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智慧 林语堂著 2016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老子的智慧
副标题:
作者: 林语堂著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0477165
出版时间:2016
页数:320
定价:35
内容简介: 在儒家之外,老子和庄子另辟了一条更宽广的路,带来一种更超越的人生智慧。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林语堂,于风趣中见睿智,前所未有地“以庄解老”,将老庄思想的独特魅力娓娓道来;抛开烦琐的训诂考辨,用人生的阅历、生命的觉悟去品味老庄哲学,将那原本生涩难解的文字赋予血肉,给予全新的灵魂。 林语堂(1895—1976),一代国学大师,曾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著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 这套丛书还有 《唐人街》,《中国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啼笑皆非》,《平心论高鹗》 等。 从韩非子过来的,无为任自然。读老庄都快读成贤者了,“人不婚宦,情欲失半”,节省精力而延寿养生。伪饰家,自保哲学。 提到老子,一定会想起《道德经》,还有就是孔子曾经拜过老子为师,这个人物形象在林语堂大师的笔下更加地令人尊敬,老子的哲学思想是我们中华文化的财富,品读老子,品林语堂! 这本书阐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及对道的独特体悟,借庄子之口解释了《道德经》八十一章的要义精髓。道,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在未有天地以前,就已存在;它生出了天地和万物。道,是清静而无为的,它可以体会,却不能看见;它可以传授,却不一定被领受。林语堂说,“老子的隽语,像粉碎的宝石,不需装饰便可自闪光耀。然而,人们心灵渴求的却是更深一层的理解,于是,老子这谜般的智慧宝石,便传到变化繁杂的注释者手中”。本书生动的语... 这本书阐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及对道的独特体悟,借庄子之口解释了《道德经》八十一章的要义精髓。道,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在未有天地以前,就已存在;它生出了天地和万物。道,是清静而无为的,它可以体会,却不能看见;它可以传授,却不一定被领受。林语堂说,“老子的隽语,像粉碎的宝石,不需装饰便可自闪光耀。然而,人们心灵渴求的却是更深一层的理解,于是,老子这谜般的智慧宝石,便传到变化繁杂的注释者手中”。本书生动的语言和通透的思想值得一读再读。谁的一生不是“一团矛盾”?而你要做的只是把幸福看成一场生命的寻常,活出你想要的样子。2018努力践行:1.简朴生活,保持精神的自由; 2.阅读和写字,让思想更充实; 3.跟随内心,寻找真正喜欢的事情;4.放慢脚步,乐享和欣赏身边的风景;5.不取悦任何人,珍惜拥有的一切。 有种说法,老子就是太上老君的化身,是道教的代表。中华文化确实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我最喜欢《道德经》《论语》和《易经》。林老师的这本书深入描写了老子的一些哲学思想,深入简出,生动形象,让我对中华文化由衷的感慨! 我原以为是林语堂讲述自己对老子的感悟,没想到是借用庄子的内容来解读老子,如此狡黠,却恰恰因为他是老庄的信徒。话说回来,对于老子的理解,又有谁会比庄子更深刻呢。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呀。 读罢此书,即便还不能了解“道德”为何物,至少也能知道老子的主要思想: 1、低调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不争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无为 有之以为利,无之... 三月底与几位友人一同到丽江小住数日,期间几次围炉夜话有一段在探讨投资中的道与术,有所得有所思。时间过去快一个月,趁着还未完全遗忘,把一些有共鸣的整理记录下来,或许多年后能值得回看也未可知。 一、投资的三重境界——无为为有为 ... Lin Yutang was, in my mind, the best literati to interpret Laotse s and Chuangtse s works into English and introduce Taoism to the western world. As he once commented on himself, he was more keen on Taoism than any other belief. Everyone must perceive and i... Lin Yutang was, in my mind, the best literati to interpret Laotse s and Chuangtse s works into English and introduce Taoism to the western world. As he once commented on himself, he was more keen on Taoism than any other belief. Everyone must per... 书是初略的看一下而已,老子的智慧,见仁见智。 不过看完书后,再了解一下林先生自己身世,便知林先生的体悟。 要知道,得此道的不易,毫无思想的去隐世那是真农民。 “得道者”多数始终是假“悠闲”,背负起来再要扔掉,谈何容易? 这本书适合35岁以上的人读,太早读,理解不了老子的良苦用心,太晚读,很多事情想明白已晚,会走了不少弯路。 《老子的智慧》里面讲的老子的几个思想: 一.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è),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佛说你活得痛苦是因为智慧不够。成为有智慧的人是我们每个人所梦寐以求的。可惜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凡人,在人生的苦海中翻腾,直到离开人世也没有真正领悟到生活的智慧。 到底生活中我们应该拥有哪些智慧呢?在林语堂先生这本《老子的智慧》一书中,他用睿智的笔触阐述了老子的哲... 听惯了孔孟之说,再看看老子的理念,不觉的太适合现在的社会了。 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戒刚强,不争,少说话。看望这本书,不知道是老子的道德经写的好呢,还是林语堂先生写的好呢? 木秀于林,风必催之。这本书适合30岁以后的人读,30岁之前读,还是理解不了老子的良苦... 中国古代曾经有过很伟大的哲人,中国人相信孔子的人文主义,但是另外很重要的便是老子,老子是降世的大宗师。老子曾经描述过扬子江(长江),我也到过扬子江去。老子所讲的道,其实就是我们讲的昆达里尼,灵性的能量。老子是个诗人,他所描述的方式是很隐晦,很微妙的。许多人也... 作者将老子和庄子的结合起来讲,将相似的思想放在一起,让读者对比阅读,这样从庄子来探究老子,从老子来理解庄子。融汇贯通,更深地理解道家思想。 常言用道家养生,用儒家入仕。道家思想确实可以让人心平气和,心胸开阔。但是,道家的崇尚本性,愚民等的思想在这样一个现代社... 我认为清净无为是真快乐,而世人又认为这太苦了。所以说:‘’真正的快乐,是忘却一切形体上的快乐;真正的荣誉,是离弃一切美好的荣誉。” 2018-10-29 23:11 我认为清净无为是真快乐,而世人又认为这太苦了。所以说:‘’真正的快乐,是忘却一切形体上的快乐;真正的荣誉,是离弃一切美好的荣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2018-10-27 16:2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终于讲了这句话“现代的读者几乎无人同意老子无政府主义的‘弃智’和‘愚民’的学说” 老庄他们的思想还是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018-08-13 00:29 终于讲了这句话“现代的读者几乎无人同意老子无政府主义的‘弃智’和‘愚民’的学说”老庄他们的思想还是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百姓各具其性,譬如,织布而衣,耕田而食,这是他们的通性” 我觉得这便是庄子穷其一生都想错的地方了吧。人的通性绝不是如此。 《全球通史》里研究发现,人爱和平或战争是由社会整体意识潜移默化施加的结果。 也就是说,人自出生而来,性非善非恶,而是一块可以向任何方向发展的原石,或者说它既善又恶,隐藏的个性会被一生中无限的契机所激发。这才是他们的通性。 庄子口中的男耕女织生活,不过是早起社会的简单形态而已,... 2018-08-05 21:01 “百姓各具其性,譬如,织布而衣,耕田而食,这是他们的通性”我觉得这便是庄子穷其一生都想错的地方了吧。人的通性绝不是如此。《全球通史》里研究发现,人爱和平或战争是由社会整体意识潜移默化施加的结果。也就是说,人自出生而来,性非善非恶,而是一块可以向任何方向发展的原石,或者说它既善又恶,隐藏的个性会被一生中无限的契机所激发。这才是他们的通性。庄子口中的男耕女织生活,不过是早起社会的简单形态而已,而在他的时代社会发展远非如此。随着社会进化,百姓无数潜藏的“性”被调动,庄子口中的治理方法根本不能满足时代需求,他心中仰慕的“至人”只是活在理想国罢了。 圣人行不言之教。 不言如何教?庄子认为“道可以称述就不是大道,辩可以言论就不是大辩,仁要是固守一处就不成其为仁,廉要是有了形迹就不是真廉,勇要是用于争斗就不成其为勇” 按这个道理,庄子认为真正的圣人,所有的一切都是“全息”内容,窥其一角就可得其“圣”之所在,其“圣”也单纯无杂质。有此“廉”无形迹,因为形迹显露之后,必然代表与“廉”相反的事物的存在。 故而圣人之教,不言,与之相处即可,从冰山一角中得... 2018-07-28 13:43 圣人行不言之教。不言如何教?庄子认为“道可以称述就不是大道,辩可以言论就不是大辩,仁要是固守一处就不成其为仁,廉要是有了形迹就不是真廉,勇要是用于争斗就不成其为勇”按这个道理,庄子认为真正的圣人,所有的一切都是“全息”内容,窥其一角就可得其“圣”之所在,其“圣”也单纯无杂质。有此“廉”无形迹,因为形迹显露之后,必然代表与“廉”相反的事物的存在。故而圣人之教,不言,与之相处即可,从冰山一角中得其全息内容。而言论的存在,必然会产生歧义,所以言论并不是思想的灌输,表达出的也不是真真的“道”。按这个思路,只有三体人才能进行真正的思想碰撞了,有点可爱(´-ω-`)我们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看到的世界就是世界,但终究只是世界的一部分。纵使他奔波一声到处看世界,也看不完世界全貌,道也是如此吧。在这个方面,白马非马绝不是悖论。 视天下为同一,忘却万物,万物与我皆为一体,就这点论,庄子是能看到宇宙的编码?大家都不过一点点程序语言而已,由此才能死生相一,才可以说——我的身体、世间万物皆是道借给我的,都不是我的。 可啪可啪 2018-07-31 23:10 视天下为同一,忘却万物,万物与我皆为一体,就这点论,庄子是能看到宇宙的编码?大家都不过一点点程序语言而已,由此才能死生相一,才可以说——我的身体、世间万物皆是道借给我的,都不是我的。可啪可啪 “百姓各具其性,譬如,织布而衣,耕田而食,这是他们的通性” 我觉得这便是庄子穷其一生都想错的地方了吧。人的通性绝不是如此。 《全球通史》里研究发现,人爱和平或战争是由社会整体意识潜移默化施加的结果。 也就是说,人自出生而来,性非善非恶,而是一块可以向任何方向发展的原石,或者说它既善又恶,隐藏的个性会被一生中无限的契机所激发。这才是他们的通性。 庄子口中的男耕女织生活,不过是早起社会的简单形态而已,... 2018-08-05 21:01 “百姓各具其性,譬如,织布而衣,耕田而食,这是他们的通性”我觉得这便是庄子穷其一生都想错的地方了吧。人的通性绝不是如此。《全球通史》里研究发现,人爱和平或战争是由社会整体意识潜移默化施加的结果。也就是说,人自出生而来,性非善非恶,而是一块可以向任何方向发展的原石,或者说它既善又恶,隐藏的个性会被一生中无限的契机所激发。这才是他们的通性。庄子口中的男耕女织生活,不过是早起社会的简单形态而已,而在他的时代社会发展远非如此。随着社会进化,百姓无数潜藏的“性”被调动,庄子口中的治理方法根本不能满足时代需求,他心中仰慕的“至人”只是活在理想国罢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2018-10-27 16:2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我认为清净无为是真快乐,而世人又认为这太苦了。所以说:‘’真正的快乐,是忘却一切形体上的快乐;真正的荣誉,是离弃一切美好的荣誉。” 2018-10-29 23:11 我认为清净无为是真快乐,而世人又认为这太苦了。所以说:‘’真正的快乐,是忘却一切形体上的快乐;真正的荣誉,是离弃一切美好的荣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2018-10-27 16:2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终于讲了这句话“现代的读者几乎无人同意老子无政府主义的‘弃智’和‘愚民’的学说” 老庄他们的思想还是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018-08-13 00:29 终于讲了这句话“现代的读者几乎无人同意老子无政府主义的‘弃智’和‘愚民’的学说”老庄他们的思想还是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百姓各具其性,譬如,织布而衣,耕田而食,这是他们的通性” 我觉得这便是庄子穷其一生都想错的地方了吧。人的通性绝不是如此。 《全球通史》里研究发现,人爱和平或战争是由社会整体意识潜移默化施加的结果。 也就是说,人自出生而来,性非善非恶,而是一块可以向任何方向发展的原石,或者说它既善又恶,隐藏的个性会被一生中无限的契机所激发。这才是他们的通性。 庄子口中的男耕女织生活,不过是早起社会的简单形态而已,... 2018-08-05 21:01 “百姓各具其性,譬如,织布而衣,耕田而食,这是他们的通性”我觉得这便是庄子穷其一生都想错的地方了吧。人的通性绝不是如此。《全球通史》里研究发现,人爱和平或战争是由社会整体意识潜移默化施加的结果。也就是说,人自出生而来,性非善非恶,而是一块可以向任何方向发展的原石,或者说它既善又恶,隐藏的个性会被一生中无限的契机所激发。这才是他们的通性。庄子口中的男耕女织生活,不过是早起社会的简单形态而已,而在他的时代社会发展远非如此。随着社会进化,百姓无数潜藏的“性”被调动,庄子口中的治理方法根本不能满足时代需求,他心中仰慕的“至人”只是活在理想国罢了。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