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艺术哲学
副标题: 作者: (法)丹纳著;傅雷译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198259 出版时间:2016 页数:339 定价: 内容简介: 《艺术哲学》是一部有关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它由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的讲义整理而成,将古希腊、文艺复兴,17、18世纪的西方绘画、雕塑做以阐释,以渊博精深的见解指出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丹纳主张研究学问,应当“从事实出发,不从主义出发;不是提出教训而是探求规律,证明规律”,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从这个原则出发,丹纳阐述了意大利、尼德兰和古希腊的艺术流派,最后一编“艺术中的理想”是对丹纳美学思想的概括。 《艺术哲学》类似随笔、散文的艺术史,文字优美,充满了节奏感,并将艺术推向哲学的高度。可以说,《艺术哲学》中澄澈的语言和真知灼见为读者开启了一扇窗户,一扇考察人类艺术本质的窗户。 作者:丹纳 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历史文化学派的奠基者和领袖人物,曾任巴黎美术学校美术史和美学教授。他被称为“批评家心目中的拿破仑”,主要著作有《拉•封丹及寓言诗》《英国文学史》《评论集》《十九世纪法国哲学家研究》《意大利游记》和《艺术哲学》。 丹纳深受19世纪自然科学和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开辟了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艺术的新道路,对后世的文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艺术哲学》是他最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文艺理论思想。 译者:傅雷 著名翻译家、美术评论家。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精通绘画、音乐、文学,毕生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态度严谨,是一代翻译巨匠。主要译著有《高老头》《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约翰•克利斯朵夫》等。 1. 艺术的目的是什么 2. 艺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绘画,雕塑,诗歌;一类是建筑与音乐 三 1. 绝对正确的模仿并非艺术的目的 四 1. 艺术品模仿实物各部分的关系与相互依赖 五 1. 艺术品不限于再现部分之间的关系 2. 主要特征的定义 3. 主要特征的重要 4. 艺术家的想象与这个艺术的定义相符 5. 回顾以前走过的路 六 1. 艺术品的定义分两部分 2. 视觉所感受的数学关系 3. 听觉所感受的数学关系 4. 我们的定义适用于各种艺术 七 1. 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 第二章 艺术品的产生 一 1. 产生艺术品的一般规律 二 1. 总述环境的作用 三 1. 详细说明环境的作用 2. 简化的例子,灾深难重,人心忧郁的局面 3. 相反的例子,繁荣发达与人心快乐的局面 4. 介乎悲哀与快乐之间的中间状态 四 1. 历史上的实例 五 1. 希腊文化与古代雕塑 2. 希腊风俗与同时代其他民族的风俗的比较 3. 观念与风俗相符 4. 雕塑的诞生 六 1. 中世纪文化与哥特式建筑。 2. 古代世界的衰落,城邦的毁灭,罗马帝国 3. 对精神的影响 4. 哥特式建筑的诞生 七 1. 17世纪的法国文化与古典悲剧 2. 正规君主政体的形成 3. 出入宫廷的贵族成为模范人物 4. 当时人的特性与时行的趣味 八 1. 现代文化与音乐 2. 法国大革命 3. 这种客观形势对精神的影响 4. 这种时代精神对艺术品的影响 5. 音乐的起源,德国与意大利 九 1. 艺术品产生的规律 十 1. 以这个规律应用于现代 第二编 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 研究的目的。 第一章 意大利绘画的特征 1. 古典时代的范围与界限 2. 古典绘画的特征 第二章 基本形势 1. 产生这种绘画的形势 2. 意大利人的天赋与历史环境一致 第三章 次要形势 1. 出现第一流绘画的必要条件 2. 近代文化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3. 15世纪的意大利和同时期的英国,德国,法国比较 4. 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廖内的《侍臣典范》 第四章 次要形势(续) 1. 出现第一流绘画的另一条件 2. 15世纪的意大利和现代民族的比较 3. 15世纪的意大利 4. 形象与观念的平衡被文明破坏 5. 以服装与风俗为证 6. 追求眼睛的享受,追求一般感官的享受 第五章 次要形势(续) 1. 绘画的第三个条件 2. 文艺复兴期意大利人的性格 3. 贝韦努托•切利尼 4. 这些风俗与性格怎样培养人了解那些表现人体的作品 第六章 次要形势(续) 1. 以上各种形势的概括 2. 产生伟大作品必须具备的一般条件 3. 文艺复兴期意大利的工场 4. 我们的规律得到证实 第三编 尼德兰的绘画 第一章 永久原因 缔造欧洲文明的两组民族 一 种族 二 民族 三 艺术 第二章 历史时期 一 第一时期 二 第二时期 三 第三时期 四 第四时期 第四编 希腊的雕塑 希腊的雕塑 第一章 种族 一 自然环境对幼年民族的影响 二 聪明与早熟的特征在历史上的征候 三 周围的自然界没有巨大的东西 四 风土与天色之美 五 这些缺点和这些优点的后果 第二章 时代 古人与今人的分别 一 气候对近代文明的影响 二 过去的文化对近代文明的影响 三 这些差别对心灵与艺术的影响 第三章 制度 一 舞蹈 二 体育 三 宗教 第五编 艺术中的理想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第一章 理想的种类与等级 一 似乎所有的特征都价值相等 二 各种作品的价值高低不一 三 艺术品的定义 第二章 特征重要的程度 一 特征的重要在于什么 二 这个原则应用于人的精神生活 三 文学价值的等级相当于精神生活的等级 四 同一原则应用在人体方面 五 造型艺术的价值的等级相当于肉体价值的等级 六 结论 第三章 特征有益的程度 一 两种观点的关系与区别 二 精神特征的有益在于哪一点 三 文学作品的等级相当于精神特征有益的等级 四 特征在肉体生活中有益的等级 五 造型艺术的等级相当于肉体特征有益的等级 六 结论 第四章 效果集中的程度 一 为什么效果应当集中 二 文学作品的各种原素 三 上述的规律决定一个文学时期的各个阶段 四 造型艺术品的各种原素 五 上述的规律决定艺术史上的各个阶段 六 摘要 附录 艺术家文学家译名原名对照表 · · · · · · 学艺术的人读艺术+哲学,而书里大量的实例让我有点迷...所以像我一样的门外汉也许只能从哲学层次上管中窥豹 书里有趣的是给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贴上了“精神气候”的标签,并且把生物和地理中自然淘汰与环境影响思想代入艺术作品,从而解释“精神气候”对艺术家“才干”的选择作用——在群众思想和社会风气的压力下,时代给艺术家定下一条发展的路,不是压制他,就是逼他改弦易辙 如果说人类历史是一部灾难史,那就不难理... 学艺术的人读艺术+哲学,而书里大量的实例让我有点迷...所以像我一样的门外汉也许只能从哲学层次上管中窥豹 书里有趣的是给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贴上了“精神气候”的标签,并且把生物和地理中自然淘汰与环境影响思想代入艺术作品,从而解释“精神气候”对艺术家“才干”的选择作用——在群众思想和社会风气的压力下,时代给艺术家定下一条发展的路,不是压制他,就是逼他改弦易辙 如果说人类历史是一部灾难史,那就不难理解从古至今一直是悲观绝望占优势,而且艺术家具有夸张的本能与过度的幻想,这就使得他想表达轻快欢乐时只能依靠自身,但如果去刻画悲伤哀恸,整个时代都对他有益,作品里蕴含着周围和前几代人的天才与苦功 看序言说这本书是作者的教学讲义,真希望能出个精装版并且有大量配图说明,这样即使再贵我也要入手嗯! 文本分析的能力太强了吧,十分赞同丹纳从艺术本身出发研究艺术哲学的看法,宏观上也认为种族、气候、环境会影响文学艺术的发展,对具体艺术流派、艺术家的影响持保留意见。 创立种族环境时代批评理论和艺术理想价值评估标准,具有敏锐性和广博见识,同时显示出的也是处于世纪交叉口矛盾复杂的思想。阅读感受是文笔虽美却过分流于印象式批评,要素概念相当含混(有举筐之嫌),甚至有些处过于偏激刺目按随笔读亦觉尴尬。ps,译笔译注都太棒。 真的非常有意思~读完真深受启发!19世纪那个时代法国文人知识分子的艺术史观,里面印象最深的就是把欧洲各民族种族,通过艺术方方面都生动形象讲解出来,太有意思了~读完有快一个月了,还能想起好多丹纳爷爷对欧洲其他各国人民和民族性格的描述,有趣有趣~值得反复品味深度吸收。对深入了解整个欧洲文化艺术方面有很大帮助。 第二次读,深深感觉丹纳这位先生着实有点啰嗦,喜欢东拉西扯,真才实学啊,写得真美,写希腊环境那一块读着读着鸡皮疙瘩都起了,但就是喜欢啰嗦!!! 环境时代种族,标准过于清晰得死板。抹杀了个体性,是种概要型写作。我不敢确信里面的很多观点,但同时又觉得这种解说异常奇妙而深入。而里面的某种过于强烈的“种族”的自我抒情,价值过分介入以后往往让人怀疑其客观性。 文本分析的能力太强了吧,十分赞同丹纳从艺术本身出发研究艺术哲学的看法,宏观上也认为种族、气候、环境会影响文学艺术的发展,对具体艺术流派、艺术家的影响持保留意见。 刚看了十几页就觉得是很棒的艺术入门书籍,和《艺术的故事》一样轻松愉悦,生动有趣。与其他艺术哲学书相比更是随时都可以翻开一页读起,不同人看有不同的体会 表面看是潜入实际是一开篇就已经在蓄势待发了马上可以将你带入思考中,如果你也刚好有这样的思考艺术的本质,那么此... 日耳曼民族与拉丁族相比,固然身体没有那种雕塑的美,口味比较粗俗,气质比较迟钝;但神经的安定,脾气的冷静,使他们更能受理性控制:他们的思想不容易为了感官的享受,一时的冲动,美丽的外表,而离开正路;他们更能适应事物,以便理解事物或控制事物。 2018-09-06 23:15 1人喜欢 日耳曼民族与拉丁族相比,固然身体没有那种雕塑的美,口味比较粗俗,气质比较迟钝;但神经的安定,脾气的冷静,使他们更能受理性控制:他们的思想不容易为了感官的享受,一时的冲动,美丽的外表,而离开正路;他们更能适应事物,以便理解事物或控制事物。 要在心中找到这样的典型术家必须是个生性孤独,好深思,爱正义的人,是个慷慨豪放、容易激动的人,流落在萎靡与腐化的群众之间,周围尽是欺作与压追,专制与不义,自由与乡土都受到摧残,连自己的生命也受着威胁,觉得活着过是苟延残喘,既不甘屈服,只有整个儿逃避在艺术中间;但在备受奴役的绒默之下,他的伟大的心灵和悲痛的情绪还是在艺术上尽情倾诉。 艺术是个让人痛苦的东西,只有突破生活的壁垒才能发现新的艺术,而这是极.. 2017-12-17 01:06 1人喜欢 要在心中找到这样的典型术家必须是个生性孤独,好深思,爱正义的人,是个慷慨豪放、容易激动的人,流落在萎靡与腐化的群众之间,周围尽是欺作与压追,专制与不义,自由与乡土都受到摧残,连自己的生命也受着威胁,觉得活着过是苟延残喘,既不甘屈服,只有整个儿逃避在艺术中间;但在备受奴役的绒默之下,他的伟大的心灵和悲痛的情绪还是在艺术上尽情倾诉。 艺术是个让人痛苦的东西,只有突破生活的壁垒才能发现新的艺术,而这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 序 他提出艺术品的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的集中程度,作为衡量艺术品价值的尺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特征的有益程度,因为他所谓有益的特征是指帮助个体与集体生存与发展的特征。可见他仍然有他的道德观点与社会观点。 在他看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P5 因为这缘故,他的《艺术哲学》同时就是一部艺术史。P6 第一编 艺术品的本质及其诞生 艺术家不是孤立的人我们隔... 2019-04-15 09:43 序他提出艺术品的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的集中程度,作为衡量艺术品价值的尺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特征的有益程度,因为他所谓有益的特征是指帮助个体与集体生存与发展的特征。可见他仍然有他的道德观点与社会观点。 在他看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P5因为这缘故,他的《艺术哲学》同时就是一部艺术史。P6第一编 艺术品的本质及其诞生艺术家不是孤立的人我们隔了几世纪只听到艺术家的声音;但在传到我们耳边来的响亮的声音之下,还能辨别出群众的复杂而无穷无尽的歌声,像一大片低沉的嗡嗡声一样,在艺术家的四周齐声合唱。只因为有了这一片和声,艺术家才成其为伟大。 P17 由此我们可以定下一条规则: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P21科学让各人按照各人的嗜好去喜爱合乎他气质的东西,特别用心研究与他精神最投机的东西。科学同情各种艺术形式和各种艺术流派,对完全相反的形式与派别一视同仁,把它们看做人类精神的不同的表现,认为形式与派别越多越相反,人类的精神面貌就表现得越多越新颖。P27米开朗基罗的典型是在他自己心中,在他自己的性格中找到的。要在心中找到这样的典型,艺术家必须是个生性孤独,好沉思,爱正义的人,是个慷慨豪放,容易激动的人,流落在萎靡与腐化的群众之间,周围尽是欺诈与压迫,专制与不义,自由与乡土都受到摧残,连自己的生命也受着威胁,觉得活着不过是苟延残喘,既不甘心屈服,只有整个儿逃避在艺术中间;但在备受奴役的缄默之下,他的伟大的心灵和悲痛的情绪还是在艺术上尽情倾诉。P45艺术家改变各个部分的关系,一定是向同一方向改变,而且是有意改变的,目的在于使对象的某一个“主要特征”,也就是艺术家对那个对象所抱的主要观念,显得特别清楚。诸位先生,我们要记住“主要特征”这个名词。这特征便是哲学家说的事物的“本质”,所以他们说艺术的目的是表现事物的本质。“本质”是专门名词,可以不用,我们只说艺术的目的是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表现事物的某个凸出而显著的属性,某个重要观点,某种主要状态。 P47-48艺术家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天赋,便是天大的苦工天大的耐性也补偿不了的一种天赋,否则只能成为临摹家与工匠。就是说艺术家在事物面前必须有独特的感觉:事物的特征给他一个刺激,使他得到一个强烈的特殊的印象。换句话说,一个生而有才的人感受力,至少是某一类的感受力,必然又迅速又细致。P56艺术品的目的是表现某个主要的或凸出的特征,也就是某个重要的观念,比实际事物表现得更清楚更完全;为了做到这一点,艺术品必须是由许多互相联系的部分组成的一个总体,而各个部分的关系是经过有计划的改变的。P59人的喜怒哀乐,一切骚扰不宁,起伏不定的情绪,连最微妙的波动,最隐蔽的心情,都能由声音直接表达出来,而表达的有力,细致,正确,都无与伦比。P62人在艺术上表现基本原因与基本规律的时候,不用大众无法了解而只有专家懂得的枯燥的定义,而是用易于感受的方式,不但诉之于理智,而且诉之于最普通的人的感官与感情。艺术就有这一个特点,艺术是“又高级又通俗”的东西,把最高级的内容传达给大众。P64时代的趋向始终占着统治地位。企图向别的方向发展的才干会发觉此路不通;群众思想和社会风气的压力,给艺术家定下一条发展的路,不是压制艺术家,就是逼他改弦易辙。P71艺术家的本质越强,那些印象越加深他的悲伤。他之所以成为艺术家,是因为他关于辨别事物的基本性格和特色;别人只见到部分,他却见到全体,还抓住它的精神。悲伤即是时代的特征,他在事物中所看到的当然是悲伤。不但如此,艺术家原来就有夸张的本能与过度的幻想,所以他还扩大特征,推之极端。特征印在艺术家心上,艺术家又把特征印在作品上,以致他所看到所描绘的事物,往往比当时别人所看到所描绘的色调更阴暗。 P73 74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不管在复杂还是简单的情形之下,总是环境,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决定艺术品的种类;环境只接受同它一致的品种而淘汰其余的品种;环境用重重障碍和不断的攻击,阻止别的品种发展。P78 79希腊雕像的形式不仅完美,而且能充分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这一点尤其难得。希腊人认为肉体自有肉体的庄严,不像现代人只想把肉体隶属于头脑。呼吸有力的胸脯,虎背熊腰的躯干。帮助身体飞纵的结实的腿弯;他们都感到兴趣;他们不像我们特别注意沉思默想的宽广的脑门,心情不快的紧蹙的眉毛,含讥带讽的嘴唇的皱痕。完美的塑像艺术的条件,他们完全能适应;眼睛没有眼珠,脸上没有表情;人物多半很安静,或者只有一些细小的无关重要的动作;色调通常只有一种,不是青铜就是云石的,把绚烂夺目的美留给绘画,把激动人心的效果留给文学;一方面受着素材的性质与领域狭窄的限制,一方面这些限制也增加塑像的庄严;不表现面部的变化,骚动的情绪,特别反常的现象,以便显出抽象与纯粹的形体,使端庄和平的塑像在殿堂上放出静穆的光辉,不愧为人类心目中的英雄与神明。——结果雕塑成为希腊的中心艺术,一切别的艺术都以雕塑为主,或是陪衬雕塑,或是摹仿雕塑。P90 91——不难想象这一类的心情如何助长基督教的势力。厌世的心理,幻想的倾向,经常的绝望,对温情的饥渴,自然而然使人相信一种以世界为苦海,以生活为考验,以醉心上帝为无上幸福,以皈依上帝为首要义务的宗教。无穷的恐怖与无穷的希望,烈焰飞腾和万劫不复的地狱的描写,光明的天国与极乐世界的观念,对于受尽苦难或战战兢兢的心灵都是极好的养料。基督教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统治人心,启发艺术,利用艺术家。一个当时的人说:“世界脱下了破烂的旧衣,替教堂披上洁白的袍子,”于是哥特式的建筑出现了。 P97人享到了安乐,窥见了幸福。惯于把安乐与幸福看做分内之物。所得越多就越苛求,而所求竟远过于所得。同时实验科学大为发展,教育日益普及,自由的思想越来越大胆;信仰问题以前是由传统解决了的,如今却摆脱了传统,自以为单凭才智就能得到崇高的真理。大家觉得道德,宗教,政治,无一不成问题,便在每一条路上摸索,探求。八十年来,不知有多少种互相抗衡的学说与宗派,前后踵接,每一个都预备给我们一个新的主义,向我们建议一种美满的幸福。P114这个形势引起人的相应的“需要”,特殊的“才能”,特殊的“感情”;例如爱好体育或耽于梦想,粗暴或温和,有时是战争的本能,有时是说话的口才,有时是要求的享受,还有无数错综复杂,种类繁多的倾向:在希腊是肉体的完美与机能的平衡,不曾受到大多的脑力活动或太多的体力活动扰乱;在中世纪是幻想过于活跃,漫无节制,感觉像女性一般敏锐;在17世纪是专讲上流人士的礼法和贵族社会的尊严;到近代是一发不可收拾的野心和欲望不得满足的苦闷。这一组感情,需要,才能,倘若全部表现在一个人身上而且表现得很有光彩的话,就构成一个中心人物,成为同时代的人钦佩与同情的典型:这个人物在希腊是血统优良,擅长各种运动的裸体青年;在中世纪是出神入定的僧侣和多情的骑士;在17世纪是修养完美的侍臣;在我们的时代是不知厌足和忧郁成性的浮士德和维特。 P120 121每个形势产生一种精神状态,接着产生一批与精神状态相适应的艺术品。因为这个缘故,每个新形势都要产生一种新的精神状态,一批新的作品。也因为这缘故,今日正在酝酿的环境一定会产生它的作品,正如过去的环境产生过去的作品。P124你们踏上前途的时候,大可对你们的时代和你们自己抱着希望;因为以上的研究已经证明,要创作优秀的作品,唯一的条件就是伟大的歌德早已指出过的,“不论你们的头脑和心灵多么广阔,都应当装满你们的时代的思想感情,”作品将来自然会产生的。P126第二编 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意大利画派对风景是瞧不起的,或者是不重视的;静物的生命要等以后佛兰德斯的画家来表达。意大利画家采用的题材是人;田野,树木,工场,对他只是附属品;据瓦萨里的记载,意大利派公认的领袖米开朗基罗说过,那些东西应当让才具较差的人作为消遣与补偿,因为艺术真正的对象是人体。晚期的意大利画家固然也画风景,但那是最后一批威尼斯派,尤其是卡拉齐三兄弟,在古典绘画趋于衰弱的时候。P131——在这个界限之内,意大利古典绘画还有一个限制。在它作为中心的理想人物身上,固然能分辨出精神与肉体,但一望而知精神并不居于主要地位。这个古典画派既没有神秘气息,也没有激动情绪,也不以心灵为主体。P133悲怆沉痛的艺术专门刺激兴奋而病态的感觉,当然为讲究平衡的古典艺术所不容。它决不为了关切精神生活而牺牲肉体生活,并不把人当做受着器官之累得高等生物。只有一个莱奥纳多·达·芬奇走在时代之前,发明一切近代观念和近代知识;他是个包罗万象,精湛无比的天才,永不满足的孤独的探险家,他的预见超过他的时代,有时竟和我们的时代会合。P134艺术是影子,才能是本体,艺术始终跟着才能的诞生,长成,衰弱,方向。才能带着艺术出场,前进,使艺术跟着它的变化而变化:艺术的各个部分和整个进程都以才能为转移。它是艺术的必要条件,艺术有了它就能诞生。P142人本来野性十足,现在会静观默想了。他本来只管消耗与破坏,现在会修饰与欣赏了。他本来只是活着,现在知道点缀生活了。这便是意大利在15世纪所发生的变化。人从封建时代的风俗习惯过度到近代精神,而这个转变在意大利比任何地方都发生得早。P144真正的才能,支配一切艺术的艺术,是机智,“是一种谨慎的态度,一种判断和鉴别的能力,懂得怎么叫做过,怎么叫做不及,能分辨事物的消长,知道怎么叫做合时宜。(后略)” P162在巴黎,在法国,人都过分紧张。原因有两个。——先是生活昂贵。大批日用的东西变得不可或缺。便是生活朴素的单身汉也需要地毯,窗帘,靠椅;成了家,还得有几个摆满小玩意儿的古董架,一套所费不赀的漂亮设备和数不清的小东西,既然都要花钱去买而不能像15世纪那样在大路上拦劫或没收得来,就得辛辛苦苦用工作去换取。所以大部分的生活是在勤劳艰苦中消磨的。——除此之外,还有向上爬的欲望。我们既然组成一个民主国家,一切职位都用会考的方法分派,可以凭毅力和才能去争取,人人心中便隐隐约约存着当部长或百万富翁的希望,使我们的心思,事情,忙乱,又加上一倍。(中略)在巴黎,人的头脑不是处于正常和健全状态,而是过分发热,过分消耗,过分兴奋;脑力活动的产品,不论绘画或文学,都表现出这些征象,有时对艺术有利,但损害艺术的时候居多。这种种都归结到一点,就是那时的人比现代的欧洲人和巴黎人精神更平衡。至少对绘画来说是更平衡。要绘画发达,土地不能荒芜,也不能耕耘过分。封建时代的欧洲是大块坚硬的泥土;今日却支离破碎了;从前,文明的犁还没有犁得充分;现在犁得沟槽太多了,数不清了。要单纯壮阔的形体从提香和拉斐尔手中固定在画布上,必须他们周围的人脑子里自然而然的产生,必须“形象”不受“观念”的阻抑和损害。这句话极其重要,让我多解释一下。文明过度的特点是观念越来越强,形象越来越弱。教育,谈话,思考,科学,不断发生作用,使原始的映像变形,分解,消失;代替映像的是赤裸裸的观念,分门别类的字儿,等于一种代数。日常的精神活动从此变为纯粹的推理。如果还能回到形象,那是花足了力气,经过剧烈的病态的抽搐,依靠一种混乱的危险的幻觉才能办到。——这便是我们今日的精神状态。我们不是自然而然成为画家的了。我们脑中装满混杂的观念,参差不一,越来越多,互相交错;所有的文化,本国的,外国的,过去的,现在的,像洪水般灌进我们的头脑。留下各式各种碎片。比如你在现代人面前说一个“树”字,他知道那不是狗,不是羊,不是一样家具;他把这个符号放进头脑,插入一个分隔清楚,贴着标签的格子里;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理解。我们看得书报和我们的知识在我们精神上堆满抽象的符号;我们凭着调度的习惯,以有规律的合乎逻辑的方式,在各个符号之间来来往往。至于五光十色的形体,我们不过瞥见一鳞半爪,而且还不能久留,在我们内心的幕上才映出一些模糊的轮廓,马上就消失了。如果能记住形体,有个明确的印象,那是全靠意志,靠长期的训练和反教育的力量。所谓反教育是把我们受的普通教育硬扭过来。这种可怕的努力不能不产生痛苦和骚乱。现代最善于用色彩的人,不论文学家或画家,都是耽于幻象的人,不是过度紧张,就是精神骚动。P176-177既然想象力都集中于刺激感官的场面,既然一个时代的文化以行乐为人生的目的,既然他们能完全摆脱政治上的操心,工业界的动荡,道德的顾虑,因而不像我们念念不忘于实际利益与抽象观念;那末一个艺术天赋优厚而修养广博的名族,能欣赏并创造那种表现形象的艺术而达于登峰造极之境,也就不足为奇。文艺复兴是一个绝无仅有的时期,介乎中世纪与现代之间,介乎文化幼稚与文化过度发展之间,介乎赤裸裸的本能世界和成熟的观念世界之间。P190-191人只想笑个痛快玩个痛快,这是他天生的倾向,好比水顺着山坡流去一样;精神的健康,完整,年轻的感官的健康,动物式的充足的劲道,在作品与行动中发泄,也在肉欲中发泄。这一类精神与肉体的结构,自会产生以上描写的那种活泼的幻想。这样的人看事物不像我们限于局部,借助于语言,而是包括全部,借助于形象。他的观念不像我们的观念经过支解,分类,固定为抽象的公式;而是整个儿涌现出来,色彩鲜明,生动活泼。我们是推理,他是观看。——所以他往往有幻觉。头脑那么充实,装满五光十色的形象,永远在沸腾,在兴风作浪。 P218-219这一类的风俗和思想对绘画发生好几种后果。第一,人的肉体和肉体活动的时候所显示的各种肌肉各种姿态,现在我们已经不认识了,因为看不见了或不注意了;但当时的人非关心不可:不论地位多么高,为了自卫,必须会武艺,会用刀剑;因此身体在活动或搏斗的场合所表现得一切形态,一切姿势,都无形印在人的脑子里。(中略)另一方面,社会上没有法律没有警察,人人过着战斗生活,经常有性命出入的危险,心中全是猛烈与单纯的情绪,所以容易在姿势与形体方面欣赏猛烈与单纯的气息。爱好的基础是同情,要一件有表情的东西使我们喜欢,必须那个表情符合我们的心境。最后,由于同样的理由,感觉特别强烈;因为一切性命攸关的危险形成一股可怕的压力,使感受的技能受着抑制。而一个人越痛苦,越害怕,越难受,遇到发泄感情的机会就越高兴。心灵越是被强烈的不安和阴沉的念头缠绕不休,看到优美高雅的东西越快活。平日为了集中精力或为了作假而越紧张,越克制自己,一朝能尽情流露或松懈的时候越会得到享受。担过严重的心事,做过恶梦以后,看见床头挂着一副恬静而鲜艳的圣母,碗橱上摆着一个年富力强的少年人的雕像,眼睛特别舒服。那时她不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与人谈天,没有随时变化的题材让他痛快发泄;他只能默默无声的同形象与色彩交谈。正因为日常过着严肃的生活,受着许多威胁,不容易流露真情,所以从艺术方面得来的印象更生动更细腻。 P228-231他用不着受画室的教育,单凭自发的同情就能欣赏米开朗基罗式的英雄式的裸体与强壮的肌肉,拉斐尔的健康恬静,目光单纯的圣母,多那太罗铜像上的豪放与自然的生命力,芬奇画像上的别有风度,特别动人的姿势,丁托列托与提香笔下的健美的肉感,剽悍的动作,竞技家式的勇武与快乐。P234-235要刺激人的才能尽量发挥,再没有比这张共同的观念,情感和嗜好更有效的了。我们已经注意到,要产生伟大的作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自发的,独特的情感必须非常强烈,能毫无顾忌的表现出来,不用怕批判,也不需要受指导;第二,周围要有人同情,有近似的思想在外界时时刻刻帮助你,使你心中的一些渺茫的观念得到养料,受到鼓励,能孵化,成熟,繁殖。这个原则到处都能应用,不论是创办宗教社团还是建立军工,是文学创作还是世俗的娱乐。人的心灵好比一个甘草扎成的火把,要发生作用,必须它本身先燃烧。两者的接触之下,火势才能更旺,而突然增长的热度才能引起遍地的大火。P224瓦萨里说:“各种艺术中的高手,尤其绘画方面的,都集中在佛罗伦萨,因为这个城邦能给他们三种鼓励:——第一是有力的反复的批评;地方上的空气使人生来胸怀开朗,不满足庸庸碌碌的作品,不重作者的姓名,只问作品是否精美。——第二必须为了生活而工作,所以要经常拿出眼光和创新的能力,工作要谨慎,迅速,总之要能谋生,因为地方并不富裕,物价不像别处便宜。——和以上两点同样重要的第三点,是当地的风气使各行各业的人都渴望荣誉;不要说同本领低的人平等,便是和自己承认为行家的人并肩,心中也不服,因为归根结蒂,彼此都是一样的人。除了天性安分善良以外,一般的艺术家由于野心和竞争心的强烈,都变得无情无义,动辄说人坏话。”——但一朝要为乡土增光,他们就同心协力,只想把事情做好;互相争胜的心又鼓励他们把事情做得更好。P250-251后来,异族的侵略和与日俱增的苦难,把意志的活力消耗完了;君主政体,宗教迫害,学院派的迂腐,把天生的创造力加以正规化和削弱了;风俗习惯变为雅驯。精神上沾染了感伤情调;画家从天真的工匠一变而为彬彬有礼的绅士;铺子和学徒的制度被“画院”代替;艺术家不再自由放肆,诙谐滑稽,不再在泥刀会的饭局中一面游戏一面雕塑,而变做一个机警的侍臣,自命不凡,处处讲礼法,守规矩,存着一肚子的虚荣,对教内教外的大人物逢迎谄媚:这时绘画便开始变质,在柯勒乔手中显得软弱无力,在米开朗基罗的后继者手中失去热情。P258第三编 尼德兰的绘画(前略)集体行动而谁也不压迫谁,是日耳曼名族独有的本领;也就是这种本领使他们能把物质掌握得那么好:他们凭着耐心和思考,适应自然界的人性的规律,不是与规律对立而是加以利用。从行动转到思考方面,考察他们理解和表现世界的方式,这种深思熟虑和很少肉感的名族性也有痕迹可寻。拉丁民族最喜欢事物的外表和装饰,讨好感官与虚荣心的浮华场面,合乎逻辑的秩序,外形的对称,美妙的布局,总之是喜欢形式。相反,日耳曼民族更注意事物的本质,注意真相,就是说注意内容。他们的本能使他们不受外貌的诱惑,而鼓励他们去揭露与挖出隐藏的东西,不怕难堪,不怕凄惨,一点细节都不删除,不掩饰,哪怕是粗俗丑恶的。表现这种本能的无数事例中,文学和宗教尤其显著,因为形式与内容的对立在这里非常凸出。——拉丁民族的文学是古典的,多多少少追随希腊的诗歌,罗马的雄辩,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路易十四的风格;讲究纯净,高尚,剪裁,修饰,布局,比例。拉丁文学最后的杰作是拉辛的悲剧,写的是君王的举止,宫廷的礼节,交际场中的人物,高度的修养。在雄辩的文体,巧妙的布局,典雅的文采方面,拉辛是个大师。相反,日耳曼文学史浪漫的,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的古代传说《埃达》和北欧的传说《萨迦》;最大的杰作是莎士比亚的戏剧,是现实生活的完全而露骨的表现,包括一切残酷,下贱和平凡的细节,一切崇高而又野蛮的本能,一切人性的特征;文体有时亲切到流于猥琐,有时诗意浓于,达到抒情的境界,永远不受规律约束,夸张过火,前后脱节,但是有一种无比的力量,能够把火热的激昂的情欲灌注到人的心里。P277-278 一件造型艺术的作品,它的美首先在于造型的美;任何一种艺术,一朝放弃它所特有的引人入胜的方法而借用别的艺术的方法,必然降低自己的价值。 2018-09-09 21:11 一件造型艺术的作品,它的美首先在于造型的美;任何一种艺术,一朝放弃它所特有的引人入胜的方法而借用别的艺术的方法,必然降低自己的价值。 序 他提出艺术品的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的集中程度,作为衡量艺术品价值的尺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特征的有益程度,因为他所谓有益的特征是指帮助个体与集体生存与发展的特征。可见他仍然有他的道德观点与社会观点。 在他看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P5 因为这缘故,他的《艺术哲学》同时就是一部艺术史。P6 第一编 艺术品的本质及其诞生 艺术家不是孤立的人我们隔... 2019-04-15 09:43 序他提出艺术品的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的集中程度,作为衡量艺术品价值的尺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特征的有益程度,因为他所谓有益的特征是指帮助个体与集体生存与发展的特征。可见他仍然有他的道德观点与社会观点。 在他看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P5因为这缘故,他的《艺术哲学》同时就是一部艺术史。P6第一编 艺术品的本质及其诞生艺术家不是孤立的人我们隔了几世纪只听到艺术家的声音;但在传到我们耳边来的响亮的声音之下,还能辨别出群众的复杂而无穷无尽的歌声,像一大片低沉的嗡嗡声一样,在艺术家的四周齐声合唱。只因为有了这一片和声,艺术家才成其为伟大。 P17 由此我们可以定下一条规则: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P21科学让各人按照各人的嗜好去喜爱合乎他气质的东西,特别用心研究与他精神最投机的东西。科学同情各种艺术形式和各种艺术流派,对完全相反的形式与派别一视同仁,把它们看做人类精神的不同的表现,认为形式与派别越多越相反,人类的精神面貌就表现得越多越新颖。P27米开朗基罗的典型是在他自己心中,在他自己的性格中找到的。要在心中找到这样的典型,艺术家必须是个生性孤独,好沉思,爱正义的人,是个慷慨豪放,容易激动的人,流落在萎靡与腐化的群众之间,周围尽是欺诈与压迫,专制与不义,自由与乡土都受到摧残,连自己的生命也受着威胁,觉得活着不过是苟延残喘,既不甘心屈服,只有整个儿逃避在艺术中间;但在备受奴役的缄默之下,他的伟大的心灵和悲痛的情绪还是在艺术上尽情倾诉。P45艺术家改变各个部分的关系,一定是向同一方向改变,而且是有意改变的,目的在于使对象的某一个“主要特征”,也就是艺术家对那个对象所抱的主要观念,显得特别清楚。诸位先生,我们要记住“主要特征”这个名词。这特征便是哲学家说的事物的“本质”,所以他们说艺术的目的是表现事物的本质。“本质”是专门名词,可以不用,我们只说艺术的目的是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表现事物的某个凸出而显著的属性,某个重要观点,某种主要状态。 P47-48艺术家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天赋,便是天大的苦工天大的耐性也补偿不了的一种天赋,否则只能成为临摹家与工匠。就是说艺术家在事物面前必须有独特的感觉:事物的特征给他一个刺激,使他得到一个强烈的特殊的印象。换句话说,一个生而有才的人感受力,至少是某一类的感受力,必然又迅速又细致。P56艺术品的目的是表现某个主要的或凸出的特征,也就是某个重要的观念,比实际事物表现得更清楚更完全;为了做到这一点,艺术品必须是由许多互相联系的部分组成的一个总体,而各个部分的关系是经过有计划的改变的。P59人的喜怒哀乐,一切骚扰不宁,起伏不定的情绪,连最微妙的波动,最隐蔽的心情,都能由声音直接表达出来,而表达的有力,细致,正确,都无与伦比。P62人在艺术上表现基本原因与基本规律的时候,不用大众无法了解而只有专家懂得的枯燥的定义,而是用易于感受的方式,不但诉之于理智,而且诉之于最普通的人的感官与感情。艺术就有这一个特点,艺术是“又高级又通俗”的东西,把最高级的内容传达给大众。P64时代的趋向始终占着统治地位。企图向别的方向发展的才干会发觉此路不通;群众思想和社会风气的压力,给艺术家定下一条发展的路,不是压制艺术家,就是逼他改弦易辙。P71艺术家的本质越强,那些印象越加深他的悲伤。他之所以成为艺术家,是因为他关于辨别事物的基本性格和特色;别人只见到部分,他却见到全体,还抓住它的精神。悲伤即是时代的特征,他在事物中所看到的当然是悲伤。不但如此,艺术家原来就有夸张的本能与过度的幻想,所以他还扩大特征,推之极端。特征印在艺术家心上,艺术家又把特征印在作品上,以致他所看到所描绘的事物,往往比当时别人所看到所描绘的色调更阴暗。 P73 74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不管在复杂还是简单的情形之下,总是环境,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决定艺术品的种类;环境只接受同它一致的品种而淘汰其余的品种;环境用重重障碍和不断的攻击,阻止别的品种发展。P78 79希腊雕像的形式不仅完美,而且能充分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这一点尤其难得。希腊人认为肉体自有肉体的庄严,不像现代人只想把肉体隶属于头脑。呼吸有力的胸脯,虎背熊腰的躯干。帮助身体飞纵的结实的腿弯;他们都感到兴趣;他们不像我们特别注意沉思默想的宽广的脑门,心情不快的紧蹙的眉毛,含讥带讽的嘴唇的皱痕。完美的塑像艺术的条件,他们完全能适应;眼睛没有眼珠,脸上没有表情;人物多半很安静,或者只有一些细小的无关重要的动作;色调通常只有一种,不是青铜就是云石的,把绚烂夺目的美留给绘画,把激动人心的效果留给文学;一方面受着素材的性质与领域狭窄的限制,一方面这些限制也增加塑像的庄严;不表现面部的变化,骚动的情绪,特别反常的现象,以便显出抽象与纯粹的形体,使端庄和平的塑像在殿堂上放出静穆的光辉,不愧为人类心目中的英雄与神明。——结果雕塑成为希腊的中心艺术,一切别的艺术都以雕塑为主,或是陪衬雕塑,或是摹仿雕塑。P90 91——不难想象这一类的心情如何助长基督教的势力。厌世的心理,幻想的倾向,经常的绝望,对温情的饥渴,自然而然使人相信一种以世界为苦海,以生活为考验,以醉心上帝为无上幸福,以皈依上帝为首要义务的宗教。无穷的恐怖与无穷的希望,烈焰飞腾和万劫不复的地狱的描写,光明的天国与极乐世界的观念,对于受尽苦难或战战兢兢的心灵都是极好的养料。基督教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统治人心,启发艺术,利用艺术家。一个当时的人说:“世界脱下了破烂的旧衣,替教堂披上洁白的袍子,”于是哥特式的建筑出现了。 P97人享到了安乐,窥见了幸福。惯于把安乐与幸福看做分内之物。所得越多就越苛求,而所求竟远过于所得。同时实验科学大为发展,教育日益普及,自由的思想越来越大胆;信仰问题以前是由传统解决了的,如今却摆脱了传统,自以为单凭才智就能得到崇高的真理。大家觉得道德,宗教,政治,无一不成问题,便在每一条路上摸索,探求。八十年来,不知有多少种互相抗衡的学说与宗派,前后踵接,每一个都预备给我们一个新的主义,向我们建议一种美满的幸福。P114这个形势引起人的相应的“需要”,特殊的“才能”,特殊的“感情”;例如爱好体育或耽于梦想,粗暴或温和,有时是战争的本能,有时是说话的口才,有时是要求的享受,还有无数错综复杂,种类繁多的倾向:在希腊是肉体的完美与机能的平衡,不曾受到大多的脑力活动或太多的体力活动扰乱;在中世纪是幻想过于活跃,漫无节制,感觉像女性一般敏锐;在17世纪是专讲上流人士的礼法和贵族社会的尊严;到近代是一发不可收拾的野心和欲望不得满足的苦闷。这一组感情,需要,才能,倘若全部表现在一个人身上而且表现得很有光彩的话,就构成一个中心人物,成为同时代的人钦佩与同情的典型:这个人物在希腊是血统优良,擅长各种运动的裸体青年;在中世纪是出神入定的僧侣和多情的骑士;在17世纪是修养完美的侍臣;在我们的时代是不知厌足和忧郁成性的浮士德和维特。 P120 121每个形势产生一种精神状态,接着产生一批与精神状态相适应的艺术品。因为这个缘故,每个新形势都要产生一种新的精神状态,一批新的作品。也因为这缘故,今日正在酝酿的环境一定会产生它的作品,正如过去的环境产生过去的作品。P124你们踏上前途的时候,大可对你们的时代和你们自己抱着希望;因为以上的研究已经证明,要创作优秀的作品,唯一的条件就是伟大的歌德早已指出过的,“不论你们的头脑和心灵多么广阔,都应当装满你们的时代的思想感情,”作品将来自然会产生的。P126第二编 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意大利画派对风景是瞧不起的,或者是不重视的;静物的生命要等以后佛兰德斯的画家来表达。意大利画家采用的题材是人;田野,树木,工场,对他只是附属品;据瓦萨里的记载,意大利派公认的领袖米开朗基罗说过,那些东西应当让才具较差的人作为消遣与补偿,因为艺术真正的对象是人体。晚期的意大利画家固然也画风景,但那是最后一批威尼斯派,尤其是卡拉齐三兄弟,在古典绘画趋于衰弱的时候。P131——在这个界限之内,意大利古典绘画还有一个限制。在它作为中心的理想人物身上,固然能分辨出精神与肉体,但一望而知精神并不居于主要地位。这个古典画派既没有神秘气息,也没有激动情绪,也不以心灵为主体。P133悲怆沉痛的艺术专门刺激兴奋而病态的感觉,当然为讲究平衡的古典艺术所不容。它决不为了关切精神生活而牺牲肉体生活,并不把人当做受着器官之累得高等生物。只有一个莱奥纳多·达·芬奇走在时代之前,发明一切近代观念和近代知识;他是个包罗万象,精湛无比的天才,永不满足的孤独的探险家,他的预见超过他的时代,有时竟和我们的时代会合。P134艺术是影子,才能是本体,艺术始终跟着才能的诞生,长成,衰弱,方向。才能带着艺术出场,前进,使艺术跟着它的变化而变化:艺术的各个部分和整个进程都以才能为转移。它是艺术的必要条件,艺术有了它就能诞生。P142人本来野性十足,现在会静观默想了。他本来只管消耗与破坏,现在会修饰与欣赏了。他本来只是活着,现在知道点缀生活了。这便是意大利在15世纪所发生的变化。人从封建时代的风俗习惯过度到近代精神,而这个转变在意大利比任何地方都发生得早。P144真正的才能,支配一切艺术的艺术,是机智,“是一种谨慎的态度,一种判断和鉴别的能力,懂得怎么叫做过,怎么叫做不及,能分辨事物的消长,知道怎么叫做合时宜。(后略)” P162在巴黎,在法国,人都过分紧张。原因有两个。——先是生活昂贵。大批日用的东西变得不可或缺。便是生活朴素的单身汉也需要地毯,窗帘,靠椅;成了家,还得有几个摆满小玩意儿的古董架,一套所费不赀的漂亮设备和数不清的小东西,既然都要花钱去买而不能像15世纪那样在大路上拦劫或没收得来,就得辛辛苦苦用工作去换取。所以大部分的生活是在勤劳艰苦中消磨的。——除此之外,还有向上爬的欲望。我们既然组成一个民主国家,一切职位都用会考的方法分派,可以凭毅力和才能去争取,人人心中便隐隐约约存着当部长或百万富翁的希望,使我们的心思,事情,忙乱,又加上一倍。(中略)在巴黎,人的头脑不是处于正常和健全状态,而是过分发热,过分消耗,过分兴奋;脑力活动的产品,不论绘画或文学,都表现出这些征象,有时对艺术有利,但损害艺术的时候居多。这种种都归结到一点,就是那时的人比现代的欧洲人和巴黎人精神更平衡。至少对绘画来说是更平衡。要绘画发达,土地不能荒芜,也不能耕耘过分。封建时代的欧洲是大块坚硬的泥土;今日却支离破碎了;从前,文明的犁还没有犁得充分;现在犁得沟槽太多了,数不清了。要单纯壮阔的形体从提香和拉斐尔手中固定在画布上,必须他们周围的人脑子里自然而然的产生,必须“形象”不受“观念”的阻抑和损害。这句话极其重要,让我多解释一下。文明过度的特点是观念越来越强,形象越来越弱。教育,谈话,思考,科学,不断发生作用,使原始的映像变形,分解,消失;代替映像的是赤裸裸的观念,分门别类的字儿,等于一种代数。日常的精神活动从此变为纯粹的推理。如果还能回到形象,那是花足了力气,经过剧烈的病态的抽搐,依靠一种混乱的危险的幻觉才能办到。——这便是我们今日的精神状态。我们不是自然而然成为画家的了。我们脑中装满混杂的观念,参差不一,越来越多,互相交错;所有的文化,本国的,外国的,过去的,现在的,像洪水般灌进我们的头脑。留下各式各种碎片。比如你在现代人面前说一个“树”字,他知道那不是狗,不是羊,不是一样家具;他把这个符号放进头脑,插入一个分隔清楚,贴着标签的格子里;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理解。我们看得书报和我们的知识在我们精神上堆满抽象的符号;我们凭着调度的习惯,以有规律的合乎逻辑的方式,在各个符号之间来来往往。至于五光十色的形体,我们不过瞥见一鳞半爪,而且还不能久留,在我们内心的幕上才映出一些模糊的轮廓,马上就消失了。如果能记住形体,有个明确的印象,那是全靠意志,靠长期的训练和反教育的力量。所谓反教育是把我们受的普通教育硬扭过来。这种可怕的努力不能不产生痛苦和骚乱。现代最善于用色彩的人,不论文学家或画家,都是耽于幻象的人,不是过度紧张,就是精神骚动。P176-177既然想象力都集中于刺激感官的场面,既然一个时代的文化以行乐为人生的目的,既然他们能完全摆脱政治上的操心,工业界的动荡,道德的顾虑,因而不像我们念念不忘于实际利益与抽象观念;那末一个艺术天赋优厚而修养广博的名族,能欣赏并创造那种表现形象的艺术而达于登峰造极之境,也就不足为奇。文艺复兴是一个绝无仅有的时期,介乎中世纪与现代之间,介乎文化幼稚与文化过度发展之间,介乎赤裸裸的本能世界和成熟的观念世界之间。P190-191人只想笑个痛快玩个痛快,这是他天生的倾向,好比水顺着山坡流去一样;精神的健康,完整,年轻的感官的健康,动物式的充足的劲道,在作品与行动中发泄,也在肉欲中发泄。这一类精神与肉体的结构,自会产生以上描写的那种活泼的幻想。这样的人看事物不像我们限于局部,借助于语言,而是包括全部,借助于形象。他的观念不像我们的观念经过支解,分类,固定为抽象的公式;而是整个儿涌现出来,色彩鲜明,生动活泼。我们是推理,他是观看。——所以他往往有幻觉。头脑那么充实,装满五光十色的形象,永远在沸腾,在兴风作浪。 P218-219这一类的风俗和思想对绘画发生好几种后果。第一,人的肉体和肉体活动的时候所显示的各种肌肉各种姿态,现在我们已经不认识了,因为看不见了或不注意了;但当时的人非关心不可:不论地位多么高,为了自卫,必须会武艺,会用刀剑;因此身体在活动或搏斗的场合所表现得一切形态,一切姿势,都无形印在人的脑子里。(中略)另一方面,社会上没有法律没有警察,人人过着战斗生活,经常有性命出入的危险,心中全是猛烈与单纯的情绪,所以容易在姿势与形体方面欣赏猛烈与单纯的气息。爱好的基础是同情,要一件有表情的东西使我们喜欢,必须那个表情符合我们的心境。最后,由于同样的理由,感觉特别强烈;因为一切性命攸关的危险形成一股可怕的压力,使感受的技能受着抑制。而一个人越痛苦,越害怕,越难受,遇到发泄感情的机会就越高兴。心灵越是被强烈的不安和阴沉的念头缠绕不休,看到优美高雅的东西越快活。平日为了集中精力或为了作假而越紧张,越克制自己,一朝能尽情流露或松懈的时候越会得到享受。担过严重的心事,做过恶梦以后,看见床头挂着一副恬静而鲜艳的圣母,碗橱上摆着一个年富力强的少年人的雕像,眼睛特别舒服。那时她不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与人谈天,没有随时变化的题材让他痛快发泄;他只能默默无声的同形象与色彩交谈。正因为日常过着严肃的生活,受着许多威胁,不容易流露真情,所以从艺术方面得来的印象更生动更细腻。 P228-231他用不着受画室的教育,单凭自发的同情就能欣赏米开朗基罗式的英雄式的裸体与强壮的肌肉,拉斐尔的健康恬静,目光单纯的圣母,多那太罗铜像上的豪放与自然的生命力,芬奇画像上的别有风度,特别动人的姿势,丁托列托与提香笔下的健美的肉感,剽悍的动作,竞技家式的勇武与快乐。P234-235要刺激人的才能尽量发挥,再没有比这张共同的观念,情感和嗜好更有效的了。我们已经注意到,要产生伟大的作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自发的,独特的情感必须非常强烈,能毫无顾忌的表现出来,不用怕批判,也不需要受指导;第二,周围要有人同情,有近似的思想在外界时时刻刻帮助你,使你心中的一些渺茫的观念得到养料,受到鼓励,能孵化,成熟,繁殖。这个原则到处都能应用,不论是创办宗教社团还是建立军工,是文学创作还是世俗的娱乐。人的心灵好比一个甘草扎成的火把,要发生作用,必须它本身先燃烧。两者的接触之下,火势才能更旺,而突然增长的热度才能引起遍地的大火。P224瓦萨里说:“各种艺术中的高手,尤其绘画方面的,都集中在佛罗伦萨,因为这个城邦能给他们三种鼓励:——第一是有力的反复的批评;地方上的空气使人生来胸怀开朗,不满足庸庸碌碌的作品,不重作者的姓名,只问作品是否精美。——第二必须为了生活而工作,所以要经常拿出眼光和创新的能力,工作要谨慎,迅速,总之要能谋生,因为地方并不富裕,物价不像别处便宜。——和以上两点同样重要的第三点,是当地的风气使各行各业的人都渴望荣誉;不要说同本领低的人平等,便是和自己承认为行家的人并肩,心中也不服,因为归根结蒂,彼此都是一样的人。除了天性安分善良以外,一般的艺术家由于野心和竞争心的强烈,都变得无情无义,动辄说人坏话。”——但一朝要为乡土增光,他们就同心协力,只想把事情做好;互相争胜的心又鼓励他们把事情做得更好。P250-251后来,异族的侵略和与日俱增的苦难,把意志的活力消耗完了;君主政体,宗教迫害,学院派的迂腐,把天生的创造力加以正规化和削弱了;风俗习惯变为雅驯。精神上沾染了感伤情调;画家从天真的工匠一变而为彬彬有礼的绅士;铺子和学徒的制度被“画院”代替;艺术家不再自由放肆,诙谐滑稽,不再在泥刀会的饭局中一面游戏一面雕塑,而变做一个机警的侍臣,自命不凡,处处讲礼法,守规矩,存着一肚子的虚荣,对教内教外的大人物逢迎谄媚:这时绘画便开始变质,在柯勒乔手中显得软弱无力,在米开朗基罗的后继者手中失去热情。P258第三编 尼德兰的绘画(前略)集体行动而谁也不压迫谁,是日耳曼名族独有的本领;也就是这种本领使他们能把物质掌握得那么好:他们凭着耐心和思考,适应自然界的人性的规律,不是与规律对立而是加以利用。从行动转到思考方面,考察他们理解和表现世界的方式,这种深思熟虑和很少肉感的名族性也有痕迹可寻。拉丁民族最喜欢事物的外表和装饰,讨好感官与虚荣心的浮华场面,合乎逻辑的秩序,外形的对称,美妙的布局,总之是喜欢形式。相反,日耳曼民族更注意事物的本质,注意真相,就是说注意内容。他们的本能使他们不受外貌的诱惑,而鼓励他们去揭露与挖出隐藏的东西,不怕难堪,不怕凄惨,一点细节都不删除,不掩饰,哪怕是粗俗丑恶的。表现这种本能的无数事例中,文学和宗教尤其显著,因为形式与内容的对立在这里非常凸出。——拉丁民族的文学是古典的,多多少少追随希腊的诗歌,罗马的雄辩,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路易十四的风格;讲究纯净,高尚,剪裁,修饰,布局,比例。拉丁文学最后的杰作是拉辛的悲剧,写的是君王的举止,宫廷的礼节,交际场中的人物,高度的修养。在雄辩的文体,巧妙的布局,典雅的文采方面,拉辛是个大师。相反,日耳曼文学史浪漫的,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的古代传说《埃达》和北欧的传说《萨迦》;最大的杰作是莎士比亚的戏剧,是现实生活的完全而露骨的表现,包括一切残酷,下贱和平凡的细节,一切崇高而又野蛮的本能,一切人性的特征;文体有时亲切到流于猥琐,有时诗意浓于,达到抒情的境界,永远不受规律约束,夸张过火,前后脱节,但是有一种无比的力量,能够把火热的激昂的情欲灌注到人的心里。P277-278 同样,你面前有一群活动的人,或是平民生活的一景,或是上流社会的一景,要你描写。你有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记忆,或许还 有一枝铅笔可以临时写五六条笔记:工具很少,可是够了。因因为人家不要求你报告十来二十个人的全部谈话,全部动作,全部行为。在这里像刚才一样,只要求你记录比例,关系,首先是正确保持行为的比例:倘若人物所表现的是野心,你的描写就得以野心为主;倘是吝啬,就以吝啬为主;倘是激烈,就以激烈.. 2017-12-17 01:03 同样,你面前有一群活动的人,或是平民生活的一景,或是上流社会的一景,要你描写。你有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记忆,或许还 有一枝铅笔可以临时写五六条笔记:工具很少,可是够了。因因为人家不要求你报告十来二十个人的全部谈话,全部动作,全部行为。在这里像刚才一样,只要求你记录比例,关系,首先是正确保持行为的比例:倘若人物所表现的是野心,你的描写就得以野心为主;倘是吝啬,就以吝啬为主;倘是激烈,就以激烈为主。其次要注意这些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是要表现出一句话是另外一句引起的,一种感情,一种思想 种决定,是另一种感情,另一种思想,另一种决定促发的,也是人物当时的处境促发的,也是你认为他所具备的总的性格促发的。总之,文学作品像绘画一样,不是要写人物和事故的外部表象,而是要写人物与事故的整个关系和主客的性质,就是说逻辑。因此,一般而论,我们在实物中感到兴趣而要求艺术家摘录和表现的,无非是实物内部外部的逻辑,换句话说,是事物的结构,组织与配合。 艺术是理智的产物而不仅是手工的产品。就像小时候写作文,流水账一样,显得很幼稚。而成年之后,写作的真实水平不见得有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越多,越有自己的理解,才越能出现艺术。 要在心中找到这样的典型术家必须是个生性孤独,好深思,爱正义的人,是个慷慨豪放、容易激动的人,流落在萎靡与腐化的群众之间,周围尽是欺作与压追,专制与不义,自由与乡土都受到摧残,连自己的生命也受着威胁,觉得活着过是苟延残喘,既不甘屈服,只有整个儿逃避在艺术中间;但在备受奴役的绒默之下,他的伟大的心灵和悲痛的情绪还是在艺术上尽情倾诉。 艺术是个让人痛苦的东西,只有突破生活的壁垒才能发现新的艺术,而这是极.. 2017-12-17 01:06 1人喜欢 要在心中找到这样的典型术家必须是个生性孤独,好深思,爱正义的人,是个慷慨豪放、容易激动的人,流落在萎靡与腐化的群众之间,周围尽是欺作与压追,专制与不义,自由与乡土都受到摧残,连自己的生命也受着威胁,觉得活着过是苟延残喘,既不甘屈服,只有整个儿逃避在艺术中间;但在备受奴役的绒默之下,他的伟大的心灵和悲痛的情绪还是在艺术上尽情倾诉。 艺术是个让人痛苦的东西,只有突破生活的壁垒才能发现新的艺术,而这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 丰富的艺术家家族周围,还有无数的鉴赏家,保护人,购买,以及拥在后面的广大的群众,不仅包括贵族与文人,也包括布尔乔亚,工匠、普通的僧侣,平民;风气之盛使那个时代的高雅的鉴别力为自然的,自发的,普遍的东西。由于上下一致的同情与理解,整个城邦都参与艺术家的创作。 2018-04-02 01:02 丰富的艺术家家族周围,还有无数的鉴赏家,保护人,购买,以及拥在后面的广大的群众,不仅包括贵族与文人,也包括布尔乔亚,工匠、普通的僧侣,平民;风气之盛使那个时代的高雅的鉴别力为自然的,自发的,普遍的东西。由于上下一致的同情与理解,整个城邦都参与艺术家的创作。 序 他提出艺术品的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的集中程度,作为衡量艺术品价值的尺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特征的有益程度,因为他所谓有益的特征是指帮助个体与集体生存与发展的特征。可见他仍然有他的道德观点与社会观点。 在他看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P5 因为这缘故,他的《艺术哲学》同时就是一部艺术史。P6 第一编 艺术品的本质及其诞生 艺术家不是孤立的人我们隔... 2019-04-15 09:43 序他提出艺术品的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的集中程度,作为衡量艺术品价值的尺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特征的有益程度,因为他所谓有益的特征是指帮助个体与集体生存与发展的特征。可见他仍然有他的道德观点与社会观点。 在他看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P5因为这缘故,他的《艺术哲学》同时就是一部艺术史。P6第一编 艺术品的本质及其诞生艺术家不是孤立的人我们隔了几世纪只听到艺术家的声音;但在传到我们耳边来的响亮的声音之下,还能辨别出群众的复杂而无穷无尽的歌声,像一大片低沉的嗡嗡声一样,在艺术家的四周齐声合唱。只因为有了这一片和声,艺术家才成其为伟大。 P17 由此我们可以定下一条规则: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P21科学让各人按照各人的嗜好去喜爱合乎他气质的东西,特别用心研究与他精神最投机的东西。科学同情各种艺术形式和各种艺术流派,对完全相反的形式与派别一视同仁,把它们看做人类精神的不同的表现,认为形式与派别越多越相反,人类的精神面貌就表现得越多越新颖。P27米开朗基罗的典型是在他自己心中,在他自己的性格中找到的。要在心中找到这样的典型,艺术家必须是个生性孤独,好沉思,爱正义的人,是个慷慨豪放,容易激动的人,流落在萎靡与腐化的群众之间,周围尽是欺诈与压迫,专制与不义,自由与乡土都受到摧残,连自己的生命也受着威胁,觉得活着不过是苟延残喘,既不甘心屈服,只有整个儿逃避在艺术中间;但在备受奴役的缄默之下,他的伟大的心灵和悲痛的情绪还是在艺术上尽情倾诉。P45艺术家改变各个部分的关系,一定是向同一方向改变,而且是有意改变的,目的在于使对象的某一个“主要特征”,也就是艺术家对那个对象所抱的主要观念,显得特别清楚。诸位先生,我们要记住“主要特征”这个名词。这特征便是哲学家说的事物的“本质”,所以他们说艺术的目的是表现事物的本质。“本质”是专门名词,可以不用,我们只说艺术的目的是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表现事物的某个凸出而显著的属性,某个重要观点,某种主要状态。 P47-48艺术家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天赋,便是天大的苦工天大的耐性也补偿不了的一种天赋,否则只能成为临摹家与工匠。就是说艺术家在事物面前必须有独特的感觉:事物的特征给他一个刺激,使他得到一个强烈的特殊的印象。换句话说,一个生而有才的人感受力,至少是某一类的感受力,必然又迅速又细致。P56艺术品的目的是表现某个主要的或凸出的特征,也就是某个重要的观念,比实际事物表现得更清楚更完全;为了做到这一点,艺术品必须是由许多互相联系的部分组成的一个总体,而各个部分的关系是经过有计划的改变的。P59人的喜怒哀乐,一切骚扰不宁,起伏不定的情绪,连最微妙的波动,最隐蔽的心情,都能由声音直接表达出来,而表达的有力,细致,正确,都无与伦比。P62人在艺术上表现基本原因与基本规律的时候,不用大众无法了解而只有专家懂得的枯燥的定义,而是用易于感受的方式,不但诉之于理智,而且诉之于最普通的人的感官与感情。艺术就有这一个特点,艺术是“又高级又通俗”的东西,把最高级的内容传达给大众。P64时代的趋向始终占着统治地位。企图向别的方向发展的才干会发觉此路不通;群众思想和社会风气的压力,给艺术家定下一条发展的路,不是压制艺术家,就是逼他改弦易辙。P71艺术家的本质越强,那些印象越加深他的悲伤。他之所以成为艺术家,是因为他关于辨别事物的基本性格和特色;别人只见到部分,他却见到全体,还抓住它的精神。悲伤即是时代的特征,他在事物中所看到的当然是悲伤。不但如此,艺术家原来就有夸张的本能与过度的幻想,所以他还扩大特征,推之极端。特征印在艺术家心上,艺术家又把特征印在作品上,以致他所看到所描绘的事物,往往比当时别人所看到所描绘的色调更阴暗。 P73 74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不管在复杂还是简单的情形之下,总是环境,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决定艺术品的种类;环境只接受同它一致的品种而淘汰其余的品种;环境用重重障碍和不断的攻击,阻止别的品种发展。P78 79希腊雕像的形式不仅完美,而且能充分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这一点尤其难得。希腊人认为肉体自有肉体的庄严,不像现代人只想把肉体隶属于头脑。呼吸有力的胸脯,虎背熊腰的躯干。帮助身体飞纵的结实的腿弯;他们都感到兴趣;他们不像我们特别注意沉思默想的宽广的脑门,心情不快的紧蹙的眉毛,含讥带讽的嘴唇的皱痕。完美的塑像艺术的条件,他们完全能适应;眼睛没有眼珠,脸上没有表情;人物多半很安静,或者只有一些细小的无关重要的动作;色调通常只有一种,不是青铜就是云石的,把绚烂夺目的美留给绘画,把激动人心的效果留给文学;一方面受着素材的性质与领域狭窄的限制,一方面这些限制也增加塑像的庄严;不表现面部的变化,骚动的情绪,特别反常的现象,以便显出抽象与纯粹的形体,使端庄和平的塑像在殿堂上放出静穆的光辉,不愧为人类心目中的英雄与神明。——结果雕塑成为希腊的中心艺术,一切别的艺术都以雕塑为主,或是陪衬雕塑,或是摹仿雕塑。P90 91——不难想象这一类的心情如何助长基督教的势力。厌世的心理,幻想的倾向,经常的绝望,对温情的饥渴,自然而然使人相信一种以世界为苦海,以生活为考验,以醉心上帝为无上幸福,以皈依上帝为首要义务的宗教。无穷的恐怖与无穷的希望,烈焰飞腾和万劫不复的地狱的描写,光明的天国与极乐世界的观念,对于受尽苦难或战战兢兢的心灵都是极好的养料。基督教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统治人心,启发艺术,利用艺术家。一个当时的人说:“世界脱下了破烂的旧衣,替教堂披上洁白的袍子,”于是哥特式的建筑出现了。 P97人享到了安乐,窥见了幸福。惯于把安乐与幸福看做分内之物。所得越多就越苛求,而所求竟远过于所得。同时实验科学大为发展,教育日益普及,自由的思想越来越大胆;信仰问题以前是由传统解决了的,如今却摆脱了传统,自以为单凭才智就能得到崇高的真理。大家觉得道德,宗教,政治,无一不成问题,便在每一条路上摸索,探求。八十年来,不知有多少种互相抗衡的学说与宗派,前后踵接,每一个都预备给我们一个新的主义,向我们建议一种美满的幸福。P114这个形势引起人的相应的“需要”,特殊的“才能”,特殊的“感情”;例如爱好体育或耽于梦想,粗暴或温和,有时是战争的本能,有时是说话的口才,有时是要求的享受,还有无数错综复杂,种类繁多的倾向:在希腊是肉体的完美与机能的平衡,不曾受到大多的脑力活动或太多的体力活动扰乱;在中世纪是幻想过于活跃,漫无节制,感觉像女性一般敏锐;在17世纪是专讲上流人士的礼法和贵族社会的尊严;到近代是一发不可收拾的野心和欲望不得满足的苦闷。这一组感情,需要,才能,倘若全部表现在一个人身上而且表现得很有光彩的话,就构成一个中心人物,成为同时代的人钦佩与同情的典型:这个人物在希腊是血统优良,擅长各种运动的裸体青年;在中世纪是出神入定的僧侣和多情的骑士;在17世纪是修养完美的侍臣;在我们的时代是不知厌足和忧郁成性的浮士德和维特。 P120 121每个形势产生一种精神状态,接着产生一批与精神状态相适应的艺术品。因为这个缘故,每个新形势都要产生一种新的精神状态,一批新的作品。也因为这缘故,今日正在酝酿的环境一定会产生它的作品,正如过去的环境产生过去的作品。P124你们踏上前途的时候,大可对你们的时代和你们自己抱着希望;因为以上的研究已经证明,要创作优秀的作品,唯一的条件就是伟大的歌德早已指出过的,“不论你们的头脑和心灵多么广阔,都应当装满你们的时代的思想感情,”作品将来自然会产生的。P126第二编 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意大利画派对风景是瞧不起的,或者是不重视的;静物的生命要等以后佛兰德斯的画家来表达。意大利画家采用的题材是人;田野,树木,工场,对他只是附属品;据瓦萨里的记载,意大利派公认的领袖米开朗基罗说过,那些东西应当让才具较差的人作为消遣与补偿,因为艺术真正的对象是人体。晚期的意大利画家固然也画风景,但那是最后一批威尼斯派,尤其是卡拉齐三兄弟,在古典绘画趋于衰弱的时候。P131——在这个界限之内,意大利古典绘画还有一个限制。在它作为中心的理想人物身上,固然能分辨出精神与肉体,但一望而知精神并不居于主要地位。这个古典画派既没有神秘气息,也没有激动情绪,也不以心灵为主体。P133悲怆沉痛的艺术专门刺激兴奋而病态的感觉,当然为讲究平衡的古典艺术所不容。它决不为了关切精神生活而牺牲肉体生活,并不把人当做受着器官之累得高等生物。只有一个莱奥纳多·达·芬奇走在时代之前,发明一切近代观念和近代知识;他是个包罗万象,精湛无比的天才,永不满足的孤独的探险家,他的预见超过他的时代,有时竟和我们的时代会合。P134艺术是影子,才能是本体,艺术始终跟着才能的诞生,长成,衰弱,方向。才能带着艺术出场,前进,使艺术跟着它的变化而变化:艺术的各个部分和整个进程都以才能为转移。它是艺术的必要条件,艺术有了它就能诞生。P142人本来野性十足,现在会静观默想了。他本来只管消耗与破坏,现在会修饰与欣赏了。他本来只是活着,现在知道点缀生活了。这便是意大利在15世纪所发生的变化。人从封建时代的风俗习惯过度到近代精神,而这个转变在意大利比任何地方都发生得早。P144真正的才能,支配一切艺术的艺术,是机智,“是一种谨慎的态度,一种判断和鉴别的能力,懂得怎么叫做过,怎么叫做不及,能分辨事物的消长,知道怎么叫做合时宜。(后略)” P162在巴黎,在法国,人都过分紧张。原因有两个。——先是生活昂贵。大批日用的东西变得不可或缺。便是生活朴素的单身汉也需要地毯,窗帘,靠椅;成了家,还得有几个摆满小玩意儿的古董架,一套所费不赀的漂亮设备和数不清的小东西,既然都要花钱去买而不能像15世纪那样在大路上拦劫或没收得来,就得辛辛苦苦用工作去换取。所以大部分的生活是在勤劳艰苦中消磨的。——除此之外,还有向上爬的欲望。我们既然组成一个民主国家,一切职位都用会考的方法分派,可以凭毅力和才能去争取,人人心中便隐隐约约存着当部长或百万富翁的希望,使我们的心思,事情,忙乱,又加上一倍。(中略)在巴黎,人的头脑不是处于正常和健全状态,而是过分发热,过分消耗,过分兴奋;脑力活动的产品,不论绘画或文学,都表现出这些征象,有时对艺术有利,但损害艺术的时候居多。这种种都归结到一点,就是那时的人比现代的欧洲人和巴黎人精神更平衡。至少对绘画来说是更平衡。要绘画发达,土地不能荒芜,也不能耕耘过分。封建时代的欧洲是大块坚硬的泥土;今日却支离破碎了;从前,文明的犁还没有犁得充分;现在犁得沟槽太多了,数不清了。要单纯壮阔的形体从提香和拉斐尔手中固定在画布上,必须他们周围的人脑子里自然而然的产生,必须“形象”不受“观念”的阻抑和损害。这句话极其重要,让我多解释一下。文明过度的特点是观念越来越强,形象越来越弱。教育,谈话,思考,科学,不断发生作用,使原始的映像变形,分解,消失;代替映像的是赤裸裸的观念,分门别类的字儿,等于一种代数。日常的精神活动从此变为纯粹的推理。如果还能回到形象,那是花足了力气,经过剧烈的病态的抽搐,依靠一种混乱的危险的幻觉才能办到。——这便是我们今日的精神状态。我们不是自然而然成为画家的了。我们脑中装满混杂的观念,参差不一,越来越多,互相交错;所有的文化,本国的,外国的,过去的,现在的,像洪水般灌进我们的头脑。留下各式各种碎片。比如你在现代人面前说一个“树”字,他知道那不是狗,不是羊,不是一样家具;他把这个符号放进头脑,插入一个分隔清楚,贴着标签的格子里;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理解。我们看得书报和我们的知识在我们精神上堆满抽象的符号;我们凭着调度的习惯,以有规律的合乎逻辑的方式,在各个符号之间来来往往。至于五光十色的形体,我们不过瞥见一鳞半爪,而且还不能久留,在我们内心的幕上才映出一些模糊的轮廓,马上就消失了。如果能记住形体,有个明确的印象,那是全靠意志,靠长期的训练和反教育的力量。所谓反教育是把我们受的普通教育硬扭过来。这种可怕的努力不能不产生痛苦和骚乱。现代最善于用色彩的人,不论文学家或画家,都是耽于幻象的人,不是过度紧张,就是精神骚动。P176-177既然想象力都集中于刺激感官的场面,既然一个时代的文化以行乐为人生的目的,既然他们能完全摆脱政治上的操心,工业界的动荡,道德的顾虑,因而不像我们念念不忘于实际利益与抽象观念;那末一个艺术天赋优厚而修养广博的名族,能欣赏并创造那种表现形象的艺术而达于登峰造极之境,也就不足为奇。文艺复兴是一个绝无仅有的时期,介乎中世纪与现代之间,介乎文化幼稚与文化过度发展之间,介乎赤裸裸的本能世界和成熟的观念世界之间。P190-191人只想笑个痛快玩个痛快,这是他天生的倾向,好比水顺着山坡流去一样;精神的健康,完整,年轻的感官的健康,动物式的充足的劲道,在作品与行动中发泄,也在肉欲中发泄。这一类精神与肉体的结构,自会产生以上描写的那种活泼的幻想。这样的人看事物不像我们限于局部,借助于语言,而是包括全部,借助于形象。他的观念不像我们的观念经过支解,分类,固定为抽象的公式;而是整个儿涌现出来,色彩鲜明,生动活泼。我们是推理,他是观看。——所以他往往有幻觉。头脑那么充实,装满五光十色的形象,永远在沸腾,在兴风作浪。 P218-219这一类的风俗和思想对绘画发生好几种后果。第一,人的肉体和肉体活动的时候所显示的各种肌肉各种姿态,现在我们已经不认识了,因为看不见了或不注意了;但当时的人非关心不可:不论地位多么高,为了自卫,必须会武艺,会用刀剑;因此身体在活动或搏斗的场合所表现得一切形态,一切姿势,都无形印在人的脑子里。(中略)另一方面,社会上没有法律没有警察,人人过着战斗生活,经常有性命出入的危险,心中全是猛烈与单纯的情绪,所以容易在姿势与形体方面欣赏猛烈与单纯的气息。爱好的基础是同情,要一件有表情的东西使我们喜欢,必须那个表情符合我们的心境。最后,由于同样的理由,感觉特别强烈;因为一切性命攸关的危险形成一股可怕的压力,使感受的技能受着抑制。而一个人越痛苦,越害怕,越难受,遇到发泄感情的机会就越高兴。心灵越是被强烈的不安和阴沉的念头缠绕不休,看到优美高雅的东西越快活。平日为了集中精力或为了作假而越紧张,越克制自己,一朝能尽情流露或松懈的时候越会得到享受。担过严重的心事,做过恶梦以后,看见床头挂着一副恬静而鲜艳的圣母,碗橱上摆着一个年富力强的少年人的雕像,眼睛特别舒服。那时她不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与人谈天,没有随时变化的题材让他痛快发泄;他只能默默无声的同形象与色彩交谈。正因为日常过着严肃的生活,受着许多威胁,不容易流露真情,所以从艺术方面得来的印象更生动更细腻。 P228-231他用不着受画室的教育,单凭自发的同情就能欣赏米开朗基罗式的英雄式的裸体与强壮的肌肉,拉斐尔的健康恬静,目光单纯的圣母,多那太罗铜像上的豪放与自然的生命力,芬奇画像上的别有风度,特别动人的姿势,丁托列托与提香笔下的健美的肉感,剽悍的动作,竞技家式的勇武与快乐。P234-235要刺激人的才能尽量发挥,再没有比这张共同的观念,情感和嗜好更有效的了。我们已经注意到,要产生伟大的作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自发的,独特的情感必须非常强烈,能毫无顾忌的表现出来,不用怕批判,也不需要受指导;第二,周围要有人同情,有近似的思想在外界时时刻刻帮助你,使你心中的一些渺茫的观念得到养料,受到鼓励,能孵化,成熟,繁殖。这个原则到处都能应用,不论是创办宗教社团还是建立军工,是文学创作还是世俗的娱乐。人的心灵好比一个甘草扎成的火把,要发生作用,必须它本身先燃烧。两者的接触之下,火势才能更旺,而突然增长的热度才能引起遍地的大火。P224瓦萨里说:“各种艺术中的高手,尤其绘画方面的,都集中在佛罗伦萨,因为这个城邦能给他们三种鼓励:——第一是有力的反复的批评;地方上的空气使人生来胸怀开朗,不满足庸庸碌碌的作品,不重作者的姓名,只问作品是否精美。——第二必须为了生活而工作,所以要经常拿出眼光和创新的能力,工作要谨慎,迅速,总之要能谋生,因为地方并不富裕,物价不像别处便宜。——和以上两点同样重要的第三点,是当地的风气使各行各业的人都渴望荣誉;不要说同本领低的人平等,便是和自己承认为行家的人并肩,心中也不服,因为归根结蒂,彼此都是一样的人。除了天性安分善良以外,一般的艺术家由于野心和竞争心的强烈,都变得无情无义,动辄说人坏话。”——但一朝要为乡土增光,他们就同心协力,只想把事情做好;互相争胜的心又鼓励他们把事情做得更好。P250-251后来,异族的侵略和与日俱增的苦难,把意志的活力消耗完了;君主政体,宗教迫害,学院派的迂腐,把天生的创造力加以正规化和削弱了;风俗习惯变为雅驯。精神上沾染了感伤情调;画家从天真的工匠一变而为彬彬有礼的绅士;铺子和学徒的制度被“画院”代替;艺术家不再自由放肆,诙谐滑稽,不再在泥刀会的饭局中一面游戏一面雕塑,而变做一个机警的侍臣,自命不凡,处处讲礼法,守规矩,存着一肚子的虚荣,对教内教外的大人物逢迎谄媚:这时绘画便开始变质,在柯勒乔手中显得软弱无力,在米开朗基罗的后继者手中失去热情。P258第三编 尼德兰的绘画(前略)集体行动而谁也不压迫谁,是日耳曼名族独有的本领;也就是这种本领使他们能把物质掌握得那么好:他们凭着耐心和思考,适应自然界的人性的规律,不是与规律对立而是加以利用。从行动转到思考方面,考察他们理解和表现世界的方式,这种深思熟虑和很少肉感的名族性也有痕迹可寻。拉丁民族最喜欢事物的外表和装饰,讨好感官与虚荣心的浮华场面,合乎逻辑的秩序,外形的对称,美妙的布局,总之是喜欢形式。相反,日耳曼民族更注意事物的本质,注意真相,就是说注意内容。他们的本能使他们不受外貌的诱惑,而鼓励他们去揭露与挖出隐藏的东西,不怕难堪,不怕凄惨,一点细节都不删除,不掩饰,哪怕是粗俗丑恶的。表现这种本能的无数事例中,文学和宗教尤其显著,因为形式与内容的对立在这里非常凸出。——拉丁民族的文学是古典的,多多少少追随希腊的诗歌,罗马的雄辩,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路易十四的风格;讲究纯净,高尚,剪裁,修饰,布局,比例。拉丁文学最后的杰作是拉辛的悲剧,写的是君王的举止,宫廷的礼节,交际场中的人物,高度的修养。在雄辩的文体,巧妙的布局,典雅的文采方面,拉辛是个大师。相反,日耳曼文学史浪漫的,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的古代传说《埃达》和北欧的传说《萨迦》;最大的杰作是莎士比亚的戏剧,是现实生活的完全而露骨的表现,包括一切残酷,下贱和平凡的细节,一切崇高而又野蛮的本能,一切人性的特征;文体有时亲切到流于猥琐,有时诗意浓于,达到抒情的境界,永远不受规律约束,夸张过火,前后脱节,但是有一种无比的力量,能够把火热的激昂的情欲灌注到人的心里。P277-278 一件造型艺术的作品,它的美首先在于造型的美;任何一种艺术,一朝放弃它所特有的引人入胜的方法而借用别的艺术的方法,必然降低自己的价值。 2018-09-09 21:11 一件造型艺术的作品,它的美首先在于造型的美;任何一种艺术,一朝放弃它所特有的引人入胜的方法而借用别的艺术的方法,必然降低自己的价值。 日耳曼民族与拉丁族相比,固然身体没有那种雕塑的美,口味比较粗俗,气质比较迟钝;但神经的安定,脾气的冷静,使他们更能受理性控制:他们的思想不容易为了感官的享受,一时的冲动,美丽的外表,而离开正路;他们更能适应事物,以便理解事物或控制事物。 2018-09-06 23:15 1人喜欢 日耳曼民族与拉丁族相比,固然身体没有那种雕塑的美,口味比较粗俗,气质比较迟钝;但神经的安定,脾气的冷静,使他们更能受理性控制:他们的思想不容易为了感官的享受,一时的冲动,美丽的外表,而离开正路;他们更能适应事物,以便理解事物或控制事物。 由于上下一致的同情与理解,整个城邦都参与艺术家的创作。所以我们不能把文艺复兴期的艺术看作幸运与偶然的产物;绝不像掷了一把骰子,中了彩,世界舞台上才出现几个天赋独厚的头脑,出现一批绘画的天才。 2018-09-02 00:37 由于上下一致的同情与理解,整个城邦都参与艺术家的创作。所以我们不能把文艺复兴期的艺术看作幸运与偶然的产物;绝不像掷了一把骰子,中了彩,世界舞台上才出现几个天赋独厚的头脑,出现一批绘画的天才。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