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与海德格尔 弗莱堡的相遇与背离 倪梁康著 2016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39M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胡塞尔与海德格尔
副标题:弗莱堡的相遇与背离
作者: 倪梁康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6205
出版时间:2016
页数:268
定价:25.00
内容简介: 大约从2012年初陆续开始撰写题为《反思的使命》的胡塞尔思想传记。到2015年时,已经写到胡塞尔的弗莱堡时期。在这里当然不可能绕过他与海德格尔的关系问题不论,因为无论就思想关联来看,还是就私人关系而言,这个关系都构成胡塞尔从1916年到弗莱堡直至他1938年在这里去世期间的最重要思想生命内涵的组成部分。胡塞尔自己曾将他后期在海德格尔那里得到的经历称作“最沉重的宿命之一”,甚至“最阴暗的个人经历——最后的和对我最沉重的打击”。而2014年出版的海德格尔的题为《思考》的三卷(《黑皮本》1931-1941年)以及2015年出版的题为《说明》的另外两卷笔记(1942-1948年),又为两位哲学家之间的关系增添了新的资料,尤其是为理解海德格尔所说“攻击”胡塞尔的根本动机提供了新的视角。再加上2016年将是海德格尔去世的第四十个年头,2018年也将是胡塞尔去世的... 大约从2012年初陆续开始撰写题为《反思的使命》的胡塞尔思想传记。到2015年时,已经写到胡塞尔的弗莱堡时期。在这里当然不可能绕过他与海德格尔的关系问题不论,因为无论就思想关联来看,还是就私人关系而言,这个关系都构成胡塞尔从1916年到弗莱堡直至他1938年在这里去世期间的最重要思想生命内涵的组成部分。胡塞尔自己曾将他后期在海德格尔那里得到的经历称作“最沉重的宿命之一”,甚至“最阴暗的个人经历——最后的和对我最沉重的打击”。而2014年出版的海德格尔的题为《思考》的三卷(《黑皮本》1931-1941年)以及2015年出版的题为《说明》的另外两卷笔记(1942-1948年),又为两位哲学家之间的关系增添了新的资料,尤其是为理解海德格尔所说“攻击”胡塞尔的根本动机提供了新的视角。再加上2016年将是海德格尔去世的第四十个年头,2018年也将是胡塞尔去世的第八十个年头。这几重因缘会聚的结果就是笔者在这里提交的关于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关系或关于海德格尔与胡塞尔关系的文章,共分五个部分。可以说它们是笔者以某种方式对此长期萦绕在心头的关系思考的一个总结或清算。——这里所说的“关系”,既是指他们之间的私人关系,也是指他们之间的思想联系。 整个论述的正文部分将分五篇文字完成,分别以“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关系史前篇:1916-1923年”、“中篇:1924-1928年”、“后篇:1928-1938年”以及“海德格尔与胡塞尔关系史续篇:1938-1976年”、“外篇:犹太主义与纳粹问题”。 属于这个问题域的文字还有笔者已经发表和即将发表的四篇文章:“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上、下篇)”与“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历史问题(上、下篇)”。 附录:卡尔•舒曼:“论海德格尔《明镜》周刊谈话中关于胡塞尔的说法”。 倪梁康,男,1956年出生,江苏南京人。南京大学文学学士、哲学硕士(夏基松为导师),德国弗莱堡大学博士(1990,B. Rang为导师,主攻胡塞尔现象学)。1995年10月至1997年10月在德国乌泊塔尔大学哲学系随K. Held教授以及瑞士伯尔尼大学哲学系I. Kern(耿宁)教授进行客座研究。曾在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山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馆长、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外国哲学学科负责人、《中国现象学哲学评论》主编。在他的努力下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中国现象学研究的中心。 主要著作有:《自识与反思》、《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现象学的始基:胡塞尔 逻辑研究 释要》、《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弗莱堡的相遇与背离》、《心性现象学研究》、《心的... 倪梁康,男,1956年出生,江苏南京人。南京大学文学学士、哲学硕士(夏基松为导师),德国弗莱堡大学博士(1990,B. Rang为导师,主攻胡塞尔现象学)。1995年10月至1997年10月在德国乌泊塔尔大学哲学系随K. Held教授以及瑞士伯尔尼大学哲学系I. Kern(耿宁)教授进行客座研究。曾在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山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馆长、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外国哲学学科负责人、《中国现象学哲学评论》主编。在他的努力下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中国现象学研究的中心。 主要著作有:《自识与反思》、《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现象学的始基:胡塞尔 逻辑研究 释要》、《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弗莱堡的相遇与背离》、《心性现象学研究》、《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意识的向度:以胡塞尔为轴心的现象学问题研》、《理念人:激情与焦虑》。 译有: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逻辑研究》、《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内时间意识现象学》、《文章与讲演(1911-1921)》、《现象学的方法》、《生活世界现象学》;舍勒《形式主义的伦理学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费希特《行动的哲学》、爱德华·封·哈特曼《道德意识现象学》、耿宁《人生第一等事》、《心的现象》(合译)、克劳斯·黑尔德《世界现象学》、汉斯.萨尼尔《雅斯贝尔斯》(合译)等。 第一讲: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关系史前篇:1916-1923年 第二讲: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关系史中篇:1923-1928年 第三讲: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关系史后篇:1929-1938年 第四讲:海德格尔与胡塞尔关系史续篇:1944-1976年 · · · · · · 第一讲: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关系史前篇:1916-1923年 第二讲: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关系史中篇:1923-1928年 第三讲: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关系史后篇:1929-1938年 第四讲:海德格尔与胡塞尔关系史续篇:1944-1976年 第五讲: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关系史外篇(1):胡塞尔与犹太人问题 第六讲: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关系史外篇(2):海德格尔的反犹主义与纳粹问题 第七讲: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历史问题(1):历史哲学的现象学-存在论向度 第八讲: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历史问题(2):海德格尔思想中的黑格尔-狄尔泰动机 附录:关于2014年弗莱堡大学“海德格尔教椅之争”的媒体现象学与去蔽存在论 资料一:胡塞尔1931年1月6日致亚历山大·普凡德尔的信 资料二:胡塞尔1933年5月4、5日致迪特里希·曼科的信 资料三:论海德格尔在《明镜周刊》访谈中关于胡塞尔的说法 译后记(代全书后记) 引用文献 索引 · · · · · · , 这套丛书还有 《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胡塞尔与舍勒》,《现象学及其效应》,《在的澄明》 等。 当时这本书还引起了一些争论。海迷们无法接受海德格尔仍旧在胡塞尔的框架内工作,而强调“存在”之思如何越出了胡塞尔的主体性哲学而获得一个崭新的哲学视野。此书试图揭示存在现象学与意识现象学有一种同构平行的关系,其中有意思的是关于海德格尔的反犹问题。 曾经存在过一种成见:从柏拉图到胡塞尔以来一直都存在的成见:在精神中滞留,对真理的努力,对真实存在的发现和朝向发现-这些会使人心灵变得美好,会使心灵变的高贵,会阻止人趋向低劣,趋向卑鄙。 收获颇丰,但是第一次读传说中的现象学大手子倪梁康先生的书,让我对他有一个非常恶劣的印象,当然,对他来说也许只是陈述事实罢了 当时这本书还引起了一些争论。海迷们无法接受海德格尔仍旧在胡塞尔的框架内工作,而强调“存在”之思如何越出了胡塞尔的主体性哲学而获得一个崭新的哲学视野。此书试图揭示存在现象学与意识现象学有一种同构平行的关系,其中有意思的是关于海德格尔的反犹问题。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