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现代性与犹太思想家
副标题: 作者:[法] 卡特琳娜·夏利尔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45016 出版时间:2017 页数:160 定价:32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从思想史上的两个重要时刻阐述犹太思想家对现代性的反思。从几个不同面向,反映了现代性与犹太思想之间丰富的张力。第一个阶段是迈蒙尼德与斯宾诺莎两位犹太思想家对待哲学与宗教、神学与政治的不同。第二阶段首先发生在德国,然后在法国,伴随着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一些犹太思想家对黑格尔主义的哲学统治以及对总体性范畴之暴行的反抗。 卡特琳娜·夏利尔,法国巴黎十大哲学系教授、犹太思想家、国际著名的列维纳斯思想研究专家。代表著作有:《斯宾诺莎,迈蒙尼德的读者——神学政治问题》《皈依的渴望》《希望的在场》等。 刘文瑾,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宗教思想和道德哲学,尤其关注列维纳斯研究。代表作《列维纳斯与“书”的问题:他人的面容与“歌中之歌”》。 1 第一讲斯宾诺莎及其对迈蒙尼德的解读:神学和政治 27 第二讲罗森茨威格:在基督教世界做个犹太人 49 第三讲声音与书 77 第四讲犹太希望与革命希望 101 第五讲巨大的痛苦 133 第六讲解除仇恨的困扰 · · · · · · , 这套丛书还有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与胡塞尔的现象学》,《承认•正义•伦理》,《从启蒙到唯物史观》,《实践与自由》,《胡塞尔与世间意识》 等。 作为列维纳斯的“朋友”,夏利尔从迈蒙尼徳一路讲到扬凯列维奇,其中除了罗森茨威格和列维纳斯以外,最有意思的是杨凯列维奇。当年读列维纳斯的时候,还是关注这本书,尤其是犹太性与基督性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围绕斯宾诺莎、罗森茨威格、列维纳斯、扬凯列维奇展开,对列维纳斯的阐释比较突出,而最有意思的是扬凯列维奇的宽恕问题。感觉收获不是特别大,不过可能这也只是一个小册子,序言写的特别好,注意到弥赛亚问题以及革命和斯宾诺莎之间的关系。左翼革命理论可能本源在于笛卡尔和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罗森茨威格、列维纳斯、扬凯列维奇;《神学政治论》 另一条路。灵性,基督与犹太的异别。列维纳斯,声音-光,阅读的生命体验,导师的声音。革命的降临-弥赛亚-个人的努力-责任。宽恕问题。 序言去年在《读书》杂志里已经看过了;主题其实比较多,围绕斯宾诺莎、罗森茨威格、列维纳斯、扬凯列维奇: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区别;人人都是弥赛亚的观念;反对黑格尔式的历史总体性的上帝观;宗教希望与无神论希望之间的关系;爱之宽恕对仇恨的胜过而又以记忆的保持为前提。 只读序言就可以了。“现代性是一个救赎梦想的世俗化。这个救赎梦想的世俗化在何种意义上合乎启示,又在何种意义上背离启示,而仅仅是人对上帝的模仿甚至亵渎?这是犹太人的挣扎之处。现代性的两大主题,一是国家民族主义,一是革命。并未拒绝启蒙理想的犹太人,其独特的救赎信念和人性理想,构成了对这两大主题的终极合理性的质疑“” 现代性包含两方面,从斯宾诺莎与迈蒙尼德对哲学与神学的不同解读,到列维纳斯的“声音”引发的言说与所说的区分;另一个是二十世纪犹太民族的劫难,扬凯列维奇的如何宽恕的路径寻求。书中那句“这就是犹太教,没有制度而在道德边缘的人性。”在阅读中一直萦绕脑海,向内寻求答案,因此不断反问责任、自由与宽恕,迈蒙尼德可以说无法公开表达信仰我们就离开,而斯宾诺莎要以国家最高权力(自由的共和国)做宗教解释者;扬凯列维奇可... 现代性包含两方面,从斯宾诺莎与迈蒙尼德对哲学与神学的不同解读,到列维纳斯的“声音”引发的言说与所说的区分;另一个是二十世纪犹太民族的劫难,扬凯列维奇的如何宽恕的路径寻求。书中那句“这就是犹太教,没有制度而在道德边缘的人性。”在阅读中一直萦绕脑海,向内寻求答案,因此不断反问责任、自由与宽恕,迈蒙尼德可以说无法公开表达信仰我们就离开,而斯宾诺莎要以国家最高权力(自由的共和国)做宗教解释者;扬凯列维奇可以说我们不问自己这问题(关于是否屈服于暴君),因为有“这种问题就已经迷失了”。也多少能理解一些些犹太思想与启蒙之间的一点不兼容性(?)最后两章宽恕作为对罪的自由的思考比较丰富,读起来不断想起《朗读者》…… 个人感觉没多大收获。可能把犹太教—基督教、有神论的弥赛亚—无神论的弥赛亚结合起来看比较好。至于仇恨—遗忘:夏利尔提及的这位拉比说的不错,“从人性遭遇的一些可怕事件中学习某种东西,就是努力停止重复它们。”这要求一种行动中的宽恕和断绝,不过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现实世界的及时性是缺位的。 围绕斯宾诺莎、罗森茨威格、列维纳斯、扬凯列维奇展开,对列维纳斯的阐释比较突出,而最有意思的是扬凯列维奇的宽恕问题。感觉收获不是特别大,不过可能这也只是一个小册子,序言写的特别好,注意到弥赛亚问题以及革命和斯宾诺莎之间的关系。左翼革命理论可能本源在于笛卡尔和斯宾诺莎。 根据斯宾诺莎,人们应当从作者的感性观念去解释妥拉。因此,虽然迈蒙尼德试图去发现隐藏在形象中的哲学观念以及由几种含义的词语,斯宾诺莎却想要去解释作者自己对这件或那件事、这个或那个处境的想法、解释他们如何想象上帝及其行动。例如,当摩西说,上帝是一个嫉妒的上帝时,这并不像迈蒙尼德所想的那样,意味着我们必须真的理解“嫉妒”究竟象征什么。它仅仅表示摩西认为上帝是嫉妒的。这并不真实,但也没错。这就是他所认... 2018-04-28 22:55 根据斯宾诺莎,人们应当从作者的感性观念去解释妥拉。因此,虽然迈蒙尼德试图去发现隐藏在形象中的哲学观念以及由几种含义的词语,斯宾诺莎却想要去解释作者自己对这件或那件事、这个或那个处境的想法、解释他们如何想象上帝及其行动。例如,当摩西说,上帝是一个嫉妒的上帝时,这并不像迈蒙尼德所想的那样,意味着我们必须真的理解“嫉妒”究竟象征什么。它仅仅表示摩西认为上帝是嫉妒的。这并不真实,但也没错。这就是他所认为或想象的。斯宾诺莎是第一个从这种历史的、固有的和「谱系性」观点去阅读《圣经》的哲学家。 根据斯宾诺莎,人们应当从作者的感性观念去解释妥拉。因此,虽然迈蒙尼德试图去发现隐藏在形象中的哲学观念以及由几种含义的词语,斯宾诺莎却想要去解释作者自己对这件或那件事、这个或那个处境的想法、解释他们如何想象上帝及其行动。例如,当摩西说,上帝是一个嫉妒的上帝时,这并不像迈蒙尼德所想的那样,意味着我们必须真的理解“嫉妒”究竟象征什么。它仅仅表示摩西认为上帝是嫉妒的。这并不真实,但也没错。这就是他所认... 2018-04-28 22:55 根据斯宾诺莎,人们应当从作者的感性观念去解释妥拉。因此,虽然迈蒙尼德试图去发现隐藏在形象中的哲学观念以及由几种含义的词语,斯宾诺莎却想要去解释作者自己对这件或那件事、这个或那个处境的想法、解释他们如何想象上帝及其行动。例如,当摩西说,上帝是一个嫉妒的上帝时,这并不像迈蒙尼德所想的那样,意味着我们必须真的理解“嫉妒”究竟象征什么。它仅仅表示摩西认为上帝是嫉妒的。这并不真实,但也没错。这就是他所认为或想象的。斯宾诺莎是第一个从这种历史的、固有的和「谱系性」观点去阅读《圣经》的哲学家。 根据斯宾诺莎,人们应当从作者的感性观念去解释妥拉。因此,虽然迈蒙尼德试图去发现隐藏在形象中的哲学观念以及由几种含义的词语,斯宾诺莎却想要去解释作者自己对这件或那件事、这个或那个处境的想法、解释他们如何想象上帝及其行动。例如,当摩西说,上帝是一个嫉妒的上帝时,这并不像迈蒙尼德所想的那样,意味着我们必须真的理解“嫉妒”究竟象征什么。它仅仅表示摩西认为上帝是嫉妒的。这并不真实,但也没错。这就是他所认... 2018-04-28 22:55 根据斯宾诺莎,人们应当从作者的感性观念去解释妥拉。因此,虽然迈蒙尼德试图去发现隐藏在形象中的哲学观念以及由几种含义的词语,斯宾诺莎却想要去解释作者自己对这件或那件事、这个或那个处境的想法、解释他们如何想象上帝及其行动。例如,当摩西说,上帝是一个嫉妒的上帝时,这并不像迈蒙尼德所想的那样,意味着我们必须真的理解“嫉妒”究竟象征什么。它仅仅表示摩西认为上帝是嫉妒的。这并不真实,但也没错。这就是他所认为或想象的。斯宾诺莎是第一个从这种历史的、固有的和「谱系性」观点去阅读《圣经》的哲学家。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