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仁学本体论
副标题:仁学本体论 作者:陈来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9971 出版时间:2014 页数:503 定价:52.00 内容简介: 《仁学本体论》后记 2010至2011年,李泽厚先生出版了《该中国哲学登场了?》和《中国哲学如何登场?》,但我一直未曾注意。2012年夏在吉林大学开会,听到有学者发言提到这两本书,于是在2012年12月末我请学生帮我买来这两部书,并细读一过。李泽厚在书中说:“后现代到德里达,已经到头了,应该是中国哲学登场的时候了,当然还早了一点,但可以提提吧。我先冒喊一声,愿有志者、后来者闻鸡起舞,竞创新思,卓尔成家,走进世界。”这两部书所说的“中国哲学”不是泛指当今中国的所有哲学研究系统,而是专指中国传统哲学直接传承的系统,即所谓“中、西、马哲学”的“中哲”。因此,这一关于“中国哲学”登场的呼吁,无疑是对作中国哲学研究的学者的挑战与促进,而吾人必须响应这一呼吁、回应这一挑战,以促进中国哲学当代的发展。于是我立意以仁本体回应李泽厚的情本体,期以带动中国哲学界的更多... 《仁学本体论》后记 2010至2011年,李泽厚先生出版了《该中国哲学登场了?》和《中国哲学如何登场?》,但我一直未曾注意。2012年夏在吉林大学开会,听到有学者发言提到这两本书,于是在2012年12月末我请学生帮我买来这两部书,并细读一过。李泽厚在书中说:“后现代到德里达,已经到头了,应该是中国哲学登场的时候了,当然还早了一点,但可以提提吧。我先冒喊一声,愿有志者、后来者闻鸡起舞,竞创新思,卓尔成家,走进世界。”这两部书所说的“中国哲学”不是泛指当今中国的所有哲学研究系统,而是专指中国传统哲学直接传承的系统,即所谓“中、西、马哲学”的“中哲”。因此,这一关于“中国哲学”登场的呼吁,无疑是对作中国哲学研究的学者的挑战与促进,而吾人必须响应这一呼吁、回应这一挑战,以促进中国哲学当代的发展。于是我立意以仁本体回应李泽厚的情本体,期以带动中国哲学界的更多响应。当然,李泽厚表达的是要“走进世界”即从世界哲学的范围对中国哲学登场的期盼,而我们的立场则以适应中国当代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需要为主,并非专以世界哲学为思考基点,但无可否认也包含了针对现代世界的意义。 按韩愈有“五原”之作,《原道》、《原性》、《原人》、《原鬼》等,而没有《原仁》,因为按照他在《原道》的说法,仁是定名,以博爱为义,不用再加讨论了。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有贞元六书,书名皆以“新”字为首,如韩愈有《原人》篇,冯先生书称《新原人》;韩愈有《原道》,冯先生书称《新原道》。但冯先生没有《新原仁》之作。“原”之一字,兼有二义,一为穷其源头,一为究其根本。在一定意义上,本书可谓为“新原仁”之书,但不是强调推其源头,而在推究其根本,阐明其本体义。冯友兰先生《新原人》自序有云:“此书非考据之作,其引古人之言,不过以与我今日之见相印证。” 可谓先得吾人之心。 其实历史上亦有以“原仁”名篇者,如唐人李韦筹有《原仁论》,见《全唐文》卷七百四十八: 救天下者皆曰仁,得天下者皆曰利。则可乎?曰:不可也。不得已而有天下,则曰仁;得已而有者,则曰利也。善畏其利,善决其仁,皆圣也。汤、文王是也。 原意曰:圣人视生民以天下,襁褓在焚溺,无不挈者。然则挈而授其家乎?将遂挈而有之乎?彼家无人而有之,不得已而仁矣。有人而有之,则得已而利矣。夏无人也,汤有以仁。殷有人矣,文王畏其利。前贤明汤意,故曰无伯夷。后圣明文王意,故曰周之德可谓至德也已矣。 但我们的《新原仁》并不是接着唐人这种“有天下”的政治思想讲,而可以说是接着《新原人》、《新原道》等现代中国哲学思想讲。《新原仁》即对仁的根本义进行深入研究,而建立一仁的本体论。 不过,由于在语音上,“新原仁”与冯先生的“新原人”无法区别,容易混淆,而本书是以仁本体观念为中心,因此本书定名为《仁学本体论》,而以《新原仁》为其别名,并书于扉页。前辈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欣然为之题名,作者在此特表深深的感谢! 上月在北师大会议上承牟钟鉴先生赠其新书《新仁学构想》,其中之义,多与鄙见相合,可见仁学的重建在当代已经是有志于发扬儒学者的共识。与牟著不同的是,本书集中于“仁体论”,关注在本体的哲学层面。其实仁学还有很多方面,我们期待在仁学当代重建的时代,有更多的、不同方面的仁学论述不断出现,共同促进当代儒学的发展,以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共生和谐。 陈 来 2013年12月于北京清华园 陈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教育部社科委哲学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华朱子学会会长。著作多种,除三联书店已出版的“陈来学术论著集”十二种外,还有《东亚儒学九论》、《孔夫子与现代世界》、《回向传统》等。 这套丛书还有 《斐多》,《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家与孝》,《拉铁摩尔与边疆中国》,《敌基督者》 等。 发掘朱子的仁学思想,继承修正熊十力体用一源说,哲学意味浓、儒学意味淡,总体未超越前人思想。 陈先生哲学体系建构的第一部,虽然还略显粗糙,但这种尝试是值得敬佩的。陈先生本质上是一个哲学史家,做哲学思考也仍然是用“思想史的叙述”,这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恐怕仍有虚歉之感罢。 打开书,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赫然的错字,为万事开太平。十分倒胃口。哲学书的受关注度太低了。 2018-09-18 19:42 打开书,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赫然的错字,为万事开太平。十分倒胃口。哲学书的受关注度太低了。 “天地之生机在人,人之生机在心,天地之心不能直接作用于天地万物,必须依托于人心。”此处与“天地之心就是仁,亦即宇宙间的生生之道,也就是宇宙间生生不已的生机。”似乎存在矛盾,若天地之心必须依托于人心才能作用于天地万物,则人类之前便无作用了?抑或,人是和天地万物同时存在的? 2015-01-21 10:53 “天地之生机在人,人之生机在心,天地之心不能直接作用于天地万物,必须依托于人心。”此处与“天地之心就是仁,亦即宇宙间的生生之道,也就是宇宙间生生不已的生机。”似乎存在矛盾,若天地之心必须依托于人心才能作用于天地万物,则人类之前便无作用了?抑或,人是和天地万物同时存在的?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繙十二经以说。老聃中其说,曰:“大谩,愿闻其要。”孔子曰:“要在仁义。”老聃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 2014-10-06 15:06 刚看到这里,发现一个小问题。作者引《庄子·天道》其中一段来说明庄子对仁的理解,原文如下: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繙十二经以说。老聃中其说,曰:“大谩,愿闻其要。”孔子曰:“要在仁义。”老聃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老聃曰:“请问,何谓仁义?”孔子曰:“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这段话看似是,如作者陈来所说,“借孔子之口,肯定了仁义是人的本性”,然而文中所引用的这一段,仅为上文,现在我们来看看下文如何:老聃曰:“意,几乎后言!夫兼爱,不亦迂乎!无私焉,乃私也。夫子若欲使天下无失其牧乎?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义意,夫子乱人之性也!”可以看见,其实老聃并不同意孔子的意见,皆因“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万物的运作有其各自的规律,若果把“兼爱”,这一仁义的本质强加为人的本性的话,势必“乱人之性也”。由此可见庄子并非是肯定仁义是人的本性的,那么作者引用此段话作为代表庄子对仁义的理解,以支持仁义是人知性的论点,就我的意见看,并不合理。 打开书,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赫然的错字,为万事开太平。十分倒胃口。哲学书的受关注度太低了。 2018-09-18 19:42 打开书,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赫然的错字,为万事开太平。十分倒胃口。哲学书的受关注度太低了。 “天地之生机在人,人之生机在心,天地之心不能直接作用于天地万物,必须依托于人心。”此处与“天地之心就是仁,亦即宇宙间的生生之道,也就是宇宙间生生不已的生机。”似乎存在矛盾,若天地之心必须依托于人心才能作用于天地万物,则人类之前便无作用了?抑或,人是和天地万物同时存在的? 2015-01-21 10:53 “天地之生机在人,人之生机在心,天地之心不能直接作用于天地万物,必须依托于人心。”此处与“天地之心就是仁,亦即宇宙间的生生之道,也就是宇宙间生生不已的生机。”似乎存在矛盾,若天地之心必须依托于人心才能作用于天地万物,则人类之前便无作用了?抑或,人是和天地万物同时存在的?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繙十二经以说。老聃中其说,曰:“大谩,愿闻其要。”孔子曰:“要在仁义。”老聃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 2014-10-06 15:06 刚看到这里,发现一个小问题。作者引《庄子·天道》其中一段来说明庄子对仁的理解,原文如下: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繙十二经以说。老聃中其说,曰:“大谩,愿闻其要。”孔子曰:“要在仁义。”老聃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老聃曰:“请问,何谓仁义?”孔子曰:“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这段话看似是,如作者陈来所说,“借孔子之口,肯定了仁义是人的本性”,然而文中所引用的这一段,仅为上文,现在我们来看看下文如何:老聃曰:“意,几乎后言!夫兼爱,不亦迂乎!无私焉,乃私也。夫子若欲使天下无失其牧乎?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义意,夫子乱人之性也!”可以看见,其实老聃并不同意孔子的意见,皆因“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万物的运作有其各自的规律,若果把“兼爱”,这一仁义的本质强加为人的本性的话,势必“乱人之性也”。由此可见庄子并非是肯定仁义是人的本性的,那么作者引用此段话作为代表庄子对仁义的理解,以支持仁义是人知性的论点,就我的意见看,并不合理。 打开书,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赫然的错字,为万事开太平。十分倒胃口。哲学书的受关注度太低了。 2018-09-18 19:42 打开书,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赫然的错字,为万事开太平。十分倒胃口。哲学书的受关注度太低了。 “天地之生机在人,人之生机在心,天地之心不能直接作用于天地万物,必须依托于人心。”此处与“天地之心就是仁,亦即宇宙间的生生之道,也就是宇宙间生生不已的生机。”似乎存在矛盾,若天地之心必须依托于人心才能作用于天地万物,则人类之前便无作用了?抑或,人是和天地万物同时存在的? 2015-01-21 10:53 “天地之生机在人,人之生机在心,天地之心不能直接作用于天地万物,必须依托于人心。”此处与“天地之心就是仁,亦即宇宙间的生生之道,也就是宇宙间生生不已的生机。”似乎存在矛盾,若天地之心必须依托于人心才能作用于天地万物,则人类之前便无作用了?抑或,人是和天地万物同时存在的?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繙十二经以说。老聃中其说,曰:“大谩,愿闻其要。”孔子曰:“要在仁义。”老聃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 2014-10-06 15:06 刚看到这里,发现一个小问题。作者引《庄子·天道》其中一段来说明庄子对仁的理解,原文如下: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繙十二经以说。老聃中其说,曰:“大谩,愿闻其要。”孔子曰:“要在仁义。”老聃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老聃曰:“请问,何谓仁义?”孔子曰:“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这段话看似是,如作者陈来所说,“借孔子之口,肯定了仁义是人的本性”,然而文中所引用的这一段,仅为上文,现在我们来看看下文如何:老聃曰:“意,几乎后言!夫兼爱,不亦迂乎!无私焉,乃私也。夫子若欲使天下无失其牧乎?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义意,夫子乱人之性也!”可以看见,其实老聃并不同意孔子的意见,皆因“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万物的运作有其各自的规律,若果把“兼爱”,这一仁义的本质强加为人的本性的话,势必“乱人之性也”。由此可见庄子并非是肯定仁义是人的本性的,那么作者引用此段话作为代表庄子对仁义的理解,以支持仁义是人知性的论点,就我的意见看,并不合理。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