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味道 [德] 韩炳哲 (Byung-Chul Han) 2017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18M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时间的味道
副标题:
作者:[德] 韩炳哲 (Byung-Chul Han)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908474
出版时间:2017
页数:240
定价:39.00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时间的哲学思考的随笔式图书。该书作者认为现代的时间危机不是时间的越来越快(加速),而是时间的原子化(碎片化),因此,一切都很难驻留,现代人的问题可以说出在了对小我的过分关注上,人成了劳动不息的动物,死亡成了极难面对的事情……作者探析了打开生命时间的可能性,指出现代日常的过度活动夺取了人们生命中凝思、驻留的能力,而那些所谓的放缓策略却并不能消除时间危机,作者提出的医治时间危机的建议值得读者深思时间的意义。 德国韩炳哲教授关于哲学时间领域的著作。文中,作者引经据典,引证或驳斥了从古至今哲学史上关于时间的主要观点,探究了发展至今在现代社会里不良时间的症状及起因,并反思了我们改善时间的可能性。现如今,智能技术以及发达的交通工具使时间已精确到秒,空间的距离也随之被缩短,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人被迫进行不停的劳动,即使是停顿或间歇也从属于劳动,因为前者... 本书是一本关于时间的哲学思考的随笔式图书。该书作者认为现代的时间危机不是时间的越来越快(加速),而是时间的原子化(碎片化),因此,一切都很难驻留,现代人的问题可以说出在了对小我的过分关注上,人成了劳动不息的动物,死亡成了极难面对的事情……作者探析了打开生命时间的可能性,指出现代日常的过度活动夺取了人们生命中凝思、驻留的能力,而那些所谓的放缓策略却并不能消除时间危机,作者提出的医治时间危机的建议值得读者深思时间的意义。 德国韩炳哲教授关于哲学时间领域的著作。文中,作者引经据典,引证或驳斥了从古至今哲学史上关于时间的主要观点,探究了发展至今在现代社会里不良时间的症状及起因,并反思了我们改善时间的可能性。现如今,智能技术以及发达的交通工具使时间已精确到秒,空间的距离也随之被缩短,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人被迫进行不停的劳动,即使是停顿或间歇也从属于劳动,因为前者首要服务于劳动能力的恢复。作者在文末提出,只有通过凝思的生命才能克服这一时间危机。关于凝思的生命和优良的时间究竟如何,作者通过对中国古代熏香——即“散发芳香的简慢时钟”——以及闲适安居的生活状态的描写,提供了一个范本。 韩炳哲(Byung-Chul Han),韩裔德籍作家、文化理论家、德国柏林艺术大学教授。80年代移居德国,主攻哲学、德国文学以及天主教神学。1994年,他凭借自己在海德格尔领域的相关研究获得了博士学位。韩炳哲亦收获无数荣誉,被文化界标榜为罗兰·巴特、乔治·阿冈本和彼德·史路特戴的接班人。 韩炳哲 当今的时间危机并不是加速,加速的时代业已过去。现如今,我们所感受到的作为加速的那种东西,只是时间消散的诸种症状之一。当今的时间危机归根于一种不良时间,这种不良时间导致不同的时间上的紊乱和不适感。时间缺乏一种秩序化的韵律。由此,时间脱离了节奏。不良时间使得时间好像在忙乱飞驰。生命加速的感觉,实际上是对没有方向地飞驰的时间的一种感受。 不良时间并不是强制加速的结果。造成不良时间的,首先是时间的原子化。时间较之以往更急速地消逝的感觉也归结于此。基于时间的消散,不可能有任何持续的经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放缓时间。生命再也不能被置入秩序的构造物之中,或者说能够创造一种持续性的坐标之中。事物也是瞬息即逝的和短暂的,人将自身认同于这样的事物。因而,人自身在根本上就成了短暂易逝的。生命的原子化和一种原子性的自身认同携手前行。人拥有的只是其自身——这个微小的我。人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在彻底地缩减,在世界上、在共在上也都是如此。世界贫乏是一种不良时间的现象。它使得人类萎缩到他狭小的躯体上,而,对于这个躯体,人类试图用一切手段使之保持健康。除此之外,人的确一无所有。他那脆弱的躯体的健康取代了世界和上帝。没有任何事物比死亡更长久。因而,死亡在今天对于一个人来说尤为困难。人未及年老就老化了。 面前的这本书历史性和系统性地探寻那不良时间的诸多症状和起因。同时,也反思了康复的可能性。在此,虽然异质时间和统一时间也是要被寻访的,但并不局限于探查并复原持续状态的那些非同一般的、超出日常的位置。更多的是要借助于一种历史性的回视,以期这一必然性被注意到:生命乃至日常生活都必须采取另一种形式,由此,那一时间危机就得以避免。叙事的时代不再被缅怀。叙事的终结、历史的终结并不必然带来一种时间上的空洞,它更多的是打开一种生命时间的可能性,生命时间无需神学和目的论也能运行,因为它拥有的是一种自身的芳香。但生命时间预设是一种凝思的生命的恢复。 如今的时间危机也还关联着积极的生命之绝对地位的确立。后者导致了一种劳动命令,这一命令使人退降为劳动动物。日常的过度活动夺去人类生命的每一凝思的元素、每一种逗留的能力,它导致世界和时间的丧失。那些所谓的放缓策略并不能消除这一时间危机,它们甚至遮掩真正的问题。必须恢复凝思的生命。只有在凝思的生命恢复的时刻,时间危机才能被克服。时间危机也只有在此契机中才能被克服,在此刻,积极的生命于它的危机里重生又在自身之中接纳了凝思的生命。 · · · · · · , 这套丛书还有 《女人和老虎》,《哲学是什么》,《说服的力量》,《历史的慰藉》,《贫民窟的哲学家》 等。 韓炳哲一直以來的論調都是對轉瞬即逝的、加速的、不斷變化的、不斷行動的「勞動生命」不滿;喜歡永恆的、神秘的、持續的「凝思生命」。他矛頭一直以來都對著過度積極、要求行動(不要思考)、講究立即成效的「現代社會」(只有不斷刺激疲勞加速的無時間感);相反的,他更愛漫遊、緩慢、持久、泰然處之的狀態(有香味充溢的時間)。本書的哲學脈絡續著海德格、尼采的線,對鄂蘭、馬克思等作出反駁,並且系譜性的分析「勞動vs凝思... 韓炳哲一直以來的論調都是對轉瞬即逝的、加速的、不斷變化的、不斷行動的「勞動生命」不滿;喜歡永恆的、神秘的、持續的「凝思生命」。他矛頭一直以來都對著過度積極、要求行動(不要思考)、講究立即成效的「現代社會」(只有不斷刺激疲勞加速的無時間感);相反的,他更愛漫遊、緩慢、持久、泰然處之的狀態(有香味充溢的時間)。本書的哲學脈絡續著海德格、尼采的線,對鄂蘭、馬克思等作出反駁,並且系譜性的分析「勞動vs凝思」之間的關係。此外,也提出勞動在今天的完全制霸,並且強烈提醒我們需要「重返凝思」的可能。我可以感覺到他不走法國的流變生成的「動感」路線;而是更偏好寧靜沉思的「靜態」路線(更偏向阿岡本、海德格)。然而,他同時也區分「無所事事」跟「清閒」,無所事事是為了繼續勞動的消散狀態,後者則是面對世界自身的聚攏意義 第三本韩炳哲的书。韩其实算不上是哲学家,只是一个写文章不错的作家,这本书只不过重复了海德格尔的说法,有意思的是论述了中国以香识时的做法。 非时间的概念提得很好。事实上是一本针对当下人们存在方式的很棒的书了。不明白评分为什么不高。 非时间的概念提得很好。事实上是一本针对当下人们存在方式的很棒的书了。不明白评分为什么不高。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并不是加快自己的速度,就能得到更多的人生经历,也不是放慢步骤,时间就会变缓。人生不是简单的加减题。时间的溢出和崩塌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向内凝视的生命才有意义。 有些繁琐逻辑不太紧密,没有经典哲学作品值得一读,更应视为博士论文 生命可短,你要追寻什么? NNT写过这样的内容:在当下社会想要把一个人变成你的奴隶,你只需要给他一份稳定的工作,和良好的报酬。 时间怎么会有味道? 当今世界的事件不具有连续性(特别是工作相关), 而更多的被原子化,碎片化。书中的一个主题是关于工作,休闲,和娱乐。 ... 时间的碎片化日益严重, 严重到我们都能感觉时间在肆虐地加速, 加速到我们未老先衰。 生存是为了劳动,亦或劳动是为了生存?这个问题事关我们生活的态度以及生活的质量,但是有多少人曾经驻足思考过呢?庸庸碌碌地随着时间的波流而逝,而时间自己也脱离了节奏,失... 不同章节形成不同主题的小论文,每章节前面有哲学家或作者本人哲思的话作为导语 时间的加速,世界的飞速发展,时间的溢出、崩塌,劳作者,凝视的生命 2018-11-19 15:31 离开并没有使得过去之在场薄弱化。离开甚至深化了在场。分离开来的并不是完全从经验的现时中切断出去。相反,它与现时交叠着。经验的主体必须使自身对于将来的来到,也就是说,对于将来令人惊奇的和无把握的事物,处于敞开着的状态。 进展或者自由的叙事给时间本身以意义和重要性。 这种不确定性,造成一种不安和恐惧的感觉(某种涨动感)。踌躇是涨动之时所采用的行进姿态。畏缩也是属于涨动感的。那将出发与到达分离开的中间... 2018-09-25 21:00 离开并没有使得过去之在场薄弱化。离开甚至深化了在场。分离开来的并不是完全从经验的现时中切断出去。相反,它与现时交叠着。经验的主体必须使自身对于将来的来到,也就是说,对于将来令人惊奇的和无把握的事物,处于敞开着的状态。进展或者自由的叙事给时间本身以意义和重要性。这种不确定性,造成一种不安和恐惧的感觉(某种涨动感)。踌躇是涨动之时所采用的行进姿态。畏缩也是属于涨动感的。那将出发与到达分离开的中间时间,是一种不确定的时间,在此间人们不得不对一些无法预料到的事情有所料想。 不同章节形成不同主题的小论文,每章节前面有哲学家或作者本人哲思的话作为导语 时间的加速,世界的飞速发展,时间的溢出、崩塌,劳作者,凝视的生命 2018-11-19 15:31 离开并没有使得过去之在场薄弱化。离开甚至深化了在场。分离开来的并不是完全从经验的现时中切断出去。相反,它与现时交叠着。经验的主体必须使自身对于将来的来到,也就是说,对于将来令人惊奇的和无把握的事物,处于敞开着的状态。 进展或者自由的叙事给时间本身以意义和重要性。 这种不确定性,造成一种不安和恐惧的感觉(某种涨动感)。踌躇是涨动之时所采用的行进姿态。畏缩也是属于涨动感的。那将出发与到达分离开的中间... 2018-09-25 21:00 离开并没有使得过去之在场薄弱化。离开甚至深化了在场。分离开来的并不是完全从经验的现时中切断出去。相反,它与现时交叠着。经验的主体必须使自身对于将来的来到,也就是说,对于将来令人惊奇的和无把握的事物,处于敞开着的状态。进展或者自由的叙事给时间本身以意义和重要性。这种不确定性,造成一种不安和恐惧的感觉(某种涨动感)。踌躇是涨动之时所采用的行进姿态。畏缩也是属于涨动感的。那将出发与到达分离开的中间时间,是一种不确定的时间,在此间人们不得不对一些无法预料到的事情有所料想。 不同章节形成不同主题的小论文,每章节前面有哲学家或作者本人哲思的话作为导语 时间的加速,世界的飞速发展,时间的溢出、崩塌,劳作者,凝视的生命 2018-11-19 15:31 离开并没有使得过去之在场薄弱化。离开甚至深化了在场。分离开来的并不是完全从经验的现时中切断出去。相反,它与现时交叠着。经验的主体必须使自身对于将来的来到,也就是说,对于将来令人惊奇的和无把握的事物,处于敞开着的状态。 进展或者自由的叙事给时间本身以意义和重要性。 这种不确定性,造成一种不安和恐惧的感觉(某种涨动感)。踌躇是涨动之时所采用的行进姿态。畏缩也是属于涨动感的。那将出发与到达分离开的中间... 2018-09-25 21:00 离开并没有使得过去之在场薄弱化。离开甚至深化了在场。分离开来的并不是完全从经验的现时中切断出去。相反,它与现时交叠着。经验的主体必须使自身对于将来的来到,也就是说,对于将来令人惊奇的和无把握的事物,处于敞开着的状态。进展或者自由的叙事给时间本身以意义和重要性。这种不确定性,造成一种不安和恐惧的感觉(某种涨动感)。踌躇是涨动之时所采用的行进姿态。畏缩也是属于涨动感的。那将出发与到达分离开的中间时间,是一种不确定的时间,在此间人们不得不对一些无法预料到的事情有所料想。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