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幼童 修订版 加雷斯·B·马修斯 著 2015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21M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哲学与幼童
副标题:
作者:加雷斯·B·马修斯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3145
出版时间:2015
页数:
定价:28.00
内容简介: 已被译成德、法、日等十余种语言出版,其教育理念广为人们所接受 这套书是属于孩子的,因为儿童与哲学之间有天然的亲和关系,他们的小脑瓜里充满着天问。这套书也是属于大人的,因为他们理应学习倾听孩子的提问,进行智慧的讨论。 ——哲学家 周国平 事实上,就我所能够搜集到的材料来看,对于许多幼童和青少年来说,进行哲学思考是天生的本能,就与从事音乐和做游戏一样,这是人之成长为人的一个重要部分。 ——儿童哲学家 加雷斯·B·马修斯 《哲学与幼童》是一本“大家小书”,收集了3—12 岁孩子提出的漂亮问题和三十来个有趣的生活故事。孩子对自身有着最为纯粹的好奇心,对自然有着极为敏锐的观察力,所提出的问题几乎是哲学式的: 宇宙有边际吗?午餐会长在树上吗?我有两只眼睛,为什么看不见两个你?……对孩子来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成年人只有提升自我哲学修养,才能... 已被译成德、法、日等十余种语言出版,其教育理念广为人们所接受 这套书是属于孩子的,因为儿童与哲学之间有天然的亲和关系,他们的小脑瓜里充满着天问。这套书也是属于大人的,因为他们理应学习倾听孩子的提问,进行智慧的讨论。 ——哲学家 周国平 事实上,就我所能够搜集到的材料来看,对于许多幼童和青少年来说,进行哲学思考是天生的本能,就与从事音乐和做游戏一样,这是人之成长为人的一个重要部分。 ——儿童哲学家 加雷斯·B·马修斯 《哲学与幼童》是一本“大家小书”,收集了3—12 岁孩子提出的漂亮问题和三十来个有趣的生活故事。孩子对自身有着最为纯粹的好奇心,对自然有着极为敏锐的观察力,所提出的问题几乎是哲学式的: 宇宙有边际吗?午餐会长在树上吗?我有两只眼睛,为什么看不见两个你?……对孩子来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成年人只有提升自我哲学修养,才能了解孩子、引导孩子,成为孩子够格的哲学玩伴,保护孩子的天真与烂漫。 “牛怎么会唱桃花朵朵开啊?”入学前儿童对语言、概念有着天然的对比思考。家长老师能认真回答,至少一起谈论也是一件趣事。“这是一个叫阿牛的人,唱的歌,就像你叫yang,并不是真的羊” 提供了新的思考,儿童存在的奇思妙想和哲思是先于行为的,儿童心理有时候直接从行为向前归纳不一定准确 先承认,书中部分严肃的哲学问题,我现阶段是咂摸不透的,但是对于作者想以此解释的问题,倒是比较同意。儿童在哲学上是天真的,他们的语言透着成人可能出现的不理解,但绝不是无理取闹。对我来说,以后要切记注意和儿童的沟通,他们的每句话可能都是上天赐予的礼物。 人情练达会増进学识、提升品位,但也会导致人在思维和语言上过度专业化、感受力滞钝、自负满满。每个社会都需要一位赤足的苏格拉底像孩子一般提出简单的(以及困难的)问题,迫使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去重新检视他们想都不想却认为理所当然之事。 翻译腔让人读得太辛苦。。现实中能有多少家长与老师有能力、有兴趣和儿童进行哲学对话呢? 导师推荐我读这本书,不过可惜我没有哲学功底,我没有读出她所讲的“好”的境地,所得的无非是两点:其一,儿童天生会对我们眼见的寻常世界提出疑问,这些疑问往往是涉及到我们如何认识世界的,在成人,这无非是常识,而我们却很少去思索常识之中还存在哪些漏洞、哪些含混,儿... 朋友借给两本书,其中一本是《哲学与幼童》。 在等飞儿学琴的时间我拿出来准备随意翻阅,却被深深吸引。 小约翰(8岁)问爸爸:爸爸,我有两只眼睛,每个眼睛都能看见你,为什么我没有看见两个你? 爸爸首先表示理解他的诱惑,同时指出:你有两只耳朵,你对没有听到双重声音感... 2016年夏天,毕业前,窝居在外校同学宿舍。旧友来找,无事可干,看人家打乒乓球。我对这种运动着实无感,盯着球,脑子里跑出来两个问题: 1.我们是如何知道球被左边的拍子击中之后会“跑”到右边去的? 2.我们是如何知道球会“跑”过去并能用语言讲出来的(假设在球还未过去的... 阅读这样的书籍, 显然不太习惯。 其中的言辞偏于陌生, 我读的译本是1989年的, 许多的句子都不通顺,给理解带来了痛苦。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 这本书让我们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接纳儿童 , 哲学,这样高深的学问, 是人人都有的思考, 连儿童也不例外。 电视剧《武林外传》里有这么一个片段:手无缚鸡之力的吕秀才单挑江湖第一杀手姬无命,吕秀才凭三寸不烂之舌竟说得姬无命当场送命!那么问题来了,吕秀才到底说了什么?答案竟然是:哲学。他用“我是谁?”这个简单的哲学命题,翻来覆去的论说,最后竟然让第一杀手姬无命挥掌自... 读书笔记151:哲学与幼童 我们童年时提的很多个为什么,经常会困扰到我们的父母。有些甚至可以说是哲学的终极命题。 马修斯的这本小书非常浅显,写的却是妙趣横生。有两个命题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是如何来做定义,一辆自行车为何不是缺了一个轮子的三轮车,进而又可以问死狗是不... 有些孩子对哲学问题的关注的确是一阵儿一阵儿的。但是也有明确的迹象表明,孩子在思考这些事情是非常持之以恒的。 孩子对哲学的关注还在持续着,只是不再像年龄更小时那样明显持久。如果约翰是为了适应周边成人对他的期望而转移了对哲学的兴趣,那是我们成人的一种耻辱,但是如果,他只是单单将这一兴趣转移至了其他方面,那是顺理成章的,生活应该比哲学更精彩。 (记:在最后这一章中,作者例举了自己与孩子约翰在生活中对于... 2019-01-07 13:31 有些孩子对哲学问题的关注的确是一阵儿一阵儿的。但是也有明确的迹象表明,孩子在思考这些事情是非常持之以恒的。孩子对哲学的关注还在持续着,只是不再像年龄更小时那样明显持久。如果约翰是为了适应周边成人对他的期望而转移了对哲学的兴趣,那是我们成人的一种耻辱,但是如果,他只是单单将这一兴趣转移至了其他方面,那是顺理成章的,生活应该比哲学更精彩。(记:在最后这一章中,作者例举了自己与孩子约翰在生活中对于一个哲学问题的持续性探讨的过程。作者因为有深厚的哲学功底,所以能够敏锐的发现儿子所迸发出的哲学思考,并且向儿子推荐适当的书目,与儿子进行讨论和研读,这种功夫并不是我们普通的家长能够具备的。所以想要帮助孩子进行哲学思考,家长首先要下工夫。如果仅凭兴趣,那么很有可能即使觉察到了孩子的困惑,也无法给以正确的引导。说到底,还是四个字“言传身教”,想要教给孩子什么,自己就要先积极的去学习。) 像凯瑟琳这样的孩子却并不明白,这是一个不合常规的问题,他们带着天真无意中闯进了哲学王国。 要写诗或做哲学,一个青少年或者一个成年人,必须培养天真才可能对那些日常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谚语、目睹的事实产生怀疑,进行深思。 人情练达会增进学识,提升品位,但也会导致人在思维和语言上过度专业化,感受力滞顿,自负满满,每个社会都需要一位赤足的苏格拉底,像孩子一般提出简单的问题。迫使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去重... 2019-01-06 22:03 像凯瑟琳这样的孩子却并不明白,这是一个不合常规的问题,他们带着天真无意中闯进了哲学王国。要写诗或做哲学,一个青少年或者一个成年人,必须培养天真才可能对那些日常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谚语、目睹的事实产生怀疑,进行深思。人情练达会增进学识,提升品位,但也会导致人在思维和语言上过度专业化,感受力滞顿,自负满满,每个社会都需要一位赤足的苏格拉底,像孩子一般提出简单的问题。迫使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去重新检视他们想都不想却认为理所当然之事。(记:常怀赤子之心) 和孩子做哲学,或者和其他人谈哲学,简单的说就是思考某一特定事件所产生的困惑和概念性问题,看看能否消除这种困惑或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人在想问题时,不应该受此前一些伟大的思想家已经思索出的推论影响,这会破坏自己一开始莫名产生的难得的兴奋感。 做哲学的基本要求是理解力,极度的耐心和思考的意愿。 要成功地和孩子一起做哲学,成人需要放下全部的戒备。成人应该寻求孩子的帮助,一起努力,寻找一个满意的答案。 成人... 2019-01-06 21:48 和孩子做哲学,或者和其他人谈哲学,简单的说就是思考某一特定事件所产生的困惑和概念性问题,看看能否消除这种困惑或解决这个问题。一个人在想问题时,不应该受此前一些伟大的思想家已经思索出的推论影响,这会破坏自己一开始莫名产生的难得的兴奋感。做哲学的基本要求是理解力,极度的耐心和思考的意愿。要成功地和孩子一起做哲学,成人需要放下全部的戒备。成人应该寻求孩子的帮助,一起努力,寻找一个满意的答案。成人的语言能力远优于孩子,至少对专业术语的理解能力更强,但是孩子以其对一切都感到新鲜的眼睛和耳朵,更能发现困惑和问题。回应孩子的提问,承认不应该觉得他们是生活在真空中的,应该时常体现出对他们的关爱和理解,有时甚至更应该关注他们的情绪,而忘记其中所蕴含的哲学和寓意。当孩子的话语和提问,带着很大的情绪时,成人最好也不要将此仅看作一种情绪宣泄,而应当认真对待他们提出的问题,尊重他们,将他们视为一个真正的人。(记:面对孩子的提问,我们成人既不能小看自己,更不能小看了孩子。展开来说,即使我们不是专业的哲学研究者,但是只要拥有足够的耐心,理解力以及思考的兴趣,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这些问题。而孩子虽然不具备探索哲学问题的相关能力,但是凭借他们天生的率真无邪,更容易接近哲学的本质。因此我们成人,应当认真对待他们提出的问题,尊重他们,将他们视为一个真正的人。) 如果是探寻式的,诱发式的或游戏式的提问,一定可以使问题进入一个引人入胜的探究境地。 许多哲学问题,也许绝大多数这些问题,都具有天真而朴素的特性,孩子天生就是纯真无邪的,因而很容易提出哲学问题,而成年人在拿起他们的第一本哲学书时,则必须着力去培养,提出这样问题的能力。 这些故事提供了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情景,甚至是一个我们根本就不熟悉的世界,激发我们去思考,去参与哲学家所存的思想实验,通过思想实验,我... 2019-01-05 11:58 如果是探寻式的,诱发式的或游戏式的提问,一定可以使问题进入一个引人入胜的探究境地。许多哲学问题,也许绝大多数这些问题,都具有天真而朴素的特性,孩子天生就是纯真无邪的,因而很容易提出哲学问题,而成年人在拿起他们的第一本哲学书时,则必须着力去培养,提出这样问题的能力。这些故事提供了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情景,甚至是一个我们根本就不熟悉的世界,激发我们去思考,去参与哲学家所存的思想实验,通过思想实验,我们可以很好的,最终各种概念上的联系,可以反复思考哲学上的难题。幼童是极度情绪化的生物,不过还不止于此,他们同样是有思想权力的人,一个儿童,如果其文学粮食,只是情感特别丰富的故事,而没有智力探险故事,那么发展将是非常不利的。(记:幻想对幼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按照作者的观点,由于孩子天生淳朴,这一点和哲学朴素的本质相通,因此经常能说出一些看似荒唐但实则蕴含哲理的话。如果有父母或老师善于抓住这样的瞬间去引导孩子探索身边的真实世界,或者利用童话故事中的幻想来一场思想实验游戏,启发哲学思考,这对于激发幼童哲学思维的发展大有助益。) 我们怎么能知道一切不是一场梦呢?旋转,然后拼命笑,谁会在乎是否在梦中? 作者针对儿童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站在哲学的角度进行思考,但这些思考也经不住思考,因为毕竟这才是思考的乐趣。 梦中的锅子舔起来一定和现实有区别,现实中沾满稀饭的锅子终有舔干净的时候,而梦中的锅子粘稠安全的感觉会一直存在,怎么也舔不完。 如果处于梦中,清醒也是在梦里,梦也是在梦里,人为什么要给自己安排苦难?真实的事物是否真实,所有的... 2018-12-20 01:04 我们怎么能知道一切不是一场梦呢?旋转,然后拼命笑,谁会在乎是否在梦中?作者针对儿童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站在哲学的角度进行思考,但这些思考也经不住思考,因为毕竟这才是思考的乐趣。梦中的锅子舔起来一定和现实有区别,现实中沾满稀饭的锅子终有舔干净的时候,而梦中的锅子粘稠安全的感觉会一直存在,怎么也舔不完。如果处于梦中,清醒也是在梦里,梦也是在梦里,人为什么要给自己安排苦难?真实的事物是否真实,所有的苦难又是否苦难。我知道的,也许我并不知道,选择真实生活还是终身场梦,只不过是选择性的差别。“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却知道不该怎么怎么办,给自己设限,让自己痛苦。如果是做梦,人要在醒来以后,才知道这不过是一场梦。时钟是否会在自己松懈的时候多跑上几圈,或者假装努力,不如圈上一根细绳,但细绳有可能也会和时钟合起伙来欺骗你的眼睛。眼见不一定为实,理解人人、万物都需要面具。人是需要给自己松懈以及糊弄的理由。有个好问题:我感官收集的资料形成的结论是否真的能说明结论?每个人的感官都是主观的,对痛的敏感也有区别,那如何信任感官,如何权衡客观?客观真的不是某种意义上的主观吗?已知事实和感觉论二者并不矛盾,因为判断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会不同。爱丽丝的梦境再次强调,吃面前全是理由。打破梦幻,区别现象与真实。有个更好的问题:苹果是否活着?我们吃的是苹果的尸体吗?比如我们会说,鲜花放在水里是活着的,但不会说苹果,只会把苹果放在阴凉处,然后说保持新鲜。作者说从树上落到地上的苹果是活的。那么,我确定树苗枯萎的一样活着,因为它某种意义上变为养分。问题答案:苹果带到室内,被吃掉,还是活着。因为人消化排便,变成地球资源,滋养植物,滋养苹果树,或是苹果让种苹果的人食用起来非常美味,于是开心快乐地去种苹果,造就新的苹果生命,延续苹果血脉,活着万岁!儿童经常说,此处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我的问题。那么,双眼成像重合对于800度近视的我而言,也是谬论,因为我看到的,和你们说的不一样。这让我感到困惑,细想头疼。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困惑和好奇是紧密联系的。亚里士多德说过,“哲学起源于好奇,”伯特兰罗素告诉我们,哲学“即使不能解答,我们所希望解答的许多问题,至少有提出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增加对宇宙的兴趣,看到甚至在日常生活最平凡事物的表面现象下,潜藏的新奇与值得怀疑之处,”亚里士多德还指出,“哲学导源于困惑,”维特根斯坦说:“哲学问题具有这样的形式: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试图说出自己一度感到困惑的问题,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假问题,... 2019-01-02 10:37 困惑和好奇是紧密联系的。亚里士多德说过,“哲学起源于好奇,”伯特兰罗素告诉我们,哲学“即使不能解答,我们所希望解答的许多问题,至少有提出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增加对宇宙的兴趣,看到甚至在日常生活最平凡事物的表面现象下,潜藏的新奇与值得怀疑之处,”亚里士多德还指出,“哲学导源于困惑,”维特根斯坦说:“哲学问题具有这样的形式: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试图说出自己一度感到困惑的问题,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假问题,这本身常常是一桩艰难的哲学工作。第一章困惑,通过五个孩子的提出的问题,引出几个相关的哲学思考,作者能做出这样的分析,是基于他哲学家的本能,平凡的父母是没有这种能力的,面对孩子类似的提问,只会觉得有趣可爱,甚至是无理取闹。所以这一章给我的启示是:不要小瞧孩子五花八门的提问,应当抱着认真的态度,和孩子一起探索,即使不能给出合理的答案,也能增加孩子对生命和世界的兴趣。 试图说出自己一度感到困惑的问题实际上不过曾是一个假问题,这本身常常是一桩艰难的哲学工作。但它是能够得到报偿的。 2016-07-07 22:36 试图说出自己一度感到困惑的问题实际上不过曾是一个假问题,这本身常常是一桩艰难的哲学工作。但它是能够得到报偿的。 “我们成人在和孩子讲话的时候,最好谈些能引发他们提问的内容,或者是值得争议的话题。 如果我们能静下来,认真而诚恳的思考的话,可能会清楚的看到,我们本以为已经说清楚的事情,其实根本不能让孩子明白。 这种试图了解一个人不假思索说出的话是什么意思?或者可能表示什么意思?应该表示什么意思的玩法,既是十分有趣的哲学游戏,它能令人有所启发,通过游戏话语中内含的逻辑,形而上学的空间,甚至加拿大的地理知识,也会... 2019-01-02 15:05 “我们成人在和孩子讲话的时候,最好谈些能引发他们提问的内容,或者是值得争议的话题。如果我们能静下来,认真而诚恳的思考的话,可能会清楚的看到,我们本以为已经说清楚的事情,其实根本不能让孩子明白。这种试图了解一个人不假思索说出的话是什么意思?或者可能表示什么意思?应该表示什么意思的玩法,既是十分有趣的哲学游戏,它能令人有所启发,通过游戏话语中内含的逻辑,形而上学的空间,甚至加拿大的地理知识,也会变得清楚一点,经常拒绝与孩子玩这种游戏的家长和教师,会使自己智力贫乏,与儿童的关系疏远,并且使儿童独立的知识探究精神受到打击。哲学常常是游戏,概念的游戏。我们以游戏的方式探索疑难所带来的乐趣。歧解双关是哲学家所特有的文字游戏。对文字形式的误解,常常有助于阐明他们所表达的词义和概念的逻辑属性。”在第二章游戏中,作者同样举几个例子,在例子中将幼儿游戏和孕育哲学的概念结合起来。比如说讨论“在前”还是“在后”的相对性;探索逻辑学上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文字形式的故意曲解,文字游戏;或者逗引人们思考事物消失的各种情况;证明不言而喻的常识。这一章给出的启示是:我们要和孩子进行认真的对话,对话中也要讲究方法,多引发孩子的提问,千万不要自以为是,要以一颗开放的心和孩子共同展开探索和对话,就当做游戏一般进行。 有些孩子对哲学问题的关注的确是一阵儿一阵儿的。但是也有明确的迹象表明,孩子在思考这些事情是非常持之以恒的。 孩子对哲学的关注还在持续着,只是不再像年龄更小时那样明显持久。如果约翰是为了适应周边成人对他的期望而转移了对哲学的兴趣,那是我们成人的一种耻辱,但是如果,他只是单单将这一兴趣转移至了其他方面,那是顺理成章的,生活应该比哲学更精彩。 (记:在最后这一章中,作者例举了自己与孩子约翰在生活中对于... 2019-01-07 13:31 有些孩子对哲学问题的关注的确是一阵儿一阵儿的。但是也有明确的迹象表明,孩子在思考这些事情是非常持之以恒的。孩子对哲学的关注还在持续着,只是不再像年龄更小时那样明显持久。如果约翰是为了适应周边成人对他的期望而转移了对哲学的兴趣,那是我们成人的一种耻辱,但是如果,他只是单单将这一兴趣转移至了其他方面,那是顺理成章的,生活应该比哲学更精彩。(记:在最后这一章中,作者例举了自己与孩子约翰在生活中对于一个哲学问题的持续性探讨的过程。作者因为有深厚的哲学功底,所以能够敏锐的发现儿子所迸发出的哲学思考,并且向儿子推荐适当的书目,与儿子进行讨论和研读,这种功夫并不是我们普通的家长能够具备的。所以想要帮助孩子进行哲学思考,家长首先要下工夫。如果仅凭兴趣,那么很有可能即使觉察到了孩子的困惑,也无法给以正确的引导。说到底,还是四个字“言传身教”,想要教给孩子什么,自己就要先积极的去学习。) 像凯瑟琳这样的孩子却并不明白,这是一个不合常规的问题,他们带着天真无意中闯进了哲学王国。 要写诗或做哲学,一个青少年或者一个成年人,必须培养天真才可能对那些日常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谚语、目睹的事实产生怀疑,进行深思。 人情练达会增进学识,提升品位,但也会导致人在思维和语言上过度专业化,感受力滞顿,自负满满,每个社会都需要一位赤足的苏格拉底,像孩子一般提出简单的问题。迫使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去重... 2019-01-06 22:03 像凯瑟琳这样的孩子却并不明白,这是一个不合常规的问题,他们带着天真无意中闯进了哲学王国。要写诗或做哲学,一个青少年或者一个成年人,必须培养天真才可能对那些日常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谚语、目睹的事实产生怀疑,进行深思。人情练达会增进学识,提升品位,但也会导致人在思维和语言上过度专业化,感受力滞顿,自负满满,每个社会都需要一位赤足的苏格拉底,像孩子一般提出简单的问题。迫使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去重新检视他们想都不想却认为理所当然之事。(记:常怀赤子之心) 和孩子做哲学,或者和其他人谈哲学,简单的说就是思考某一特定事件所产生的困惑和概念性问题,看看能否消除这种困惑或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人在想问题时,不应该受此前一些伟大的思想家已经思索出的推论影响,这会破坏自己一开始莫名产生的难得的兴奋感。 做哲学的基本要求是理解力,极度的耐心和思考的意愿。 要成功地和孩子一起做哲学,成人需要放下全部的戒备。成人应该寻求孩子的帮助,一起努力,寻找一个满意的答案。 成人... 2019-01-06 21:48 和孩子做哲学,或者和其他人谈哲学,简单的说就是思考某一特定事件所产生的困惑和概念性问题,看看能否消除这种困惑或解决这个问题。一个人在想问题时,不应该受此前一些伟大的思想家已经思索出的推论影响,这会破坏自己一开始莫名产生的难得的兴奋感。做哲学的基本要求是理解力,极度的耐心和思考的意愿。要成功地和孩子一起做哲学,成人需要放下全部的戒备。成人应该寻求孩子的帮助,一起努力,寻找一个满意的答案。成人的语言能力远优于孩子,至少对专业术语的理解能力更强,但是孩子以其对一切都感到新鲜的眼睛和耳朵,更能发现困惑和问题。回应孩子的提问,承认不应该觉得他们是生活在真空中的,应该时常体现出对他们的关爱和理解,有时甚至更应该关注他们的情绪,而忘记其中所蕴含的哲学和寓意。当孩子的话语和提问,带着很大的情绪时,成人最好也不要将此仅看作一种情绪宣泄,而应当认真对待他们提出的问题,尊重他们,将他们视为一个真正的人。(记:面对孩子的提问,我们成人既不能小看自己,更不能小看了孩子。展开来说,即使我们不是专业的哲学研究者,但是只要拥有足够的耐心,理解力以及思考的兴趣,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这些问题。而孩子虽然不具备探索哲学问题的相关能力,但是凭借他们天生的率真无邪,更容易接近哲学的本质。因此我们成人,应当认真对待他们提出的问题,尊重他们,将他们视为一个真正的人。) 如果是探寻式的,诱发式的或游戏式的提问,一定可以使问题进入一个引人入胜的探究境地。 许多哲学问题,也许绝大多数这些问题,都具有天真而朴素的特性,孩子天生就是纯真无邪的,因而很容易提出哲学问题,而成年人在拿起他们的第一本哲学书时,则必须着力去培养,提出这样问题的能力。 这些故事提供了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情景,甚至是一个我们根本就不熟悉的世界,激发我们去思考,去参与哲学家所存的思想实验,通过思想实验,我... 2019-01-05 11:58 如果是探寻式的,诱发式的或游戏式的提问,一定可以使问题进入一个引人入胜的探究境地。许多哲学问题,也许绝大多数这些问题,都具有天真而朴素的特性,孩子天生就是纯真无邪的,因而很容易提出哲学问题,而成年人在拿起他们的第一本哲学书时,则必须着力去培养,提出这样问题的能力。这些故事提供了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情景,甚至是一个我们根本就不熟悉的世界,激发我们去思考,去参与哲学家所存的思想实验,通过思想实验,我们可以很好的,最终各种概念上的联系,可以反复思考哲学上的难题。幼童是极度情绪化的生物,不过还不止于此,他们同样是有思想权力的人,一个儿童,如果其文学粮食,只是情感特别丰富的故事,而没有智力探险故事,那么发展将是非常不利的。(记:幻想对幼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按照作者的观点,由于孩子天生淳朴,这一点和哲学朴素的本质相通,因此经常能说出一些看似荒唐但实则蕴含哲理的话。如果有父母或老师善于抓住这样的瞬间去引导孩子探索身边的真实世界,或者利用童话故事中的幻想来一场思想实验游戏,启发哲学思考,这对于激发幼童哲学思维的发展大有助益。)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