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齐物的哲学 章太炎与中国现代思想的东亚经验 (日) 石井刚 2016
价 格:¥ 8.80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齐物的哲学
副标题:章太炎与中国现代思想的东亚经验 作者:(日) 石井刚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53972 出版时间:2016 页数:286 定价: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石井刚供职于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此书是其近年来对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对章太炎思想研究的中文论文合辑。此书由六篇文章组成,材料详实,论证扎实,别具新意地从章太炎《齐物论释》一文的阐释出发,提出了“齐物的哲学”这一核心概念。以这一概念为轴心,作者纵向考察了章太炎与以戴震为代表的清朝学术共同体的复杂关系,横向比较了近代日本若干著名思想家与章太炎之异同,并指出,对章太炎思想资源的重新开掘有助于我们反思整个东亚所面临的、来自西方的现代性挑战。 石井刚(Ishii Tsuyoshi),供职于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哈佛燕京学社2015-16年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近代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 一、“道之生生不息”的两种世界观:章太炎和丸山真男的思想及其困境。 二、“言”和“文”的真理表述:章太炎的语言实践,或者哲学话语方式 三、敢问“天籁”:关于章太炎和刘师培两人哲学的比较 四、超越国家的国家想像:章太炎和高山樗牛 五、《庄子•齐物论》的清学阅读:反思启蒙的别样径路 · · · · · · 一、“道之生生不息”的两种世界观:章太炎和丸山真男的思想及其困境。 二、“言”和“文”的真理表述:章太炎的语言实践,或者哲学话语方式 三、敢问“天籁”:关于章太炎和刘师培两人哲学的比较 四、超越国家的国家想像:章太炎和高山樗牛 五、《庄子•齐物论》的清学阅读:反思启蒙的别样径路 六、实践的思想,思想的实践:有关个体生存的提问及“我们”的时代 · · · · · · 这套丛书还有 《武帝文教与史家笔法》,《当“中国儒学”遭遇日本》,《自由与责任四论》,《司马迁之志》,《经学的瓦解》 等。 最後一篇明志之作另當別論,基本上石井關於章太炎的最主要的論點在他給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寫的幾頁紙裏已經囊括。另,第119頁一句話批駁了Murthy整本書。 我姑且能明白的是从方言文字和齐物的内在关联中解释章太炎以及章太炎的汉学经验在国家民族建构中的作用是如何。期待有书评吧 本书围绕着《庄子·齐物论》的寓言,通过章太炎、刘师培等近代思想家的阐释,激活了“天籁”等概念在构想现代民族国家时的可能。很有方法论意义的是石井通过对概念的精准细致的分析呈现出历史转折期章太炎等人如何积极寻求已有的文化资源而接纳特定的思想观点,进而生成理想的社会图景。这与史料恢复的特定历史时段的可能的“重现”不同,似乎更具有内在的说服力,也更加精彩,这也许正是思想史的魅力所在吧。很短的篇幅里,通过阐... 本书围绕着《庄子·齐物论》的寓言,通过章太炎、刘师培等近代思想家的阐释,激活了“天籁”等概念在构想现代民族国家时的可能。很有方法论意义的是石井通过对概念的精准细致的分析呈现出历史转折期章太炎等人如何积极寻求已有的文化资源而接纳特定的思想观点,进而生成理想的社会图景。这与史料恢复的特定历史时段的可能的“重现”不同,似乎更具有内在的说服力,也更加精彩,这也许正是思想史的魅力所在吧。很短的篇幅里,通过阐释史的梳理展示了一时代的学术特点,譬如明末开始“唯物”求实的学术风格和中日两国对尼采哲学的接受,足见著者功力。 让我感动的第一点便是这种不问世事的苦读的功力,第二点是著者最后一章显示的现实关怀。学问终究是为“人”的幸福生活的,是关照社会和文化的,虽然这种思考和“忧”心是痛苦的,好在可能并不孤独 除却语言上的繁复不提,石井刚的这一论文集在学术研究与现实诉求之间找到了一种舒适的平衡,而这,恰恰是当代中国学者所欠缺的。 本书围绕着《庄子·齐物论》的寓言,通过章太炎、刘师培等近代思想家的阐释,激活了“天籁”等概念在构想现代民族国家时的可能。很有方法论意义的是石井通过对概念的精准细致的分析呈现出历史转折期章太炎等人如何积极寻求已有的文化资源而接纳特定的思想观点,进而生成理想的社会图景。这与史料恢复的特定历史时段的可能的“重现”不同,似乎更具有内在的说服力,也更加精彩,这也许正是思想史的魅力所在吧。很短的篇幅里,通过阐... 本书围绕着《庄子·齐物论》的寓言,通过章太炎、刘师培等近代思想家的阐释,激活了“天籁”等概念在构想现代民族国家时的可能。很有方法论意义的是石井通过对概念的精准细致的分析呈现出历史转折期章太炎等人如何积极寻求已有的文化资源而接纳特定的思想观点,进而生成理想的社会图景。这与史料恢复的特定历史时段的可能的“重现”不同,似乎更具有内在的说服力,也更加精彩,这也许正是思想史的魅力所在吧。很短的篇幅里,通过阐释史的梳理展示了一时代的学术特点,譬如明末开始“唯物”求实的学术风格和中日两国对尼采哲学的接受,足见著者功力。 让我感动的第一点便是这种不问世事的苦读的功力,第二点是著者最后一章显示的现实关怀。学问终究是为“人”的幸福生活的,是关照社会和文化的,虽然这种思考和“忧”心是痛苦的,好在可能并不孤独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