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 [法] 亚历山大·柯瓦雷 2016
价 格:¥ 8.80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
副标题: 作者:[法] 亚历山大·柯瓦雷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4089 出版时间:2016 页数:350 定价:68.00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经典的科学史名著,作者为科学思想史学派的创始人亚历山大•柯瓦雷。本书认为,人类的思想在16、17世纪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框架和模式,使古代那个秩序井然、有限封闭的世界(cosmos)最终变成了均一无限的宇宙(universe),也使价值世界同事实世界完全分离开来。近代科学和哲学既是这场革命的根源又是它的成果,近代科学史和哲学史必须相互参照来研究。 作者亚历山大•柯瓦雷(1892-1964),俄裔法国哲学家、科学史家。在科学史方面,柯瓦雷享有不亚于科学史之父乔治•萨顿的地位。柯瓦雷的著作和他在普林斯顿研究院的科学史讲座,揭示了一种新的科学史研究方法,它不同于萨顿百科全书式的大综合,而是以科学思想为线索从整体上展现科 学史,从而使科学史研究具备了极强的思想魅力,吸引了一大群富有才华的学子转向科学史并将之引为毕生的事业。柯瓦雷及其科学思想史学派所描绘的关于“科学革命”的雄伟画卷,深深地影响了并且至今仍强烈地影响着一般社会受众。换言之,为社会受众所普遍接受的是柯瓦雷式的科学史。 译者张卜天,杰出青年译者,有译著近40部。热爱哲学和科学史方面的翻译,研究方向为西方中世纪和近代早期科学思想史,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近代科学的起源和科学革命,特别关注现代性的起源,科学与哲学、神学的关系和互动,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 作者亚历山大•柯瓦雷(1892-1964),俄裔法国哲学家、科学史家。在科学史方面,柯瓦雷享有不亚于科学史之父乔治•萨顿的地位。柯瓦雷的著作和他在普林斯顿研究院的科学史讲座,揭示了一种新的科学史研究方法,它不同于萨顿百科全书式的大综合,而是以科学思想为线索从整体上展现科 学史,从而使科学史研究具备了极强的思想魅力,吸引了一大群富有才华的学子转向科学史并将之引为毕生的事业。柯瓦雷及其科学思想史学派所描绘的关于“科学革命”的雄伟画卷,深深地影响了并且至今仍强烈地影响着一般社会受众。换言之,为社会受众所普遍接受的是柯瓦雷式的科学史。 译者张卜天,杰出青年译者,有译著近40部。热爱哲学和科学史方面的翻译,研究方向为西方中世纪和近代早期科学思想史,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近代科学的起源和科学革命,特别关注现代性的起源,科学与哲学、神学的关系和互动,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神学思潮对近代科学兴起的影响等等。 ——开普勒对无限的拒斥 第四章 从未见过的事物和从未有过的想法:宇宙空间中新星的发现和空间的物质化 ——伽利略和笛卡儿 第五章 无定限的广延抑或无限的空间 ——笛卡儿和摩尔 第六章 上帝与空间、精神与物质 ——摩尔 第七章 绝对空间、绝对时间及其与上帝的关系 ——马勒伯朗士、牛顿和本特利 第八章 空间的神圣化 ——拉弗森 第九章 上帝与世界:空间、物质、以太和精神 ——牛顿 第十章 绝对空间与绝对时间:上帝的行动框架 ——贝克莱和牛顿 第十一章 工作日的上帝和安息日的上帝 ——牛顿和莱布尼茨 第十二章 结语:神圣的技师和无所事事的上帝 人名译名对照表 索引 附录:柯瓦雷的生平与著作(C.C.吉利斯皮) 译后记 插图目录 图1 哥白尼之前典型的宇宙图景 图2 迪格斯的哥白尼无限宇宙图 图3 开普勒的M图 图4 伽利略的猎户座剑盾星图 · · · · · · 这套丛书还有 《新物理学的诞生》,《西方科学的起源》,《西方神秘学指津》,《牛顿研究》,《炼金术的秘密》 等。 从库萨的尼古拉开始,至拉普拉斯终,一个上帝照料下的宇宙是如何自行把上帝排除出去的。柯瓦雷文献功夫真是厉害,能找细节,还能流利地重构论证。 在这本科学史最出名的著作中,科瓦雷从复杂的线索中梳理出了从中世纪以上帝为中心的封闭世界的崩塌到上帝退场的无限宇宙的确立。库萨德尼古拉首先向中世纪哲学发难,最终使得世界缺少价值体系(价值阙如真理)而成为无中心的无定限的宇宙,最终影响了异教徒泛神论者布鲁诺。笛卡尔的上帝不再是中世纪既是世界范畴因同样是动力因的并与世界存在“存在的类比”上帝,而最终成为全能上帝,这继承了司各脱的上帝作为无限者(意志)的... 在这本科学史最出名的著作中,科瓦雷从复杂的线索中梳理出了从中世纪以上帝为中心的封闭世界的崩塌到上帝退场的无限宇宙的确立。库萨德尼古拉首先向中世纪哲学发难,最终使得世界缺少价值体系(价值阙如真理)而成为无中心的无定限的宇宙,最终影响了异教徒泛神论者布鲁诺。笛卡尔的上帝不再是中世纪既是世界范畴因同样是动力因的并与世界存在“存在的类比”上帝,而最终成为全能上帝,这继承了司各脱的上帝作为无限者(意志)的想法,同样也通过摩尔和马勒布朗士(?)影响牛顿的上帝观,这与莱布尼茨发生了直接的冲突。这最终导致了上帝的退场,即使在莱布尼茨的充足理由律中也会如此,最终无疑还是会倒向康德,因为那些想要从世界研究上帝,最终会失去上帝,而只有像笛卡尔一样回到自我才最终才真正获得三位一体的上帝的启示。 库萨的尼古拉隐晦地暗示了无限,布鲁诺明确了它。无论他们还是此后,宇宙有限、无限、绝对、相对都像是在解释上帝,伴随着空间、时间、广延、绵延、有际、无际之类的讨论贯穿历史。本书以克拉克与莱布尼茨的著名论战为终点,像是一部经典导读——频繁且整段引用原著,查重肯定过不了。 库萨的尼古拉隐晦地暗示了无限,布鲁诺明确了它。无论他们还是此后,宇宙有限、无限、绝对、相对都像是在解释上帝,伴随着空间、时间、广延、绵延、有际、无际之类的讨论贯穿历史。本书以克拉克与莱布尼茨的著名论战为终点,像是一部经典导读——频繁且整段引用原著,查重肯定过不了。 本书是科学思想史上的一部经典名著。作者亚历山大·柯瓦雷(Alexandre Koyré,1892-1964)是所谓科学思想史学派或内史学派的领袖人物。他1892年出生于俄罗斯的塔甘罗格,曾师从胡塞尔学习现象学,师从希尔伯特学习数学,后又到巴黎随柏格森和布兰施维克(Léon Brunschvicg)... 天文学革命塑造了现代人处境,传统的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等级制宇宙论是一个有序的“各就其位”的整体,宇宙论塑造了存在论,人不是以孤立的方式理解自身,而是“嵌入式”(embedding);然而天文学革命发生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无限宇宙是一个形而上学观念),大脱嵌发生... 亚历山大•柯瓦雷于1892年8月29日出生在俄罗斯的塔冈罗格,1964年4月28日病逝于法国巴黎。他先是在哥廷根学习数学和哲学,受教于希尔伯特和胡塞尔;而后又去了巴黎,随柏格森和布伦希维奇等人研究哲学。自1922年,他任教于法国的高等研究实用学院,并于1930年出任研究主任,... 科学革命与上帝之死——读《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 柯遵科 回顾科学史在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人们首先就会想起两个人:乔治•萨顿和亚历山大•柯瓦雷。正是乔治•萨顿在学科建设上的不懈努力,促使科学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亚历山大•柯瓦雷则为这门新兴的学科... 003|123,《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 或许,对读哲学或物理的人,应该是一次酣畅淋漓的思想洗礼,对于我一枚生物狗而言,从2018年读到2019年,拿起放下,放下拿起,似懂非懂逐字细读。 为什么能坚持?因为这句话就像晴天一声雷,让我陷入无限的深思。“17世纪的科学和哲学革命... 哥白尼天文学破坏了传统宇宙秩序和等级结构,瓦解了永恒的天界和地界(月下界)的对立。 透视角度变了。 2018-12-19 02:11 4人喜欢 哥白尼天文学破坏了传统宇宙秩序和等级结构,瓦解了永恒的天界和地界(月下界)的对立。透视角度变了。 一个被层次结构起来的宇宙被铺展成了均值的。「……该宇宙被保持同一的基本组分和定律维系在一起」 结构赖于价值,价值被从这个宇宙剔除出去了。价值世界同事实世界分离 2018-12-19 01:41 4人喜欢 一个被层次结构起来的宇宙被铺展成了均值的。「……该宇宙被保持同一的基本组分和定律维系在一起」 结构赖于价值,价值被从这个宇宙剔除出去了。价值世界同事实世界分离 哥白尼的宇宙仍有差序,他把中心赋予太阳,而且他还认为中心很重要,因为「静止比变化和不稳定更高贵和神圣」 这里有一些哲学的动机 2018-12-19 02:14 3人喜欢 哥白尼的宇宙仍有差序,他把中心赋予太阳,而且他还认为中心很重要,因为「静止比变化和不稳定更高贵和神圣」这里有一些哲学的动机 人们普遍承认,17世纪经历并完成了一场非常彻底的精神革命,近代科学既是其根源又是其成果。这场革命可以用种种不同方式加以描述。例如,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它最典型的特征在于意识的世俗化,即追求的目标由超验转向内在,关注的对象由来生来世转向今生今世;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最典型的特征在于人的意识发现了自己本质上的主体性,因此在于中世纪和古代的人的客体主义被现代人的主体主义所取代;还有一些人认为,这场革命的典型特... 2018-01-21 21:46 人们普遍承认,17世纪经历并完成了一场非常彻底的精神革命,近代科学既是其根源又是其成果。这场革命可以用种种不同方式加以描述。例如,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它最典型的特征在于意识的世俗化,即追求的目标由超验转向内在,关注的对象由来生来世转向今生今世;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最典型的特征在于人的意识发现了自己本质上的主体性,因此在于中世纪和古代的人的客体主义被现代人的主体主义所取代;还有一些人认为,这场革命的典型特征在于理论和实践之间关系的转变,在于静观生活这一旧有理想让位于行动的生活的理想。“影响”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关系,而是极为复杂的双向关系。并不是我们读过或学过的一切东西都在影响我们。从某种意义上,正是我们自己决定了我们所受的影响。有学识的无知每一个事物的展现方式都是独特的,都在根据自身独特的个体性来“收缩”宇宙的丰富性。举例来说,在几何学中在没有什么比“直”和“曲”更为对立的了。然而,在无限大的圆中,圆周却与圆的切线重合,在无限小的圆中,圆周与圆的直径重合。而且,在这两种情况下,圆心都失去了其唯一而确定的位置:它与圆周相重合。它既可以说处处不在,又可以说无处不在。而“大”与“小”这对相对概念只有在有限量和相对的领域中才是有效和有意义的,在此领域中没有“大”和“小”,只有“更大”和“更小”,因此也就没有了“最大”和“最小”。运动物体永远不可能处于同一位置,静止物体则永远不可能超出自己的位置。然而,一个沿着圆周以无限大的速度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处于起始位置,同时它也始终位于别处。这很好地证明了运动是一个相对概念,它包含了“快”和“慢”的对立。世界的中心和它的圆周是一致的,而且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这里的中心并非物理的中心,而是一个形而上学的“中心”,它并不属于这个世界。这个“中心”等同于那个既是开端又是结束、既是基础又是界限的圆周。这个“包含”它自身的“处所”,就是那个绝对存在或上帝。人并不向往其他什么本性,他只渴求自己本性的完美。库萨的尼古拉宣称,从变化和可朽来论证地球的卑下也不比其他论证更有价值。因为“既然存在着一个普遍的世界,既然所有星体都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假定变化和朽坏只发生在地球,而不发生在宇宙中的其他地方。不仅如此,我们还有充分的理由----虽然我们当然不可能知道它-----去假定宇宙各处都是一样的,特别是因为,这种身为地界事物特性的朽坏绝非真正的毁灭,也就是说,它并非完全而绝对地失去存在,而只是失去某种特殊的存在形式。但是从根本上讲,与其说它是直接消失,不如说是存在物消散或分解为它的各个组成元素,而后这些元素再重新组合成他物。世界是无限的,因此不会有一个物体位于世界的中心内、中心上、边缘,或位于中心和边缘这两级之间“,而只会在其他物体之间。证明物质世界在时间中有限并不困难。在摩尔看来,只要考虑以下这一点就足够了:任何事物,如果在它成为“现在”之后没有变成“过去”,那它就不可能属于过去;如果一个事物在成为“现在”之前没有属于将来,那它就不可能成为“现在”。由此可见,所有过去的事物都曾在某一时刻属于将来,也就是说,存在着这样一个时间,那时所有事物都还不是“现在”,都还不存在;一切事物都还处在将来,都还不是现实的。 一个被层次结构起来的宇宙被铺展成了均值的。「……该宇宙被保持同一的基本组分和定律维系在一起」 结构赖于价值,价值被从这个宇宙剔除出去了。价值世界同事实世界分离 2018-12-19 01:41 4人喜欢 一个被层次结构起来的宇宙被铺展成了均值的。「……该宇宙被保持同一的基本组分和定律维系在一起」 结构赖于价值,价值被从这个宇宙剔除出去了。价值世界同事实世界分离 (对于库萨的尼古拉而言)……因为从根本上讲,世界的本体结构是处处相同的。 宇宙的中心是上帝——一个形而上学的中心。 2018-12-19 02:05 3人喜欢 (对于库萨的尼古拉而言)……因为从根本上讲,世界的本体结构是处处相同的。宇宙的中心是上帝——一个形而上学的中心。 哥白尼天文学破坏了传统宇宙秩序和等级结构,瓦解了永恒的天界和地界(月下界)的对立。 透视角度变了。 2018-12-19 02:11 4人喜欢 哥白尼天文学破坏了传统宇宙秩序和等级结构,瓦解了永恒的天界和地界(月下界)的对立。透视角度变了。 伽利略的望远镜,使得人的感性认识「超出」了先天限制。 仪器扭转了天文学的发展。随后整个科学都步其后尘。「仪器时代」。 2018-12-20 02:15 2人喜欢 伽利略的望远镜,使得人的感性认识「超出」了先天限制。仪器扭转了天文学的发展。随后整个科学都步其后尘。「仪器时代」。 哥白尼的宇宙仍有差序,他把中心赋予太阳,而且他还认为中心很重要,因为「静止比变化和不稳定更高贵和神圣」 这里有一些哲学的动机 2018-12-19 02:14 3人喜欢 哥白尼的宇宙仍有差序,他把中心赋予太阳,而且他还认为中心很重要,因为「静止比变化和不稳定更高贵和神圣」这里有一些哲学的动机 哥白尼天文学破坏了传统宇宙秩序和等级结构,瓦解了永恒的天界和地界(月下界)的对立。 透视角度变了。 2018-12-19 02:11 4人喜欢 哥白尼天文学破坏了传统宇宙秩序和等级结构,瓦解了永恒的天界和地界(月下界)的对立。透视角度变了。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