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解释的冲突
副标题:解释学文集 作者:[法] 保罗·利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32565 出版时间:2017 页数:635 定价:68.00 内容简介: 本书为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利科的重要著作,涉及解释学、现象学、心理分析、结构主义、宗教现象学、符号学等。上述思想流派对各种社会和思想现象提出了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解释。利科认为这些相互竞争的解释同等有效,它们之间的冲突恰恰说明了解释具有不可化约的多元性,因而,利科在本书中提出了自己的反思解释。这种解释不是要取消解释的冲突,不是要把各种相近的或冲突的解释整合在唯一的解释之中,而是要让它们相互对话、沟通,并希冀通过对既显又隐的多重语义学意义进行解释,且以反思为中介来超越现象学与心理分析、符号学和结构主义之间的对立和背反。 保罗·利科,法国著名哲学家,当代最重要的解释学家之一。曾任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巴黎大学教授,并为美国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客座教授。2004年11月,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授予有人文领域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奖”。主要著作:《意志哲学》、《解释的冲突》、《活的隐喻》、《时间与叙事》等。 莫伟民,哲学博士,复旦大学教授,主要研究当代法国哲学。主要著作:《主体的命运:福柯哲学思想研究》,主要译作:利科的《解释的冲突》,福柯的《词与物》,利奥塔的《后现代道德》(合译)等。 , 这套丛书还有 《再生产》,《可见的与不可见的》,《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形》,《情爱现象学》,《哲学与权力的谈判》 等。 里面有篇用诠释学解灵知的文章,加入了对奥古斯丁一干人等的文本与历史分析,非常好看。 对于利科而言,反思解释学并不是要取消解释的冲突,或者把各种相近的或相冲突的解释整合在唯一的一种解释学之中,而是要让它们进行相互对话、沟通,取长补短。[解释的冲突恰恰说明了解释具有不可通约的多元性,这是询问方式的多元性,是阅读文本方式的多元性]在利科那里,解释的冲突是一种生产性的冲突。冲突的生产性取决于我们能对所有解释学科所共有的解释概念进行语义学澄清,因为任何理解都首先并且始终是在语言中得到表达的... 对于利科而言,反思解释学并不是要取消解释的冲突,或者把各种相近的或相冲突的解释整合在唯一的一种解释学之中,而是要让它们进行相互对话、沟通,取长补短。[解释的冲突恰恰说明了解释具有不可通约的多元性,这是询问方式的多元性,是阅读文本方式的多元性]在利科那里,解释的冲突是一种生产性的冲突。冲突的生产性取决于我们能对所有解释学科所共有的解释概念进行语义学澄清,因为任何理解都首先并且始终是在语言中得到表达的。那些最为互相对立的解释学也都能以各自的方式、在各自的基础上指向理解的存在论根基,言说自身对于生存的依赖。为避免笛卡尔经由意识自身对自身的直觉而获得的空洞我思,以及海德格尔缺乏语义学的迂回和反思中介的我在,利科的具体的反思,是以整个符号世界为中介的我思,占有我们求存在的欲望和努力,一种中庸的思与在。 对于利科而言,反思解释学并不是要取消解释的冲突,或者把各种相近的或相冲突的解释整合在唯一的一种解释学之中,而是要让它们进行相互对话、沟通,取长补短。[解释的冲突恰恰说明了解释具有不可通约的多元性,这是询问方式的多元性,是阅读文本方式的多元性]在利科那里,解释的冲突是一种生产性的冲突。冲突的生产性取决于我们能对所有解释学科所共有的解释概念进行语义学澄清,因为任何理解都首先并且始终是在语言中得到表达的... 对于利科而言,反思解释学并不是要取消解释的冲突,或者把各种相近的或相冲突的解释整合在唯一的一种解释学之中,而是要让它们进行相互对话、沟通,取长补短。[解释的冲突恰恰说明了解释具有不可通约的多元性,这是询问方式的多元性,是阅读文本方式的多元性]在利科那里,解释的冲突是一种生产性的冲突。冲突的生产性取决于我们能对所有解释学科所共有的解释概念进行语义学澄清,因为任何理解都首先并且始终是在语言中得到表达的。那些最为互相对立的解释学也都能以各自的方式、在各自的基础上指向理解的存在论根基,言说自身对于生存的依赖。为避免笛卡尔经由意识自身对自身的直觉而获得的空洞我思,以及海德格尔缺乏语义学的迂回和反思中介的我在,利科的具体的反思,是以整个符号世界为中介的我思,占有我们求存在的欲望和努力,一种中庸的思与在。 里面有篇用诠释学解灵知的文章,加入了对奥古斯丁一干人等的文本与历史分析,非常好看。 圣经作者瞄准了人类恶之经验的某种隐晦而纠缠不休的特征,这些特征不能被转入缺陷这个纯粹否定性的概念之中。······对这个悔罪经验,我会强调三个显著的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我所谓的罪之实在论:罪之意识并不是衡量标准;罪是我在上帝面前的真实处境;“在上帝面前”才是罪的衡量标准,而不是罪的意识;这就是为什么必须有一个他者、一个先知来揭发罪;自我对自身的任何觉醒都是绝对不够的,任何意识本身还被包括在这... 2019-05-12 15:16 圣经作者瞄准了人类恶之经验的某种隐晦而纠缠不休的特征,这些特征不能被转入缺陷这个纯粹否定性的概念之中。······对这个悔罪经验,我会强调三个显著的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我所谓的罪之实在论:罪之意识并不是衡量标准;罪是我在上帝面前的真实处境;“在上帝面前”才是罪的衡量标准,而不是罪的意识;这就是为什么必须有一个他者、一个先知来揭发罪;自我对自身的任何觉醒都是绝对不够的,任何意识本身还被包括在这个处境中并且还撒谎和背信。第二个特征:这种罪的状况一开始就具有共同体的向度。第三个特征:罪与其说是一个偏向运动,还不如说是种根本的无能;它是我要与我能之间的距离。 原罪这个概念是一种虚假知识,并且作为知识,它必须被摧毁;这是一种关于新生儿之犯罪的准司法知识,是一种关于遗传瑕疵之传递的准生物学知识。这种虚假知识把负债的法律范畴和遗传的生物学范畴封闭在一个并不连贯一致的观念中。 但是,这种表面上具有毁灭性的批评的目的,是要显示虚假知识同时也是真实的象征符号,是关于某物的真实象征符号,只有它才能传达某物。因此这批评不仅仅是否定性的批评而已:知识的挫败,是意义恢复... 2019-05-12 15:07 原罪这个概念是一种虚假知识,并且作为知识,它必须被摧毁;这是一种关于新生儿之犯罪的准司法知识,是一种关于遗传瑕疵之传递的准生物学知识。这种虚假知识把负债的法律范畴和遗传的生物学范畴封闭在一个并不连贯一致的观念中。但是,这种表面上具有毁灭性的批评的目的,是要显示虚假知识同时也是真实的象征符号,是关于某物的真实象征符号,只有它才能传达某物。因此这批评不仅仅是否定性的批评而已:知识的挫败,是意义恢复工作的反面,凭借这个恢复工作,我们就能重新发现原罪之“正统的”意图、正当的意义、教会的意义;我们也将看到,这个意义不再是法律知识、生物学知识,或更糟糕的,关于某种畸形的遗传犯罪之法律-生物学知识,它毋宁是我们在罪之表白中最深刻地加以宣告的事物之理性象征符号。 原罪这个概念是一种虚假知识,并且作为知识,它必须被摧毁;这是一种关于新生儿之犯罪的准司法知识,是一种关于遗传瑕疵之传递的准生物学知识。这种虚假知识把负债的法律范畴和遗传的生物学范畴封闭在一个并不连贯一致的观念中。 但是,这种表面上具有毁灭性的批评的目的,是要显示虚假知识同时也是真实的象征符号,是关于某物的真实象征符号,只有它才能传达某物。因此这批评不仅仅是否定性的批评而已:知识的挫败,是意义恢复... 2019-05-12 15:07 原罪这个概念是一种虚假知识,并且作为知识,它必须被摧毁;这是一种关于新生儿之犯罪的准司法知识,是一种关于遗传瑕疵之传递的准生物学知识。这种虚假知识把负债的法律范畴和遗传的生物学范畴封闭在一个并不连贯一致的观念中。但是,这种表面上具有毁灭性的批评的目的,是要显示虚假知识同时也是真实的象征符号,是关于某物的真实象征符号,只有它才能传达某物。因此这批评不仅仅是否定性的批评而已:知识的挫败,是意义恢复工作的反面,凭借这个恢复工作,我们就能重新发现原罪之“正统的”意图、正当的意义、教会的意义;我们也将看到,这个意义不再是法律知识、生物学知识,或更糟糕的,关于某种畸形的遗传犯罪之法律-生物学知识,它毋宁是我们在罪之表白中最深刻地加以宣告的事物之理性象征符号。 圣经作者瞄准了人类恶之经验的某种隐晦而纠缠不休的特征,这些特征不能被转入缺陷这个纯粹否定性的概念之中。······对这个悔罪经验,我会强调三个显著的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我所谓的罪之实在论:罪之意识并不是衡量标准;罪是我在上帝面前的真实处境;“在上帝面前”才是罪的衡量标准,而不是罪的意识;这就是为什么必须有一个他者、一个先知来揭发罪;自我对自身的任何觉醒都是绝对不够的,任何意识本身还被包括在这... 2019-05-12 15:16 圣经作者瞄准了人类恶之经验的某种隐晦而纠缠不休的特征,这些特征不能被转入缺陷这个纯粹否定性的概念之中。······对这个悔罪经验,我会强调三个显著的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我所谓的罪之实在论:罪之意识并不是衡量标准;罪是我在上帝面前的真实处境;“在上帝面前”才是罪的衡量标准,而不是罪的意识;这就是为什么必须有一个他者、一个先知来揭发罪;自我对自身的任何觉醒都是绝对不够的,任何意识本身还被包括在这个处境中并且还撒谎和背信。第二个特征:这种罪的状况一开始就具有共同体的向度。第三个特征:罪与其说是一个偏向运动,还不如说是种根本的无能;它是我要与我能之间的距离。 圣经作者瞄准了人类恶之经验的某种隐晦而纠缠不休的特征,这些特征不能被转入缺陷这个纯粹否定性的概念之中。······对这个悔罪经验,我会强调三个显著的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我所谓的罪之实在论:罪之意识并不是衡量标准;罪是我在上帝面前的真实处境;“在上帝面前”才是罪的衡量标准,而不是罪的意识;这就是为什么必须有一个他者、一个先知来揭发罪;自我对自身的任何觉醒都是绝对不够的,任何意识本身还被包括在这... 2019-05-12 15:16 圣经作者瞄准了人类恶之经验的某种隐晦而纠缠不休的特征,这些特征不能被转入缺陷这个纯粹否定性的概念之中。······对这个悔罪经验,我会强调三个显著的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我所谓的罪之实在论:罪之意识并不是衡量标准;罪是我在上帝面前的真实处境;“在上帝面前”才是罪的衡量标准,而不是罪的意识;这就是为什么必须有一个他者、一个先知来揭发罪;自我对自身的任何觉醒都是绝对不够的,任何意识本身还被包括在这个处境中并且还撒谎和背信。第二个特征:这种罪的状况一开始就具有共同体的向度。第三个特征:罪与其说是一个偏向运动,还不如说是种根本的无能;它是我要与我能之间的距离。 原罪这个概念是一种虚假知识,并且作为知识,它必须被摧毁;这是一种关于新生儿之犯罪的准司法知识,是一种关于遗传瑕疵之传递的准生物学知识。这种虚假知识把负债的法律范畴和遗传的生物学范畴封闭在一个并不连贯一致的观念中。 但是,这种表面上具有毁灭性的批评的目的,是要显示虚假知识同时也是真实的象征符号,是关于某物的真实象征符号,只有它才能传达某物。因此这批评不仅仅是否定性的批评而已:知识的挫败,是意义恢复... 2019-05-12 15:07 原罪这个概念是一种虚假知识,并且作为知识,它必须被摧毁;这是一种关于新生儿之犯罪的准司法知识,是一种关于遗传瑕疵之传递的准生物学知识。这种虚假知识把负债的法律范畴和遗传的生物学范畴封闭在一个并不连贯一致的观念中。但是,这种表面上具有毁灭性的批评的目的,是要显示虚假知识同时也是真实的象征符号,是关于某物的真实象征符号,只有它才能传达某物。因此这批评不仅仅是否定性的批评而已:知识的挫败,是意义恢复工作的反面,凭借这个恢复工作,我们就能重新发现原罪之“正统的”意图、正当的意义、教会的意义;我们也将看到,这个意义不再是法律知识、生物学知识,或更糟糕的,关于某种畸形的遗传犯罪之法律-生物学知识,它毋宁是我们在罪之表白中最深刻地加以宣告的事物之理性象征符号。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