肃杀面容”而犹贾勇自持。如果时代宿命代表着荒凉世界中一切希望的破灭,贾勇自持所要求的就是以坚韧的心肠面对这个局面而说:“即使如此,没关系。” 与这种态度相反,纵欲者靠着奢侈的希望而生,不敢正视希望破灭的事实:虚无者则放弃一切希望,不敢在废墟中再有所坚持。两种心态所表现的倾向其实是一样的:软弱而无力承担时代所提供的机会与责任。哇。这段话简直说的太好了!纵欲与虚无之上,指的就是这样两种心态所处的后现代主义世界啊。这一句“即使如此,没关系”真的好让人感动,让我想起了周保松在香港资本主义社会下,对于人文道德关怀的那种坚持。当然,钱先生提到的不仅仅是这些,而是对于整个意义的欲望。最后两个词简直是点睛之笔!去魅后的世界,不仅有“责任”,更有“机会”。我觉得这就是人的韧性吧:即使如此,没关系! 终极言之,一个不平凡的生命,应该就是一个在某方面对人性的可能性做了独特而深沉的诠释的生命。所谓诠释,意思是说当事人有一事地指认了他所处的社会及历史空间的特质,然后以随俗从众的幸福和安逸为代价,用自己的思想和生活,表现出人性在这样的一个空间中有什么样的机会,受到什么样的限制、面对什么样的力量和挑战,以及如何去处理和--- 最重要的--- 超越这些不断企图主宰、淹没自己生命的外在力量。 2019-02-24 19:56 1人喜欢 终极言之,一个不平凡的生命,应该就是一个在某方面对人性的可能性做了独特而深沉的诠释的生命。所谓诠释,意思是说当事人有一事地指认了他所处的社会及历史空间的特质,然后以随俗从众的幸福和安逸为代价,用自己的思想和生活,表现出人性在这样的一个空间中有什么样的机会,受到什么样的限制、面对什么样的力量和挑战,以及如何去处理和--- 最重要的--- 超越这些不断企图主宰、淹没自己生命的外在力量。 韦伯认为,学术与政治诚然有其重大的价值,但它们也均有严重的局限。学术一方面帮助人认识事态之间的相互关联,相对于既定目的提供手段的考虑;另一方面则帮助人理解自己的实践抉择如何与终极价值立场保持一贯,也就是让人对自己行为的终极意义有所自觉和交代。 可是针对生命的根本问题 — 个人应该选择、信奉生命终极价值立场 — 学术是无法提供答案的。客观宇宙秩序崩解所带来的“价值多神论“,迫使学术必须守住自己的神,从... 2019-02-24 20:00 韦伯认为,学术与政治诚然有其重大的价值,但它们也均有严重的局限。学术一方面帮助人认识事态之间的相互关联,相对于既定目的提供手段的考虑;另一方面则帮助人理解自己的实践抉择如何与终极价值立场保持一贯,也就是让人对自己行为的终极意义有所自觉和交代。可是针对生命的根本问题 — 个人应该选择、信奉生命终极价值立场 — 学术是无法提供答案的。客观宇宙秩序崩解所带来的“价值多神论“,迫使学术必须守住自己的神,从而也就不免得罪其他的神。假如学术以理智真理为神,那么它就必须要背弃善、美、幸福、灵魂得救等其他神祇、其他价值。学术没有资格在交战诸神之间充当裁判,没有能力排列证明各种价值的高下。终极价值的抉择,也就是自己该侍奉哪个神,必须由个人自行决定。在《学术作为一种志业》里,韦伯指出”学术不是灵视者与先知发配圣礼和天启的神恩之赐,也不是智者与哲学家对世界意义所作沉思的一个构成部分“。因此他尖刻嘲讽”领国家薪水并享有特殊地位的教授“在课堂里扮演先知或救世主的角色,认为这类表演徒然使年轻人无法认清一件基本事实:”今天人的命运,是要活在一个不知有神、也不见先知的时代。“ 学者扮演假先知的罪恶后果,就是掩饰这个重要事实,让人继续靠幻觉生活,结果无法为自己的价值抉择负起严肃的责任。昨天刚看一个知乎说,学术上的成就与中国文化中的金钱权势并无关系,今天就看钱先生再聊到韦伯对所谓学术的真正价值。想起王小波之前也猛烈抨击中国当年的学者中有一部分指点江山的做派,所谓知识分子真正应当做的事情,是对知识的一种追求与诠释,而非以一个先知的作风为普罗大众决定价值立场。所以这也侧面说明了人的自主性,抉择的背后是无法避开的对自我的责任。哎,所以说盲目的个人崇拜是可怕的。不少缺乏信仰的中国人若缺乏适量的理性,缺乏责任感(或不想、不敢承担失败的责任),真的就容易放弃自己的自主性,希望有一个救世主能带领他们走向更好的明天;数量庞大的沙丁鱼们的确容易把一个时代给毁了。 一元与多元的争执,其实正表现了人类的生命处境中的对立两极,因此均有其不容抹杀的正当性:某种对于“秩序”的形而上欲望,总是会与现实的凌乱多样、生命的丰富多变冲突,永远无法消解。用政治社会的理论与实践为例,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之争、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及多元文化主义之争,乃至于民族主义从“对外求异”到“对内求同”的暧昧性格等等讨论,用意都是企图安顿一元与多元两方面的要求,却又难以得到其间的解决。 2017-06-18 18:57 一元与多元的争执,其实正表现了人类的生命处境中的对立两极,因此均有其不容抹杀的正当性:某种对于“秩序”的形而上欲望,总是会与现实的凌乱多样、生命的丰富多变冲突,永远无法消解。用政治社会的理论与实践为例,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之争、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及多元文化主义之争,乃至于民族主义从“对外求异”到“对内求同”的暧昧性格等等讨论,用意都是企图安顿一元与多元两方面的要求,却又难以得到其间的解决。 人自觉地要求自主和自由;另一方面,这种自主和自由又必须植根于一套客观的意义和秩序。人的有限性,在于这套客观的意义和秩序不断威胁到人的自主和自由,但脱离了这套客观的意义和秩序,人的自主和自由缺乏任何具体的内容可言。 现代人,尤其是当代年轻人的焦虑、抑郁,也许可以试着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渴望自主和自由,不希望被非自主选择的观念和价值观裹挟。年轻人的自主和自由体现在选择自己想要的工作、恋人、婚姻方式,我... 2017-02-05 15:47 人自觉地要求自主和自由;另一方面,这种自主和自由又必须植根于一套客观的意义和秩序。人的有限性,在于这套客观的意义和秩序不断威胁到人的自主和自由,但脱离了这套客观的意义和秩序,人的自主和自由缺乏任何具体的内容可言。现代人,尤其是当代年轻人的焦虑、抑郁,也许可以试着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渴望自主和自由,不希望被非自主选择的观念和价值观裹挟。年轻人的自主和自由体现在选择自己想要的工作、恋人、婚姻方式,我们如何投入工作,如何维持亲密关系,如何处理婚姻关系,植根于(或者是脱胎于,比如反抗)当前社会流行的价值意义和秩序。完全脱离当前社会的“客观意义和秩序”意味着完全据斥当前的社会化生活,也就是“自主和自由缺乏任何具体的内容可言”。所以,看起来第一步是要理解当前社会的意义和秩序,进而接受或否定这些意义和秩序,选择接受的,据斥否定的。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当前社会流行的婚姻价值观念:作为合适的结婚对象,男性应该具备相当的财力,至少准备好婚房,有不错的事业;女性应该具备相当的繁衍价值,要求孝顺,能够做一些家务,并且必须在30岁前把自己嫁出去。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要想在年龄大约25-28岁内结婚,绝大多数男性要仰仗父母的积蓄才买得起新房;而女性就要学会打扮,同时要学会做一些家务,并且要早早地考虑婚姻。这种婚姻观念更多的是在为家族的延续作考虑,而作为当事人的年轻男性和女性的自主和自由不是考虑的主体。接受这些观念,年轻人可以借助父辈的帮助,过上很好的婚姻生活;否定这些观念,年轻人可以选择其他的婚姻价值观,很有可能这种观念超出父辈的能力范围之外,不能提供帮助,或者父辈不愿意帮助年轻人实现他们不认同的婚姻观念,那么年轻人就得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也许可以从这里来理解为什么大城市的年轻人都“剩下”了。可能并不是真的剩下了,而是在当前社会中,不过多得仰仗父母,要能够在大城市里实现自己的婚姻价值观,就得要那么久。 走出神话国,就是拒绝一切美丽动人的政治神话,拒绝任何狂热而绝对的道德理想主义,拒绝为了在此世实现虚幻的天国而牺牲个人的理智、良心和自主。要做到这一点,“每一个个人,就以个人的良知为依据”,最好是同“权利”“组织”这一类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 2017-06-16 14:20 走出神话国,就是拒绝一切美丽动人的政治神话,拒绝任何狂热而绝对的道德理想主义,拒绝为了在此世实现虚幻的天国而牺牲个人的理智、良心和自主。要做到这一点,“每一个个人,就以个人的良知为依据”,最好是同“权利”“组织”这一类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 《单向度的人》是一本悲观的书:它的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告诉我们,社会生活中原本代表超越了这个社会的运作原则的各种契机,在先进工业社会中,都已经心满意足地被纳入体制。在这种单面的社会中,充斥着一种“幸福意识”:“相信实在的便是理性的,同时现存体制履行了它的承诺。”马尔库塞当然要反抗这种庸俗的幸福意识,他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未曾明言的一点希望,其实是建立在一种和幸福意识成对比的“苦恼意识”上。 2017-06-16 14:39 《单向度的人》是一本悲观的书:它的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告诉我们,社会生活中原本代表超越了这个社会的运作原则的各种契机,在先进工业社会中,都已经心满意足地被纳入体制。在这种单面的社会中,充斥着一种“幸福意识”:“相信实在的便是理性的,同时现存体制履行了它的承诺。”马尔库塞当然要反抗这种庸俗的幸福意识,他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未曾明言的一点希望,其实是建立在一种和幸福意识成对比的“苦恼意识”上。 终极言之,一个不平凡的生命,应该就是一个在某方面对人性的可能性做了独特而深沉的诠释的生命。所谓诠释,意思是说当事人有一事地指认了他所处的社会及历史空间的特质,然后以随俗从众的幸福和安逸为代价,用自己的思想和生活,表现出人性在这样的一个空间中有什么样的机会,受到什么样的限制、面对什么样的力量和挑战,以及如何去处理和--- 最重要的--- 超越这些不断企图主宰、淹没自己生命的外在力量。 2019-02-24 19:56 1人喜欢 终极言之,一个不平凡的生命,应该就是一个在某方面对人性的可能性做了独特而深沉的诠释的生命。所谓诠释,意思是说当事人有一事地指认了他所处的社会及历史空间的特质,然后以随俗从众的幸福和安逸为代价,用自己的思想和生活,表现出人性在这样的一个空间中有什么样的机会,受到什么样的限制、面对什么样的力量和挑战,以及如何去处理和--- 最重要的--- 超越这些不断企图主宰、淹没自己生命的外在力量。 如果对于意义的渴求是一种欲望,纵欲指的便是对于意义的存在有太多幻觉,对于人类的作为创造意义的能力有太大的信心。相对于此,当纵欲的亢奋高潮带来的知识虚脱挫败,幻觉与信心会在瞬间崩解,沦为对于一切价值的麻木虚无心态。在除魅后的近代世界里,意义的问题逐渐浮现,解决的唯一资源又只剩下作为主体的人自身,纵欲与虚无之间的轮替交迭自然愈演愈烈,表现了人类每一次构建意义时从张狂得意到失败丧志的循环。 但是纵欲与... 2019-02-24 20:23 1人喜欢 如果对于意义的渴求是一种欲望,纵欲指的便是对于意义的存在有太多幻觉,对于人类的作为创造意义的能力有太大的信心。相对于此,当纵欲的亢奋高潮带来的知识虚脱挫败,幻觉与信心会在瞬间崩解,沦为对于一切价值的麻木虚无心态。在除魅后的近代世界里,意义的问题逐渐浮现,解决的唯一资源又只剩下作为主体的人自身,纵欲与虚无之间的轮替交迭自然愈演愈烈,表现了人类每一次构建意义时从张狂得意到失败丧志的循环。但是纵欲与虚无还有深一层的共同根源,那就是它们都企图逃避现代性的要求。韦伯再三强调,近代世界中的意义问题,受制于特定的思想与现实条件。这些条件,几乎可以用“冷酷”一词来形容。他在一些洋溢着悲情的段落里指出,对近代人而言,最艰难的事就是“面对时代宿命的肃杀面容”而犹贾勇自持。如果时代宿命代表着荒凉世界中一切希望的破灭,贾勇自持所要求的就是以坚韧的心肠面对这个局面而说:“即使如此,没关系。” 与这种态度相反,纵欲者靠着奢侈的希望而生,不敢正视希望破灭的事实:虚无者则放弃一切希望,不敢在废墟中再有所坚持。两种心态所表现的倾向其实是一样的:软弱而无力承担时代所提供的机会与责任。哇。这段话简直说的太好了!纵欲与虚无之上,指的就是这样两种心态所处的后现代主义世界啊。这一句“即使如此,没关系”真的好让人感动,让我想起了周保松在香港资本主义社会下,对于人文道德关怀的那种坚持。当然,钱先生提到的不仅仅是这些,而是对于整个意义的欲望。最后两个词简直是点睛之笔!去魅后的世界,不仅有“责任”,更有“机会”。我觉得这就是人的韧性吧:即使如此,没关系! 韦伯认为,学术与政治诚然有其重大的价值,但它们也均有严重的局限。学术一方面帮助人认识事态之间的相互关联,相对于既定目的提供手段的考虑;另一方面则帮助人理解自己的实践抉择如何与终极价值立场保持一贯,也就是让人对自己行为的终极意义有所自觉和交代。 可是针对生命的根本问题 — 个人应该选择、信奉生命终极价值立场 — 学术是无法提供答案的。客观宇宙秩序崩解所带来的“价值多神论“,迫使学术必须守住自己的神,从... 2019-02-24 20:00 韦伯认为,学术与政治诚然有其重大的价值,但它们也均有严重的局限。学术一方面帮助人认识事态之间的相互关联,相对于既定目的提供手段的考虑;另一方面则帮助人理解自己的实践抉择如何与终极价值立场保持一贯,也就是让人对自己行为的终极意义有所自觉和交代。可是针对生命的根本问题 — 个人应该选择、信奉生命终极价值立场 — 学术是无法提供答案的。客观宇宙秩序崩解所带来的“价值多神论“,迫使学术必须守住自己的神,从而也就不免得罪其他的神。假如学术以理智真理为神,那么它就必须要背弃善、美、幸福、灵魂得救等其他神祇、其他价值。学术没有资格在交战诸神之间充当裁判,没有能力排列证明各种价值的高下。终极价值的抉择,也就是自己该侍奉哪个神,必须由个人自行决定。在《学术作为一种志业》里,韦伯指出”学术不是灵视者与先知发配圣礼和天启的神恩之赐,也不是智者与哲学家对世界意义所作沉思的一个构成部分“。因此他尖刻嘲讽”领国家薪水并享有特殊地位的教授“在课堂里扮演先知或救世主的角色,认为这类表演徒然使年轻人无法认清一件基本事实:”今天人的命运,是要活在一个不知有神、也不见先知的时代。“ 学者扮演假先知的罪恶后果,就是掩饰这个重要事实,让人继续靠幻觉生活,结果无法为自己的价值抉择负起严肃的责任。昨天刚看一个知乎说,学术上的成就与中国文化中的金钱权势并无关系,今天就看钱先生再聊到韦伯对所谓学术的真正价值。想起王小波之前也猛烈抨击中国当年的学者中有一部分指点江山的做派,所谓知识分子真正应当做的事情,是对知识的一种追求与诠释,而非以一个先知的作风为普罗大众决定价值立场。所以这也侧面说明了人的自主性,抉择的背后是无法避开的对自我的责任。哎,所以说盲目的个人崇拜是可怕的。不少缺乏信仰的中国人若缺乏适量的理性,缺乏责任感(或不想、不敢承担失败的责任),真的就容易放弃自己的自主性,希望有一个救世主能带领他们走向更好的明天;数量庞大的沙丁鱼们的确容易把一个时代给毁了。 终极言之,一个不平凡的生命,应该就是一个在某方面对人性的可能性做了独特而深沉的诠释的生命。所谓诠释,意思是说当事人有一事地指认了他所处的社会及历史空间的特质,然后以随俗从众的幸福和安逸为代价,用自己的思想和生活,表现出人性在这样的一个空间中有什么样的机会,受到什么样的限制、面对什么样的力量和挑战,以及如何去处理和--- 最重要的--- 超越这些不断企图主宰、淹没自己生命的外在力量。 2019-02-24 19:56 1人喜欢 终极言之,一个不平凡的生命,应该就是一个在某方面对人性的可能性做了独特而深沉的诠释的生命。所谓诠释,意思是说当事人有一事地指认了他所处的社会及历史空间的特质,然后以随俗从众的幸福和安逸为代价,用自己的思想和生活,表现出人性在这样的一个空间中有什么样的机会,受到什么样的限制、面对什么样的力量和挑战,以及如何去处理和--- 最重要的--- 超越这些不断企图主宰、淹没自己生命的外在力量。 一元与多元的争执,其实正表现了人类的生命处境中的对立两极,因此均有其不容抹杀的正当性:某种对于“秩序”的形而上欲望,总是会与现实的凌乱多样、生命的丰富多变冲突,永远无法消解。用政治社会的理论与实践为例,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之争、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及多元文化主义之争,乃至于民族主义从“对外求异”到“对内求同”的暧昧性格等等讨论,用意都是企图安顿一元与多元两方面的要求,却又难以得到其间的解决。 2017-06-18 18:57 一元与多元的争执,其实正表现了人类的生命处境中的对立两极,因此均有其不容抹杀的正当性:某种对于“秩序”的形而上欲望,总是会与现实的凌乱多样、生命的丰富多变冲突,永远无法消解。用政治社会的理论与实践为例,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之争、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及多元文化主义之争,乃至于民族主义从“对外求异”到“对内求同”的暧昧性格等等讨论,用意都是企图安顿一元与多元两方面的要求,却又难以得到其间的解决。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