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什么是批判?/ 自我的文化 福柯的两次演讲及问答录 潘培庆 2017
价 格:¥ 8.80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什么是批判?/ 自我的文化
副标题:福柯的两次演讲及问答录 作者:潘培庆 出版社: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904315 出版时间:2017 页数:268 定价:38.00 内容简介: - 编辑推荐 - ·首次完整收录福柯晚期所作的两次演讲——《什么是批判?》和《自我的文化》,以及演讲后精彩的问答和讨论环节,福柯的机敏和睿智在其中展现无余。 ·本书编者参照福柯演讲手稿对两次演讲的文本进行了悉心校订,以期使福柯思想的面貌臻于完整。 ·福柯的这两次演讲,时隔五年,期间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演变。此次同时发表这两次演讲不仅极富意味,也可为研究福柯晚期思想提供一把钥匙。 - 内容简介 - 本书收录了米歇尔•福柯晚期所作的两次演讲。 第一次演讲,名为“什么是批判?”,于1978年5月27日在法国哲学学会举行。福柯把自己的研究纳入由康德《什么是启蒙?》一文所开启的视角,把批判定义为一种伦理—政治态度,而此态度在于一种不被过度治理的艺术。 第二次演讲,名为“自我的文化”,于1983年4月12日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作。福柯在其中把自己的研究定义为一种... - 编辑推荐 - ·首次完整收录福柯晚期所作的两次演讲——《什么是批判?》和《自我的文化》,以及演讲后精彩的问答和讨论环节,福柯的机敏和睿智在其中展现无余。 ·本书编者参照福柯演讲手稿对两次演讲的文本进行了悉心校订,以期使福柯思想的面貌臻于完整。 ·福柯的这两次演讲,时隔五年,期间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演变。此次同时发表这两次演讲不仅极富意味,也可为研究福柯晚期思想提供一把钥匙。 - 内容简介 - 本书收录了米歇尔•福柯晚期所作的两次演讲。 第一次演讲,名为“什么是批判?”,于1978年5月27日在法国哲学学会举行。福柯把自己的研究纳入由康德《什么是启蒙?》一文所开启的视角,把批判定义为一种伦理—政治态度,而此态度在于一种不被过度治理的艺术。 第二次演讲,名为“自我的文化”,于1983年4月12日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作。福柯在其中把自己的研究定义为一种关于我们自己的历史本体论,指出他对启蒙的看法和他对古希腊-罗马的分析有关。随后,福柯在伯克利分校还参加了三次讨论会,回顾了他哲学进程中的若干方面。 批判既可针对治理,也可针对自己。无论是质疑治理的批判,还是质疑自我的批判,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启蒙的精神。在此,我们可以看到本书编者把《什么是批判?》和《自我的文化》放在一起的用意。 - 作者简介 -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法国哲学家、思想史家、社会理论家、语言学家和文学批评家。作为法国后结构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知识型、权力、知识考古学等观念对之后直至今天的人文科学影响深远。其代表作有《古典时代疯狂史》、《词与物》、《知识考古学》、《规训与惩罚》等。 - 译者简介 - 潘培庆,1980年代初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外语系,从事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后赴瑞士留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对中西哲学、中西政治文化战略的比较研究有兴趣。著有《解构中国政治文化战略》,译作有《福柯思想辞典》、《福柯的最后一课:关于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治》、《词语》、《论自愿为奴》等。 , 这套丛书还有 《铃与哨》,《艺术与诸众》,《非人:漫谈时间》,《苏格拉底的第二次审判》,《自我解释学的起源》 等。 福柯说萨特是个廊下派,有意思。 很多观点都得到了澄清(在伯克利回答问题的时候几乎一口一个“不是这样的”,看得真是令人扶额……不过的确也都是很常见的误解),比如绝不可以用社会发展过程来解释话语。 与其说批判总是关乎着宏大的社会与历史命题,还不如说它内在于一种自我的技术。不管是真理的思虑和学习,还是日常的记事本书写,它们都离不开自我的不断更新与构建,关系着一种不停息的反复和重塑,而这一切的动力即是主体的拒绝被治理,渴求通过批判来审查与谱写自我的文化。不满之人胜过满足之猪。 两篇演讲,“什么是批判”和“自我的文化”,前者将批判视作一种不服从的艺术,质疑真理的权力效应和权力的真理话语,突出它的伦理与政治态度,不太好读。后者是福柯在伯克利的演讲,问答部分精彩,有个关于kairos的回答受益匪浅。 9.8 批判是对某一领域的关注。自我的实践,就是个人再和他自己的关系中把自己构成为主体的方法。主体在具体的实践中,在历史上可分析的实践中构成自己。通过“记事本”来内化规则与自我技术,完善自我叙事。福柯的演讲,展示了主题的确定和验证过程、挖掘的条理和思路,不停质疑反诘,并接受质疑,连接了他几部主要作品的潜在思路,很有价值的文本补充。 有点水。但是似乎在提醒我,思想和方法的弥散是如此偶然,作为方法的福柯远大于作为研究对象的福柯,方法和意象有时候就那么在思想中扎根生长了,又变成了思想史的一部分。至于原初与本质,who cares……最有启发的部分则是关于科学史的论述。 有点水。但是似乎在提醒我,思想和方法的弥散是如此偶然,作为方法的福柯远大于作为研究对象的福柯,方法和意象有时候就那么在思想中扎根生长了,又变成了思想史的一部分。至于原初与本质,who cares……最有启发的部分则是关于科学史的论述。 福柯简直酷炸了,这本书关于自我意识,自我关系的诠释和分析真的非常有启发性。这么酷炫的人居然是天秤座?!!!???!!!(我以后再也不黑天秤)啊啊啊啊啊,看完想去操场跑三圈(可惜膝盖不好算了嘤嘤嘤) 可作为福柯思想的提纲或脉络,问答部分解释了很多误解。福柯之批判,沿用康德的启蒙概念,并差异化康德的启蒙和批判的关系(由前提变为等同),定义为不被过度治理的艺术,基于历史—哲学实践观,由“事件化检验”方法(考古学[不考虑合法性,从接受事实,到接受体系,贯穿实证性的循环]、谱系学层面[把握纯粹的独特性,不形成封闭原则])锚定。自我(并非实体,而是关系)的文化则回归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实际为关注自我的... 可作为福柯思想的提纲或脉络,问答部分解释了很多误解。福柯之批判,沿用康德的启蒙概念,并差异化康德的启蒙和批判的关系(由前提变为等同),定义为不被过度治理的艺术,基于历史—哲学实践观,由“事件化检验”方法(考古学[不考虑合法性,从接受事实,到接受体系,贯穿实证性的循环]、谱系学层面[把握纯粹的独特性,不形成封闭原则])锚定。自我(并非实体,而是关系)的文化则回归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实际为关注自我的一部分),问题不是解放自我,而是设想和我们关系的新类型、新种类,可通过冥思、书写等方式(最主要的是性体验)关注自我,最终形成一种脱离宗教、教育、科学的新伦理。(与加州享乐主义相对照,前者是以工作完成艺术的美学追求/自我创造,后者是放弃自我) 福柯晚期两次重要的演讲。前者是对康德《什么是启蒙》所做的解读,福柯认为批判的基本定义就是不愿被治理,或者不愿被这样治理,不愿被过度治理。对“自我文化”的研究也要从康德的《什么是启蒙》谈起,自我文化意味着与自己的关系的行成,意味着关注自己,这一原则早在古希腊就成为一条重要的伦理原则,只是被“认识你自己”遮蔽了。我与自己的关系让我发现自己是某个行为或某种道德的主体,这种主体不是给定的,而且在自我实践中... 福柯晚期两次重要的演讲。前者是对康德《什么是启蒙》所做的解读,福柯认为批判的基本定义就是不愿被治理,或者不愿被这样治理,不愿被过度治理。对“自我文化”的研究也要从康德的《什么是启蒙》谈起,自我文化意味着与自己的关系的行成,意味着关注自己,这一原则早在古希腊就成为一条重要的伦理原则,只是被“认识你自己”遮蔽了。我与自己的关系让我发现自己是某个行为或某种道德的主体,这种主体不是给定的,而且在自我实践中行成的,也就是说“人”是一个新进形成的事件。 “由于我们不断听到有人高唱,说我们的社会和经济组织缺乏合理性,结果我们面对着我不知是太多还是太少的理性,但不管怎么说,我们肯定面对着太多的权力。”——Foucault 福柯:权力的滥用对波普尔来说也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穆卢:波普尔的一个目的就在于指出……知识……的独特...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犹滴(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61024167/ 米歇尔•福柯于1983年4月12日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演讲中说过:“爱比克泰德在他的一篇《谈话录》(Diatribai)当中给人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人是自然界... “自我没有真相,这就是自我的全部真相。” 阿伦特谈说自我的同一性,告诫不可违背自我的良心,不可让另一个自我――谈话的对象缺失。然而阿伦特这里的口吻仍然是局限于“认识你自己”,好像自我对话的良心和自我之同一性是天然生发的。正是这样的认识往往会让激励人反抗的力量成为加在人肩膀上的负担。福柯说的不错,关注自我,因为在鼓起勇气之前,你要首先知道自己在畏惧着什么,自己因何而如此,怎样通过一种自我的文化创造... 2018-01-29 00:41 2人喜欢 “自我没有真相,这就是自我的全部真相。”阿伦特谈说自我的同一性,告诫不可违背自我的良心,不可让另一个自我――谈话的对象缺失。然而阿伦特这里的口吻仍然是局限于“认识你自己”,好像自我对话的良心和自我之同一性是天然生发的。正是这样的认识往往会让激励人反抗的力量成为加在人肩膀上的负担。福柯说的不错,关注自我,因为在鼓起勇气之前,你要首先知道自己在畏惧着什么,自己因何而如此,怎样通过一种自我的文化创造和主体性的实现去过渡自己,而不是由自我去拷问和谴责自己。 “自我没有真相,这就是自我的全部真相。” 阿伦特谈说自我的同一性,告诫不可违背自我的良心,不可让另一个自我――谈话的对象缺失。然而阿伦特这里的口吻仍然是局限于“认识你自己”,好像自我对话的良心和自我之同一性是天然生发的。正是这样的认识往往会让激励人反抗的力量成为加在人肩膀上的负担。福柯说的不错,关注自我,因为在鼓起勇气之前,你要首先知道自己在畏惧着什么,自己因何而如此,怎样通过一种自我的文化创造... 2018-01-29 00:41 2人喜欢 “自我没有真相,这就是自我的全部真相。”阿伦特谈说自我的同一性,告诫不可违背自我的良心,不可让另一个自我――谈话的对象缺失。然而阿伦特这里的口吻仍然是局限于“认识你自己”,好像自我对话的良心和自我之同一性是天然生发的。正是这样的认识往往会让激励人反抗的力量成为加在人肩膀上的负担。福柯说的不错,关注自我,因为在鼓起勇气之前,你要首先知道自己在畏惧着什么,自己因何而如此,怎样通过一种自我的文化创造和主体性的实现去过渡自己,而不是由自我去拷问和谴责自己。 “自我没有真相,这就是自我的全部真相。” 阿伦特谈说自我的同一性,告诫不可违背自我的良心,不可让另一个自我――谈话的对象缺失。然而阿伦特这里的口吻仍然是局限于“认识你自己”,好像自我对话的良心和自我之同一性是天然生发的。正是这样的认识往往会让激励人反抗的力量成为加在人肩膀上的负担。福柯说的不错,关注自我,因为在鼓起勇气之前,你要首先知道自己在畏惧着什么,自己因何而如此,怎样通过一种自我的文化创造... 2018-01-29 00:41 2人喜欢 “自我没有真相,这就是自我的全部真相。”阿伦特谈说自我的同一性,告诫不可违背自我的良心,不可让另一个自我――谈话的对象缺失。然而阿伦特这里的口吻仍然是局限于“认识你自己”,好像自我对话的良心和自我之同一性是天然生发的。正是这样的认识往往会让激励人反抗的力量成为加在人肩膀上的负担。福柯说的不错,关注自我,因为在鼓起勇气之前,你要首先知道自己在畏惧着什么,自己因何而如此,怎样通过一种自我的文化创造和主体性的实现去过渡自己,而不是由自我去拷问和谴责自己。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