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西方民主与文明危机
副标题: 作者:[美] 列奥·施特劳斯 著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93239 出版时间:2018 页数:352 定价:69 内容简介: 本书稿为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的讲演与论文选。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20世纪犹太裔德国作家、哲学家,后入美国籍。列奥·施特劳斯是一个有争议且传奇的人物,被认为是20世纪极其深刻的思想家。他对经典文本的细致阅读与阐释方法,构成了20世纪解释学的一个重要发展:他的全部政治哲学研究致力于检讨西方文明的总体进程,强调重新开启古人与今人的争执,并由此审视当代思想的种种潮流。本书所选篇目都是施特劳斯最通俗的、涉及一般性问题的讲演稿和论文,涉及“现代性危机”“现代学术危机”“古典学问与现代”等方面。本书面向普通读者,意在使普通读者了解施特劳斯的思想及现代社会的一般问题。 刘小枫(1956生),重庆人,四川外语学院文学学士(1982)、北京大学哲学硕士(1985)、瑞士巴塞尔大学神学博士(1993)。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兼任教授。2002年起任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2003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古典学研究中心主任。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责任教授、古典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和教学方向:古希腊-罗马文史、中西方古典诗学、古典政治哲学。 “施特劳斯读本”:1、2、3、4、9、10见于《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5见于《什么是政治哲学》;6、7、8、11、14见于《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12见于《迫害与写作艺术》;13见于《政治哲学史 》;15、16见于《古今自由主义》。其中7《社会科学与人文素养》原译作《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问》;15《 什么是自由教育》原译作《何为自由教育?》。关于批评意见或引申补充者,第一编可参见沃格林《新政治科... “施特劳斯读本”:1、2、3、4、9、10见于《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5见于《什么是政治哲学》;6、7、8、11、14见于《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12见于《迫害与写作艺术》;13见于《政治哲学史 》;15、16见于《古今自由主义》。其中7《社会科学与人文素养》原译作《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问》;15《 什么是自由教育》原译作《何为自由教育?》。关于批评意见或引申补充者,第一编可参见沃格林《新政治科学》;第二编可参见刘小枫《海德格尔与中国》、张志扬《偶在论谱系》、韦伯《科学作为天职》、《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三编可参见丁耘《什么是思想史》;第四编可参见波考克《马基雅维利时刻》、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伯林《自由论》、斯金纳《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 》。这里势必不可能举全,读施勿止亦勿狂 “施特劳斯读本”:1、2、3、4、9、10见于《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5见于《什么是政治哲学》;6、7、8、11、14见于《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12见于《迫害与写作艺术》;13见于《政治哲学史 》;15、16见于《古今自由主义》。其中7《社会科学与人文素养》原译作《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问》;15《 什么是自由教育》原译作《何为自由教育?》。关于批评意见或引申补充者,第一编可参见沃格林《新政治科... “施特劳斯读本”:1、2、3、4、9、10见于《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5见于《什么是政治哲学》;6、7、8、11、14见于《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12见于《迫害与写作艺术》;13见于《政治哲学史 》;15、16见于《古今自由主义》。其中7《社会科学与人文素养》原译作《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问》;15《 什么是自由教育》原译作《何为自由教育?》。关于批评意见或引申补充者,第一编可参见沃格林《新政治科学》;第二编可参见刘小枫《海德格尔与中国》、张志扬《偶在论谱系》、韦伯《科学作为天职》、《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三编可参见丁耘《什么是思想史》;第四编可参见波考克《马基雅维利时刻》、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伯林《自由论》、斯金纳《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 》。这里势必不可能举全,读施勿止亦勿狂 看到有人说施特劳斯在中国的流行有一种“偶然性”,没有甘阳和刘小枫,施特劳斯很难进入中国学人的视野。 完全不同意这种看法,出于对90年代学生运动的反思和80,90年代学生阅读尼采的风气,施特劳斯在中国的流行不是一种必然么…… 2016年秋季学期榆大古典班本科生课程《施特劳斯导读》的文本汇编,部分篇目有增删。个人以为这种篇目安排算是施特劳斯思想入门的捷径。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