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 [英] A.J.艾耶尔(A.J.Ayer) 2016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休谟
副标题:
作者:[英] A.J.艾耶尔(A.J.Ayer)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65466
出版时间:2016
页数:256
定价:32.00
内容简介: 大师以过人的技巧和气魄写大师。英国著名哲学家艾耶尔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休谟哲学研究专家周晓亮作序推荐 休谟是英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还在世时便被尊为启蒙运动的核心人物。他对一系列广泛哲学论题的“自然主义”观点,引出了许多具有高度原创性的理论,涉及知觉、自我同一性、因果性、道德、政治和宗教等领域。身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艾耶尔在这本引人深思的小书中讨论了所有这些领域,并对休谟引人入胜的生平和性格进行了描述,大量引用了休谟那些明白晓畅又富有智慧的作品。 A.J.艾耶尔 1910年生于伦敦,先后毕业于伊顿公学、牛津大学。1946至1959年任伦敦大学学院格罗特心灵与逻辑哲学教授,1959至1978年任牛津大学威克姆逻辑学教授;1951至1952年任亚里士多德学会会长,1952年当选为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1970年获封爵士。著有多部广为人知的哲学作品,包括《语言、真理与逻辑》《哲学的中心问题》《罗素》等。逝于1989年。 这套丛书还有 《罗素》,《科学革命》,《康德》,《西方艺术新论-牛津通识读本》,《佛学概论》 等。 一般性哲学问题和历史流派方面的铺垫少,直接进入对休谟本人特定观点的大量辩驳和回护。讨论休谟的心、物、因果性思想较详,伦理政治宗教等较略,其身为历史作家的一面完全忽略。原文文句长而缠绕,时见冷僻用词,难读、难译,而译文大体顺畅,偶有瑕疵。译者都很优秀,而对这本书也都尽力了。 艾耶尔谈休谟的印象和知觉之间的逻辑关联讲得很明白,讲自我和知觉比纯粹理性批判好懂,两者内容也相近,打四星是有的部分翻译不像是翻译,语言结构更像译者在用自己惯用的论文语言在译。 读完,发现还是以前自己的了解不够全面,判断出错。这本书所讲的逻辑实证哲学解决了很多问题,比我看的这个系列的其他书收获更多,是这个系列最好的一本。 若没读过休谟,读这个小册子是根本不可能的,我的意思是说,我只了解二手资料,因而即便读完了,也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真正的东西……不了解休谟,不应读此书…… 《休谟》序言 周晓亮/文 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1776)是英国经验论哲学家,怀疑论者,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本书是关于休谟的生平与思想的专著,其作者A. J. 艾耶尔(Alfred Jules Ayer,1910—1989)是当代英国的著名哲学家,逻辑实证主义... 与其说是牛津通识读本,不如说是休谟哲学讲演录,艾耶尔通过引出休谟的三种进路:作为经验论尽头的必然怀疑论者;作为康德哲学的奠基者;作为把自然信念高居于理性之上的人,来阐释休谟哲学的认识论,主体性,因果、同一论及伦理学。作为逻辑学家的艾耶尔很擅长把简单的东西讲... 传统哲学史把休谟庸俗化,成为经验到康德的过渡性人物,忽视其逻辑实证主义的先声,这真是让人深恶痛绝。 1.生平 逻辑实证主义的鼻祖 除了研究哲学和一般学问,我对任何事情都不由得产生一种厌恶。 温和但有原则,抑郁而有女人缘 2.目标与方法 经验主义始于1690年约翰·洛克《... 一本入门极不友好的读本,劝退风格的叙述,加上哲学固有的生硬翻译,评分应该是由于这个原因被低估了。经过后人理解撰写和翻译两次衰减后仍承载了庞大的信息量,不硬核一点应该无法依靠这唯一的理由读下来。然而读完却只能让人更加沮丧,因为支离破碎的语言让人既无法建立起有... 英国哲学家休谟,在不少场合都被作为康德的启发者提及——康德曾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一书中说,休谟哲学使其从“独断论的迷梦”中苏醒过来——或者干脆被目为以洛克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的终结者。休谟不信基督教——新教或天主教——甚至在著作中表达对宗教的质疑,被贴上... 第一段:关键在于,不论意象有多么生动或模糊,它都不能使自己超出自身。激情或感觉的意象只能被解释为一种象征;它必定会使人相信它所代•表•的东西的存在,而不是它自己的存在;于是它自身相对强度的问题就变得不相干了。 原文是The point is that no degree of vividness or faintness can endow it with a reference beyond itself. To be an image of the passion or of the sensation, it has to be interpreted as a ... 2016-11-26 00:08  1人喜欢 第一段:关键在于,不论意象有多么生动或模糊,它都不能使自己超出自身。激情或感觉的意象只能被解释为一种象征;它必定会使人相信它所代•表•的东西的存在,而不是它自己的存在;于是它自身相对强度的问题就变得不相干了。 原文是The point is that no degree of vividness or faintness can endow it with a reference beyond itself. To be an image of the passion or of the sensation, it has to be interpreted as a symbol; it has to give rise to a belief not in its own existence but in the existence of what it REPRESENTS; and then the question of its own comparative intensity becomes irrelevant.感觉翻译得不是太达意。我会翻译成:『要点在于,无论何种程度的生动或模糊,都不能赋予它一种向自身之外的指涉。要成为激情或感觉的一个意象,它必须能被解读为一个符号,必须能够让人相信它所代•表•的东西存在,而不是相信它本身存在;如此说来,其自身[较之激情或感觉]的相对强度就成了不相干的事情。』 ◆ 序言 “价值陈述与事实陈述区分开,认为价值判断既不真也不假,仅仅是对情感的表达“ ◆ 第二章 目标与方法 "人们很少有机会思其所爱,说其所想” ◆ 第三章 物体与自我 ”一个人在特定时间对于某个物体的感知只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的。关键是,在印象的定义中并没有提到印象的物主身份” ◆ 第四章 原因与结果 ”受习惯的影响,一个事件一出现,心灵就期待它通常的伴随,并相... 2018-11-17 15:45 “价值陈述与事实陈述区分开,认为价值判断既不真也不假,仅仅是对情感的表达“ ◆ 第二章 目标与方法 "人们很少有机会思其所爱,说其所想” ◆ 第三章 物体与自我 ”一个人在特定时间对于某个物体的感知只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的。关键是,在印象的定义中并没有提到印象的物主身份” ◆ 第四章 原因与结果 ”受习惯的影响,一个事件一出现,心灵就期待它通常的伴随,并相信那种伴随将会存在“ ◆ 第五章 道德、政治与宗教 “ 通常所谓的机会不过是一个秘密而隐蔽的原因罢了“ ”承诺本身乃是基于协议,协议的目的就是使人对彼此之间未来的行为有安全感。财产的稳定性、可经同意而转移财产,以及履行承诺,这三条法则正是“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安全所完全依靠的” ”对例外的宽容削弱了对一般规则的尊重,结果导致的失去功用将会超过例外的功用。” ”物质能保持永恒的骚动(这似乎是物质的本质),也能保持它所产生的形式的恒常性” ◆ 序言 “价值陈述与事实陈述区分开,认为价值判断既不真也不假,仅仅是对情感的表达“ ◆ 第二章 目标与方法 "人们很少有机会思其所爱,说其所想” ◆ 第三章 物体与自我 ”一个人在特定时间对于某个物体的感知只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的。关键是,在印象的定义中并没有提到印象的物主身份” ◆ 第四章 原因与结果 ”受习惯的影响,一个事件一出现,心灵就期待它通常的伴随,并相... 2018-11-17 15:45 “价值陈述与事实陈述区分开,认为价值判断既不真也不假,仅仅是对情感的表达“ ◆ 第二章 目标与方法 "人们很少有机会思其所爱,说其所想” ◆ 第三章 物体与自我 ”一个人在特定时间对于某个物体的感知只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的。关键是,在印象的定义中并没有提到印象的物主身份” ◆ 第四章 原因与结果 ”受习惯的影响,一个事件一出现,心灵就期待它通常的伴随,并相信那种伴随将会存在“ ◆ 第五章 道德、政治与宗教 “ 通常所谓的机会不过是一个秘密而隐蔽的原因罢了“ ”承诺本身乃是基于协议,协议的目的就是使人对彼此之间未来的行为有安全感。财产的稳定性、可经同意而转移财产,以及履行承诺,这三条法则正是“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安全所完全依靠的” ”对例外的宽容削弱了对一般规则的尊重,结果导致的失去功用将会超过例外的功用。” ”物质能保持永恒的骚动(这似乎是物质的本质),也能保持它所产生的形式的恒常性” 但他同意洛克的这样一种看法,即推理中的实验方法适用于道德科学,他们二人都把牛顿及其先驱者的成就归功于此方法。然而,洛克对牛顿理论有更深的理解。虽然他们都认为牛顿理论依赖于“经验和观察”(T, p. xvi),但洛克注意到,在牛顿那里这种依赖是间接的,而休谟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洛克知道,牛顿是通过物体的本身观察不到的“微小部分”的活动来解释物体行为的;他试图将这个事实与他给我们的观念以及随之产生的认识能力.. 2016-11-26 00:36 但他同意洛克的这样一种看法,即推理中的实验方法适用于道德科学,他们二人都把牛顿及其先驱者的成就归功于此方法。然而,洛克对牛顿理论有更深的理解。虽然他们都认为牛顿理论依赖于“经验和观察”(T, p. xvi),但洛克注意到,在牛顿那里这种依赖是间接的,而休谟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洛克知道,牛顿是通过物体的本身观察不到的“微小部分”的活动来解释物体行为的;他试图将这个事实与他给我们的观念以及随之产生的认识能力所强加的限制调和起来,正是这一努力导致了休谟指责他的“模棱两可和累赘繁冗”。而在休谟口中,牛顿就好像只是运用直接归纳而已。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头所说的那句摒弃假设的名言——“我不杜撰假说”——可能是说他不提出那些缺乏实验证据的命题。而休谟却似乎认为牛顿的意思是,他不作任何不基于观察实例的概括。这一历史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休谟对因果关系的处理。对因果关系的处理是休谟体系的一个特点,休谟本人也正确地认为它最重要,但我将试图表明,这一历史错误并未严重削弱其论证的力量。它并没有影响休谟发展一种心灵科学的尝试,因为这里的全部关键在于,他能对意识的不同状态做出准确描述,并能基于日常观察做出被认为令人满意的概括。 第一段:关键在于,不论意象有多么生动或模糊,它都不能使自己超出自身。激情或感觉的意象只能被解释为一种象征;它必定会使人相信它所代•表•的东西的存在,而不是它自己的存在;于是它自身相对强度的问题就变得不相干了。 原文是The point is that no degree of vividness or faintness can endow it with a reference beyond itself. To be an image of the passion or of the sensation, it has to be interpreted as a ... 2016-11-26 00:08  1人喜欢 第一段:关键在于,不论意象有多么生动或模糊,它都不能使自己超出自身。激情或感觉的意象只能被解释为一种象征;它必定会使人相信它所代•表•的东西的存在,而不是它自己的存在;于是它自身相对强度的问题就变得不相干了。 原文是The point is that no degree of vividness or faintness can endow it with a reference beyond itself. To be an image of the passion or of the sensation, it has to be interpreted as a symbol; it has to give rise to a belief not in its own existence but in the existence of what it REPRESENTS; and then the question of its own comparative intensity becomes irrelevant.感觉翻译得不是太达意。我会翻译成:『要点在于,无论何种程度的生动或模糊,都不能赋予它一种向自身之外的指涉。要成为激情或感觉的一个意象,它必须能被解读为一个符号,必须能够让人相信它所代•表•的东西存在,而不是相信它本身存在;如此说来,其自身[较之激情或感觉]的相对强度就成了不相干的事情。』 译文P38 [他]说,在对信念作出哲学解释时,“我们只能断言它是被心灵感•受•到的某种东西,它将判断的观念与想象的虚构区分开来” 原文P40 [……], he says that in giving a philosophical account of belief 'we can do no more than assert, that it is something FELT by the mind, which distinguishes the ideas of judgement from the fictions of the imagination' 中译理解错了那个“it”(还有休谟那个年代... 2016-11-26 22:58 译文P38 [他]说,在对信念作出哲学解释时,“我们只能断言它是被心灵感•受•到的某种东西,它将判断的观念与想象的虚构区分开来”原文P40 [……], he says that in giving a philosophical account of belief 'we can do no more than assert, that it is something FELT by the mind, which distinguishes the ideas of judgement from the fictions of the imagination'中译理解错了那个“it”(还有休谟那个年代在从句中对逗号的频繁使用),于是译文让人似乎觉得那个它”指的是信念。试改为:『[他]说,为信念给出哲学说明的时候,“我们顶多能断言说,把判断的观念同想象的虚构区分开的,是某种由心灵所感•到•的东西”』 ◆ 序言 “价值陈述与事实陈述区分开,认为价值判断既不真也不假,仅仅是对情感的表达“ ◆ 第二章 目标与方法 "人们很少有机会思其所爱,说其所想” ◆ 第三章 物体与自我 ”一个人在特定时间对于某个物体的感知只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的。关键是,在印象的定义中并没有提到印象的物主身份” ◆ 第四章 原因与结果 ”受习惯的影响,一个事件一出现,心灵就期待它通常的伴随,并相... 2018-11-17 15:45 “价值陈述与事实陈述区分开,认为价值判断既不真也不假,仅仅是对情感的表达“ ◆ 第二章 目标与方法 "人们很少有机会思其所爱,说其所想” ◆ 第三章 物体与自我 ”一个人在特定时间对于某个物体的感知只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的。关键是,在印象的定义中并没有提到印象的物主身份” ◆ 第四章 原因与结果 ”受习惯的影响,一个事件一出现,心灵就期待它通常的伴随,并相信那种伴随将会存在“ ◆ 第五章 道德、政治与宗教 “ 通常所谓的机会不过是一个秘密而隐蔽的原因罢了“ ”承诺本身乃是基于协议,协议的目的就是使人对彼此之间未来的行为有安全感。财产的稳定性、可经同意而转移财产,以及履行承诺,这三条法则正是“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安全所完全依靠的” ”对例外的宽容削弱了对一般规则的尊重,结果导致的失去功用将会超过例外的功用。” ”物质能保持永恒的骚动(这似乎是物质的本质),也能保持它所产生的形式的恒常性” 同样,虽然休谟进而把我们所【认同】的观念说成比我们的幻想“更加强烈、牢固和生动”,但现在看起来,他似乎是在一种技术意义上来使用像“生动”这样的词的,暗示着这些词所限定的观念值得【赞同】。……,但在这里,“生动”一词是不适当的,除非它用来代替像“被【同意】的”这样的表述。 这一页里出现的【认同】【赞同】【同意】对应英文都是assent,统一起来应该比较好。 2016-11-26 23:28 方头括号是我加的。同样,虽然休谟进而把我们所【认同】的观念说成比我们的幻想“更加强烈、牢固和生动”,但现在看起来,他似乎是在一种技术意义上来使用像“生动”这样的词的,暗示着这些词所限定的观念值得【赞同】。……,但在这里,“生动”一词是不适当的,除非它用来代替像“被【同意】的”这样的表述。这一页里出现的【认同】【赞同】【同意】对应英文都是assent,统一起来应该比较好。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