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起步 邓晓芒 2017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哲学起步
副标题:
作者:邓晓芒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54710
出版时间:2017
页数:392
定价:45
内容简介: 《哲学起步》是著名学者邓晓芒先生构建个性化哲学体系的尝试,也是一种古典而现代、朴素又深入的智慧思考。 作者用“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来描述哲学的根本问题,并将自己多年的哲学研究所得融会其中,中西互镜,史哲相彰,抽丝剥茧,穷幽极微。有助于初入哲学门径者领略思想魅力,一窥哲学堂奥,亦可使读者感到,哲学之于今天的我们并不遥远,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邓晓芒,1948年4月生,湖南长沙人。1964年初中毕业即下放农村当知青,10年后回城当搬运工。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史硕士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9年评为教授,2010年起改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为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德国哲学》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的翻译和研究,又旁及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中西哲学和文化比较、文艺理论和文学评论等,并积极介入社会批判和热点问题,创立了“新实践美学”和“新批判主义”。已出版著作29部,译著7部。 一、人类的起源…………………………………………8 (一)古代的回答:人的定义…………………10 (二)现代人的回答:人猿之别………………18 (三)语言的诞生:符号模式…………………29 二、人的历史……………………………………………43 · · · · · · 一、人类的起源…………………………………………8 (一)古代的回答:人的定义…………………10 (二)现代人的回答:人猿之别………………18 (三)语言的诞生:符号模式…………………29 二、人的历史……………………………………………43 (一)历史的双重含义…………………………43 (二)历史的历史………………………………49 (三)历史的疑问………………………………57 三、人的精神……………………………………………71 (一)知的方面…………………………………78 (二)意的方面…………………………………91 (三)情的方面…………………………………106 第二部分 自我意识的本质 一、超越和反思………………………………………134 二、自我意识辨义……………………………………150 三、自我意识的自欺…………………………………166 四、忏悔与真诚………………………………………194 第三部分 自由的本质 一、自由的起源………………………………………216 二、自由的历史………………………………………233 (一)自由意识的三阶段………………………234 (二)中国人的自由观…………………………239 (三)西方人的自由观…………………………249 三、自由的谱系………………………………………273 (一)自在的自由………………………………273 (二)自为的自由………………………………279 (三)自在自为的自由…………………………315 四、自由与必然的关系…………………………………331 (一)自由与必然的辩证法……………………332 (二)自由与自然………………………………343 (三)自由与理性………………………………357 (四)自由与逻辑………………………………366 后记………………………………………………………379 · · · · · · 不怎么样,可能的确适合读书量不大的高中生和大一新生吧,阅读量大的人就不要浪费时间了 本书由邓晓芒老师在华科所开“哲学导论”公共课的录音整理而来。其独特之处在于并非如普通导论一般作体系式的知识梳理,而是围绕“人的本质”“自我意识的本质”“自由的本质”这样三个本原性的命题展开思考与探索,充满辩证和开放的思想张力。不少观点都在历年的文章、演讲、著作中表达过,可清晰地看出,邓老师已经在有意识地组织他的思想体系。 邓晓芒的哲学功底的确深厚,对康德的自由学说和黑格尔学说的讲解深入浅出,写的通俗易懂。尤其对自我意识和自由的认知与讲解是极其准确到位。 根据华科公共选修课哲学导论的录音整理而成,通过有声语言而非文字来表达,因其更加直接和未体系化难免导致拖沓、重复与不严谨,大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邓晓芒在相同问题之处却对中西哲学表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是为双标。邓晓芒的哲学思想直接来源于康德、黑格尔,等今年有空一定去啃原著 看了好多天,总算看完了。虽然好多地方都是迷迷糊糊就看过去了,不过大概还是懂了一些东西。最后一章是真的看不懂。结束。下一本看看小说吧。 第二部分写的也是极好的,读的过程中也是调状态,新工作,谈恋爱,生活也是天翻地覆啊。 想不到邓晓芒的书这么好!比陈嘉映《何为良好生活》的理论性更强一些,二者都是好书。中国也有很好的哲学研究者,挺高兴的。这是邓的上课讲义改编的,如果再系统化一些,再“书面”一些,再结构化一些,可以朝着中国版《大问题》方向迈进。 说到《大问题》,美国人写的,其实也... 在哲学的入口处 邓晓芒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17日 16版) 拙著《哲学起步》最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正如“后记”中所表明的,该书本来是给哲学系之外的本科生上的一门通识课即“哲学导论”课,由课堂录音整理而成。但同时,我承担这门课又决不只是着眼于一般哲学常识的介... 我想但凡学哲学的人都知道邓晓芒,他可以说是国内研究康德哲学的权威学者,之前知道他译著康德的三大批判,但不敢轻易读,因为肯定读不懂。《哲学起步》是他的哲学通俗著作,书中扉页引用了法国大画家高更的名言:“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在人类历史上,两... 本书分是邓晓芒先生在华中科技大学给非哲学系本科生讲“哲学导论”课的课堂录音整理而成。相对于其他哲学书籍,本书要好懂一些,所举的生活和文学中的例子也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本书分为“人的本质”“自我意识的本质”“自由的本质”三个部分,探讨“我们从何而来?我们是谁... 就像作者所说,此书可以带领我们在哲学的学习上起步。 全书根据哲学三大问题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人的本质,回答我从哪里来。 作者提出人是制造、使用、携带工具的动物,并重点突出携带是把人和动物区分开的重要特性。而人所使用的需要也是一种随身携带的重要工具。 第二部... 一个人只要愿意反思,他对自己内心的探索是没有底的。基督教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正因为人生在世对自己的拷问是没有底的,像奥古斯丁所讲的, “人心是一个无底深渊”,所以基督教发展出一种忏悔精神。……基督教的这种文化体现了自我意识的反思结构,当然是以宗教的形式,就是有个上帝在充当人心的无底深渊中的那个“底”,你到底是个什么人, 只有上帝才有权下断语。但对于有限的人类来说,灵魂仍然是无底的。   2017-11-29 13:01  10人喜欢 一个人只要愿意反思,他对自己内心的探索是没有底的。基督教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正因为人生在世对自己的拷问是没有底的,像奥古斯丁所讲的, “人心是一个无底深渊”,所以基督教发展出一种忏悔精神。……基督教的这种文化体现了自我意识的反思结构,当然是以宗教的形式,就是有个上帝在充当人心的无底深渊中的那个“底”,你到底是个什么人, 只有上帝才有权下断语。但对于有限的人类来说,灵魂仍然是无底的。 搞史料的只是做了覆土的工作,这样搞"历史"的就能种下自己想种的花,而且后人可以锄去前人,种上自己的。换句话说还是为意识形态服务。 2019-01-12 19:48 搞史料的只是做了覆土的工作,这样搞"历史"的就能种下自己想种的花,而且后人可以锄去前人,种上自己的。换句话说还是为意识形态服务。 自我意识的基本结构,可以用这两个概念来概括:一个是超越,一个是反思。它既是超越的,又是反思的。超越就是超出自身之外,反思就是从外部返回自身。 2018-12-18 16:50 自我意识的基本结构,可以用这两个概念来概括:一个是超越,一个是反思。它既是超越的,又是反思的。超越就是超出自身之外,反思就是从外部返回自身。 再就是禅宗所讲的“难得糊涂”,就是装糊涂、装傻。“难得糊涂”是为了逃入虚无,就是什么东西讲起来都好像知道,但是又好像不知道。做事也没有标准,没有原则,没有是非对错,只要表面上过得去就行。这与庄子有类似的地方,就是价值观上的虚无主义,而且是一种极无诚意的虚无主义 佛学的虚无主义占很大一部分吧,不过难得糊涂其实是处世哲学,貌似跟禅宗关系不大,郑板桥题的字可能意思在于约正直的人越难表面上和稀泥,而正直... 2018-11-20 10:23 再就是禅宗所讲的“难得糊涂”,就是装糊涂、装傻。“难得糊涂”是为了逃入虚无,就是什么东西讲起来都好像知道,但是又好像不知道。做事也没有标准,没有原则,没有是非对错,只要表面上过得去就行。这与庄子有类似的地方,就是价值观上的虚无主义,而且是一种极无诚意的虚无主义佛学的虚无主义占很大一部分吧,不过难得糊涂其实是处世哲学,貌似跟禅宗关系不大,郑板桥题的字可能意思在于约正直的人越难表面上和稀泥,而正直的人变成了表面圆滑的人是“难得”的,即自己有原则有标准也不表现出来原则和标准或对错,对于世事来说,确实是一种虚无主义,或者是“遗忘初心”,这种处世之道居然还受到追捧,原因可能要么是为了明哲保身,要么就是放弃理想。所以我认为“难得糊涂”和“不忘初心”简直就是反义词,跟迷失自我应该是近义词。所以说这是价值观上的虚无主义是非常对的。 或者用一句现在的话说,两个人以上的自由是自由的多或少的问题,而一个人的自由则是自由的有或无的问题。他在家里顶多是服从他的父亲,父亲靠暴力和权威让他服从,如果父亲死了,他自己就成了又一个“帝王”。当媳妇的注定要受到折磨,这个媳妇熬成婆了,又要去折磨别人……所有的人都是这样,只有自己一个人是自由的,别人都该侍奉自己。如果知道有两个以上的人是自由的,那就不同了,这两个人之间就可以制定一套游戏规则,互... 2018-11-21 05:17 或者用一句现在的话说,两个人以上的自由是自由的多或少的问题,而一个人的自由则是自由的有或无的问题。他在家里顶多是服从他的父亲,父亲靠暴力和权威让他服从,如果父亲死了,他自己就成了又一个“帝王”。当媳妇的注定要受到折磨,这个媳妇熬成婆了,又要去折磨别人……所有的人都是这样,只有自己一个人是自由的,别人都该侍奉自己。如果知道有两个以上的人是自由的,那就不同了,这两个人之间就可以制定一套游戏规则,互相遵守规矩,就可以达到双赢,而且这套规则可以在一定层次上扩展开来,让更多的人加入,这就是古希腊罗马的情况非常有道理,一个人的自由只是自己的随心所欲,不管别人,多人的自由才是广义的自由。如果说道家是无意志的自由,那么儒家就是一种无自由的意志两个截然相反的哲学反而共存了这么久,老百姓向往前者,统治者喜欢后者。说中国人喜欢的自由其实是“逍遥”是没错的,可以任意妄为,一个人的自由。 但是古希腊的神也有两个层次,有一拨是旧神,有一拨是新神。旧神就是那些欲望之神,他们代表了人类自己实现不了的欲望,人把自己的欲望寄托在神的身上,设想那些神是无所不能的。但是旧神除了这一点就没有别的了,不代表更多的东西。新神除了在实现自己的欲望这一点上与旧神相同,也具有同样的神力之外,还具有另外一些东西,还带有精神意义的一些职能。我们看到希腊神话里的奥林匹斯神系,想象中他们都住在奥林匹斯山上,这一... 2018-11-21 05:22 但是古希腊的神也有两个层次,有一拨是旧神,有一拨是新神。旧神就是那些欲望之神,他们代表了人类自己实现不了的欲望,人把自己的欲望寄托在神的身上,设想那些神是无所不能的。但是旧神除了这一点就没有别的了,不代表更多的东西。新神除了在实现自己的欲望这一点上与旧神相同,也具有同样的神力之外,还具有另外一些东西,还带有精神意义的一些职能。我们看到希腊神话里的奥林匹斯神系,想象中他们都住在奥林匹斯山上,这一大群神都是代表某种更高职责的神,比如正义、法律、理性、智慧、文艺、音乐、婚姻、交通等。这些特点是旧神没有的,旧神只是体现出一种强力、暴力,新神也有强力、暴力,但是新神更多一个层次,更多一个精神的层面。旧神更原始,新神在社会结构上更有要求,多人的自由对应一个人的自由?对希腊神话的解读很有新意。 善恶的评价必须建立在这个人是自由的基础之上:他是能作恶的,但是他不去做,这就是善;或者说,他本来可以不做坏事,但是他毕竟做了,这才是恶。在被迫的情况之下,就没有善恶的评价;只有在自由的时候,才有善恶的评价。因此,自在自为的自由这个层次要更高一些、更深一些,它的基础建立在人性自由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人性善或者人性恶之上。 是的讨论本性是善是恶没有意义,在认识了善恶后有了自由选择后,善恶才有意义。 2018-11-23 05:03 善恶的评价必须建立在这个人是自由的基础之上:他是能作恶的,但是他不去做,这就是善;或者说,他本来可以不做坏事,但是他毕竟做了,这才是恶。在被迫的情况之下,就没有善恶的评价;只有在自由的时候,才有善恶的评价。因此,自在自为的自由这个层次要更高一些、更深一些,它的基础建立在人性自由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人性善或者人性恶之上。是的讨论本性是善是恶没有意义,在认识了善恶后有了自由选择后,善恶才有意义。 搞史料的只是做了覆土的工作,这样搞"历史"的就能种下自己想种的花,而且后人可以锄去前人,种上自己的。换句话说还是为意识形态服务。 2019-01-12 19:48 搞史料的只是做了覆土的工作,这样搞"历史"的就能种下自己想种的花,而且后人可以锄去前人,种上自己的。换句话说还是为意识形态服务。 自我意识的基本结构,可以用这两个概念来概括:一个是超越,一个是反思。它既是超越的,又是反思的。超越就是超出自身之外,反思就是从外部返回自身。 2018-12-18 16:50 自我意识的基本结构,可以用这两个概念来概括:一个是超越,一个是反思。它既是超越的,又是反思的。超越就是超出自身之外,反思就是从外部返回自身。 以如果严格按照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来说话是没有意义的,你必须要引进差异,要有不同,主谓不同才有意义,才不是同义反复。引进了差异,接下来你会发现,实际上就是引进了对立,而引进了对立实际上就已经引进矛盾了.辩证逻辑实际上揭示了一般形式逻辑下的人文性,揭示了逻辑所蕴含着的人类自由活动的历史性。 形式逻辑的不矛盾和辩证逻辑的矛盾只是同一个逻辑的两个不同的层次,也就是同一个理性的两个不同层次。前一个是... 2018-11-28 06:01 以如果严格按照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来说话是没有意义的,你必须要引进差异,要有不同,主谓不同才有意义,才不是同义反复。引进了差异,接下来你会发现,实际上就是引进了对立,而引进了对立实际上就已经引进矛盾了.辩证逻辑实际上揭示了一般形式逻辑下的人文性,揭示了逻辑所蕴含着的人类自由活动的历史性。形式逻辑的不矛盾和辩证逻辑的矛盾只是同一个逻辑的两个不同的层次,也就是同一个理性的两个不同层次。前一个是规定性,后一个是超越性辩证法不仅仅是单纯的方法论,不仅仅是单纯的技巧,它同时是本体论,是认识论,也是逻辑。作为本体论,它是人类历史的自由规律;作为认识论,它是人类把握自身、把握我们的自由能动性的最严格的自我意识;而作为方法论,它是我们思维的自由形式,那就是理性本身。我的理解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是靠辩证逻辑,而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是简化了的形式逻辑。在运用这种工具时,我们严格按照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是说车轱辘话,所以我们一般不是特严格,这种不严格是我们需要的,在这种不严格的条件下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同时,也不能严格按照辩证逻辑来当工具,因为一切都是有反身性的:自我否定性和自律性,那么如果一个工具既能“有用”又“没用”,这没意义,而且代入了历史观,如果只是讨论现在,当下,则辩证逻辑的适用范围又变窄了。所以形式逻辑还是简化过的,而且是隐含那些需要其成立的条件的。辩证逻辑是信念,是人活下去所必须的,主要来解决非现实问题。形式逻辑是弓箭,是真正获取食物的方式,主要解决现实问题,并且是科学的基础。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